首页 - 爱情笑话 > 中国古代没有汉语拼音他们是怎么识字的?

中国古代没有汉语拼音他们是怎么识字的?

发布于:2024-03-24 作者:admin123 阅读:24

当今世界的流通文字中,除了中、日的汉字以外,其它的都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的特点是,字母数量有限,如果你知道每个字母的发音和拼读规律,基本上可以把一个单词读出来。但是汉字是表意文字,除了部分形声字体现表音属性之外,大部分汉字是不能表音的。因此,古今中外的人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就要想一些办法来标注读音。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汉字注音的历史。

古代注音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都在一定程度上象形,看到这个字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自然也能知道它的读音。秦始皇时期,为了刻写方便出现了隶书,汉字的字形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很难看出象形的元素。到了汉代,帝国逐渐强盛,汉字的学习者也在增加,不仅仅局限在皇族贵族。于是,产生了最古老的汉字注音法——直音法。

【直音法】

在“直音法”之前,就有一种对汉字粗略注音的方法,叫“读若法”。“读若法”最早出现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它有一个缺点,“读若”即“读音类似”,而不是“读音相同”,也就是说这种方法注音并不准确。在《说文解字》中,“读若法”只用来标注那些生僻的、不常用的汉字。

东汉末年产生了“直音法”,也就是用读音完全相同的另一个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相比于“读若法”,“直音法”是一种进步,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对汉字读音的标注。但也有缺点,有些读音只对应一个汉字,比如“命”,“死”,就没法使用直音法。中国汉字的音节特别多,加上音调就更多。至少每一种音掌握一个常用字,才能使用直音法。

中国古代没有汉语拼音他们是怎么识字的?

【反切法】

“反切法”的起源有很大争议,一般认为起源于汉末,完善于隋唐。从隋唐时期的《切韵》,以及宋代的《广韵》《说文解字注》,到《康熙字典》,都在用这种“反切法”为汉字注音。所谓“反切法”,就是找两个汉字,把它们的读音一刀切两半,一个取声母,一个取韵母和音调,拼在一起,就是目标汉字的读音。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玄”字就是“穴员切”。

这种方法比“直音法”更科学,只需要了解汉字有多少个声母、多少个韵母(加音调),就能拼出所有汉字。但也有缺陷:一方面音调和韵母没有完全分离,另一方面对于有些读音复杂的汉字,这一刀切在什么地方,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案。比如,“穴”和“员”,即可以切出“玄”,还可以切出“贤”。有一些字的争议是比较大的。

【小儿经】

公元7世纪中期(中国唐代),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崛起。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到中国(以西北地区为主)传教,很多汉人从那时起被同化,成为现在的“回民”。这些“被同化者”的孩子从小接受伊斯兰文明的教育,学习阿拉伯文字和古兰经。阿拉伯文成了当时对中国影响第二大的字母文字,仅次于梵文。

阿拉伯文是字母文字,可以用来标注汉字的读音,帮助“回民”的小孩子学习汉字,成为最早基于外文字母的“汉语拼音”。由于主要是小孩子在用,因此也叫“小儿经”。后来很多不识字的“回民”也使用“小儿经”来书写自己的语言。“小儿经”成型时间较早,而且主要用来标注汉字的“西北方言”读音,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现代逐渐走向衰落。

近代拼音【威翟式拼音】

威翟式拼音(Wade-Giles romanization,也叫威妥玛式拼音),是1867年,由英国学者Thomas Wade(1871年任英驻华大使)创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罗马字母表达汉字(普通话)读音的系统。1892年,英国对华外交家Herbert Allen Giles对这套拼音做了略微改动,使其更加完善,并以此为基础编写了世界上第一套对汉字进行注音的汉英百科字典。

威翟式拼音在国际上十分流行,其地位仅次于我们目前使用的“汉语拼音”。国际社会在接受“汉语拼音”之前,一直使用威翟式拼音书写中国重要人物的名字,比如“Mao Tse-tung”。中国台湾,新加坡的华人目前也在使用这套拼音。(台湾是三拼共用,后面我们会介绍。)威翟式拼音最大的特点是,用'来表示送气音。比如,“t”代表“d”,“t'”代表“t”,字母“d”在威翟式拼音中不存在。究其原因,可能是作者考虑到中国人在发“d”音的时候,声带不会振动。但事实上,从发音效果来看,还是使用字母“d”更准确一些。

【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ㄅㄆㄇㄈ)最早是章太炎先生按照“反切”的原则创造的记音符号,用汉字本身或一部分作为声母或韵母,拼在一起为汉字标音。北洋政府教育部以此为基础,1912年通过这套注音方案,1918年正式使用。

“注音符号”是近代汉语各种拼音中,唯一没有使用外文元素的拼音方案,所有的字符都是汉字的衍生。比如“ㄅ”这个符号,就是“包”的一部分,在注音符号中表示“b”音。“ㄠ”和“幺”(yao)相同,这里代表它的韵母“ao”。这套方案优点是可以更准确地表示每一个声母和韵母,而且基于汉字,对初学者而言更容易,不用再单独学习外语字母。目前中国台湾仍在使用这套方案为国语(普通话)和台语(闽南话)注音。中国大陆1958年的“汉语拼音”取代了这套“注音符号”,但《新华字典》上仍保留了这套符号,与“汉语拼音”同时使用。

【国语罗马字】

“国语罗马字”是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套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最早由赵元任提出,包括林语堂在内的学者们共同制定,于1928年正式使用。它的特点是,用不同的字母组合表示普通话四个音调,而不用音调符号。比如,“an”这个音,本身“an”表示一声,“arn”表示二声,“aan”表示三声,“ann”表示四声。如此,可以消除汉语声调的烦恼。比如“山西”和“陕西”,用汉语拼音转写就完全相同,所以参考这套“国语罗马字”,用“shaan”表示三声的“陕”,来区别这两个省。也正是如此,这套拼音学习来很麻烦,每个韵母要学四种写法,规律还不统一。因此,远不及“威翟式拼音”流行,在大陆被1958年所创立的“汉语拼音”取代,在台湾于1986年被另一套“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所取代。

【耶鲁拼音】

“耶鲁拼音”(Yale romanization of Mandarin)是1943年美国军方委托耶鲁大学汉学家乔治肯尼迪编制的一套拼音方案,对将要去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美国士兵进行短期汉语培训(地点就在耶鲁大学)。二战结束以后,耶鲁拼音就成了美国人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辅助工具。直到1982年,随着“汉语拼音”成为国际标准,耶鲁拼音就很少被使用了。耶鲁拼音也被用于拼读汉字的粤语发音,使用比较广泛。

现代拼音【汉语拼音】

(本文之后所提到的所有“汉语拼音”,都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汉语拼音。)1950年,周有光先生带领他的团队,在1928年的“国语罗马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并于1958年正式发表。周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曾留学日本,二战后在纽约和伦敦都工作过。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在复旦大学教书。2017年1月14日,周先生离世,享年112岁,是位相当长寿的老人。

周先生的这套拼音方案在国内外认可度极高。无论是中国小孩子学习汉字,还是老外学中文,抑或是中国的人名地名转写成拉丁文字,都离不开这套拼音。1982年,这套拼音成为国际标准。周氏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是,拼写简单,同样的读音,周氏汉语拼音通常会比其它拼音少用一个字母。而且除了“ü”之外,几乎用不到辅助符号,与拉丁字母的吻合度较高。缺点是“j q x”三个字母莫名其妙地发出了“鸡 七 西”的音,而且个人认为“yi wu wo”这类读音声母和韵母有重复,可以进一步简化。

【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与【通用拼音】

由于“国语罗马字”四声调韵母系统较复杂,大陆1958年推出了“汉语拼音”,台湾地区在1986年1月28日推出了“国语罗马字”的替代版本。它参照“国语罗马字”的一声部分,做了少许改动。由于和“注音符号”(ㄅㄆㄇㄈ)并行使用,这套拼音方案被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注音符号”被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再加上民间习惯使用的“威翟式拼音”,形成普通话“三拼共用”的现状。

“通用拼音”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的衍生产品,于2002年被台湾教育部采纳,并取代后者。但这套拼音使用时间不长,2008年9月16日,台湾正式采用“汉语拼音”作为普通话官方拼音。“通用拼音”成了过渡产物,而事实上,它与“汉语拼音”也是极其相似的,不同之处极少。

【西里尔拼音方案】

建国以后,我国受苏联影响,有一段时间曾试图出台一套西里尔字母(也叫斯拉夫字母或俄语字母)拼音方案。这套拼音方案,不仅仅是为了标音和输入,而是为了取代汉字成为汉语的书写系统。后来中苏交恶,这套方案还没落实就搁浅了。

由于没有官方版本,西里尔拼音方案的民间版本甚多,难辨真假。虽然我们不使用它,但很多中国的人名地名需要用西里尔字母转写,在俄语这样的语言中使用。俄语有一套转写方案,也比较简单。比如,“guai”这个拼音,转写成“гуай”,都是一一对应的,懂俄语的朋友应该很熟悉。其它斯拉夫语族语言的转写方案也都类似,只是几个字母发生变化而已。

方言拼音很多方言都有过自己的拼音方案,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时候,为了转写当地方言所编写。中国大陆的很多方言由于历史上没有官方的拉丁化方案,加上推广普通话对方言造成的冲击,大部分方言已不再去考虑“拼音化”。

【粤语拼音】

粤语是除普通话以外,拼音系统最完善的方言。早在殖民时代,英属香港和葡属澳门就各自有一套拼写当地粤语的拼音方案。1958年正式投入使用的“耶鲁粤语拼音”相当流行,尤其是国外讲粤语的华人和学习粤语的老外大部分都在使用这套拼音方案,直至今日。

1960年,广东省教育部门一口气出台了四套拼音方案,分别是“广州话拼音方案”,“潮州话拼音方案”,“梅县话(客家话)拼音方案”和“海南话拼音方案”。很可惜,除了“潮州话拼音方案”之外,其它三个都没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当1993年香港语言学会颁布了这套粤语拼音(“粤拼”)之后,全国的粤语使用者都改用这套拼音方案。事实上,国内通用的“粤拼”和国外通用的“耶鲁粤语拼音”差别并不大,只有三个声母和三个韵母不一样。

【闽南语拼音】

刚才我们介绍过的“注音符号”(ㄅㄆㄇㄈ),在大陆只存在于字典中,在台湾仍是官方承认的普通话拼音之一。此外,这套“注音符号”还被用来拼写“台语”,也就是台湾闽南话,只不过增加、减少了一些字母,来对应闽南语和普通话的差别。

除了“注音符号”以外,台湾教育部2006年推出了一套“台湾闽南话罗马字拼音方案”,简称“台罗拼音”,取代之前使用的罗马字拼音方案,作为官方闽南语拼音,用来拼读闽南语汉字,一直沿用至今。

总结中国方言很多,从古至今的“拼音方案”也不少。这些拼音方案都是平等的,没有熟好熟差之分,都是辅助学习汉语的工具。相比之下,还是学好我们的语言和文字更重要。虽然“汉语拼音”、“粤拼”这类方案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但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先人对汉字注音的贡献不可忽视。

一、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中国人学习汉字有多难?

说个直观的数据吧:新中国在1949年建立时,四万万的国民中约有80%都是文盲人口。

如果没有汉语拼音,以及简化汉字,恐怕我们是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大家都能识字念书的。

汉语拼音,其实就是所谓的汉字拉丁化。

很早就有人指出,汉字拉丁化有助于在短期内提高人民的识字率,甚至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我国的汉语拼音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提出来的。1950年代,毛主席甚至还说过:“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最终,在1958年我国确立了汉语拼音的改革方案,并提出了26个拼音字母。

可能有些人疑问了:古代是怎么学习汉字读音呢?

古代没有汉语拼音,大家学汉字,靠的其实是“反切”。什么是“反切”呢?这是古代的汉字注音法:

取两个常用字,前一个字为双声之声母,后一个字为叠韵之韵母和声调。

举个例子吧:

譬如“唐”这个字,在《康熙字典》的注音是“徒郎切”。如果你想学这个字,就必须知道“徒”、“郎”的发音各是什么,然后再取“徒”的声母t,和“郎”的韵母和声调ang4,最终就是这个字的读音。

由此可见,按照“反切”这种注音方式,古代的汉字是没办法自学的。如果不能自学,你就必须去书院让教书先生带你学习,但这是要花钱的。

因此,古代的识字率如此低下,不是没有原因的。

二、是谁把汉字的读音改来改去?

真的是,汉字的确够复杂。

李白有一首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谁把“姥”读成“姥姥”的音,马上就有人笑话你——哈哈,错啦!这个“姥”音“mǔ”。?

是谁把汉字的读音改来改去呢?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汉字读音的变化,根源在于汉语发音的多样化。

中国太大。就说夏商周吧,是从部落氏族发展起来的王国时代,但国土面积动辄也百多万平方公里(夏朝具体面具暂不可考,商周肯定如此)。所以,那个年代,汉语的发音(应该叫口音),即已经产生了不同。

《论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雅言”,指的是“夏言”——夏朝,即中原一带的“口音”。

一百多年后的荀子,还有“居夏语夏”的说法。

秦汉开始,中国进入了强大的帝国时代,国土面积迅增到400万平方公里左右。

随着地域的扩大,汉语发音的区别就更明显了。秦国还没统一六国的时候,每隔几年,就派出使者,到其他几国了解汉语发音的变化情况。汉代的扬雄,总结了此种情况,写了一本书,叫《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这本著作,与《尔雅》和《说文解字》,构成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辞书系统。

比如,墙上有一个“洞”,南方叫“孔”,北方就说“窟窿”。其实,“窟窿”连读,发音就是“孔”。北方叫“虎”,南方一些地方叫“於菟(wūtú),实际上亦很接近。

早在两千六七百年前,春秋时期以管仲为代表的稷下学派,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件事。《管子》中说:“五方之民,其声之清浊高下,各像其山川原壤,浅深广狭而生。”五百年后西汉的《淮南子》也说:“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这都是讲地域特点对语音的影响——海滨湖沼地带,音多清浅。山地平原地区,音多重浊;北方冷凉,寒气袭人,就多了闭口卷舌之音。中国历史上,基本始终存在着南北两大方言音系。

汉语是这样。汉字呢?发音肯定和相应的汉语发音相对应。

夏朝的汉字目前不可考。 殷商的甲骨文字,其发音一定是和山东河南当时的汉语发音相一致的,而且应该尤其以河南为主——因为盘庚迁都到了安阳。

之后的西周,基本沿袭了这个“传统”。

东周开始,诸侯争雄,战乱不已,直到秦战胜六国。这个时期的汉字和汉语发音都比较“乱”。

秦始皇令李斯统一了文字,但没来得及统一“口音”或文字的“读音”——如果历史给秦始皇这个时间,说不准他会做这件事。

所以到了汉代,汉文字的读音,包括汉字的含义,都成了问题。由此,才产生了前面说到的《方言》、《尔雅》、《说文解字》这几部字典、词典。

汉字读音后来发生的一个大变化,是在唐朝。

隋代的陆法言,写了一本《切韵》,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此书共5卷,收1.15万字。他把汉字分了193韵。此韵,对汉及以前的音韵改变很大。

唐初,这本书被作为科考的“法定教材”。所有音韵,必以此为依据。

此时,又有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和蒋斧印本《唐韵》,加强了这种改变。

宋代,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广韵》,彻底将这种改变固定了下来。

《广韵》是我国现存的一部重要的汉字古代韵书。

《唐韵》和《广韵》,确定了206韵。读唐诗宋词,是很好的工具书。

再往后,就到了明清帝国时代,这是继秦汉、唐宋之后的中国第三个帝国时期。

此时,北方成为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方方言和俚语大量进入日常汉语,间接影响到文字的发音。 这个时期的汉字读音,影响到现代。

比如,唐杜牧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前一句的“斜”,在唐韵中发音为“xiá”,因此才押韵。现在读成“xié”,就很奇怪了。

明代著名音韵学家陈第说:“一郡之内,声有不同,系乎地者也;百年之中,语有递转,系乎时者也。”“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势所必至”有哪些“势”呢? “势”是趋势,是时代,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造成语音字音变化。

春秋时期及之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中原,因此而形成了及至孔子前后的雅言即夏音,是“标准音”。当时的“采风”,虽广及十三国,但所用之韵,无大出入。 秦汉时期,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移至长安,即产生了扬雄所谓的“通语”、“凡语”等秦汉的普通话。至此是古音阶段。 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是著名大学者。他在《颜氏家训》中说:“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推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是说以帝王首都为中心,参考了南京和洛阳南北的标准,形成了“今音”阶段的标准音。这个阶段包括唐宋。 后来的“国音”阶段亦有自己以北音为主的标准音。

第二,民族及族群的迁徙,造成语音字音变化。

迁徙,是人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包括被动迁徙和主动迁徙。如战乱、灾荒造成民族和族群的大规模迁徙。寻求更适合生存发展地域的愿望,也形成迁徙。这些迁徙,都造成语音字音的变化。陈第说:“说者谓自五胡乱华,驱中原之人入于江左,而河淮南北,间杂夷言;声音之变,或自此始。”山东人闯关东,也为东北带去了大量山东音。

第三,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发展,造成语音字音变化。

语言文字,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产生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语言会越来越生动新颖,字词会越来越丰富生动。因此,汉字的发音有所变化是必然的——原来是“那样”,现在就可能是“这样”。在语言学里,这种变动的现象是正常的,被称作“约定俗成”。前些年,港台明星的“国语”引得一些人效仿,但后来又形成了回归,好像现在港台艺人讲普通话的反而多了,尽管不标准。这种模仿、融合、出新,都会形成字音的变化。

还写了一些关于汉字音韵和字义的“问答”。如有兴趣,欢迎关注“老沈”去看看。 (图片来自网络)

三、假如汉字完全拉丁化或是注音化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汉字完全拉丁化后第一代人可能因受到前辈的影响还会记得一点自已的祖宗,第二代起就会将自己的祖宗全忘记,到了第三代人中国可能将不复存在。就象古印度,古巴比仑,古昔腊一样从地球上消失。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不灭,汉字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无论你是那里的方言,发音如何变化,但汉字所表达的意思不会改变,及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发音有所变化,但所表达的意思还是不变的,这是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石。所以说,汉字永远不可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20182564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拉丁 #汉字 #注音 #假如 #或是

相关文章

  • 汉字笔画最多的字是?

    汉字笔画最多的字是?

    《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笔画最多的字由四个"雷"构成,读bèng,共52画 最新出版的修订本《汉语大词典》收录了4个繁体龙字合并的字,共有64画,是我国汉字中笔画...

    2024-03-24

  • 汉字有那些谐音笑话,错别字造成了那些不良后果.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汉字有那些谐音笑话,错别字造成了那些不良后果.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熊”对“能”说:哥儿们,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叵”对“区”说:兄弟,卖假酒了吗?咋又让工商给查封了? “凸”对“凹”说:虽然咱们俩房型不大一样,面积...

    2024-03-24

  • 朝花夕拾中一个故事的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中一个故事的内容概括?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

    2024-03-23

  • 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读法一样吗?

    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读法一样吗?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

    2024-03-23

  • [随笔]漢字辨正[待续]

    [随笔]漢字辨正[待续]

    漢字辨正   —1—   漢字產生,源於象形、指事。象形者,作圖為字,以表物象。如:日、月、人、牛、馬、羊、豕。指事者,畫圖示意,或以象形為構件。如:旦、上、下...

    2024-03-23

  •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构建法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构建法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构建法   汉字,是表示汉语单词的文字。汉语单词由有两个要素构成,即“词意”、“词音”。 汉字,从甲骨文到宋体的所有体式,都是只表示“词意...

    2024-03-23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