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情笑话 > [网友新书]英文的经验(第一稿)

[网友新书]英文的经验(第一稿)

发布于:2024-03-24 作者:admin123 阅读:21

  记得在初中和高中英文学习中有许多困难,我找不到解决办法,只好一路学下去,我后来进了一个普通的大学,在英文学习上,努力改变,但是还是有一筹莫展的感觉,只能使劲背单词,背字典,很少记得住,买来一些英文小说和原版书籍来看,也收效不大,记得有一个北京大学的泛读中有邱吉尔写得一篇文章,是最吸引我的一篇读物了,转机是在毕业后的的第四年出现的,是《撒切尔的黄金》这么一本书,从那本书里,我感到阅读的兴趣,但仅仅是兴趣,还没有特别的感悟,然后我又买了里根的故事《一个出众的鼓手》,这又加了一点东西,让我知道里根是一个救生员,接着是《荣德-斯蒂格》让我了解了细腻的感情,然后是《沃尔玛》让我雄心万丈,不过我很快发现我不是搞零售业的料。接着是《随意/在兰登》这本书让我过足了英语的瘾,它是我第一本几乎从头到尾完全读过的英文原著,然后我还买了别的几本书,《滚石2》给了我学习口语的兴趣,而《提坦/巨人》给了我洛克菲勒家族的传记,让我进入企业家的灵魂中,我非常喜欢这些主题专一的好书,也给了我学习英文最好的途径。我把这些经验结果记叙下来,给将来学习的人一个参考。

  本书针对的是对英文学习特别头疼的人,在英文学习中下得功夫很大,可效果却非常少的人。你可能背诵了许多单词,但是还是见效不大,可能买了许多学习资料,成绩还是不好。在听说读写投入很多,收效甚微,或干脆不喜欢英文的听说读写的东西。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自己,没有语言天赋的人。英文学习条件非常简陋的人。对英文有非常难以克服恐惧的人。不愿意花大钱钱学习英文的人,还有就是对英文失去信心的人。告诉你作者是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学习英文的。本书最着重讲解翻译,主要是英译汉,对学习英文的积极促进作用。

  我的英文在大学不是非常好,我在英语级别上,也只是通过四级,我现在也不想再考更高得级别了,但是我是一个坚持学习英文的人,因为英文给我带来许多乐趣,我有时甚至觉得英文可以成为我的生活,当然我不希望英文占据我生活的全部,我还有许多别的事情,英文只是其中之一。

  其次,我读过其他一些原版的书,但大多数的其他原版书,只是读其中的一个篇章,一个段落,很少读过超过一本书的十分之一。因为这些书有些不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有《语篇和译者》,《语调》,《福特-贝瑞》,《软件体系结构》。

  我喜欢有插图和照片的原版书籍。可以通过照片对比英文,了解更准确的含义。

  英文与自己的母语一样,用来阅读或说自己愿意说的话,要比阅读或说自己不愿意说的话,效果更好。因为自己喜欢的话,更接近内心,更容易记忆,不愿意阅读或说的话,本来就同内心隔绝,不但不好记忆,而且在理解非常容易失去本来的原意,所以不容易记得好,学习效果也就不好。

  但这里有个问题,什么愿意说,什么不愿意说,自己有时并不知道。那要问,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事,也就是你的理想,对理想与英文学习的关系,你或许含糊其辞。因为你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解答这个问题,或觉得非常难以解答这个问题。但也许你早就有了准确答案,只是不想说,或者认为同学习英文没关系。

  如果以上情况存在,也就是问题所在,你对你的本质和前途并没有确定的认识,不知道用它来在英文中做些什么,或者没有用你的方向或理想指导你的行为特别是英文学习上,那你对想做想说的就没有准确把握,如果反映在语言学习上,你也不知应当说什么和想什么和做什么,所以学习效果不会太好。就是说,还不会用大方向指导你的小方向,这会让你有许多迷惑在前进中,并且缺少动力。有的时候会这么想,认为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差别不大,这可能是一个真理,也说明,内心麻木了。对心灵和情绪差异的区别失去判断,精神的官能,也迟钝了,这需要改变生活,这或许是长期在学校的颠倒是非的生活中形成的。而不是放弃区别不同语言的内心感觉含义。

  进入英文。回想一下,你是否在你读过的英文文章中的事情内容做过深入的实践,比如读到一个心理描写,你会对比你的内心琢磨一次吗。你是否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做过广泛深入的实践,例如你喜欢登山,你研究过登山对你的生活的良好促进作用吗,如拓广了经历,你同时注意到它对你的生活总的目标有那些负面影响,比如登山后,过份的疲劳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

  你对英文中讲的事情进行深入的联系实际的实践吗?实践效果做过深入正反两种方面的思索吗?比较好地处理过良性作用和负面影响吗?你觉察出这些经验给你学习英文的支持和动力了吗?

  你相信英文会深入的进入你自己的生活吗?如果你相信的话就好办。你的生活的积累就会通过信仰充分第在你的目的上积累。创造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才是学习好一个技能的关键,语言是需要环境的,一旦这种外在环境没有,你如何创造积累学习环境?那我们不如充分了解如何积累这种环境。

  你全力地思考过英文,并且成为其中的角色吗?

  要积累学习成果,而不是抛弃它们。学习英文的过程中,花了许多时间以后,你会感到遗忘了很多,几乎没有什么记得住,这样一种消极情绪就会袭来。你希望找到一个积累学习效果的途径,使学习效果不会消失。

  如果你只是单纯背诵,你会发现昨天还觉得有所感悟的奥妙,今天早上一起床就消失了,许多以前背过的单词,句子,今天都忘记了。内心是一个感觉的黑洞似的或黑箱子。这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许多时候,连这种黑洞或黑箱的感觉也没有时间辨析,反思,回味,毕业前你要学习代数,物理,几何,毕业后你还要找工作,学技术,有时你还会想了解商业,做生意,开公司。一天到晚乱糟糟的,几乎没有时间沉淀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这是英文学习的一个障碍,感觉和所作的太不集中,产生不了集中的精神。只有那些把全部精力投入英文学习,不追求别的东西的人,才能做到学有所的,可大多数人都不属于这一类,我也不属于这一类人。

  最好发展一个自己业余时间和上班时间的一项艺术,如文字艺术,比如写作。这些工作有一个特点,可以把一生所有时间的工作成果都汇集起来,产生一个集中精力的思想习惯,和工作成果,这样那种黑洞或黑箱的感觉就会被你摆脱了。因为行为间断,即每天的工作没有连续性,造成那种遗忘式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被行为连续(比如联系文字,或写作,尤是长篇写作形成的思维连续)的记忆式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取代,你的学习效率会大幅提高,这主要是你工作效果可以积累,因此精神效率大幅提高。

  翻译是最好的积累。如果有一个积累的精神,今天的成绩就不会被抛弃,可以用为明天前进的动力或阶梯。

  那你在学习英文时要积累的东西是什么,或要积累的生活是什么。是听,是说,是读,是写,还是用英文思考。你当然觉得这些都需要积累。但不可能同时都积累,最应当积累的,就是翻译。

  一般学习英文消极的人会说:听,要用一个录音机,而且许多英文我并不非常地愿意听,即便听懂了,可对我有何帮助?我不是总用的着,而且几乎天天买电池,录音机,也非常费事,头疼。读和说,一会我就口干舌燥,另外同谁说。没有说话的对象。写,写给谁,抄写,又如何不了解英文的意思,就抄写,有何作用。以上的话,虽然浅显,但是确实有一点道理,而且在大学时有时我也这么想。

  仔细想,对于那些英文的学习者,最初阶段,了解英文的意思是最主要的,而用于最终表达这些意思的载体不是中文,而肯定是英文。这样你开始学习的所有努力其实都是翻译,把单词翻译成中文意义,把短语翻译成中文意义,把句子翻译成中文意义。有时就到此为止,其实还有下一步,把段落翻译成中文含意,把篇章翻译成中文含意。

  这不是非常简单吗?可为何要这样做,好处在那里。单个单词或单句的翻译有一个缺陷,不能进行深入的思维,只有整篇地翻译,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一个段落你只是翻译零星几句,却串不成一个意思,或全翻译出来,前后语义又断断续续。这也就是你对英文的理解串不成一个意思,或理解效果断断续续,你会不服气,说:我理解了,只是一时无法用中文表达出来。其实以前我也是这样想的,后来我想,为何不能一下子就翻译的很通顺,还要思考调整做出的中文翻译哪?至少,当以后你要思考一段话时,需要上文的意思前后参照,或解释时,如果你只能用断断续续,或零星的思绪,去做这件事,结果当然不会好,理解也不会非常可靠,也说明自己的理解力,确实不强,英文水平不够。于是我开始坚持大段地翻译英文。

  这里我讲为何我把翻译,英译汉作为学习英文的最好途径,主要是翻译的学习手续非常简单,一本英文书,一支笔,一个词汇量大一点的字典就够了,这三样一般是一个学习英文的人就有,不用录音带,电池,录音机了,因为我确实不善于利用录音机学 要换电池,我的身体也不好,没有精力总换电池,换磁带,而且翻译时心里会默读英文,也就是练习了听力了。我会把翻译好的中文写在英文句子之间的空白处,这样下次在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不像听力和朗读,短期不听不念就忘记了,写下的翻译内容,除非书丢了,否则永远不会消失,我喜欢成绩可靠的结果,笔译就属于我喜欢的这类范畴。为何不用汉译英,抄写英文或英文写作作为学习英文的途径,一个英文初学者,英文知道的很少,马上去汉译英,有些故意为难自己,在学习初期,事倍功半,抄写英文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是写完就忘,所以不愿做,英文写作与汉译英有些类似。另外翻译英文我会了解英文中的新思想,新故事,而汉语中的故事我基本读过,不愿再看,更不用说再翻译成英文了。

  翻译在内心里读英文,内心听,然后用中文来思索,前后深入地思考,写用中文理解,长久地记忆,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单词,句法,这样的效果,要好过一般的单词,句法单独背诵学习很多倍。

  最主要的还是强调,翻译还可以留住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学习成果可以不断积累,别的学习方式也能做到,但是积累的效果不如笔译效果显著,也不会有灰心时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或没得到的感受。而且当你把翻译的结果积累起来以后,你会立刻感到你就是一个英文工作者,任何学习兴趣也没有这种职业的本体感受更能强烈地促进你去学习英文。

  何种著作最适合翻译。我最喜欢的有人物传记,经济理论,金融思想,语言学著作一类的原版读物,有时这些有趣的读物,可以让你过目不忘。可是那些大学课文就做不到这一点,一是题材驳杂,没有就一方面广泛深入的材料,让你只有一点点浅浅的兴趣,引不起深入强烈的兴趣,另外,大学课文思想性也不足,教材编制者一定不同意,但你确实不能指望一个短篇阐明《资本论》。

  一般科技论文不适合在学习英文中担当角色,研究性的文章,也不适于。广告也不适合,小说,诗歌好一点,也不适合。他们要不太零散,要不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要不是虚构的,但如果从这些读物中选择,我还是选择小说。

  人物传记是最合适的翻译的,但要分清是何种类型的传记。

  里根的原版读后感。那种不亲近的态度,让我非常地头疼。不愿继续读下去。

  而斯蒂格的传记,因为作者和主人公的深厚友谊,使读者也非常地忠实他的作品。

  我相信斯蒂格的传记是我从英文原著中获得的最好的奖赏之一。作者与他保持终生的联系,彼此相互了解。

  我甚至发现我的许多感受,想法,态度,都同他非常像,面对另一个自己,你如何没有感触,没有共鸣哪?你乐于模仿,或分析,而记忆几乎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你会记住主人公许多的场景。让你终生难忘。说道这里,我不能不谈谈兴趣。

  兴趣的价值。过去只是说兴趣的作用,而不谈兴趣的价值,以为兴趣只是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可贵的资本。兴趣可以说是人最好的资本。

  兴趣是人生最大的动力。没有兴趣接近于失败。我感觉我过去对兴趣的最大误解是认为兴趣永远不会变化,不会增加和减少,但事实是兴趣是依赖培养的。可以通过培养加强,通过分析掌握,也可以通过放弃和压抑减弱兴趣。

  是不是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学的好,于是马上买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英文书开始翻译,但是事情不那么简单,往往你第一天乐于做的,第二天不乐于做了,这是兴趣不固定,或者,或你找到乐于做的人和事,但你对这些人和事非常的淡漠,没有热情和耐心去做这些事,这说明你没有深入感觉实践或探索你的兴趣,你对自己的兴趣不了解,难于用它胜任对你有益的工作,你的内心何你的兴趣相隔的还是太远,你没有让它们接近的努力,也就无法利用心灵和兴趣的合力,来取得更大的成绩。

  你的兴趣没有生养你,你的乐趣没有长大到给你带来收益,你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孩子,只是到了要吵得不可开交时,此去应付他。

  翻译的结果。你要花时间找到一本你乐于阅读的书籍,然后翻译它,当然,你不可能几天内把它翻译完,在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内,你可以把它翻译完,翻译好的句子最好就写在它的扉页上,或字里行间中。

  这样你的翻译成果不易丢失。要提醒你的是,千万不要只把翻译单个的单词,或翻译单个的生词写上去,那样太浪费时间,效果与翻译整个句子相比,要差的很多。

  这里对于没有耐心的人,有几个窍门,你的书假定为200页到300页。这个页数是最理想的。基本一年到两年内利用闲暇就可以翻译完。你先每页翻译一句话,而不是翻译其中的一页,这件事,你几个星期的闲暇时间就可以做完,这样把每页的翻译成中文的句子前后参照起来,你的思维能力就会很早地被这个贯穿全书的线索调动起来,而不是被初学的迷茫感受和英文的生涩挡在英文书之外。而且你对总体的英文书脉络和框架,有一个较早的把握。以后这个最初的把握不论是与最终印象吻合或背离,你都会因此对整个书的内容,有一个长期的对比性的理解,会对整个书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加深了你的记忆。

  当然你可能不相信,每页翻译一句就会帮这么大的忙吗,这就要谈及破案的侦探小说了,线索,对就是线索,每页的都有一个线索,这降低了难度,当你以后在看到这页时,你不会觉得什么也没做过,工作积累的感觉和成绩会很快地积累起来。

  如果你觉得有的篇章很有趣,想翻译全部,那么好吧,你可以翻译,注意写的整齐一些,这样下回你看的时候,就会方便多了。

  有时你会失误,比如把bottom up[屁股]翻译成干杯,其实字典中bottom up只有干杯的含义,没有屁股的解释,像这类失误你或许很失望,我要说失败还是成功之母。多犯错误,以后想犯还没有机会了哪。而且一旦你知道自己比字典知道的还要多,哪怕只多一个单词,你会非常高兴。

  还有前后语义产生的失误,这些失误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在多次的翻译中,你不仅获得英文单词的语境的感性认识,还有获得了对英文的思考,对英语民族生活的思考,对英语民族思想的思考,思考是记忆之母,而且这种翻译后的思索,非常容易让翻译者触景生情,当在生活中出现类似的情况,场景,感悟,回味,你难免感慨系之,思绪万千,不能忘怀。

  用别的学习方法的人,一定另有洞天。但我的方法不一定达不到目的,并且有独特得好处。

  我买来的翻译书,有的内容非常好,但是令人奇怪,我看了几眼就扔到一边,因为许多的翻译,我感到非常地头疼。都是短短续续的意思,我不愿看这些零散的东西,不好记,除非我在兴趣完全相反的一件事情上,感到疲倦,我才会偶尔拿起一本翻译讲解的书,看上一眼,记住一个有趣的错误,然后很快就放下它,因为我知道,对这些东西我不会有非常久的注意力。

  但我长期在业余和闲暇时间翻译的成果积累起来以后,情况有些变化了。

  随着英文书的扉页和字里行间的文字越来越多,我对英文的感受越来越想知道是否准确。这些书对我渐渐比较重要了,当然,许多书已经找不到了,但具体地,可以积累成绩的工作,会唤起人长期的能力,当你看着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前的工作成绩,启发了你,或你找到了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前的翻译字句段落中的错误,对整个篇章的理解更准确时。一种成绩的感觉油然而生。

  写作没有提纲或目录,会因为没有思索路线和方向,而进行不下去。

  学习英文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对你有益和有意义的英文工作,你也会失去方向,难于取得成绩,难于积累成果。

  英语是一种生活系统,英文是系统的标志,学习也是一种生活。

  用好的生活,学习好的生活,成功。

  用好的生活,学习坏的生活,成功。

  用坏的生活,学习好的生活,难于成功。

  用坏的生活,学习坏的生活,成功。

  人的性格。好的性格容易建立好的生活,如果注意自己性格的修养,建立,就会有好的收获,不仅是个人的,也是价值的。

  过去我还没有对性格的决定性地位了解,但现在我想,看看摩根,一个银行家,我就感到两者巨大的差别了。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为何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哪?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都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骨骼,而知识,学问,条件是肌肉。

  读好的性格的书,不知不觉就受到好的教育,这不是在同样的时间中,做了更好的事吗?

  好的食物产生好的心情。吃的好才会做的好,穿的好,干燥,洁净的衣服,可以提供好的血液循环,好的感觉环境。好的思维方式。

  单词分析与翻译的比较。翻译与单词分析哪个更重要,显然是单词分析不会太重要,它只是告诉你可以少记忆一些东西,而我们最终,还是为了记忆更多的感情,场景,事例,教训,等等。

  只有翻译才能做到这一点。翻译也是这些单词,分析也是这些单词,为何记忆起来,翻译更好哪,因为场景地力量,会使英文有自己的记忆空间,而不是一股脑,塞进头脑中来,场景还可以调动身体内深度经验,产生深度长久的记忆。

  也就是说,热情和欲望,可以比冷静和理性,做的更多。

  我必须看可以激发自己热情和欲望的作品,而不是相反,对热情和欲望的巧妙控制,真的非常重要,是人生的一个资本,资本超过现金,是人生可以积累的东西,积累后的这种经验,可以产生比单纯量变更多的东西。我分析,或记忆了一个单词许多遍以后,也是记不住,在看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反而有了清晰的印象。一旦你同英文的历史连在一起,你想忘都忘不掉。

  情节的优势。通过英译汉翻译学习英文,为何要比单纯的背单词和语法,还有单纯阅读英文有更大的效果,出了前面强调的英译汉记下了学习成果可以积累学习成果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场景和情节有这样大的优势,一个单词含义最终不过是一个场景中的一点感觉,比如压抑和激动,或一个事物,河流和树木。不过是感觉中的起落,或想象中的光明和黑暗,和一些记忆中的影像和判断。场景和情节是单词序列统一起来的感觉。统一的感觉,当然比分裂的感觉好记。但在实际过程中,也有一些其它体会,比如一开始,你会觉得不太适应,与单纯背诵单词没有特别的差别。没有对场景的体会。不要着急,等翻译成果积累起来,在自觉不自觉地过程中,自己就会思索,不用英文还会用翻译后的中文进行思索。思索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他会帮助你进入情节和场景,进入英文的世界。让你体会英文的直观感受,而不是依赖中文的感受。

  单词是拼音组成的,每个拼音被分析成不同的部分,在视觉中,而通过口腔和听觉,联辍起来,得到一个统一地感觉,这样看来,概念依赖的感觉完全依赖习惯和观念,才能与语言单词统一起来。是非常单一的感觉,而情节完全不是这样一回事。

  单词完全不像我们认为地那样公正。情节和场景对单词的作用,远远胜过句子和拼写对单词的作用。只有在英文地篇章中我们才可能了解到一个单词的真正可靠的含义。

  句子中单词序列语音的回旋,和情节场景的想象和感受回旋是一致的,如果抛弃这种情节场景的感受,单独追求单词语音,就像没有路线的旅行,找不到符合目的的行为。

  节约自由的时间。当你被雇佣的第一天起,你就失去自己的自由时间,如果你不创造自己的自由时间,你就会被这种生命的限制控制一生。

  当然有一些限制不是不好,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但全被这些限制主导,你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意识,没有独立的意识,非常难以掌握一个独立的技能。

  在思考的时候明确一些,得到明确地结论。在可以节约的幻想中找到可以实行的行为,尽快地去做。

  翻译的学习效率。一句一句翻译,就算记不住英文,还可以记得中文的含义,这样相同的精力投入会获得近似双倍的效果。学习效果就会好的多。这个成本观念是我在读经济类书籍才感悟到的,好的企业经理总是减少自己的成本,不好的企业经理总是提高自己的成本,这成本在生产上,和在学习上,是一样的。通过看经济类书籍,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就是看各类书的好处。

  英文也非常简洁,有人说,中文比英文简洁,但我要说的是,英文要比中文简洁,甚至更迅速,更快捷,更省力.

  别人会问,请说出原因,好的,我会说,一本英文原著同它的一本中文译著相比,一本要厚,但这不一定说明英文就非常臃肿,而是译者在翻译中,不得不舍弃许多英文中特有的含义,抛弃一部分原义,达到翻译简明的效果,这种删繁为简的语言特征,在各类语言中,中文是最强烈的,所以这不说明中文比英文简洁,只是说明中文在翻译别的语言的时候,有偷懒的倾向和冷落的倾向,而英语在翻译别的语言的时候,有诚实而且积极的倾向.

  这并不一定说明中国人比英国人不诚实,容易撒谎,这种情况也许是一定社会环境造成的,比如中国比英国要贫穷,中国的翻译家在同样的时间内同样的工作要比英文翻译获得的收入低,于是就翻译的比较简单,而且由于近代的最初许多翻译是把外文译成古汉语,所以也造成一般认为汉语比英文简洁的假象.似乎英文比中文更方便.

  但这种情况造成的是英文翻译中文的质量,要比中文翻译英文的质量普遍地高.不仅仅是这样一个简单结论,用英文翻译任何非英语语言的著作,都比对等翻译的质量要高,这也说明为何英语文化比较先进,甚至最先进的一个原因.

  我们中文的翻译作品,倒没有这种认识,反而把中文简洁当一种优点来自诩,这不但会造成中国文化持续地落后,翻译作品质量不高,而且在学习英文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错误观念,英文更无价值,英文比较繁杂,难于掌握.

  从发音来讲英文的音节没有四种声调,它的发音就比较简洁,这就要用单词中的多辅音来弥补,这使英文的语音比较细腻.表达精神中的认识更精确,理解的更深入,方向精确的旅行者,走的更远,在语言包括英文中也是这样,越精确的语言,翻译与自己语言不同的作品时,想的越周到,越精确,翻译的相对详细.而二义性强的语言做的就比较少.

  你也会说,这也许是目前翻译人员水平不是特别高,造成的,并不是中文固有的情况,但不论如何解释,把简洁当作优点,而不考虑其缺点,都是一种偏颇的观点,这对语言学习也是有非常不利的影响的.

  英文的简洁并不比中文差,甚至某些方面还要超过中文,只是英文学习者掌握比较差,不会简洁地使用英文,才造成英文难学,不容易学的认识.

  气象万千可以说成magnificent.这不是非常简单吗?

  这种简练不是在字的大小上,而是在说话的速度时间和力量上,相同含义的中英文,一般英文的讲述时间要比中文短或更省力.这样用相同成本可以传达更多的含义.

  英文的简练当然让学习英文的人受益,非常地让人振奋的消息.但还是有许多人感受不到,总是被英文搞的焦头烂额.

  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构造英文,如果说英译汉是听的话,那汉译英就是说.构造的含义.

  用有限数量的单词解释所有的生词的能力培养出来以后,这些英文能力就基本出现了,当可以用有限数量的熟悉得单词解释所有的生词之后,英文的能力就非常熟练了。

  也就是可以用最少的英文,进行最全面的思索的时候,英文的水平就算建立了,然后日积月累,自然会效果非凡。

  你有这种意识吗,如果没有,如何培养,直到变成一种本能。一旦这种思索的能力在英文中全面建立,这种听力,表达能力,就会全面地建立起来。

  这说明什么哪,这说明不一定单词背的多,英文能力就强,重要的是能充分利用记忆中的单词,进行最充分的思考,这样的人,英文水平才高。也就是说,要培养用英文思考的能力。

  要充分利用汉语来产生用英文思考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英文来产生用英文思考的能力。

  思索的第一能力是拆分,把一个单词拆成两个单词,拆成最简单的单词。这样的能力就会对语言学习提供最好的判断依据。

  这样在单词的相互解释,拆分的过程中,没有留下不可理解的单词,留下的是心灵最简单的韵律的回旋。这种回旋,是任何人都会理解的心灵活动。这种能达到最简化的心灵活动的英文语言能力,就是最基本的最有用的语言能力。

  更充分地用这种精神,自然在掌握语言时有更多优势。

  这种一以贯之的思想思索能力,会提供非常有深入学习的能力。

  在这之上的阅读,才是最好的阅读。

  在英文中找到你向往已久的职业,你真的会被英文深深吸引进去。你会注意英文中每一个人的举动,每一句话的含义,每一个事件的意义。你的注意力会非常地集中,书中的东西会促进你思考,这样记忆力会极度的提高。

  最终你会发现,读几本书不如精读一本书。精读什么样的书籍哪,最终你会发现,有的书只是会激励你,而有的书中的每一个动作你都想做,那种书籍不但是你忘不掉的书籍,而且甚至是你放不下的书籍,你会学习不好吗,那时我感觉不会。这时你几乎会背诵出书中许多章节,英文的章节,你会去做书中讲的许多事情,甚至每一件事情。你会坚持的去做,最终发现,英文如同中文一样,指导你的行为,丰富你的思想,支持你的生活,给你新的更广阔的职业,你会非常乐意地用英文去思考,用英文去表达,你甚至会像变魔术一样的不自觉地相信,把中文变成英文后,你的生活就会更好,或者说赢利。

  发现这样一本书是不容易的,我发现的是“at random”这本书。我想会有非常多的类似的书籍等着我来发现吧,我不停地买它们,它们也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许多的知识,这真是太好了,更主要的,这些书籍甚至影响了我的职业,让我成为一名作家,我感觉到了书籍的力量,这深入的力量也帮助我理解了英文。

  这里说的是,一旦你发现他说的就是我想说的,他做的就是我想做的时候,即便语言不同,理解力也会大大的加强,如果善于利用这种兴趣相投的理解力,会得到出乎意料的学习效果。

  我从尔的黄金开始,荣的,里根,我饿马,兰等书屋。这些不同文化环境的穿插,赢得了非常多的认识,或者说享受,使我感到学习英文确实要通过享受来学习,而且学习的效果会非常好。

  我预见我的英语水平还会慢慢地提高,但有一点我要说明,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在英文中找到你乐于做的事情,比如撒切尔的黄金,我不可能去像撒切尔的儿子那样,买卖军火来发家致富,我只是对他善于利用家庭的权利谋生感兴趣。我很佩服荣的,佩服他从贫民窟出身,但成为非常成功的人士,佩服他做家庭作业的精神,佩服他对感情细腻的把握,但是我不喜欢成为一个演员。或许我的心理更靠近里根的职业,更关注里根的作为,但目前我还不能用他的经历谋生。

  总之当你找到你当前最关心,最愿意阅读的英文书后,你还会去想,还有没有下一本,还有没有下一个故事,有没有可以让我轻松生活,以此为生的故事,这种探索,会把你深深地带进英文的世界中,当你感到你的身体已经同英文世界融为一体时,你会感觉你已经学会了它,如果英文的语句对你就像思想那么平常时,你会相信你能学好它。世界就是这样简单,有又这么广阔。

  好的英文学习者,倾向用最节约,最流畅地发音,说出内心中感觉最明确的东西,他的发音效率,和语言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而不好的英文学习者,倾向用最浪费,最累赘的发音,说出内心中最没有意义,感觉最不强烈,最不舒服的东西,他的发音效率,和语言投入产出比是最低的,为何会这样。因为生活的效率是否决定了你的学习成绩,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生活的效率高的话,你的营养,是会充分转化成头脑内的记忆的。

  做效率高的事,然后自然回报大。但问题是经常关注效率,平时多注意呼吸新鲜的空气,多吃有营养的食品,多晒太阳,避免不好的情绪,不做纠缠的事情。

  英文语言,就像从心里感受的一个点开始,然后线,然后面,然后体.中文汉语,就像从心里感受的一个面开始,然后体,然后抽绎成线和,然后点.

  英文语言就像把一个意思切成越来越多的小块,每个小块成为一个单词.英文所以节省精力就在这里,可以用最小的能量分割表达最多的意思.汉语在综合力量和抽绎力上是最大的.英文的分析成本是最节省的.

  精神语调的流畅,语音的流利,都是非常地节省精力.语言就是一种音调,流畅地表达才能使自己感到漩涡中的回旋中,找到情节和语音的统一,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越用这种回旋,越可以得到内心的含义.

  语言是一种声音的序列,英文发音序列最明确的特征是,一个音节是凹音,还是凸音。这是最明显的特征。一个单词的凹凸音变,是在听力中区别不同单词,不同含义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特征。

  内心心理按这种凹凸来折叠内心,产生不同的内心感受,就是语言发音产生的含义。按凹凸折叠舌头,因为听力比说话要少费力,所以需要心理的折叠活动来产生同说话一样大的能量冲击,产生相当于主动说话的内心感受。凹凸的基本比率是一个单词的基本含义。

  每个音节都有一个比率,辅音和元音的比率,还有角度的比率。

  单词听力中的比率分偏比率和等比率,一般是偏听容易听得清楚。

  一个是正反两个音节的长短比率,然后在这个比率上的两个音节之间的长短比率。

  还有另一种模型,心理中心不变,而外音从周围进入作用。这个模型,是一个非常好的听力模型,但听力模型都靠前。用哪一个模型来实践听力,后一个模型省力。前一个明确。

  心灵不断移动注意力的位置,以靠近最好的上下和前后比率,使听力最方便地达到共鸣的程度。

  大致区别出语音的凹凸,是听力的一个简单技巧,然后区分这个凹凸语音两端的辅音,然后区分出中间的元音,就是说,即便听力是瞬间的事,语音识别也是区分先后的,分大小的,分粗精的。

  注意力在语音序列中的凹凸回旋,会产生准确地理解力。

  如何确定这些凹凸的位置,和曲率或曲率变化?这些凹凸,和曲率,还有方位,指示了心理活动,心理的时空活动,直观感受。这些凹凸,和曲率,还有方位就是英文的韵律,节奏,这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的特征,这使得语言有些音乐的属性。但这些特征,确实对记忆和听力有巨大的帮助。

  当这种曲率节奏变化在你心灵意料之内时,你总会听清对方说些什么,如果这些曲率节奏变化在你心灵意料之外时,你会感到漏掉的,如果你听不出这种变化,而是非常模糊,就听不清对方的含义了。所以在学习英文前,你必须抛弃你的扁扁的心灵。或不要用一种扁扁的心灵去感受语言,那样会失去区别语言的许多特征。你必须努力用心灵广大的部分去体会语言,而不是用心灵狭隘的地方去体会语言,包括阅读和听力。但你会说用狭隘心灵都可以听清楚,用广阔心灵有何听不清楚。但狭隘的心灵不适合学习,而是适合总结经验。因为狭隘心灵感受不到节奏和曲率。只能感受到思维的抽绎。

  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本来就狭隘,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学习语言,不是。专心致志可以克服狭隘,让心灵充分投入到对语言发音的本体感受当中去,还有如果无法克服狭隘,就用抽绎的思维活动来学习英文,这就回到我讲过的翻译英文的方法上去了。

  当心灵把不同音节的心灵感受复合的结果准确把握,对这个单词就有比较深入的记忆了。

  这种复合式语音旋律,和单个音大小的同时复合,还有触觉。辅音是对元音的切割,有炖切。这是英文发音规律的一个准确感受。辅音和元音的切割是一种感受,然后切割后的旋律又是一种感受。

  辅音代表了外在感受触觉或外在触觉,元音代表了主体感受,内心感觉,但这需要校正,有时对相同的外在感觉你可能有不同内在感受,这可能不符合英国人的习惯,到这里,我也无能为力。对一个外在感受培养,和一个内在感受培养,是学习好单词的关键,元音和辅音已经清楚说明了心灵和感觉的相互作用。

  把辅音充分化为触觉,把元音充分化为心理感受,才是最有效的阅读和朗读。区别一个单词也符合这个情况。这个认识在你搅动你的舌头和拨动你的嘴唇时会让你目的清晰,不会浪费这两个发音器官的力量,而且那样的话,发音是最圆润,流利的。所以元音和辅音只有在发音时更对立,在感受其含义时才更准确,更统一。而听不清,正是对这种分离,分立,对立,理解的不清楚,使元音和辅音相互模糊,结果对单词的含义感受也模糊。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着重辅音辅音之间的复合,而中文着重的是元音和元音之间的复合。中文还着重辅音元音的感觉复合,而英文着重的是辅音元音之间的感觉分离,分立。

  心地的经验复合。发音的最大错误是有元音残余,这是中文的特点。英文的一大特点是一个元音的两端带两个辅音,或一端带一个辅音。如果在朗读英文的时候注意做到这一点,英文的朗读就算入道。这种习惯可以产生英文特有的旋律,这种旋律有什么作用哪?两个辅音一个元音的特有平衡,产生了这种优秀的语言。这是框架的习惯,那些细节的音节,是被过滤的。

  我想,过多的音节是有害的,对吧。如果能从音节框架上把握有何好处,如果不是哪。但这确实是区别英文的东西。一个单词是簧片变,还是气流变。区别主要在辅音,元音只是第二位的。辅音是质的区别,元音是量的区别,辅音是方向和方位,元音是强度和程度。首先听清辅音是最主要的音的框架。单词是强度变化,还是方位变化,还是方向变化。对这些的区别有什么意义,说明听力也是由表及里的,是从清晰开始,走向模糊。用最小的力量,读出最好的声音,就是最基本的目的,如何感到满意那。

  英文单词的发音分类。分顺序发音,和非顺序发音

  顺序发音有,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

  我个人感觉是,由内向外的发音顺序,表达的是精神以欲望或心情或主观意志为主导的内涵。

  由外向内的发音顺序,表达的是精神以感觉或感受或客观观意志为主导的内涵。

  当然还要说非顺序发音,就是由两个发音序列的,但要判断的是:是内向转化为外向,还是外向转化为内向。就是说:是主观引申或延伸,或衍生为客观的词,还是客观引申或延伸,或衍生为主观含义的词。有对外在形成规定的感受,意识,意思。

  而且元音序列,是钝读变为锐读,还是锐读变为钝读。表达主观精神向客观精神的转化趋强还是趋弱。

  这样通过语音本体的直观感受感觉到,并把语言的感受融入本体之中,通过这种本体感受到这些新的语言观点,感觉的方式,就蕴含这不同的先验的,预先设定的观点,并判断出,直觉趋势。

  语言是一种日常的生活工具,如果对日常生活非常熟悉的话,掌握语言就绰绰有余,年轻的时候总想追求最高深的道理,对一些日常的人情世故不是非常地了解。结果处处被别人排在圈外,好事坏事全不了解,非常地让人难过。这样一来,生活经验也不如别人,学习能力就不如别人,更不用说学习外语了,记得在高中补习班时候我买了一本圣经,可惜那时只知道翻译个别不熟悉的单词,不懂得整个句子整个句子来翻译,由于成效不大,后来学英文的兴趣就不太高,高考时我的英语成绩是最差的,剩下是物理.后来我在读撒切尔的黄金时,内心与主人公有些共鸣,感觉我有些事情倒应当向他学习,就这一点看,我学习英文的动力来自英文中的榜样,而不是英文本身.我学习英文的动力来自生活本身,而不全是外在的压力. 

  如果学习的动力不是特别的强烈,不是特别的有力,那是对生活本身的要求的了解不是特别的强烈,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没有明确的方向,学习的效果就不会是最好的.我希望一个英文的学习者对生活本身要充满许多兴趣,而不是只是背单词.多参加一些宴会,多看一些讨论,多积累生活经验,这都有助于语言的学习。

  有时希望我像童话故事那样,看到或成为一个小男孩,到英文世界的神话世界游历一段时间,看一看天堂和地狱。与死神谈谈话,接触真正的神话般的英语,我不知为什么,我没有想过或不愿同上帝和天使谈话,也许那没有什么刺激感,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不大,不如同死神的谈话更容易对学习一门语言产生良好的作用。我仿佛也感觉天堂没有地狱现实,更容易产生生活的经验。

  地狱发着深沉蓝紫的光,死神批着蓝灰的长袍,讲着纯正的伦敦英语,周围有黑色高大的建筑,高大雄伟的铁架,上面有着白色的路灯,环境非常有一种压抑,优美,庄严的气氛。

  死神消瘦,但高大,脸色只是灰白一些,又比较严肃,其实是一个不难看的人。而且一点架子也没有。当然他还是要服从上帝。上帝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加了一些翅膀,但是是一个非常放松的人,非常非常地放松,让你感到你是有沉重地负担的人,可以说,他的放松让你非常非常地不舒服。他非常坦诚,只穿内衣,露着膀子,但又城府很深,白云绕在他的身上,让你注意不到他的行为细节,我敢说他皮肤非常好,但一点也不平易近人。这让我非常不舒服,我有时非常不愿意倾听上帝的意思,而对死神,我倒是有耐心听他讲话,甚至成为他忠实的听众。

  不过就我对他们的接触,不论是通过传说,还是想象,死神和上帝还是合作的,而且死神还要听上帝的,这让人难免想要学习上帝。

  心灵毕竟是有形的东西,许多分散的东西,在长期的内心考虑后,会变成统一的东西。语言也是这样,我过去的感觉,英文单词是一种非常分散的东西,但是长期地学习后发现,英文本身是非常致密的东西,与汉语是一样的。只有在你的行为也非常致密之后,你的内心才会非常地了解这些东西。如果对生活的经验不是非常地致密,那你的经历中不会有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这样在语言学习中需要许多经验地时候,好的经验,你就会内心乏力,感觉无物,做不到非常有力的学习。很多东西不是不能掌握,而是内心没有经验,一时难于下手,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使非常让人鼓舞的,可以让一个人充分地掌握人生,可以非常有效率地学习。

  我经常被英文学习中的痛苦所困扰,直到我发现可以用英文帮助我了解另一个世界,甚至用英文指导我的生活。

  我的感觉是听的心理活动与说的心理活动又非常大的不同,一个人本应必须先说后听,但听力好的话,怕是要先听后说。但我感觉先读,后说,然后听,是效果非常好的。读容易做到,但说就不同了,因为读除了语言声音视觉特征作为区别以外,还有视觉特征作为区别,而说,只有语言发音特征作为区别,所以读的非常好,但一旦听的话,就像失去拐杖的人,非常地难于越过山脉,于是一个人最好先听后读,这是比较好地学习方式。找到一个单词的听力特征之后,这个单词才算基本上学会了,一旦了解一个单词的听力之后,拄着拐杖的英语就结束了,你是一个可以直立行走的英语人了。如果你一听就知道一个单词如何写的,即便你不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你也会非常快地明白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听不出来,总要依赖视觉的拐杖,你的水平能力总是蹒跚学步的,非常难与独立行走。这里背诵的行为被提上议事日程上来了,明白背诵有什么含义了把,它可以让你脱离英文的拐杖,让你昂首阔步地全速前进,一句话背诵下来就完全掌握了它,始于阅,介于读,成于背。

  有的音节使心理距离变长,有的音节使心理距离变短,只有在背诵的时候才能非常清楚地体会到,也只有背诵才能顽强地提高你的听力。

  背诵是这样地有益,使得你一旦了解了它的意义,你就会坚信你完全能够掌握英文。当然,应当包括所有的外语。背诵不仅仅可以让你抛弃视觉依赖,扔掉听力的拐杖,而且可以让你独立的抽绎语言在头脑中,这样不但是独立地语言能力,还有用这种语言独立地思考地能力。但是你会说我不可能背诵那么多的句子,其实这个不用担心,一旦你的背诵的句子,段落超过五百句以上,你的潜在的语言思考能力就体现出来了,你的语言思考能力可以非常良好地组织你的外文语言。这样你的语言学习能力会大大地加强。

  在背诵中注意背诵那些娱乐界的人物的句子,他们的句子一般非常地明快响亮,非常容易记忆。同时记住,即便你很糟,你也能成功。所以背诵你想说的,但不是背诵你想做的,你想做的,使非常容易记在心里的,基本上阅读就可以了,不用特别的记忆。当然,如果你乐于背诵你愿意做的也没有什么不好,一样可以提高你的独立掌握英文的能力,背诵可以提高听力,可以为你节省买录音机的钱,还有买磁带的钱,而且背诵完全可以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对于我这种平时有时活动非常少的人来说,非常有意义。

  我到了解英文的学习方案时,了解学习英文的机理,或英文本身的机理时,我非常乐于背诵英文,但是我过去非常难与理解背诵。非常难与理解。现在明白,要做什么样的人,要记住他的话。这非常有效,有效的最好方式,就是背诵。

  当然背诵代替不了交谈。但背诵可以提供思索,让人透彻地掌握英文的思索功能,这是非常好的结果,因为语言的最大功能就是思索,交流可以看成两个人的共同思索。一旦这种英文在头脑内部的交流思维习惯形成,英文就像骑过自行车的人一样,非常难以忘记。

  你会说今天我背诵了,明天我会忘记,甚至一个小时前我背诵了,半个小时后我会忘记,不要紧,我这里要提醒一下,记忆很大程度上被误解了,其实记忆力中还有遗忘力和回忆力。

  遗忘力是为了更好地记住东西,而回忆力是如何使用记忆力,不好的回忆会损坏记忆,好的回忆会加深记忆。不断的回忆不但可以加深对英文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记忆能力,而不仅仅是让人认为只是回到原来的记忆水平上,那种错误认识,会阻碍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如果心中有这种单词的模式,模型,听力和讲话能力,理解力就会加强,但是如何获得这种内心的模型,背诵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如果内心有了这种语言独立地经验,不依赖视觉的经验,你会非常自信自己的英文能力,那是一种可以同长大成人相比的感受。

  在读英语的时候,感觉到的是一个听的区别,要用鼻腔,头脑腔共鸣,来区别这些语言感觉,这样一来,听力与阅读的感觉,使非常不同的感觉,阅读是心理感受,而语言还是要包括物理感受,这样看,听力是比阅读更难掌握的一种感受。更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

  通过听力,我感觉没有朗读产生的能量多,这样看来,还是朗读更好,但浪费的能量也大,大多数人没有精力做这件事。听力有朗读作为依托,会更有效,但朗读要以阅读做依托才有效。

  希望多数的人把找到自己喜欢阅读的东西放到最重要的事情为好,然后再找到最适合自己朗读的文章,精读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提高思想的能力,然后朗读适合自己朗读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听力。如果掌握了这种选择文章的技术,学习英文就变得非常地简单了。通过发音的直接心理活动来理解语言含义,而不是视线中的感觉,和视线中产生的翻译过来的感觉去理解语言的含义。

  要想学习好一门语言,把内心的空虚填补,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学习方式,假如内心总是空虚的,那不但学习难于巩固,就是生活也非常成问题,我在学校感到那愚蠢的教育,内心非常不满,但你又没有办法,结果内心的空虚就一天一天积累下来,不但精神不集中,就是别人同我对话,我也一般不理睬,这就是我学习效果不好的一个原因,我非常头疼,但我没有办法,直到毕了业,我才感到应当继续做一点什么,这样坚持下来,我不断地学习英语,从不太会,到有点会,到认为自己应当全力学习英文,我度过了很长几乎六年的时间。这是非常长的时间,几乎任何学习成果,都要常年累月的积累。

  在英文朗读的过程中,单词在口鼻腔内会有非常完整地感受,以后听到时,会非常快地记忆到,但是为何有时不愿意朗读,除了朗读浪费能量以外-大量朗读后会很饥饿,还不能马上产生思考,不知道意思,内心当然排斥,不愿意记忆。所以内心的兴趣才是朗读的基础。

  如何成为一个兴趣的拥有者,而不是丧失者,使用对英文世界的兴趣,而不是被兴趣所羁绊。

  感觉英文中的故事,包括滚石界的音乐者,都是非常有头脑的,当然他们写书,中间有他们嫖娼的事情,这在翻译成中文时会被处理掉的,但看原版,就明白他们是一种非常不同的人。他们不能说是生活作风非常好的人,但可以说是一些非常成功的人,当然这种成功我只能部分理解和运用,在选择一个出版录音唱片的公司的时候,他们的考虑非常地周到,非常地周全。我相信他们对自己的职业非常地理解,非常地专业。

  他们对敏感问题非常敏感,娱乐业的人习惯用一些短的单词,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娱乐业的人,节奏是非常明快的。我感到不同类型的人,语言风格非常地不同,但都非常地成功。但这对我学习英文有没有帮助哪,不能说没有,但是许多单词,我还是不能通过听力就区别出来,我还会在再读一遍的。不断地读,你会感到,他们非常乐于创造一种气氛,创造一种热烈地气氛,对大家有利地气氛,而且非常卖力,这就是他们成功之处,也是在翻译过程中可能漏掉的一种感受。

  说倒这里,我还是承认,我对英文承载的内容比对英文本身更感兴趣,我对阅读比对听力更注重,这是我英文能力总提不高的一个原因,但是我确实可以掌握许多英文内容,获得一定的英文能力。我会继续下去,这样充分地在英文地海洋里遨游,就像滚石乐队在各个大洲之间来回地游历是一样的。但是娱乐英文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他的语境充满了笑料和对情绪的准确把握,让你可以最生动地学习英文,而且其中不乏周密的思想。

  既然已经知道内心的乐趣是一种引导的力量,而这还不够,还需要一种压力,朗读就是这种压力,但分朗读什么,朗读一开始最好读行为历史的描述语言并可以背诵,但对于思想描述语言,感情描述语言,感觉描述语言,就不需要特别的关注,我对这些显然并非所长。我就对旅行行为的描述非常地在行,我背诵这些语言时,好像就是自己在其中一样,非常地有乐趣,而感觉描述语言上的玩笑,即便非常精彩,我也不愿意背诵,只是阅读明白,哈哈的大笑,就完了,因为我希望我做一些严肃的事情,所以我并不在意这些东西,因为我确实不想说它们,但是这样一来,别人讲类似的笑话时,我会不会听不懂哪?我觉得不会,因为,在旅行的场景中,你可以听到任何单词,区分单词并不一定就非常生疏,仅仅是语境会有差异,但是我已经有些喜欢上了背诵,一旦你认识到背诵的意义,就会有你喜欢得情节,你希望用语音来重复的。记住这些情节的场景,然后转化为语言,语音,然后加以重复记忆,你就得到全部的含义。

  在英文中找到你想做的事情,和你想从事的职业,这最能促进提高你的学习的动力,想想,支持你一辈子的生活的愿望,当然很容易支持你一生的学习,我在英文学习中没有特别的长处,但对英文中那些有趣的真人真事非常感兴趣。我确实感到学习英文的好处,但多数时候我也离不开字典。有时内心会非常烦闷,我在英文的书里也会找到类似的意外,心灵的烦闷使内心的精力或能量不能集中,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学习英文与调整情绪成为同一个问题了。有时你会找到这个职业,但由于并没有从事过这个职业的经历,还有情绪的问题,你对其中的了解也是非常不够充分的,这让人非常痛苦,这种痛苦就是对没有直接经验的弥补,一个这样的痛苦,会指示下一步是了解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还是在很久以后再重新开始,总之绝不会一无所得。

  英文实践时间长了,会发现内心思想感受的英文活动与视觉阅读的英文活动是极为不同的,而说话的英文技巧,和内心阅读也是非常不同的,朗读和说话的主要感觉在头部,而内心思索的感觉经验,分析在内心的感受中。多类感觉地复合才使语言学习可以不断地深入下去。

  所以如果你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善于区别和统一这些感觉的复合,学习英文就会有一些吃力,在说话和倾听时,感觉注意集中地主要在鼻腔,脑腔,在阅读时,感觉注意集中地主要在内心,而在朗读时,口腔的注意力倒是最大的,这样,不同的注意力用来从事不同地学习方式,在感觉中,学习不是茫茫一片,而是十分清晰而且有区别的。一个单词在感觉中至少是三维的,如果只是有一维的感受,就会觉得非常难于掌握。通过断句明白单词的含义,内心,然后通过长句进行思索。对于一个单词,不但要注意口型如何地说的,感觉,还要注意鼻脑耳是如何听的感觉,还要注意内心是如何感受这种说的。当注意到这些时候,你会感觉到内心突然变大了,许多英文的语言单词用自己的身体都可以盛的下。而不是像一个小瓶子,背诵几个单词,就塞满了,不能再进行下去了。

  内心中的英文就像中文一样,心里想一个,嘴中含一个,脑中思索一个,把这些单词串成一串,句子就出现了。你会说这样一来,英文和中文不是没有区别了吗,确实如此,这样一来,英文就像母语一样,当然其实语法或对语言本身的了解就像投入,而语言本身的承载的含义就是产出,熟练精辟的语言学习者,要求最小的语言投入产生最大的语言产出。我感觉非常地内心必须让情绪与英文的发音波动一致,然后头目对发音结构有明确地感觉,这样一种四维的语言模型就建立了,心脑的共同作用,思索的波动转化成发音序列,发音序列转化成情绪,在符合成新的思想波动和新的感觉和经验复合,对这种经验复合,精神合感觉进行新的抽绎,分析,归纳,综合形成新的概念,思索,发音,进入这种四维语言发音序列,形成新的句子,新的注意力结构和新的发音结构,这些发音结构-单词如果已经有就是新句子,没有就创造出了新单词。这类经验无限的积累下去,就会把一门语言牢牢地掌握下去,但这就是全部吗,不是,这种思维模型的总结,不过是为了承载英文中新的含义。

  英文的脑腔发音序列是横向的,而中文的发音序列是直上直下的脑腔发音序列,这是两种不同的发音习惯,而且这还造成了不同的阅读习惯,横向阅读和纵向阅读。语言就是一种习惯,了解这种习惯,掌握这种习惯,使用这种习惯,用习惯的看法,就好多了。

  脑腔的发音非常地硬,确定性的发音在这里找到可靠的模型,而喉部是柔软的模型,这样一来喉的语言感觉单词是谓词,而脑部适合使用宾词,宾词是抽绎,如果你想在某个单词上进行思索,或下一句话时,用脑腔,因为语言感觉稳固,便于长时间留置与思维之中,不会失去注意力,而喉部就是瞬间含义,或开头所需要的语言感觉部分,是角度和抽绎都适合的地方,是感觉复合最强烈的地方。内心则非常适于抽绎的语感,内心是语言变化最大的一个部分。这样在不同的发音语言部位,有不同的语言思想作用,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样语言完全可以用直觉来掌握。我当然喜欢这种感觉,非常追求它,一个单词给它你想到的压力或感觉,它就变成另一个单词,另一个意思;内心的一个单词给予不同的抽绎,就成为另一个单词,另一个含义,这不是知道所以然吗?,心中是音节长短的变化,而头部是音节的角度的变化最容易转化的地方。或者单词是音节角度变化强烈的,以头部感受为好,而音节抽绎感强烈的,以心理共鸣区别为好,这是一种语言机理,也是可以指导听力能力的一种机理。

  绝不是知道这些英语就会学的非常好,不是的,因为英文的许多单词,没有接触过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是要查字典,只是在查过字典后,会更容易地记住。

  我想我要证明我自己,我要证明我英文学习的非常地好。我要做几件事情,才能证明,但我只能证明自己做的比以前好,但不能证明我的英文像英国人一样熟练。我的阅读能力有极大的提高,但不是没有生词,而是有不少。

  没有万能良药,长时期的坚持学习使我提高很多,但是还是可以再提高,再努力,再坚持。学习英文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我与别人不同在于,以前我是从英文中得到痛苦,现在我从英文中得到了快乐。这让人有一些满足感。生活非常复杂,有时候你不知道应该做一些什么,这种心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心理损害作用,会非常头疼。对学习的阻碍,比那些努力要大的多。如果你学习英文是想了解这个世界,我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至少对于我来说非常适合,但是学习英文的意图太多了,有的只是为了考试,

  我还是要强调地是,区别你喜欢的题材,找到你最关注的,比如我对兰等书屋,滚石乐队,和洛克菲勒这三本书都非常感兴趣。但我发现,我最喜欢的还是兰登书屋,因为我可以马上就按照书中的情况去做。而洛克菲勒我也非常喜欢,但是我不能立刻模仿其中的许多事情,这对我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遗憾的,也许有模仿的机会,但是要放在以后,我把精力集中到阅读兰登书屋上,这样感觉就非常好,非常踏实。这样好多了,这样我在兰登书屋这本书上,得到的东西,要远远地比滚石乐队,和洛克菲勒这两本书加起来的获得还要多,而且滚石乐队,和洛克菲勒这两本书每一本,都比兰登书屋要厚两倍。把精力集中到自己最关注的地方,不要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必须集中自己的精力,如果我有三四个,或两个有兴趣的地方。然后把兴趣同时分散到不同的方面去,我会感觉一事无成,分散精力只是为了更集中,这样我才能从一本书中,得到更多的东西。我分析一下把兴趣投入到几个方向上的坏处和好处吧。把兴趣投入到一个地方,可以建立非常好地属于自己的内心的语境,这节省了精力,加深记忆,再阅读别的书籍的时候,还可以产生参照的作用。如果分散到两本书籍的时候,就非常地相互矛盾,而且两种环境会相互影响,如果一种是幽暗地环境,一种是明亮地环境,频繁交替就会非常地冲突,不但读起来费力,没有收获,还有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弄乱,尽量一个时段,大约一到两个月之间,以一本书为主,来阅读,而以别的书籍为辅,也就是在一个专注的时间内,专注地读一本书,这样避免浪费,效果还会非常地好。这里要讲一讲阅读的书籍和朗读的书籍是非常不同性质的书籍,要注意区分,而且两者有时是可以同时看下去的。

  学习的最大敌人不是困难,而是面对困难却不知如何分配精力和使用精力,或者说,不会用最少的精力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我想任何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的人,都会遇到过这个问题。就像早上适合看开朗的书籍一样,晚上适合看思想深刻的书籍,而中午对我来说,适合看幽默的书籍,一本书,如果它的主旨不太明显,有些杂乱,那就会给人价值比较低的感受,当然,这并不一定就说明这样的书没有价值,只是说明别人在掌握这种书的内容的时候,会有一些没有意料到的困难。

  有耐心的人并不多,如果在一件事上有耐心的话,应该说会做成这件事,我是非常乐于相信。多数人不愿意投入那种耐心。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会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你的信心就会大减。为何,比如你是坚信会学会英文的,但问题是一年以后,还是一个月之内,这里信心因为有条件限制,就显得比较不可靠了。所以要做的是确定自己的信心到底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如果只是考试,这种信心就不重要了,如果只是一般兴趣,这种信心也不牢靠,但如果完全是出于职业的兴趣,这种信心就非常可靠,甚至可以称呼为动力了。这种信心会非常深刻地引导你进入英文著者的原意,非常地理解这些英文的直接含义而不仅仅是字典上翻译出来得含义。当然,你也可能最后感觉英文到底是什么哪,对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如果想想,你翻译出来的那些书籍,文字,那些话,你会相信你没有任何成绩吗,这足以巩固一个学习者的信心,继续在英文的世界里跋涉。你会尽力追求用最小的感觉复合表达最精确地含义,而不是看到一本书中还有许多单词你不会,就又非常泄气,这不是一个人应当有的气质,想象一下人生的长度,如果不去终身学习它,对人生,也是一种浪费。

  朗读的语言,以便于背诵为最好,这与阅读的语言便于思索为最好是不同的,但在语言学习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朗读的语言,要活泼有趣,会在思索中感到忍不住笑出来,而且还有历史意义,值得记忆,而阅读要思想深刻,必须可以做,可以用来谋生的就最好了,在生活中取得胜利,这是阅读在内心的声音中追求的。如果你没有谋生的经验,对这一点就不会有深度的体会。想象一下一分钱不挣的困境,那种感觉会让人一辈子厌恶成为被人控制的工人,而是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像企业家一样,一个好的企业家会倾向削减自己的成本,而一个不太成功的企业家,总会倾向增加自己的成本,同样一个成功地英文学习者,总是倾向削减自己的英文学习成本,而一个不太成功的英文学习者,总会倾向增加自己的英文学习成本,但这不是说对英文的投入是不对的,而是说英文学习者应当量化学习投入的产出,或者说效果,而不是毫无把握。要说的是,只有深刻把握你愿意做的生活,才能准确把握英文中最适合你的部分。

  学习英文不仅仅就是听懂对方的意思,还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含义,调动听者,这样的任务,不是非常简单的任务,而且仔细考虑,调动听者,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做到这一点哪,要熟悉一个人的生活,要平时就善于同别人交流,善于了解别人,帮助别人,如果这些基本功都做不好,用外语又如何做的好那,说这里,你会问,我是不是善于交流,善于帮助别人,我要说的是,我不是不交流,但交流地不是特别的好,甚至说不太好,但我非常愿意同别的人进行交流。学习别人的经历对自己非常有好处,比如洛克菲勒年轻时,是一个并不出众的人,但是他并不缺衣少食,但我小时候,总是有一些饥饿感,这是我不容易进步的一个原因吧,我想不管多穷,尽量吃的饱一些,这样也许会与洛克菲勒一样,有更多进步的可能吧,当然仅仅是这样的学习还不够,还要分析历史,洛克菲勒的时代,是一个工业化刚从美国开始的时代,这是他进步的一个社会环境,我通过查字典弄明白了这些情况。

  要区别英文中的通俗作品和经典或严肃或正式作品,在学习通俗作品时,不论是叙事,还是言谈,都是非常地流畅,让人感觉乐于记忆,而且记忆起来有乐趣,滚石乐队他们的语言就是非常通俗流畅,适合表达的,在生活习惯,日常行为的讲述中,显得非常地明白,是最好的英文日常生活的教材。我大声朗读他们的语言,感觉受益非浅,但是我还是不能一下弄懂其中的意思,借助字典,我查了一下,用笔翻译过来,然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然后我不想再朗读了,因为我已经明白其中的意思。我觉得这种情况会限制我学习英文的效果,因为我不愿意阅读英文,这非常奇怪,非常奇怪,但没有办法。我相信这种日积月累让我的英文水平有非常可靠地提高,但是比较缓慢,要一点一点,至少要半年时间才能见到明显地效果。但由于我不愿意说话,这是一种最适合我的学习方式了,我的生活中缺少独立的意识,过去我想成功,经济独立,这我认为要靠朋友,但是要有本事才能有朋友,但是又要有朋友才能有本事,这是一种矛盾,我有时感觉很好笑,学习英文也是这样,要有阅历有经验有时间才可以很好地学习英文,但是有阅历有经验有时间又不一定有时间学习英文了。但是这种矛盾也有统一的地方,比如有些本事可以交朋友,有些朋友可以长本事。如何引导英文的经验复合,产生非常符合思想的语言哪,我想这不仅需要想象,不仅需要感觉,鼻部,耳部的感觉,和脑部抽绎的经验复合,是辅音先复合,然后是元音先复合,还有抽绎,就是头脑从感觉模型中抽绎一种,剩下空虚,形成新的单词,序列。这种抽绎,本也是一种单词。而这种抽绎,一般可能是谓词,是口喉表达,但这种经验复合的结果是在头部感觉视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英文是一种经验复合语言,或拼音文字就是这种经验习惯,如果用原因语言的抽绎复合的习惯,是不容易学习好英文的,由于复印语言经验复合在头部比较明显,所以思想性就比较发达。是一种包裹性的语言。当然,对于高鼻梁的人来说,这种语言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经验复合是一种非常深入的话题。大约西方属于这类哲学范畴的东西,可以学习一点这方面的哲学。对精神有许多的好处。,这种复合的经验习惯,一旦灵活运用,圆转应变,语言就会非常完美了。这种复合是内部向外部的复合,还是外部向内部的复合,名词的结尾是外向内部符合,而动词是内向外复合的,这有赖于经验的抽绎方向。这么多的东西不是非常好的,这些话,只有承认语言是一种信仰的时候,才能让人相信。我觉得是一种信仰。当你相信一本书中的内容,到了认为会前面进入一种生活的时候,这种经验的选择就会出现。

  喉部的经验复合是,部分化为整体的,而脑部是经验以层的形式复合。而内心是多个抽绎的复合。每一种复合,会在头脑中形成声音,或在内心形成声音,或者在耳中形成声音,喉部是经验复合最灵活的地方,可以把各种语言经验通过灵巧地编织,复合到一起。每一种符合按使用精力和非使用精力的比例来划分,是喊话,1,朗读2,默读3,想象4,思索5。如果不服从这个比例,就达不到完全掌握的目的。

  剩下的就是认识论的问题了,如何使这种经验复合最有效。最让人高兴哪?这要求非常完美的解释,这里我不能不谈到情绪的问题。非常地高兴,和一般地高兴是极为不同的,一般感觉和一般高兴也是非常不一样的,即便在单词中我们可以区别开来,在现实世界我们对它们含义的区别是非常模糊的,这样一来,记忆的效果也就非常模糊,而运用效果也非常模糊。我们只是用中文的区别来区别这些含义,而从没有把这些单词同直接感受经验联系起来,或复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英文地语境中利用生活经验,从新拓展我们的经验,尤其是语言经验,和这种语言下的思想经验。如何从新地完成哪,从新吃饭,从新上学吗?是的,但是不是这样的经验简单地重复,确实在英文的环境下,非常难于出现大的区别,还是要借重中文。在不断地翻译中,突然发现自己学习的非常好,非常地没有意义,想一想,学习英文有什么用处,就算可以了解一些事情,还是不能马上挣钱,不能马上成为翻译,结果内心非常灰心,压抑,空虚,失望。但转念一想自己从英文中得到的许多故事,我自己翻译的一些文章,不是非常好吗?但是内心经常不知道如何承载,必须用钱来增加这些经验吗,确实是这样的,但大约没有这些钱,可以创造这些价值。当你有一天把一本书全从头到尾看完,不懂的查过字典,大致翻译过来,你的英文水平,就是有一定非常高的水准。可以应付不少阅读问题,如果这样阅读过两本书籍,就可以算一个英文的一般掌握者了。

  但是这非常困难,不但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还要让自己相信如何阅读下去的。要了解一本书的大致趋势,利用这种趋势来了解英文,直到落实到某个句子上,这种方法,是非常可靠,但是不是非常省力。

  大声朗读,是一种十分需要的学习方法,但是注意不要太用力,不要把理解放到朗读的第一目的,朗读的第一目的是读的流畅,省力,这是阅读的最好收获,得到语言的回旋的感受,这里理解其含义几乎是不必要的了。

  太用力会憋气,会感觉费力,读不太长时间,力气就消失了。理解完全可以放到阅读精读的时候,这样效率会高的多。语言的回旋会告诉你当时的情绪如何,这种情绪,是理解一个句子非常需要的一种直接经验,可以理解作者的直接态度。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边阅读,一边查字典,我就感觉非常气闷,不能流畅地做下去。两件不同的事同时做会产生摩擦,不如分开来做。在流畅地语音回旋中,会了解那种情绪地回旋,再精读时会比较清晰地感受到单词和句子的统一,会充分地理解篇章地含义,这有极大地启发性地理解,是学习语言的捷径,当然,如果对文章地内容极大地感兴趣,这些也许对理解是不特别重要的,但是特别感兴趣地篇章可能不是特别多,这类机会罕见,而且口语化的文章,读起来是巨大的享受,何乐不为。

  其实还是背诵最有可能提高一个人的英文水平,如果你能够被送一段一页三十二开页上的英文文章,你就会有一般英文水平,如果可以背诵连续几页,就有专业地听力水平,可以说,以后只要牢牢地背诵这同一段英文就可以了,不必再旁骛他求,如何证明这一判断哪?场景,场景是可以唯一证明这件事的东西,两分钟没有视觉支持的语言,证明你有持续两分钟的能力,而如果可以持续一个小时,这种语言能力,就说明是一种精通的语言能力。背诵使一个人有独立控制场景的能力,背诵比阅读更容易启发一个人对特定环节的思考能力,语言就是对场景的独立掌握,你会说我背诵不了这么多的东西,因为我只能背诵几段,这样说非常好,语言不需要背诵特别多的东西,场景在突出时,需要一些,特别的对场景的经验,掌握之后就可以了,一次不要背诵两个场景的东西,那样头脑转不过来,会非常浪费精力,两个场景最好分两个时间周期来背诵,要挑选场景最适合心理的活动来背诵,这样你的心理活动,会潜意识地帮助你。

  一生只要背诵一本英文书,六百页,英文的水平就会非常地好了,因为一本书大致是一个作者词汇量地全部或大部。

  背诵,背诵,背诵一小段,可以带来一大段的理解,背诵一本书的一小段,背诵一小段英文会对整个英文有深入地了解,阅读像观察,而背诵就像解剖一样,背诵可以带来深入的洞察力,可以带来对本书的透彻理解,非常地深入。

  我年轻时非常讨厌背诵,认为那束缚了我的思想,但现在不这样看,背诵束缚思想的东西确实会感到头脑受到束缚的感觉,但是背诵自由的东西,你会感到自由,感到享受,一种彻底地享受,如何有二十分钟的听力哪,如果你背诵的片断可以串成二十分钟的连续讲话,你就会有二十分钟的听力能力,只有背诵可以解剖作者的精神,只有背诵可以解剖语言的精神,如果要有独立地语言能力,选择背诵吧。我多数时候是找有兴趣的东西来读,但是有兴趣的东西是自己愿意做的东西,显然不乐于背诵,对这类东西背诵有些临渊羡鱼的感觉,还不如自己亲自去做哪。背诵的东西,都是自己十分欣赏,但还不能马上去做,或永远不能去做的东西,当然,这只是英文学习,如果是中文,我想做的和正在做的,都有可能不自觉地背诵。

  背诵可以独立地构造灵魂,就是把别人的灵魂独立地掌握,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内。一个要在精神世界中成功的人,是离不开背诵的。背诵可以自己创造自己的语言环境,时时刻刻地拥有自己的语言环境,什么录音机,和外国人对话,即便也都不用害怕。

  背诵有一些小的技巧,先背诵经历与自己类似的,后背诵经历与自己差异的,先背诵与自己观点相近的,后背诵与自己观点相悖的,先背诵与自己心理相近的,后背诵与自己心理逆反的,先背诵与自己情绪相近的,后背诵与自己情绪对立的,求同存异,在背诵上也是这样,先求同,背诵与自己体会近似的,然后才能接受与自己体会不同的。

  一段背诵过后不久,就会忘记,要持续背诵,复习,直到场景的语言经验,完全转化为身体经验后就完全地记住了。忘记说明,只是记住直接的语言经验,而对直接的场景经验,被语言所承载的场景经验,体会还不够深。不断地重复背诵,等这种场景体会完全地从语言中抽绎出来,深入地进入身体,与身体的生活经验复合到一起,这段语言文字,无论是中文外文,都会牢牢地印在脑海心田身体皮肤上,再也忘记不掉了。这种从语言中彻底地剥离内涵的经验和技术,也是语言听力中最需要的能力。

  也许你会这样认为,我背诵了,确实有效,但得不偿失,因为背诵是无形的,所以没有价值,或有价值也无法衡量。

  背诵还会忘记,这样等于以前的精力浪费了。

  背诵是死的,不灵活,语言天天在变化,背诵的东西迟早,甚至很快会过时。

  背诵非常难,比翻译,朗读都要困难,吃力不讨好。

  环境使你只有考试一个巨大压力。

  这些原因可以一一解释。

  背诵可以有形度量。

  背诵不会白费,只要选对题目场景,信仰要够大,这样永不过时。

  背诵中的场景是非常灵活,而语言的确定反而是一种优点。

  背诵同翻译阅读,朗读结合起来,不但不难,而且非常有趣。

  背诵是赋予你以意义的举动,是效率非常高的,但是必须有深厚的阅读基础,发挥的效力才非常地高。

  要寻找有意义的生活,这样生活有实际的意义,背诵就又更多的土壤来附着

  许多年以来,我对英文学习一直不断地进行,我做了一些努力,但是还差许多,还有非常远的路,才能变成一个专业的英文翻译,但是我还是不断地工作,这是英文中本身就又许多有兴趣的事情,所以我对英文一直兴趣不减。但这不说明我没有灰心过,而实际上,我在英文学习上经常有一些不愉快的挫折感,有时这种感觉还比较强烈。这种感受有时也会成为我学习的动力,要学好英文,回头对比以前那种失落和压抑,不免有些得意的感觉。人的精神是比较细微的,也是可以分析的,就这一点说,任何语言因为是精神的载体,也都是可以分析的,是可以掌握的,并不一定需要特别的语法深度。甚至不需要特别的毅力也能掌握,形容我有时学习英文,是三天晒网,两天打渔,因为就我的观点,休息要比劳动的时间多,劳动才可能有效率,当然我得学习效果与别人比,也不是特别好,但我持续了许多年,不过随着年龄变大,我的观点有些变化,现在是这样认为的,学习就是休息,所以这样一来,效果是比较好了,不过有时是辞去所有工作专心学习的。

  学习英文确实有许多好处,可以了解许多事实的真相。弄清一件发生在比较遥远地方的事件许多不同的观点,这非常地吸引人,就像一个人要不断想象一样,一个人会不断地学习语言,掌握地难以置信地好,为了这个目的,不断地努力,一点一点地积攒,想像将来或许一定会有更好地结果吧!

  有人说年龄大了,学习语言会变得非常吃力,我倒不这样看,因为年纪大了,社会经验,生活经验也丰富了,学习一门语言会有更丰富地理解能力,我想年龄是语言能力的储蓄吧!

  我的身体不算好,甚至非常地不好,我学习任何东西都非常地吃力,而且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这不要紧,我尽量充分地利用兴趣,而且只要每天有几分钟,或更好一些,十几分钟用在英文学习上,效果就会非常地明显,只要让学习像年轮一样缓慢生长,学习的效果才比较可靠。

  英文的背诵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学习方法,但用英文写作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但是用英文写作有一些局限,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要了解一个英文世界发生了何种问题,然后提出批判的观点,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文章,这种学习方式是最好的,平时多积攒自己的英文著作,然后编成一本书,这样你在英文学习时,就会感觉非常有信心,写作可以用来代替英文的背诵,但是关键是写一些什么,写出来要给谁看,如果没有一个外国人看,那么你自己乐于看这些文章吗?

  我的过去的回答是不愿意,但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写一篇中文,然后把它翻译成英文,这样对场景和单词的掌握就深刻多了,而且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在许多方面上代替背诵。还会产生比背诵好很多的影响,这样一来,等于你可以用英文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一生你如果有一篇英文的文章就足够了,就像一生只愿意背诵一个场景一样。这是一个学习的诀窍。也是一个人生诀窍。

  所以这个观点要选的尽可能贴近心灵,贴近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逻辑严密,而且用词丰富,并且句法灵活,一生有一篇文章,就足够掌握一门语言了,这是完全地事实,文章要便于记忆背诵,便于拆成别的文章,只有这样下来。

  文章在各个时期要不停地修改为好,如果怕困难,也要一年有一个修改为好,这样才可以完全地解决英文地交流意识问题,只有有自己的英文著作,才会在英文世界中有一席之地。

  学习中有非常多的解剖行为,如果你的学习只是略有所知,不是知道就做的行为方式,效率会非常地不好,英文中可以深深影响你的行为或信仰的著作是最好的课本。我不愿意学习一些非常零星,就是哈哈一笑,或非常有启发意义的文章,这类文章在课本中已经够多了,极大地浪费了一个人的时间,我要学习的是能深深打动我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要强调,多个辅音连续,是最不好区别的听力点,因为这些辅音没有元音,非常难于听清楚,这里辅音的结合是分析式的结合。朗读时元音过渡到下一个辅音要光滑,这样不但说起来好说,省力,听起来也好听,清楚。元音因为响亮,所以事实上容易听得清楚。,而且轻摩擦音,轻度爆破和轻元音组合,软音是非常难于听清的地方,对这类单词,要注意。

  口腔爆破,鼻腔爆破,脑腔爆破,和形变摩擦,和,多方向长时间,变成软音和摩擦音,元音主要是口腔,辅音是周围的音腔,而元音是中间的音腔。必须准确地感受每一个音触的感觉,只有触觉体会和发音有准确地一一映射,这种听力才能准确地培养出来。触觉是听觉的一种形式,一种特殊经验。

  我比较喜欢吃的好一些,这样头脑就会有力,就会比较成功地解释这个世界,并且比较成功地改造这个世界,但改变自己的主要是内心的空虚,内心对感觉没有准确地把握,没有深入的思索,不但语言能力会受到限制,而且思维生活也显得没有准备。所以当你朗读时,应注意的不是听觉,而是头脑,和喉颈,还有胸腹的触觉。以头脑部分的触觉为主。在听力的锻炼或朗读的锻炼中,触觉比听觉还要重要。掌握了触觉必然掌握听力,掌握不了触觉永远也不会有最好的听力。过去总追求听觉,却听不好,听觉是一种特殊的触觉,但是如果没有触觉细微和宏观的帮助,这些思想是非常难于建立的。

  这样。结果我这些思想很容易,和非常头疼,但是非常有效,我不是为了学不好才这样说,我是为了学习的更好才这样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必须全力坚持去做,只有这样才能非常可靠地明白这些书籍的价值。

  语言有金钱的属性

  疯狂英语的李阳比较胖,我比较瘦。

  美国的历史有非常优越的地方,并不因为比我们历史短就劣势,而部分中国人在嘲笑美国的时候,反而对美国的先进文化机理视而不见。

  几本英文书参照相互印证的好处和坏处。如何利用好处,避免坏处。

  书名的形成过程,前言。

  说清自己的学习水准并不十分好。

  太年轻的人,不适合我的学习方法,要注意几个方面。

  如果没有原版书,应如何去做,课本。做一件事,直到它成为你的信仰为止。

  背诵,直到生词融化,并且形成直觉后,就部分可以了,如果句子形成直觉,就太好了。两类背诵。一个背一年,足够了,另一些,背一个月,足够了。

  单词有兴奋之情,有感觉。

  单词是一种化学反应,是一种关键的化学反应,是有质量,有大小,有强度的。而除了触觉以外还有直觉,单词还有许多化学反应,内心的感触反应。所以单词不仅仅是一种表象,还是一种本体。以表象为主的学习方式,是舍本逐末。

  不同的单词合成,形成不同的感觉符合,新的化学反应,这样一来,单词不仅仅是表象的感觉,还是一种本体的感觉。过去认为单词仅仅是感觉表象的认识是错误的,这样一来,单词的序列中,是可以产生,消耗生命的。这种化学反应,是一种感觉的复合,是一种本质的感受,本体的感受,不是直接经验,胜似直接经验。

  不同的单词,在内心物质本体,和触觉本体或表象之间是不同的,有的能量大,有的空间大,内心反应加强,减弱。表象是临时的,本体是持续的。语言生理结构在表象过后,用本体的化学反应指代内涵。内心的本体感时空性就非常久了。

  触觉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感觉内心是心理的复合。

  一种感觉复合,形成新的生命。这种本体。

  按照这种说法,英文就会生长在你的身体中了,就这种语言模式而言,任何一种语言,都会遵循这一种模式,即人的精神规律。头脑在同心灵的感受交流中,把心中的语言本体放入头脑中,引来新的感觉模式,然后再头脑中可以形成新的语言表象。说出新的声音和单词,句子。这样看,语言不就是身体吗,这正是本书的观点。

  名词因为本体复杂,不好背,而动词因为本体简单,就非常好背。当然,这是在句子中。

  情绪回旋和语韵回旋的统一性,还是没有表达出来。

  本书主要讲,翻译对学习英文的巨大作用

   情节的作用

   情绪和语韵的运动的统一

  翻译就是阅读

   听力的机理。

   背诵的作用。

  朗读的机理

   如何掌握写作。

   语言的机理。

  用英文思考。

   如何过四级。

  一些历史,一些励志语言,一些英文的形势分析。

  英译汉,汉译英,然后英英对话。

  汉译英,然后对话,如果可以随时汉译英,就可以英英对话。

  如果所有的汉语都可以随时被翻译成英文,就可以成为一个英文的成功的学习者。

  汉语翻译成英语,和英英对话可以同时完成。

  汉译英是最能衡量一个中国人的英文水平的。英译汉是找自己最喜欢英文著作的开始翻译,而汉译英是找最不喜欢或困难的开始翻译,没有喜欢翻译成英文的句子。

  英文是一种感觉模式,感觉集合,感觉。

  而许多动词加起来就是名词,

  所以汉译英,先翻译动词,先感觉动词。

  名词是许多动词的主体,动词是感觉集中的地方,名词更倾向注意辅音,而动词更倾向注意元音。

  名词和附属名词的句式框架,是主体感觉,而最关注的东西是辅音。而动词作为注意力的核心,受关注的更多得是元音部分。一种名词模式的感觉,在一种动词的分析下,形成名词的辅音和动词的元音符合,形成新的宾词,或名词的元音和动词的辅音形成新的否定单词,感觉否定,或着名词的元音辅音和动词的辅音元音同时结合形成新的感觉复合,如果不用这种符合方式,讲出来得话就非常生硬,也不好理解。

  这就是汉译英的模式。

  尽管在哲学思想中名词是所有动词的合成,而在实际语言感觉中,动词规定了名词的局限属性,形成名词的特殊感觉。

  汉译英是使直觉含义摆脱汉语形势,进入英语形势。

  单词就像拳把式,

  感觉形势和语言感觉形势是有非常不同的一面。

  但我不习惯用英文模式去感知这个世界,我习惯用中文。不仅是句型,而且是名词本体。培养这种感觉,这是一种触觉,非常深入的触觉。

  一旦用英文感觉这个世界的模式建立了,我就会说英文了。这重新建立一个感觉的系统,才能有新的用新的感觉模式交流,这就是新的语言系统。

  头脑中的感触,和内心对语言的感觉,是圆润的,与汉语的抽绎是不同的。

  如何通过四级,我大学通过四级时,根本没有以上的认识,考试和提高英文水平在我看来是两回事,现在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那时考试前的两个礼拜,每天早上我都背诵一小段英文,就是一段听力小故事,因为觉得头脑里有个英语故事的模型后,听力会保险一些,当然那是的意识不是这么明确,但隐约是这么想的。

  另外我看得中文小故事比较多,而这些小故事也一般就是英文听力故事。

  然后是语法考试,我过去非常头疼,后来弄清楚,一般是被动与台,过去是,过去分词,固定句式,虚拟语气,短语,固定搭配,,总之,二十道语法考试反复就是这些题目类型,你只要弄清一个选择题是考什么的,马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而且直到我写这些文字时,我才意识到,这种题目最浪费时间的地方是你不知道是何种题型,因而浪费时间。

  然后阅读理解,要翻译成中文,然后用中文去理解。阅读中没有出现的千万不要选择。

  总的说来,英文考试级别和英文能力是在许多方面都是两回事。但考试级别和考试能力是一回事。

  看电视吧,不行,不看电视吧也学不下去。就是一个自动调节的问题,要同时解决,非常困难,这是学习中的一个巨大障碍。

  对专业英语的精通,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必须要艰苦的努力,非常艰苦的努力,专业翻译英文资料。

  另外内心干巴巴的,不愿意说英语。如何解决,穿暖和些。

  我想开一个餐馆,让在北京的外国人来卖货,做服务员,不就可以学习英语了吗。但是几乎没有这种机会,做不到。

  我想,我可以用翻译赚钱了,是不是。

  英文学习的情绪因素。

  英文学习必须翻译一门专业英文,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英文同其他语言有何不同,但专业英文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学问。

  没有人可以精通一门语言。

  专业英文可以非常有效地加深语言一个维度的修养。一个英国人也不一定非常熟悉一门专业,从专业学习英文,因为有专业经验作为把握,可以更好地了解英文思想。但专业英文有点像金子塔,要很多基础才能做到。

  学习好英文必须经过长期的工作,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英文学习者,而不是速成学者,用英文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努力。要多学习其他译者的著作。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要熟悉英文文化的历史,只有进入翻译界了,看一些翻译家的翻译经验总结,翻译错误纠正等等,不是要。

  英文是一种文化,如果找到可以同它交流的文化环境,就算成功了。没有一种历史和文化上的交流,这种英文理解是建立不了的。

  名家的翻译经验要结合在自己的翻译工作上,否则,只看别人的翻译经验,自己是记不住的。

  最后一个,写,抄写和自己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关键是效率,提高效率才是关键。什么样的文章需要你写,什么样的文章不需要去写。

  写那些文化影响深远的文字,这样,相同的付出,会有更深入文化的了解。

  感觉就是本质,锻炼出来一种对英文的深入感觉,就足以把握英文了。

  学得越多心态越平和,内心越容得下新知识,感觉学得越少,内心越着急。

  英文的经验是你最好的财富,多吸收别人的经验。其实学习了简单语法后,只要会查字典,所有人都会了解自己的。

  一旦你感到不得不汉译英,或不得不写英语文章,你的英文水准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如果你的阅读能力在脱离字典后也可以比较流畅地阅读时,汉译英就不可避免地提到日程上来啦,或者说抄写等学习任务,就不可避免地提到日程上来啦。

  哪些字句最吸引人。学习英文时,注意哪些用词最简单,但意思与你理解的差别最大的句子。这些句子代表真的英文习惯,记住他们,背诵,到可以熟练说出来,英文的水平,就可以大幅提高。

  有些事件,比如迈克尔。杰克逊,你最感兴趣的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句子,反映了历史进程,非常真实地凝聚了,人对社会,文化的态度。记住这样的句子,必然会提高一个人的英文水平。

  名人讲的口头句子。历史创造人,人创造行为,行为创造语言,名人是历史地集中反映,记住他们的话,对你一生有益。

  我不喜欢看一些非常简单的笑话和短篇,因为这些,都是一些语言的游戏,而不是语言本身,没有终身受益的特性,你记住它,背诵它但毫无意义。

  英文的文化。环顾世界,英文的文化占据大量地地域,各个大洲都有这样地文明,而别的文明都是比较少的,

  英语为何有货币的特征,易于携带,便于交换,易于切割,是否还便于度量。

  英文还是比较容易说,学的语言,而且也比较容易听。交流成本小,这就是英文的类似货币的好处。

  不过英文确实是金融领域中最通用的语言。

  歌德说世界按圣经的速度发展。写作的巨大用途无可辩驳。

  英文是最大的财富,或者说语言是最大的财富。可以交换巨大的价值。

  英文相对汉语的优点是什么

  英文最好的学习条件是一个大的高音喇叭,放着立体音响的舞曲,伴着英文的歌曲。有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同你谈话。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对我来说,英文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在情节引人入胜的回旋中找到更美妙地理解。

  平庸的老师同平庸的环境一样,让你花最大的力气得到最少的结果。

  英文的一点特点。所有的单词都是一种拼音,所有的感情,情绪,经验,认识,判断都是一种拼写。也就是许多的复杂事物完全是一种简单地行为组合。

  这样就产生一种天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种天然式的分析态度,把这个世界把握在头脑中。

  你可以反驳说,汉语的文字,也都是一些简单地笔划组成的。但这些笔划的长短斜正的差别很大,而且每个笔划基本要同别的笔划交叉,没有独立地空间,这样,一种综合式的态度,就在精神意识中产生了。

  写作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处理精神的艺术,把精神系统化的过程,把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思想去掉,这种过程,是一种自我创造的过程。

  一旦掌握这类技术,并长期积累,你就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精神,和比较真实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许多的好处因此体现出来,你会节约许多时间,投入到你在写作中认为重要的方向上。

  在无迷茫和不确定感受。

  你读一本好的英文书,对他为何这样写,这样想,而不是相反,也会有非常透彻地了解,有所感悟之后,你就会牢牢记住英文的情节。也就牢牢记住英文地预言,但这与中文翻译的情节不同吗,是的,极为不同。几乎是天壤之别。

  字母的偏爱。有时候,一个人的嗜好或偏爱会让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受益。比如偏爱读小说,诗歌,即便不太写作文,但只要稍微认真一点,语文成绩就会很好。

  或者偏爱音乐或运动,这往往使一个人的数学,物理,或演讲能力非常好。

  嗜好艺术,会使人对心情有比较强的调节能力。

  有时你解释不清为什么。不过当我意识到在英文字母和单词中也有我的偏爱时,我的感觉非常好。觉得英文不是那么难于把握了。

  过去我对英文字母没有特别的爱好,觉得大都差不多。后来我发现,对于A,E开头的单词,我比较喜欢。

  admirable,令人羡慕

  authiority权威

  authorized 公认的

  attractive有吸引力的

  这些A打头的好的词,是常用的。

  Abject, a. 凄惨的,卑鄙的

  Atrocious,a. 凶恶的,恶劣的

  Audacity,无耻的

  A打头的贬义词在英文中用的比较少,可以

  说不是常用词,而且是很正式的单词。

  但A开头的词仿佛有个共性,都是感觉强烈,积极的。

  这大约同A是一个锐音有关。这就是我喜欢A字母的原因吗,也不完全,也许它是我第一个会读的字母,或许同时又是一个元音。

  这种喜好说明不了太多的东西,但我有了这种喜好之后,确实有个好处,比如碰到A开头的单词都会认真地查字典。确定这个生词是不是像我以前认为的那样。

  辅音开头的单词,我比较喜欢P开头的。因为和平,因为P是最外面的爆破音。最爽快地辅音。

  一般来讲,我比较喜欢元音开头的单词。因为元音的感染力强,他们是纯音,而辅音是噪音。

  元音显得比辅音更动听,更富于穿透性

  这还不够

  p是唇音,b也是,但p比b就要大一些,p有唇的爆破,还有气和唇的摩擦。而b只侧重于唇的爆破。F也是唇音,但f只有气和唇的磨擦,没有爆破。

  F和b的合成音是p。

  V也是唇音,但是一个轻辅音,就是自己没有音,只有自己的口型或形,一旦别的元音与之搭配,别的元音就会受到影响,发出V影响下的音,同它类似的还有W

  W,和V既可以无音静读,可以动读。

  Q是k和v的合成音。

   所有这些唇音最开始都是m,m好比是这些音的初母。恰好m是母亲mother的开头发音。V是最接近这个m的一个派生唇音。

  D是一个爆破音,t也是,s是摩擦音,但t的爆破含有舌头和空气的摩擦。所以t更像s,而d侧重于纯粹的爆破,所以更像b。但d是舌齿爆破,而b是唇爆破。

  L是个软音,但舌头周围的气流证明它同摩擦音是近亲。它不是挤压摩擦音,而只是气流摩擦音。L的半极端就是t。S是l和t的合成极端外端压缩和摩擦。D是t和s的极端合成相差音,t的‘纯音’无摩擦的s就是d。l和d的合成音是s。

  L的硬音是d。

  这样看l,d,t,r是同位的,只是强度不同,或方面不同。

  R是h的外在。

  诸音相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这样看语言的音不是相互无关的,而是非常密切。非常紧密。

  而加上元音的限制,这样一个辅音有五种程度。音韵的数量关系,就建立出来了。精神的强弱序列就完全解释清楚了。

  一个辅音的倾向,比如t,是摩擦多,还是爆破多,tell是t摩擦多,t力布在舌中,talk是t爆破多,t力集舌端。

[网友新书]英文的经验(第一稿)

  各音的组合。摩擦音后配上爆破音,就更爆破。爆破音后配上摩擦音也就更摩擦。语言用这些发音规律,更锐更钝的读出语言,表达更独特得内心含意。

  有用爆破音读钝音的,外阳内柔的,外用力内放松得,用软音读锐音的,内阳外柔的感觉。这些涵义必然是中性的。

  爆破音后跟软音,软音也会被爆破音加强。Splendid,crash。

  这里Splendid是单序列内读单词,从sp前面唇,到l舌,n是e的力读余元音,然后did,did并不回饶,而是顿止。发音特征是外感客观单词。

  Crash完全是一个动词,是单序列内读单词,ra到sh是钝止音。有客观感受的含义。

  元音的尾音是摩擦音,说明元音比以半元音结尾的音节中的元音发散消失的极为干净,爆破还有余音,而鼻音是最充分的剩余,因为鼻音是半元音。

  所以元音后的摩擦音显然有间断或迅速结束的含义。而sh的摩擦是最大面积的最间断的碰撞,或最明显的结束。Crack,爆破音,有硬音爆破,是碎的结果,爆破的力单元不如摩擦细。而且Crack是单序列内读单词,c是内k以摩擦为主,ck是外k以爆破为主,但你完全可以把c当硬音读。

  为何这里不用t,d等爆破哪,没有c的硬爆破有应力。爆破中,只有c,k是硬爆破,c是前置爆破,k是后置爆破,这两个对立把握好。

  就是在音节变化之中,极端之中,了解到这个意思。一般在元音变成辅音的地方,最容易了解一个单词或词根音节的含义。在挤压的元音中,截然爆破,确实有相互抵触碰撞挤压断开的含义。而元音在摩擦中消失,也有在挤压的情形下消失变化的含义。

  Press的挤压是竖向的挤压。P是爆破为主,r软音为主,pr不是矛盾音,可以一口同时发出,kt就要时序,要分开爆破,不能同时一口发两个爆破音。

  同时音,有同作用的含义,e是力读元音,ss是压缩摩擦音,而pr转向s,有软音节向软音转化,s是集中摩擦音,不是分散摩擦音,这个对立要把握好。

  每一个单词的音的组合都独一无二,太奇妙了。

  内心通过发音,对单词含义就有大致的了解。

  而爆破音也有阻碍,是相互压迫的,挤压的,摩擦后加软音,两个音会相互减弱(摩擦,软音)。但这必须是音节的元音也是软音,或元音的尾辅音是软音。

  对这些发音的大致规律,和对立音的感受的细微和细致把握,感觉,就是学习的任务。就会有效果。这就是语感。

  如果你了解了这些,你就明白背诵的好处了。背诵可以更好地培养你的这种语感。

  英文的音节,几乎是垂直的九十度角,非常清晰地区别。

  比如软音的摩擦方向,和硬音的爆破方向几乎是九十度角,表达一种清晰区别的含义。

  这些大约是英语发音原理的一个缩影。剩下所有的单词,都可以这样对付。像吃面包一样,尝遍每一个单词,善于品味的人,善于学习语言,确实有道理。

  回想我的艰苦,有时非常无目的价值。

  分析同一辅音搭配不同元音的情况。英文的趋势是大是小,相互明显吗?Per速度快,好象容易做形容性发音,Pa,pe就速度慢。

  P有发,但比“发”的F力量要大。Pa就比Fa要有力Pe比Fe要有力,fe比be要有力,fe比Qe无力,但方向相反。

  Be的爆破,是与摩擦音D最相近的了。

  R是与h,ing最近的发音,

  到M又循环同位。

  一起用音差求意的,一般辅音不是连音。

  用音切向求意的,一般辅音连音。音节内的元音就是意的曲率,是内心强转,是内心弱转。这必然是开音节,闭音节的爆破程度,大小强弱用元音确定,范围由两个辅音确定。

  音节的形状变化,才是关键。

  伟大的英文翻译。伟大的英文翻译,不过是一个继续翻译的渺小的翻译者而矣。

  成功的人犯过的错误,远远超过失败者,我们多数时候会认为我的努力快用尽了,就要想停止,但是最后在坚持一天,一会,就会觉得不同,这样,一年,两年下来,就会成为生活习惯。

  奇怪如何扭转生活习惯

  我过去有一个出门转悠的生活习惯,这一方面浪费时间,但一方面也开阔了视野。但是这些工作对于我的生活的根本改变非常地小。

  我用出去的时间学习英文,还可以写作,

  语言技能的巨大好处,它用不着计算机,就可以产生许多工作成果,它是一门熟练的技术和艺术,非常难以模仿,是一种需求稳定的职业,为何不学习它哪。而且因此,它也需要长期的学习过程。

  多看一篇文章就多知道一个翻译的事情,多了解一个情节,就多理解。多学一天就多得到一个认识。

  学习别人的成功不如学习别人的失败,失败容易学习,成功需要长期的条件。

  思索可以增进英文学习力量的作用,还没有写出来。

  不自觉地汉语思索,不自觉地英文思索,每一个感觉都有英文的落脚点。那就是学习英文了,在英文中要记住那些判断性的句子。那是最有价值的。

  学习英文年龄大一些反而有好处。个心理成熟的人,驾驭语言的能力远远大于一个心理无力的人,女人的成熟早于男性,所以一般来说,女性的语言天赋,大于男性,但是一到中年,这种情况完全变了,在这个心理成熟阶段,理解力和认识力,还有判断力都有了深入发展,这是一个学习语言的最佳的时期,有人把自己年龄大了,当作学习的阻力,这种看法是极端错误的,任何一个内心成熟的人都不应有这种妥协的思想,学一句,长一句见识,译一段,多一段历练。日久年深,自然功德无量。读后感太重要了,即便你用中文写读后感,你也感到两者巨大的不同,和读后感巨大的作用。语言指示内心的生长,语言是精神的脊梁,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完整,看一个人的语言掌握的是否完整,一个人的学习动力,来自他的精神。

  你对本族语的掌握,必然指导你对外语的掌握,对本族语掌握的越好,对外文掌握的越好。

  许多对

  节约时间。有一天我下楼拿报纸,钥匙上有一个绳子,是布的,我拿晚报纸上楼后,在门口把钥匙掉在地上。布的绳子上沾满了土,我觉得很脏,但没有办法,甩了甩。

  如果钥匙绳是塑料的,用水冲一冲就可以了,毕竟这个要是平时经常放在桌子上,和药品,一些食物放在一起。

  当我把钥匙放回桌子上时,心里颇有些不舒服。恰好我还有工作要做,那种不舒服得思绪影响了我的工作。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小事,会消磨人的时间。如果能注意这些不论是在英语学习,还是在别的工作上,我们都会更好的作出成绩。

  当然,你会举出反例,比如你有一个塑料的钥匙绳。但这类绳非常容易折断,你在重复更新它的时候,也浪费了大量时间。

  于是我说,你可以加一个铁环,上戴一个塑料穗,你大约会说那要花许多钱。这样没有一个好的答案。

  我后来是用一个塑料皮的电线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还想用那根电线打一个中国结,不过没能成功,但是确实有一个结。

  找出你以前的工作,不要放弃以前的工作。

  语韵是由外向内复合感觉,不但提高感觉清晰性,还节省朗读的能量。不注意这一点,朗读时会事倍功半。复合主要在脸颊,腭,喉部,而不是唇舌和牙齿。

  腭喉是感觉复合的最大的地方,其次是面颊。辅音和元音的共振复合才是最有语言含义的话语。把触觉充分地利用,化为语言经验。

  口中的复合。

  语音的复合是从口外向口内,必须是几个音复合,如果有一个语音单列,就说明发音不正确,这样复合才是共同作用,由爆破音是指示感觉复合,摩擦音才是共同感觉语音复合,喉部是辅音和元音复合的地方,是最重要的地方,

  从控制角度来说,唇辅音其实是脸辅音,鼻音是脑辅音,爆破是神经感触辅音(t上d下)。

  舌是颈触辅音。

  这些辅音深处作用元音,复合不同的音节,单词的语音共动。

  辅音必须向喉部振动,才是正确的读音。

  把这些触觉掌握好,才能比较好地理解这些思想。

  语音的化学作用,进入脑腔,也会形成新的语义感觉本体让感觉凝重或清朗。在语言方向上,名词是被动词限制的。

  只有复合才能形成语义直觉

  走向直觉。

  不相信语义直觉。

  辅音必须向喉部振动,才是正确的读音。导致

  语言直觉就像吃进的食物一样。如果说话时没有吃进食物,就不好了。语音共振进入内心才好。

  内心感受和口中感受交替作用,还用脑中感受交替作用,这样,才能形成语义的抽绎直觉。

  但口中共振,非常难,但是一旦口中的辅音和喉中的元音形成共振,这种语音就会完全地在内心形成感觉兴奋点,不会麻木的,形成强烈地自然记忆,辅音是内心的振动,元音是内心的感触本体,曲率和强度,化学物质。

  语义直觉中文和英文是一样的。

  如何培养直觉。

  吃的好,玩的好。

  这种直觉在元辅音在小脑,脑干处复合后,对内心的语言直觉,影响最大,说话时,或听话时注意这里感受,会有非常清晰的效果。

  没有这种注意力,就感觉联系不上,概念联系不上,理解联系不上。语言震动本体,语言发音控制本体,和心理感受本体,还有心理注意本体是语言的共同合成作用。

  只有了解心理本体之后,才算了解一个语言直觉,一个语言基本含义。颈后是直觉理解的最好方面。

  如何通过四级,我大学通过四级时,根本没有以上的认识,考试和提高英文水平在我看来有时是两回事,现在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那时考试前的两多个礼拜,每天早上我都背诵一小段英文,就是一段听力小故事,因为觉得头脑里有个英语故事的模型后,听力会保险一些,当然那是的意识不是这么明确,但隐约是这么想的。

  另外我看得中文小故事比较多,而这些小故事也一般就是英文听力故事,只要一句懂了,其他也就懂了。

  然后是语法考试,我过去非常头疼,后来弄清楚,一般是被动语态,过去式,过去分词,固定句式,虚拟语气,短语,固定搭配,固定句型,总之,二十道语法考试反复就是这些题目类型,你只要弄清一个选择题是考什么的,马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而且直到我写这些文字时,我才意识到,这种题目最浪费时间的地方是你不知道是何种题型,导致在那里无边际的揣摩,因而浪费时间,如果心中有了二十个明确的语法类型,到时就按这二十几个语法类型对号,思维判断的获得就不会再没有范围的心理中打转浪费时间了。

  然后阅读理解,要把原文和阅读理解答案翻译成中文,最好写在卷子或草稿纸上,然后用中文去理解。阅读理解文中中没有出现的文字千万不要在答案中选择。

  总的说来,英文考试级别和英文能力是在有些方面都是两回事。但考试级别和考试能力是一回事。

  摘自《英文的传说》

  通过语言的讲述,我认为,语音通过组合,扩大或缩小,在头脑内产生音波的变现,形成新的认识。然后形成新的复合判断。这样语言直觉一旦形成,就是有了真本事,一旦语言直觉掌握,并用来感受世界,理解世界,直到行为思想,语言也就真的学会了。

  通过培养语言直觉,培养信仰,强壮身体健康,学习的语言,才是最好的。

  这样情况,我想如何解释

  内心直觉的机理,是这样的,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由压力小的地方,向压力大的地方。如果内心感觉分割过小,就是唠叨,如果分割内心直觉过大,就是粗鲁,粗糙。

  所以内心确定的形状表达一定的含义,是有的,但是,一定是不够好的,好的表达,内心没有特别确定的感觉。

  内心的直觉,直接转化为单词,是一种过程,而内心直觉进入头脑是抽象之后再分析。分析成别的感觉,别的单词。直觉是直抒,而抽象是转义。

  单词是一个意识感觉的复合,句子是一个内心心理的复合。

  这可以让人相信直觉是最终含义的支撑。但主要是处处用直觉来理解,才能成为真正的英国人。

  但是最终在一般性心理和逻辑的感觉复合结果的直接感觉上,英文和中文几乎是相同的。

  为啥。

  这样一来,提高一般性的感觉发展就是首要任务。

  培养正常的生活能力,才是学习英文的关键。

  手写是一个本体

  胸腹的触觉,还有背部,是最大本体,语言直觉。

  用.

  哲学上的模糊,导致认识上的模糊,语言是一种经验。掌握语言是掌握一种经验,掌握一种经验就是掌握一种哲学。

  背诵是英文中,又一个关键的提高,兴趣广泛到一定程度,就会被淡化,这时的烦恼,要靠深度来解决。

  背诵感觉特殊,而且历史场景也特殊的文字,而且对自己思想意识最又利益的文字,背诵,自己常用的文字,背诵有生字的短句。

  背诵的感受越多,听力会越强。

  一次背诵不要太多,要让背诵的效果同头脑一起生长,一次背诵,太快效果反而不好,在头脑中的经验不深,不能长期遗留。

  要用哲学文章来体会语言的思辨感,传记产生直接经验,哲学产生思辨,然后再读小说,就明白英文小说的前提条件了。

  哲学的语感是特别致密的,我在传记读完之后,翻译哲学著作,有极大的感触。

  哲学的著作,最容易让学习者深入到英文的思辨本体中,会给人以最深处,心灵深处的力量。而传记是表层直接的经验,是两类感觉。然后再读诗歌,就可以游刃有余了,就是文学作品是想象力的结晶,没有直接经验,没有思辨能力,去了解另一文化的想象就比较困难,这是我学习英文的大致经验总结。

  这样按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经验顺序的学习方法学习,感觉效率会高一些,但是我又并不是完全按这个顺序学习的。

  大学开始读小说,后来才读传记,后来读专业英语,然后读,传记,然后读哲学著作。

  要有两个字典,一个是中国人的,一个是英国人的字典,便于比较其不同观点。一个例子。

  看经典著作有一个好处,可以非常有力地形成非常深入的记忆。过去认为心要负担很多东西,现在才明白要用习惯负担很多东西,而心应当解脱出来。

  英文最终的终点是写作,而写作倒是最困难的,也是最容易的。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是比较需要勇气的,但为何非要英文?因为英文更简练。

  如果用英文来解释英文,是否自己会有些不习惯哪?确实,习惯于把英文翻译成汉语。如何利用这种习惯,形成用英文写作的动力。

  当习惯于用英文解释英文时。英文的水平达到最高级,但过去并不相信这一点,甚至也不愿下这样的结论。超英英字典,和用英语评论英文原版书籍,都是学会英英对话的有效锻炼。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英文水平的途径。

  为何好的原因。

  英文有听力有本体,有作用,本体容易听出来,作用却不容易被掌握。

  最不容易发的音是k。

  内心,耳脑,是最敏感的声音。

  内心的非常,k心后,进入后腭。

  内心的非常,p心前,进入前唇。

  心底是d

  心前上是s,z。

  心后上是tl,dz。

  心上是t。

  元音是内心的曲率。

  有了这个发音模式,一切听力都非常好解决。

一、中国期刊史话(1815-1954年)

中国期刊史话(1815-1954年)

  文/李频

  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整体一个组成部分的中国期刊史,它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细,从不完备到体例齐全的过程。

  一、初创期(1815年-戊戍变法前)

  初创期的期刊以西方传教士创办的一批中文期刊和以华侨为主要读者的外文期刊为主,宗教性期刊占主导地位,还有商业性期刊和其他专业性期刊等。总的来说,门类不多,数量的限,可以说是中国期刊史的蒙昧时代。这些期刊不少是配合西方鸦片商和传教士等殖民者为叩开古老的中国的大门应运而生的。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782-1834年)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在马六甲创刊,学界一般认为这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读者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察世俗”可能是英文Chinese的译音,“每月”即月刊,“统记传”即杂志的意思。这个月刊仿中国线装书的形式,木版雕刻,每期五至七页,约两千字,初印500册,后增至1000册,免费在南洋华侨中散发,于1812年停刊,共出80多期。

  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南洋的华南沿海一带共创办了六家中文报刊和十一家外文报刊。从编辑方针到期刊内容与形式都模仿《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麦都思主编了《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1823-1826年),麦都思、郭士立主编了《东西洋每月统记传》(1833-1837年)。后者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中文期刊。这些期刊“以阐发基督教教义为唯一急务”,主要内容是宣传基督教的道德观念。外文报刊则抵毁中国禁烟政策,刺探军情,暴露出传孝士的真面目。外文报刊中裨治文主编的《中国从报》月刊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第一家英文刊物。

  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批外国传教士涌进中国,其报刊活动也由华南沿海向华中、华东、华北深入,上海成为近代报刊出版事业的中心。到1860年,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出版的报刊达32家。1890年发展到76家,到十九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创办了近200家中外文报刊,占当时我国报刊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报刊出版业。其中以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刊期最长,了行最广,影响最大。《万国公报》初名《中国教会新报》,于1868年9月8日创办于上海,后来成为外国在华出版机构广学会的机关刊,1907年停刊。辟有政事、教事、杂事、格致等专栏,鼓吹变法自强,对戊戍变法运动产生了直接的鼓动作用。麦都思、奚礼尔、理雅各先后主编的《遐尔贯珍》(1853-1856年),是鸦片战争后第一个宗教月刊。由徐寿及来华美籍学者傅雅兰在上海创办的“格致书院”出版的《格致汇编》(1876-1901年),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内容有专论、新技术、博物新闻等栏目。

  少量画报和文学期刊的出现打破了宗教期刊的一统天下。中国最早的画报是在上海创刊的《小孩月报》(1875-1915年),是美国传教士范约翰主编的供中小学生阅读的兼有文字和图画的画刊。1877年申报馆主办的《寰瀛画刊》(不定期)和1880年上海圣教书会编印的《图画新报》,所刊风景建筑和仕女图片大多是西方过时的舶来品,代表这一时期最高水平的同时也影响好几家画报的上随《申报》附送的由昊友如主编的《点石斋画报》(1884-1894年)。神仙人物,市井小民,内外新闻,无所不画,颇受读者欢迎,这里应顺便提到的是,画报是中国早期期刊的一个重要品种。此后于1926年由伍连德创刊的《良友》画克勤克俭,以画面手段为主报导中外时事、科技日报消息、文化艺术、都市生活等内容,深受读者欢迎。此刊迄今仍在香港出版,在我国画报史上有自己的地位。

  本时期的文学期刊共五种。《瀛寰琐记》月刊(1872-1874年)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

  二、发展期(1896-1914年)

  从戊戍变法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二十年间,中国期刊出版事业空前活跃。时代呼唤报刊,也产生了著名的报刊。近代期刊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结束了外国人垄断中国期刊出版的局面,堪称中国期刊史的发展期。

  报刊传播观念的初步觉悟是本时期期刊发展的思想基础,而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政治家的身份跻身期刊出版阵地,又为期刊发展提供了主体保证。期刊被他们视之为“国之利器”,并赋予鲜明的政治功利性。

  戊戍变法与辛亥革命是本时期两大重要政治运动,救亡与启蒙、反帝与反封建是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也为期刊的总体发展规定了总体方向。这一时期的期刊数量较多,门类较广,涉及的学科相当普遍。如张元济主编的《外交报》(1902-1911年)是中国最早的有关外交的期刊,罗振玉发起、王国维主编的《教育报》月刊(1901-1908年)是中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杂志。陈去病主编的《二十世纪大舞台》(1904年创刊)是中国最早的戏剧杂志。苏州东吴大学主办的《东吴月报》(1906-1928年)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就期刊类别来说,以传播新知识的科技期刊较为突出,以小说命名的文艺期刊初步繁荣,而以唤醒民众为宗旨的政论期刊异军突起,成为本时期的期刊主流。

  1、政论期刊

  这是中国近代期刊的显著特色。从期刊个体来说,政论成为每个期刊不可缺少的内容;从期刊总体上说,政论期刊占了当时期刊的大多数,支撑了当时期刊的总体格局。梁启超(1873-1929年)就是本时期卓越的期刊编辑家,他主编的《时务报》旬刊(1896-1898年)吹响维新论坛上的号角。戊戍变法失败后,他在日本横滨主编《清义报》旬刊(1898-1901年)、《新民从报》半月刊(1902-1907年),从异国彼岸发出变法图强的声响。《时务报》以刊载宣传变法的政论文章为主,同时登有上谕、奏折等,发行量由创刊时的4000份,增至1.7万份,创当时我国期刊发行的最高记录,是维新变法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期刊。梁启超以这三大期刊为舆论阵地,发表《变法通议》、《新民论》等近百篇文章和专著,语言恣肆,或文或白,把报刊政论文体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一时称颂,被誉为“时务——新民体”。

  此外,《知新报》(1897年创刊于澳门)、《湘学报》(1897年创刊于长沙)、《国闻汇编》(1897年创刊于天津)也是改良派的代表性期刊。《国闻汇编》的主编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在该刊连载,向读者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同年11月创办《民报》月刊(1905-1910年)为其机关报。“鼓吹三民主义,遂使革命思想弥漫全国,自有杂志以来,可谓成功最著者”(孙中山语)。除《民报》外,资产阶级革命派于辛亥革命前后在国内外共创办了约120种报刊,其中期刊37种。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现代期刊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后,断续出版到新中国建国前夕,此后曾在台湾出刊,但不久前停刊现将在北京再次复刊。开办的最初几年,以国际关系为重点,后来发展为综合性的文化期刊。《东方杂志》在数十年出版过程中,紧密跟随时代,顺时改革,编辑体例与编辑模式常随时代需要而改变,它在知识的推广、史料的积存等方面为中国近现代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2、留日学生期刊

  自1899年到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创办了30多种革命期刊。这些资产阶级革新派的政论期刊,几乎都为月刊。它们生在国外,发行国内,大都由留日学生同乡或同盟会在日本的各省分会主办,名称大多以省名命名,期刊内容、编辑者以及发行对象都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中国期刊史上最早的一批地方刊物。其中以郑贯中主编的《开智录》(1899年)创刊最早,《湖北学生界》(1903年)是第一个以省份命名的刊物,而以《江苏》、《浙江潮》、《复报》、《云南》、《四川》、《河南》、《夏声》等刊物影响最大。

  3、妇女期刊

  从1898年到1949年,全国的妇女期刊共约600多种。其中戊戍变法到“五四”运动前,共50多种。1898年7月,《女学报》作为女学会会刊和上海女学堂的校刊创刊,标志着中国防大学历史上第一人份以妇女为对象的期刊诞生。该旬刊由梁启超的夫人李惠仙、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等人编辑,以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宗旨。到1911年武昌起义时,全国各地以妇女为对象的期刊达30余家。近代妇女期刊绝大多数出版于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主编人大多数是受过资产阶级教育的新一代知识妇女。提倡女学,讲论女德,尊重女权,反对缠足是其共同特点。其中丁初我主编的《女子世界》(1904-1907年)是辛亥革命前历史最长、影响较大的妇女节期刊;秋谨主编的《中国女报》文字浅显,言论最为激进,影响最大。

  1915年,商务印书馆创办《妇女杂志》,中华书局与之竞争也创办的《中华妇女界》,两者都是绵延10余年的大型期刊。它们固守着“家政”、“学艺”、“国文范作”等栏目,偏重于家庭医学、妇幼保健、家事整理等女学内容。1925年1月,主编章锡琛把《妇女杂志》第11卷第1号办成“新性道德专号”,招来新旧卫道士的非议,被迫停职,另办《新女性》(1926-1929年),继续号召为争取独立自由而斗争,其战斗姿态激起社会反响。30年代中期,由“左”翼文化团体创办了《天津妇女》、《北平妇女》、《上海妇女》等追求进步的刊物。沈兹九主编的《妇女杂志》月刊(1935年创刊),也较有影响。

  中国共产党也很重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妇女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21年12月,王会悟主编的《妇女声》半月刊(1921-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妇女期刊,它把妇女解放与阶级斗争结合起来,为妇女运动指明了新方向。它开辟了“评论”、“译述”、“通讯”、“杂感”、“谈话”等栏目,语言以白话为主,并采用新式标点,刷新了妇女期刊的出版形式和编辑方法。邓颖超创办的《女星》旬刊(1923-1924年),向警予主编的《妇女周刊》(1923-1925年)虽然分别作为天津《新民意报》和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出版发行,却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新水平。王一知主编的《光明》杂志(1925-1926年),亢文慧等兴先后主编的《湖北妇女》(1925-1927年)及时的宣传了党的关于妇女运动的方针、政策。1926年,中共中央创办《中国妇女》,但不久停刊。直到1939年,《中国妇女》在延安复刊,才结束了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妇女期刊的历史。

  4、文学期刊

  以小说命名的综合性文艺刊物大量兴起并发展成为辛亥革命前后期刊的一支劲旅,受“小说界革命”的文艺思潮的影响,以小说命名的文学期刊蔚为壮观,极一时之盛。从1902年至1916年,创办文艺期刊57种,其中以小说命名的期刊就达26种。刊名小说,却并非小说专刊。除小说外、戏剧(传奇)、诗文、政论及时事都在刊载之列,是以小说为主体的综合性文学期刊。其中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编的《新小说》(1902年)为最早,影响最大。与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1903年)、吴趼人主编的《月月小说》(1906年)、徐念慈主编的《小说林》(1907年)合称晚清四大小说刊物。其他较有影响的有《新新小说》(1904年)、《新世界小说社报》(1906年)、《中外小说林》(1907年)、《小说时报》(1909年)等。这批期刊诞生在热情澎湃的辛亥革命前,政治功利性是其底色,追踪时代,反映现实,经小说“新民”是其主要的出版追求。用侦探、政治、武侠、家庭、社会、教育等杂彩纷呈、分类并不科学严谨的小说栏目刊登短篇小说,连载中长篇小说及戏剧是其基本的编辑手段。包括《官场现形记》等谴责小说在内的一大批中外优秀小说就是通过这些刊物与读者见面的。辛亥革命失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减退,以游戏为宗旨的消遣娱乐性文学期刊大批涌现,垄断了文艺期刊出版。主要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1910-1932年)、沈瓶庵主编的《中华小说界》(1914年)、徐枕亚的《小说从报》(1914年)、王钝根主编的《礼拜六》、黄山民的《小说海》、李定夷的《小说新报》、胡寄民的《小说革命军》等。其中以《礼拜六》(1914-1923)最有代表性,是模仿美国富兰克林的《星期六晚邮报》而创办的,从刊名、刊期到内容都强烈地显示出都市性和娱乐性。所刊小说以哀情、艳情、凄情为多。《礼拜六》创刊号销数“达二万以上”,在200期刊物中,共刊载图片600多幅。《礼拜六》派文学期刊的编辑非常注意探察和反馈读者的欣赏心理凤娱乐性、趣味性、传奇性为中心设计各种各样的栏目:小说、笔记、译从、诗话、杂谈、灯谜、笑话、歌台、书苑、剧评等等;随着时序、世事频频转换推出名目繁多的专号:新年号、消夏号、中秋号、青年苦闷号、恋爱号、情人号、离婚号、妇女心理号、国耻号等等;印刷、装帧也力求花样翻新,吸引读者。功利性强的文学期刊的衰落的娱乐性、游戏性的文学期刊的兴起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心理及价值观念在文学期刊中的反映。

  三、壮大繁荣期(1915-1937年)

  1915年,《新青年》创刊,中国期刊史开始了现代历程。正如秋翁在《三十年前之期刊》一文中所说:“那时正值国家鼎革之际……定期刊物,也像雨后春笋般出版。因为在那时候,举办一种刊物非常容易,一、不登记;纸张印刷价廉;三、邮递便利,全国畅通;四、征稿不难,报酬微薄;真可以说是出版界之黄金时代。”仅1919年和1920年两年间,创办的期刊就近100种,从1921年到1927年春,全国各类型的期刊共达500多种,超过此前历史上各个时期所出版主要期刊的总和。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生机勃勃的期刊发展受到挫折,但从1932年起,又涌起一个波澜,几年间期刊持续增长,办刊热潮从文学刊物扩展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据当时的《文学》杂志估计,1934年,全国有期刊300多种,当年开始有“杂志年”之称,据《申报年鉴》统计,1935年6月底,全国期刊达1500种,除上海拥有398种外,南京、北平、江苏、河北都拥有130种以上,又据《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上记载,1936年,全国三日刊以上的杂志达1793种。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热心期刊出版事业,打破了前一时期社团学会办刊的单一局面。学会、社团办刊与书店等出版机构办刊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形成了期刊发展的双轨制。中华书局在1915年前后创办了《大中华》、《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童子界》、《中华英文周刊》、《中华妇女界》、《中华儿童画报》等“八大杂志”,其实都可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期刊中找到它的对应刊物,即《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学生杂志》、《英文杂志》、《妇女杂志》、《儿童画报》。堪称近代期刊史上社办期刊的大对垒。

  这是一个期刊编辑在办刊意识上日渐觉醒的时代。编辑视角由期刊内容向期刊载体自身以及传播对象方面的全面转移,为现代期刊建立了新的生命机制。读者观念更新,作者队伍扩大,两者互相促进,使作者、读者、编辑形成了以期刊为中心的开放的传播关系,也使期刊真正成为面向广大社会的大众传播工具。《新青年》首先采用新式标点和分段编排;《科学》首先采用横排,科学地构筑了以读者接受的视觉规律为基础的新型期刊版面,刷新了中国期刊的出版形式。商务印书馆掀起改刊高潮在1920年前后,所办期刊大多调换主编,期刊面貌焕然一新。

  1、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文化期刊

  1915年,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1915-1922年)在上海创刊,提倡民主与科学,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是中国期刊史上最杰出的杂志之一。其前期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激进民主主义的战斗旗帜;中期是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刊物;后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和中共中央早期的理论机关刊。

  五四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以《新青年》为核心,傅斯年、罗家伦主编的《新潮》(1919年)、北京救国会主办的《国民》(1919年)等刊物积极响应,提倡民主,反对封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刘师培担任总编的《国故月刊》(1919年3月创刊)、梅光迪等人办的《学衡》(1922-1933年)、章士钊主编的《甲寅周刊》(1925年创刊)则举起复古的旗帜,反对新文化运动。而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体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观点的期刊,则先有王世杰主编的《现代评论》(1924-1928年),后有梁实秋等人的《新月》(1928-1933年)。

  在这壮大繁荣期,追求进步的综合性文化期刊也很多。胡愈之主持的国际时事半朋刊《世界知识》,1934年创刊于上海,销售数万份,很受读者欢迎。而以生活书店主办的《生活周刊》(1925-1933年)最有影响。它原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开始影响并不大。1926年邹韬奋(1895-1944年)任主编后,“变换内容,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的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并在信箱一栏中讨论读者提出的种种问题。对于编排方法的新颖和相片插图的动机,也很注意。”由于改变编辑方针,注重社会和读者需要,改单谈“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为讨论社会为主,而出版形式又改单张为16开本,销量由二千份增至4万份,最多时达15万份,为当时全国期刊之冠,创现代期刊史的最高记录。此后邹韬奋又先后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1935-1941年)、《生活星期刊》(1936年)、《抗战》三曰刊、《全民抗战》(1938-1941年)等,他走过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步向革命的道路”,他是中国期刊史上从编辑理论和编辑实践上自觉追求“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的杰出的期刊编辑家。

  2、文学期刊

  文学期刊在中国现代期刊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期刊的壮大繁荣昌首先是文学期刊的壮大繁荣。在文学期刊的总体规模上,以小说为主,散文(小品文)、诗歌等到门类齐全,同时,大、中、小型期刊综合发展。

  1917年到1927年,创办的文学期刊共143种。而从1921年到1923年,全国出现大小不同的文学社团40余个,出版的文学刊物52种。据茅盾统计,到1925年为止,更“不下一百余”。当时最重要的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文学研究会的期刊除《小说月报》外,还有《文学旬刊》(1921-1927年)、《诗》月刊(1922-1923年)等,其中《诗》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创造社出版了《创造季刊》(1922-1924年)、《创造周报》(1923-1924年)、《洪水》(1924-1927年)、《创造月刊》(1926-1929年)等。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陆续出版了《前哨·文学导报》、《拓荒者》、《萌芽月刊》、《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提倡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茅盾、郑振铎、傅东华等主编的《文学》(1933年7月—1937年11月)是30年代上海大型文学刊物中寿命最长的,云集了全国知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1934-1935年)堪称大型文学杂志之最,16开,每期300多页。曹禺著名的戏剧《雷雨》就是在此刊发表的。鲁迅和茅盾是文学期刊编辑的楷模。茅盾着手改革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消遣娱乐刊物《小说月报》(1910-1931年),可称为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编新纪元之举。1921年茅盾接任此刊主编后,大胆改革,封存了全部旧稿,以郑振铎、叶圣陶等文学研究会会员为主要作者队伍,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发表中外优秀作品,介绍中外文学情况。在革新内容后,第一期起销量大增,到年底已宿一万。1923年茅盾被迫辞职后,郑振铎、叶圣陶、徐调孚先后继任主编,继承茅盾的编辑传统,发表了巴金的《灭亡》、《家》等一系列优秀进步的文学作品。《小说月报》持续20余年,特别其后十年则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刊物。抗日战争期间,茅盾又主编了《烽火》、《文艺阵地》等文学期刊。鲁迅曾先后编辑出版了《莽原》、《朝花旬刊》等二十种文学期刊。以期刊为阵地,以文艺为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文化领域的思想斗争,是鲁迅文学期刊编辑的基本思想。编刊肓人,通过文学期刊编辑工作,发现和培养新的力量,是鲁迅文学期刊编辑的重要特点。鲁迅编刊态度认真、严谨,讲究期刊装帧,不仅编刊仔细,还很重视“按语”、“编者附白”之类文字,说明红编辑意图,介绍刊物内容、作品背景情况。

  3、青年期刊以及面向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期刊

  到北伐战争前夕,全国青年刊物达50多种。其中一部分是在革命的思想指导之下出版的。中国共青团最早的一团刊是成都的《人声》、广州的《青年》周刊等。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刊物是《先驱》半月刊(1922年1月—1923年8月),恽代英、肖楚女士主编的《中国青年》周刊(1923—1927年)是团中央的第二个机关刊,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最杰出的期刊之一,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青年,动员青年反帝、反封建,在广大知识青年和一部分青年工人中有广泛的影响;在办刊形式上,图文并茂,文辞浅显;平均期发量1.2万份,最高达3万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又改名《无产青年》、《列宁青年》(华岗主编,1928—1933年),并曾用《何典》、《青年杂志》等伪装封面出版。在中央苏区,《青年实话》(1931—1934年)半月刊,也是党的很有影响的青年刊物。

  在进步的青年期刊是,赵景深、石民等人主编的《青年界》月刊,办刊时间久,1931年创刊,直到抗战停刊,复刊后又出六卷,直到全国解放,是一个生命力强、皮受读者欢迎的刊物。除文艺外,还有科学知识、医学讲话、书评、社会科学讲话等栏目。第一期厚达423页码,创中国期刊史上杂志厚度的最高记录。

  30年代的出版热点转向教育。《中学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是以高中学生为对象,指导其文化学习的综合性月刊,创刊于1930年1月,由夏丐尊、金仲华主编。刊行65期后在“八·一二”抗战中休刊。其后曾在桂林、重庆等地出版《中学生战时半月刊》。抗战结束后迁回上海,上海解放初期改为《进步青年》。后又改回《中学生》,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叶圣陶于刊物上开设“写作杂话”、“文学偶谈”、“文章病院”、“文章修改”等栏目,发表了许多辅导青少年阅读和写作的文章。其销路之广,影响之大,为其他刊物所望尘莫及,。受其影响,刘林杰等人编的《现代青年》(1930—1933年)较有影响。1936年,叶圣陶等人又创办综合性课外辅导半月刊《新少年》,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指导他们的文化学习为宗旨。1945年,《新少年》在重庆复刊,改名《开明少年》。《开明少年》的《中学生》表现了叶圣陶等教育家、编辑家为青少年作贡献的业绩。受其影响,上海还办有《中学生生活》(田仲严主编)、《中学生时代》(葛柳辛主编)、《少年读物》半月刊(陆蠡主编)等。1938年,宋云彬在汉口创办的《少年先锋》,以经常刊登适合少年唱的歌曲和每期报导全国各地儿童抗日的文章为特色。

  4、科技期刊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期刊发展较慢。在维新运动期间,进步的知识分子觉悟到科技知识对于“新民”的重要性,开始创办综合性的科技知识期刊。仅1897年创办的就有:《通学报》(1897—1902年)、以研究外国语为主,分历史、物理、化学等科;罗振玉、蒋伯斧等主编的《农学报》(1897—1906年),在上海农学会主办,初为半月刊,是中国最早的农业科技专业刊物;黄海澄主编的《算学报》以介绍数学知识为主;《新学报》则算学、政治学、医学、博物兼顾。从1900年到1919年,创办了一百多种科技期刊,门类广泛,包括专业科技刊物和综合性刊物,而以农业期刊数量最多,达29种。《地学杂志》(1910—1937年)是中国地学会的机关刊物,也是中国现阶段代地理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文献。《中华医学杂志》(1915年创刊于上海)第期都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对照出版,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是中国最早的西医综合性学会。《气象杂报》(1915年创办于北京)是我国第一个气象杂志,也是某事我上最早的横排期刊之一。这些期刊大多以介绍科学知识和外国科技成果为主,普及性强,学术水平尚弱。但有的模式设置了图画专栏,配以照片宣传科技实况,促进了国人的科技意识。著名的《科学》是中国第一种综合期刊,1915年创刊于美国,1918年迁回上海,由中国科学社编辑出版。它传播科技知识,提倡科学方法,鼓励科学探讨,团结和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科学家。至今仍然出刊,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学术期刊。

  早期的大学学报,如《清华学报》(1915年创刊)、《复旦》(1917年创刊)、《北京大学月报》(1919年创刊)等都是综合性的学术期刊,除文、史、哲、经等内容外,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的论著占有一定比例。

  二三十年代,自然科学期刊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批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科技期刊相继问世。如《中国地质学会志》(1922年)、《气象学报》(1925年)、《土壤学报》(1931年)、《中国考古学报》(1937年)等。综合性大学的学报开始文、理分刊。如武汉大学在1930年既出了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季刊》,也出了自然科学学报《理科季刊》。另有理工科院校的学报如《东北交通大学校刊》、上海交通大学的《交通季刊》等是理工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北平大学农学院的《农学月刊》(1935年创刊)“纯以农学为范畴”、“专在农的方面着笔着眼”,除发表大量学术文章外,比较注意农业生产中的现实问题,是当时发行量大而又有影响的科技刊物。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争所迫,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纷纷内迁,科技期刊数量大为减少。大学生学报由30年代的401种下降到40年代的338种。天文气象方面的科技期刊由30年代的68种下降到45种。而且绝大多数的期刊出刊不正常,往往中途辍刊达数年之久。但各大学的自然科学学报,以及前中央研究院、地质部等编辑、出版的技术期刊,在此时期仍表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历史价值。

  四、艰难发展期(1937—1949年)

  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期刊进入艰难发展期。上海沦陷后,在期刊出版方面武汉、重庆、桂林先后起而代之。而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则既代表不同的政治区域,也作为不同的文化氛围规定了期刊的出版内容和文化风格。因此,坚持抗日、积极进步的革命期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期刊,以及卖国投降的日伪期刊在这一时期同时并存,形式了期刊史上错综复杂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也在期刊中深深地刻下印痕。创办的期刊,刊名多富有战斗性,火药味浓。如《前哨月刊》、《突击》等。新闻期刊迅速增多,如《新闻记者月刊》、《战地记者》、《新闻战线》、《新闻周刊》、《青年记者》风行一时。在众多期刊被迫停刊的同时,不少期刊纷纷合并,除《全民抗战》(1938年7月创刊,由李公朴主编的《全民周刊》和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合并而成,生活书店出版)外,《文学》、《中流》、《文从》、《译文》四大刊物合并一个《呐喊》周刊(1937年8月—1938年10月,后改名《烽火》),先由茅盾、后由巴金主编。《世界知识》、《妇女生活》、《中华公论》、《国民周刊》四家期刊联合出版《战时联合旬刊》。这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而自动压缩,调整出版规模,反映的期刊工作者火热的爱国热情。在出版形式上,为适应战时的文化需要,期刊大多为加快传播速度而缩短刊期。以周刊、半月刊居多,也有三日刊、五日刊月刊;为携带方便,期刊压缩篇幅,缩小开本,小巧玲珑的袖珍型杂志流行一时,32开本已属大型,48开、64开颇多。就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进步期刊来说,期刊编辑们出版热情高昂,而印装工业及纸张材料却十分落后,出版期刊十分艰难,近乎瘫痪。期刊出版中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不平衡,是本时期期刊出版中的明显时代特点。

  国统区的期刊品种多、数量大,社会影响较广。进步期刊在物质条件缺乏的困境中求生存,在尖锐的政治斗争中求发展。1938年5月,在武汉创办的中华全中文艺界抗敌协会机关刊《抗战文艺》,后移重庆出版,先后出73期,1946年5月停刊。在《抗战文艺发刊词》中,明确地提出创办本刊的任务是“使文艺这一坚强的武器,在神圣的抗战建国中肩负起它应该肩负的责任”。《抗战文艺》是贯串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文艺刊物。此外,还有罗荪主编的《文学月报》、《学习生活》,李凌、冼星海主编的《新音乐》,杨述主编的《战时文化》,葛一虹主编的《新演剧》等。胡风先后创办的《七月》(1937—1941年)、《希望》(1945—1946年),以“和读者一起成长”为口号,并形成了“七月”文学流派。

  抗日战争开始后,党非常重视新闻出版事业,中共中央在各解放区都陆续举办的大批刊物其中以党中央所在地廷安创办的期刊最多。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于1939年10月创刊,毛泽东亲自写了发刊词。《中国文化》(1940—1941年)是陕甘边区第一个大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期刊,创刊上发表了毛泽东的著名论文《新民主主义论》。《中国工人》月刊在1940年创刊,毛泽东在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工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八路军军政杂志》月刊(1939—1942年),由毛泽东、王稼祥等组成编委会,是自有中国工农红军以来首次出现的人民军队系统研究评介军事政治工作的大型期刊,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介绍八路军的抗日战绩和经验,对提高八路军的政治、军事素质起了重要作用。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了《中国青年》(1939—1942年)。在晋察冀解放区出事了综合性刊物《新长城》、《抗敌周报》、《文化导报》等,由《抗敌画报》发展而成的《晋察冀画报》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影响较大的大型画报,晋察冀解放区的期刊有《华北文艺》、《抗战生活》等38种。在山东解放区,有《山东文艺》、《文化阵地》、《山东妇女》和《中国青年》(山东版)等。在华中解放区,新四军政治部于1939年创办的理论刊物《抗敌杂志》,远销重庆、桂林。

  当解放战争从局部胜利走向全面胜利,中国期刊发展史也随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五、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期刊事业以北京、上海为中心,又有了新的发展。新办期刊以社会科学类为主,自然科学类较少。新创办的著名期刊有《人民文学》、《红旗》等,复刊的著名期刊则有《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世界知识》等。1949年,全国有期刊257种,年总印数2000万册。1959年,全国期刊已达851种,为1949年的3.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3.75%。其中自然科学类期刊从1952年的87种,增加到356种,增长速度高于社科类期刊。1960年至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期刊品种有所下降,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期刊数量又有所增加,1963年达861种,1965年达790种。

  中国期刊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期间却也出现了某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参差不齐,部分期刊办得不好,效益欠差,为此,有关部门正采取必要措施,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引导期刊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了一批质量较高、深受国内外读者欢迎的品牌期刊,如文摘类的《读者》、《青年文摘》,妇女生活类的《家庭》、《知音》、《女友》,文学类的《故事会》,时政类的《半月谈》、《辽宁青年》等。中国期刊将以自己崭新的面貌、独特的文化风格走向世界。

二、法清散文随笔系列

《紫荆苑诗会记》

  岁在甲申,四月春光。九到十一日,天公作美,不下雨而下太阳。是二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南昌老德、庞华、采耳,西昌秦风,潜江大头鸭鸭,南阳丁小琪、柳亚刀,南阳油田魔头贝贝,十堰王征珂、苏瓷瓷,襄樊天涯河、唐突、陆陈蔚、翟生、海风、刘文生、秦银川、法清,京山李德江,齐聚中国襄樊南湖宾馆紫荆苑,吹喝听诵,放浪形骸。指点江山,蔑视文学。醉卧歌唱,无不尽兴。

  无限制写作论坛,为性情中之同好所办,日久生情,想相互看看美丑、一较深浅长短。文竹提议,法清倡议。后一波三折,几乎成为泡影。幸得天涯河先生,豪气干云。一日与陆陈蔚、唐突、法清吃酒作乐,言及诗会,力持“开弓没有回头箭”之说,极力相助。陆唐二位也再次附议。南湖宾馆总经理苏先生、营销总监邵女士,商而好文,大力赞助。襄樊晚报闻听此事,主动来文字记者二人,摄影记者一人。欲对诗会和诗人们的生活方式作深度报道。刘洁岷、金轲、南昌杨瑾、机车、文竹、尸人等发来贺电一同狂欢。

  十日上午,看了诸葛村夫的旧居隆中。再到广德寺,僧人们正打禅七,佛号声声,诗人无不净心束意。广德寺后的八角多宝佛塔,建于明朝,印缅风格,全国唯一。诗人称奇,留影多多。塔旁有三棵白果树,其一三枯而荣,曾受皇帝封,为“大将军”。道安法师,佛教中国化的开创者,只有一张小小的画象,在地藏殿地藏王旁边供着,稍不注意,就不会看见他。

  十日晚,素食禁酒。七点刚过,法清恭请广德寺方丈圣君法师到南湖宾馆二楼会议室上座,开坛讲法。法师河南邓州人氏,武汉教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入九华山为僧,得受正法眼藏,仍当世高僧大德。法师讲《心经》两小时,深入浅出,无不契中佛心。众诗人闻法,皆大欢喜。只有大头鸭鸭睡着了,秦风只是呼噜了两声。九点圣君法师讲法毕,即开始了诗歌朗诵会。诗人们南腔北调,或拘紧,或豪放,抑扬顿错,诗兴大发。晚十点半,天涯河招集兄弟们,找一酒馆,要四盆宜城大虾,啤酒不计其数。据说喝到痛快处,丁小琪高歌了数曲,秦风相和,闻者动容,心弦颤抖。以箸击盆,拍桌长啸。皓月当空,凉风侵身。乐极生悲,欲哭无泪。鸟人们悄然相对,无语多时。如此良宵美景,徒呼奈何。酒喝到一点方散。魔头征珂等人物,回宾馆后又深夜打的去搞来一箱啤酒,喝到三点。醉者无数,醉态不一。据传曾有人去敲女诗人的门,直敲到凌晨五点,终无果悻悻而返。法清仍重色轻友之徒,是晚提前走脱了,等第二天早晨再赶到宾馆,鸟人们无一醒者。

  十一日,上午老德、秦风、庞华、唐突、大头、海风、法清等坐而论诗,开对方的批判会,争的面红而赤,几欲动手。最后的结论是,诗算他妈的什么玩意,兄弟才最重要。中午,在南湖紫珊,再摆宴席。可记者三事。一是鸟人们用南昌话、西昌话、绍兴话、上海话、襄樊话、潜江话、郧县话、安徽话、河南话等九种方言朗诵南昌杨瑾的《泼妇骂街》,搞笑之极。喷酒者有之,掩口者有之,捧腹者有之,笑倒者二三子,开创世界诗歌方言朗诵先河。征珂本醉倒在沙发上,不知怎么又起来了,歪歪倒倒的,用湖北上海话又给大家读了一遍后,接着睡去。二是大头鸭鸭与苏瓷瓷成对朗诵一首大头鸭鸭的诗,别的没听到,只听到苏瓷瓷一再追问:你爱不爱我?你到底爱不爱我?类《弗兰德公路》中情节。三是天涯河即兴作诗一首,叫作《老柴油机》,意思是,老婆老了,就象一台老柴油机,发动起来吃力,慢上劲。但一旦发动起来,功率大的惊人,突突地冒着黑烟,想停下来也是不容易的。酒过无数巡,称“我还没醉”者众。席散,打的至铁路大酒店。坐了多时,方发现老德丢了手包。正与宾馆联系查找,南昌来电,告知包遗于出租车上,司机通过包内名片正在寻找老德。联系了,数分钟后,物归原主。此司机仍一女士,陈姓,安达出租公司员工,车号502。拾物不昧,令我等大为感叹。我居襄樊久矣,自此始对襄樊人改变了一点印象。

  下午,大伙散了。依依不舍,拥抱了一回,众皆沉默。临行,众嘱法清作文以记之,孤欣然命笔,作此奇文,以传诸后世,人称兰亭序第二。

  《人味》

    人是有体味的。前两日,我妻子的妈妈的哥哥的儿子的儿子,从农村老家来了,按理应该是远房亲戚,好好招待。他二十一岁,大老远的来,是想让我帮助找份事做。我对清新剂之类的气味,向来是闻之欲吐,不太喜欢的。这小伙子洗过澡后,从包里拿出一小瓶东西到镜子前去了,我心想不妙。一会儿他从房间里出来,果然异味扑鼻。他没工作,所以香水大概比较劣质,肯定不是法国的。夏天天热房子小,他搞得满屋子都是让人反胃的气味,再加上男人用香水,我就有些反感他了。二天他洗澡后,大概是忘记洒香水了,我正暗自庆幸,不料却又有另一番异味,在空气中迷漫开来。天啊,是狐臭!我赶紧提醒他说,你的香水用完了吗?他一时记起,才又去喷洒了出来。他在我家住了十几天,我是万不得已,就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对人的体味,算是有了一次真切的感受。

    人的体味是身体分泌出来的气味。人是什么体味,要看她吃什么了。但据说也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紧张时与开心时,体味是大不一样的。福克纳短篇小说中,那个因不愿给头人陪葬而逃跑的黑人,躲在沼泽地里,很紧张,福克纳写道:他分泌出了一股浓重的难闻的气味。前段时间看一张小报,报道了某地一女子通体透着香味,别人以为是香水,骂她风骚,她出来澄清事实说,她从不用香水。她可能就是传说中“香妃”那种香喷喷的女人了。这种女人几千年才出一个,常人是无缘得到的。要是能有缘娶个这样的女人同床共枕,那真是托了佛祖的福了。

    男女间最能感觉到体味,美女近身,最先作用于感官的,除了漂亮的脸蛋和晃荡的胸脯,就应该是她的味道了。男女间的爱情,大约也是体味作用的结果。据说混合着淡淡烟草味道的男人体味,对美女很有杀伤力。美国人活得比较人性,空间站里也不忘配上女宇航员,让她分泌体味,来缓解男宇航员的紧张和压抑,提高兴奋度。办公室有美女,我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心情也会愉悦非常。可惜我不走运,工作以来,很少和美女同在一个办公室。曾在一个女人多的车间当了一段时间的车间主任,差点没闹出绯闻被领导叫去作思想政治工作。国人只知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不知欣赏,而且只知道以此开粗俗的玩笑。 

    动物也常靠体味标示地界,传递已发情了的信息呢。妖精对体味最是敏感,一闻,就可以闻出人味来。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妖婆专吃陌生小孩子的手指头。被她挟持的女奴有次将一个小孩子藏起来了,她一回到家,就皱了皱鼻子,问道:怎么有股生人味?《西游记》里,妖怪们也都精于此道。孙悟空也够厉害,竟然能闻出“妖气”来。

    人都有人味,但也不尽然,有些人是没有人味的。三岁小女孩李思怡能被活活饿死,一群人围观一个六十岁老头活活淹死。假酒假药假奶粉假新闻假历史,“这些家伙太没人味了”。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革命”,人味是越来越淡了,要是那些妖怪生在当世,准会闻不出人味而饿死。现在中国最没人味的,大约是这么几种人:官员、官僚、官吏、学者、警察、法官、“专家”、“知识分子”、企业家、职员、商人、老师、学生、儿童。造成这种世风日下的原因,据杨小凯的分析,是无制衡的权力,即当权者既定规则又参加比赛,每次规则制定的都对自己有利,输了不认输。杨小凯说这种“国家机会主义”会使整个社会的人都成为机会主义者。对不起,离题了,我们不谈政治。我们还是有点人味,回来再说人味吧。

    人味大约是人情味,是良心,也大约是区别于动物的人性。柏拉图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我的想法是:人是穿衣服的动物。人因为穿了衣服,才与动物区别开了,才不会让丛林法则支配社会。但人味又不同于道德。我是最怕别人来和我谈道德了。因为来谈道德的人,大多是没有道德的家伙。就象大谈反腐败的,大多是腐败份子一样。“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不食人间烟火,太道德了,也不会有人味。明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无癖无疵,圣人也,人味就少了。这样看来,人味还是和动物性有一定的关系,是不太压抑的动物性的伸张。如果太压抑,年轻寡妇改嫁也不行,那就太没人味了。

  《选举》

  电视真是个坏东西,它的本意是代替人思考,把百姓大脑格式化,思维平庸化,生活平面化,说话单一化,人生娱乐化,也就是培养傻子的工具吧。不曾想会适得其反,看多了一比较,人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蹦出来,闹出笑话。儿子刚过九岁生,电视看多了,今日台湾大选,二日阿富汗大选,三日连伊拉克也要大选,四日美国又大选。忽一日,儿子问老子:“爸爸,别的国家都在选举,为什么我们国家不选呢?“

  我吱唔了半日,才找到答案说:“我们不用选举,我们国家是选拔。“

  儿子问:“什么叫选拔呀?“

  老子答:“《拔苗助长》那一课你学过吧?选拔就和那一样,抓着一个人的头发,把他提起来。“

  儿子问:“那不疼呀?“

  老子答:“我没被选拔过,这一点老爸还回答不上来。“

  我是学工科的,以我的揣度,选举大约是从下往上用力,众人抬举着,应该很舒服。选拔呢,力大概是来自上面,往上拽,所以多少会有点疼吧。具体疼还是不疼,谁疼谁不疼,应该问问被选拔的人。

  钱穆是国史大家,他对国史的研究,应该比中学教课书可信。据钱穆说,选举用意,即在希望全国各地人才,都能有机会参加政府。中国历史上远从西汉时起便有选举制。西汉不定期选贤良,定期举孝子廉吏,临时选举出使绝域通习水利者。东汉又设太学制度。两汉仕途,不出乡选里举。曹操设九品中正制,大家才论资排辈起来。魏晋清谈,以博声名,和此项制度也有一定关系。隋唐以降,科举取士。寒门之士,只要有才,也能一时状元及递,飞黄腾达。科举实是中国人一大发明,好处多多,有西方国家曾学习了去,目前还在用着呢。科举造就文官政府。科举能使社会各阶层有序流动,故而中国历史上,除了孔子和江西龙虎山道士张家二大家族永世为贵族外,再没有长久的贵族。升迁的机会大家都有,上层社会与下层交流成为可能。因而可以说,民国以前的社会,社会和谐,社会矛盾并不尖锐。造反的,多是上层将相,而不是平民百姓。平民百姓中,只在没有上升机会时,才会造反。如黄巢、洪秀全就因落递后才起兵反了。前段时间,中国社科院好象搞了一个“中国目前什么样的人当干部的机会更大“的调查,结果是干部家庭出身的人当干部的比例最高。也就是说,目前社会上下层流动不畅,下层人员晋升基本无门。

  我参加过几次选举,小到选党小组长,大到选举区人大代表,都很沉闷,如同儿戏,不说也罢了。看电视上台湾和美国的选举,还是比较热闹。热闹就好,我喜欢看热闹。因而我不喜欢中国,我喜欢美国。虽然是隔岸观火,看看热闹,给沉闷的日子增加一点谈资,也增加了一点向往。

  投票选举制,只能说人人有了发言权,但少数输多数赢,会造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宰制,少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而在民主后面要加上共和二字,因而才会有人权法,也因而才会有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办法,即只要一票否决就不能获得通过。前段时间看电影《十二怒汉》,好象西方的法院审理案子所用的陪审团制度,也是这样的,即只要有一个人不赞同,就不能判决。少数服从多数,要是多数人都是傻子怎么办?

  前两天出差,和公司的大领导小干部们一起,大家车上谈到了发财和素质。大家都想发财,又都说南方那些发财了的老板,大都是中学文化。他们的结论是,这些人有个鸡巴的素质。言语之间,对这些发了财的人很是不屑。我提出,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只能说明,发财只需要中学文化程度就够了,不需要再高了。中国“专家学者“都是用屁股思考的,因而“专家学者“在电视上都和政府发言人一个腔调,好在大家现在对“专家学者“的话不再迷信了。谈到选举,就有“专家学者“提出,中国目前不适合选举,因为中国人素质普遍较低。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素质高低和选举无关,只要认得一个钱字,就可进行选举。因为选举都是选举的自己利益的代言人,和素质无关,略识得字即可。

  中国清官有包公,慧眼识才有伯乐。看来中国人是个人治传统的社会,什么事都不是寄希望于制度而是寄希望于人。但三个魔鬼相互制约强于一个圣人的独裁,这是常识。另一个常识是西方圣人说的---我至少和你一样强,所以我得到的至少应该和你一样多。第三个常识是,有什么样的制度设置,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出现,别对人的道德寄什么希望。

  有些人觉得自己比老百姓聪明,把自己看成是牧羊人,是导师,是领路人,也就是所谓领导,这真是奇怪啊。

  《刺与肉》

  昨天下午头头参加政治学习去了,我在办公室里没事,反锁了门,看《耶稣受难记》。电影是从网上下载的,网址由一女网友提供。因是液晶显示,一开场就是夜晚,所以看上去一抹黑。调整了显示器的亮度,用小窗口看,还行。我是英文盲,播放器也是网上下的,不能控制声道,中英文夹夹杂杂,听起来有点吃力。但我还是渡过了一个无聊的下午,并产生了一些无聊的想法。

  此片拍得无可挑剔,故事和拍摄制作都是成熟的电影玩家搞出来的。我的无聊想法是,新的东西就是肉中刺,不拔出来,懒肉就不肯安份。

  我既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是佛教徒。我对各种宗教都有研究的兴趣。对基督教也有一些了解。耶稣可能是这样一种人物,他在历史上出现过,他的言行被他的门徒记录整理成为四福音书。剔除宗教的神秘主义成分和神迹,从四福音书可以看出来,他可能是一个乡村老师,他宣讲一种与犹太教旧教义不同的新的教义。他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生活道德和规则,他要建立新的生活哲学。他说上帝不是和人类做交易的、不是一个讲生意经的神,(旧约经常说上帝和人订契约);他说人类都是上帝的子民,没有高低之分(旧约说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他说要爱你的敌人(旧约说爱你的朋友,恨你的敌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说要散尽家财、帮助穷人,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此说针对富人和当权者,家族势利大者);他说天国近了,天国在人类政权之上。他在回答该不该向恺撒纳税时说:“恺撒的物当归恺撒,上帝的物当归上帝”(时恺撒在罗马当政,犹太等地是罗马属地)。但从他的全部说教看,能归恺撒之物已经不多了。这些教义都与当时的犹太教相抵触,并可能触及当权者利益。虽然门徒犹大出卖了他,虽然他被抓住以后门徒都离他而去,宣称不认识这个人,但他还是有极多信众,成为一股新势力。所以他被罗马士兵鞭打和嘲笑,钉死在各各他山是必然的。他懂一些医术,能够治一些病。时不时他还会行一些驱鬼降魔的巫术。他身体文弱,钉上十字架时比同时钉死的两个强盗死得快一些。

  耶稣曾经多次受到考验。一次耶稣打坐辟谷,14天不吃饭,饿得不行了。魔鬼对他说,你不是上帝之子吗?你能把石头变成面包吗?耶稣说,人不能光吃粮食,人还要靠神的气活命。第二次魔鬼让他跳楼,说你要是神之子,就不会摔死。他却说不可以试探上帝。如果不愚信,这是他的言语小智慧,避过难堪和出丑。默罕默德也曾向他的信众吹牛说,他可以呼唤三声,把大山叫到自己身边来。他吸足气大叫了三声,大山仍是不动。他就说,既然大山不肯来,就让我到他身边去吧。释珈牟尼佛每次讲经说法,都行大神通,放光啦、动地啦,搞得动静大得很。这些都可以看成是花边和点缀,增加了经典的趣味性,也让人觉得这些大宗师是有人性的好玩的一面的。后世把他们神圣化,更多的时候是对他们的误解和利用,是背离了他的教义和生活哲学。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犹太人对他说,你如果是上帝之子,你就能从十字架上走下来。你走下来,我们就信你。你走下来啊!耶稣在痛苦中大叫:我的主,我的主,你为什么丢弃我?这一句叫喊,难坏了后世多少注经者和神学家。人们试图自圆其说,给予了各种莫名其妙的有想象力的解释。但我觉得他可能真是疼极了。就象宝玉挨打,打得急了,就姐姐妹妹的乱叫。如果以一部小说来看四福音书,就觉得这个结尾是太神妙了,真是神来之笔,给读者留了多少可回味可想象的余地呀,也给耶稣的整个故事增加了多少神秘和不可理喻性。复活之事是继承者的一种解释罢了,基督教的真正建立者是保罗。这都是耶稣死后的后话了。

  敲字到此,离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公里了。回来再说那根刺。创新者、革命者、原创者、文化大师,都是人类这堆懒惰的肉上之刺。他们注定孤独,注定不被当世人理解,注定被钉死烧死,注定被后世崇拜,被后世曲解,被后世利用。这堆肉是在一间黑屋子里的肉,以为真理在握的肉,需要启蒙的肉。孤独的先知者来启蒙,开启新的时代,他们是大悲悯者,是有信仰者。不过信仰坚固容易顽固不化,变成懒惰的肉。没有信仰又没有敬畏,无原则无底线,这是一件更可怕的事。不过我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哦,我的天(此句应该用英文,哈哈),我还活着,还象一堆活肉。有时还会变成肉中之刺。

  《信仰》

    我的岳母大人,一个农村妇女,稍识得字,人是个好人,就是脾气不好。这两年信了基督教,人一下子就变了。她变得非常随和,整日乐合合的。一到礼拜天,就忙着去教堂。平日在家里,戴个老花眼镜,把那本《圣经》逐字逐句地读,书都读破了。遇有不认识的字,还查字典。遇到不懂的句字,还不耻下问我这个晚辈。《圣经》我是读过的,有时就和她讲一讲。当然我讲的,多是异端邪说,叛经离道之言,她也不以为意。有时也分不清我说的是对还是错。只有在我对《圣经》提出异议,说以看故事的态度来看《圣经》比较可取,上帝创世纪时创造了一个不完美的人间,耶稣基督可能是一个通医术的乡村教师等邪说时,她才会说,你没信,所以你不能理解上帝的行为。我只好笑笑。我们做晚辈的,看着老人家老有所乐,生活充实,精神有所寄托,还是支持她的。岳母有时还传道,把我岳丈、我的妻子和儿子,都带进了教堂。

    岳母的的信教,大概是“迷信”。我非常喜欢这两个字,信一样东西,就要入迷才行呀。不信,一切就无从谈起了。佛教徒讲究信、愿、行,信是第一位的。我对宗教就达不到迷信的程度。对各种宗教,我都有研究的兴趣。尤其对于佛教和道教,是下了工夫来钻研的。我还曾入广德寺为俗家弟子,拜在圣君法师座下。也曾打坐参悟修练了一段时间,且小有所成。我刚从学校毕业,发配到山区小镇六里坪,离武当山不远,我在那里工作九年,没事时就经常和道士们厮混在一起,练吐纳功夫。但我终是个没有信仰的人。我时常在有神和无神之间,左右摇摆,进退失据。可能我受了教育的毒害,根深蒂固,成了一个科学主义者和理智之人。但按我对生命这玩意的偶尔的思索,和三十几年的见闻,我又觉得应该是有神的。

    神是我们论证不了的存在,所以我就不在这篇小文中去做徒劳无功的论证了。我只提倡中国人要信教。无论哪一种教,只要信一种,于这苦难的人生的苦疼,都会有所缓解。中国现在是个不讲理的国度,人受了委曲,是没有地方可以讲道理的。信了神,就可以给神说说,排解一下,人就会活得长一点。秋菊打官司”讨说法“,多数时间是讨不到的。“上 访”在官老爷那里,是扰 乱 社会秩序,和“反 革 命”是同意义的。幸好“反 革 命”这根棍子现在用起来不太顺手了,现在比较顺手的是:贪污和强奸。例子我就不举了,因为我发现又跑题了,这也是愤怒太多了,不信教,不能平心静气的说话的原因。

    中国人经过这几十年的无神论教育,大多失去了信仰,变成了唯物论者和科学论者。对神,多半是不信了的,这非常有害心灵健康。对于世俗生活,也不是好事。物中最好的,就是钱了。所以唯物,大约就等于唯钱。现在中国人见利忘义的多了,喜欢钱的多了,没人味的多了,欠帐不还的多了、机会主义者多了、投机分子多了。对一切都不相信,只相信有钱的幸福,无钱的痛苦。对一切都不在乎,只在乎钱,有钱能使磨推鬼啊。老一代还信共 产主义,现在这一代,怕是只信私产主义了。信了教的,有信仰,还怕死后下地狱。不信教的,因为无神,人就会变的没有底线起来。做任何事,都会恃无忌惮,不择手段。我听说有人提出打台 湾,要用原子弹去炸。我还听说,有人提出了“超限战”的概念,也就是不择手段,以赢为准。这种没有底线的恐怖念头,都是不信教的恶果。

    以我对各种宗教的比较研究,加上我的私心,我觉得佛教比较可取。去年圣诞节前一天,我到广德寺去礼佛,清心养气。快到寺门时,遇见一相熟和尚,他对我说,明天是圣诞节了,你要烧烧香,拜拜耶稣。我有点惊奇,问道:师傅,我们不是信佛的吗?为何要拜耶稣?他说:耶稣也是正神呀。凡是正神,我们都要拜。我当时就觉得,佛教徒不狭隘,大肚能容。这种不排斥异教的态度是可取的。基督教博爱,但上帝好发怒,容不得异教徒。伊斯兰教教派林立,好杀戮,我也不太喜欢。佛教中众生平等,主张精进不懈,以无上智慧洞彻人生,我比较喜欢。

    印度人把人生分三个阶段,其中的第三个阶段是,人到老年,就要远离世俗,修习教义。这是符合人生规律的。人越老,越会接近宗教。这可能是人到了老年,对人的能力会大起疑问,越发困惑了,就信了神。也因为社会失去了信仰,听说这几年基督教在国内传布很快,据说现在信教的人,超过了党 员数,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不然,中国人怎么度过这被上帝抛弃的日子啊。

    昨晚看俄罗斯那个学校人质大案,那些绑匪,竟然把儿童绑架在枪口下,造成300余人死亡。被打死的绑匪中有10余名是阿拉伯人,他们一定有着坚固的信仰。阿以冲突,双方死伤无数,双方都是有信仰的人。如果上帝保佑美国人,真主就应该保佑伊拉克人。这些东西都让我很困惑,让我觉得有坚固的信仰,也不一定是好事。看来我还是推翻我提倡的中国人要信教的言论为好。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望气》

    列子的老师,是个高人,近于金庸小说中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列子御风而行的本事,就是这位几近神人的壶子传授的。还在列子当门童的时候,一天外面远远地走来一个望气神人,看得十分准确,能从人的脸上气色,看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来,十拿十二稳,万无一失。牛皮吹得山响,列子这时候还没见过世面,就被震住了,忙奔入内堂禀告壶子。壶子看徒儿好玩,也不失赤子之心,陪他玩一下,就对列子说:“是吗?你让他进来,帮我看看”。神人入内,但见壶子印堂发黑,晦暗无光,脸有菜色,气若游丝。神人出来,不一时列子奔入,冒冒失失,就失声哭了起来:“师父,我学艺未成,你可不能死呀!”壶子一笑,说:那人怎么说?列子答:他说你将不久于人世。壶子说:去,让他再来看看。望气神人二进内堂,只见壶子这次红光满面,容光焕发,印堂发亮,神彩奕奕。神人大惊,出而告于列子,你老师死不了啦,精神头足着呢,不日就有红运当头,不中高官,也要走桃花运,定有电影明星看上这个老头子。列子喜笑颜开,奔走相告,壶子只是不信,说:你再让他来给我看看。望气神人三进内室,不由得大吃一惊,打了个激灵,倒退五步。但见壶子脸上时而无色无味无臭,无动于衷,平静如水。时而阴极阳生,波澜壮阔,七彩流光。变化无常,气象万千。望气神人从没见过这等阵势,吓的忘了蒲扇,丢了鞋子,逃去无踪。壶子哈哈大笑两声,列子只得跟着哈哈哈哈大笑四声,对师父折服得五体投地。

    李耳原本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极喜欢看书,是个读书种子,日日读月月读年年读,他把馆藏图书,就这么读完了。后世不要说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就是我们公司小小的一个图书室的室长,全室藏书不过三千册,他也不曾读完全部藏书。所以李耳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而他敢称了“老子”。后来小子,代代相传,都得叫他老子。老子书读得多了,就无书可读。无书可读,就要写书。再者老子书读多了,难免悲观,对世事就看得极为开通,以道德劝世,所以老子写的书,就叫了《道德经》。不一日,老子官也做得烦球了,就骑着青牛(应该是国家配发给他的小车),西出涵谷关,欲做神仙去也。老子是得道之人,还没到涵谷关,关伊就远远看见,东面大路,紫气冲天,知道这次来的肯定不是外逃的贪官。等老子走近,关伊照例勒索人事。老子不比唐三藏,不曾和皇帝老儿拜把子,没有纯金讨饭钵子可送。馆长是个清水衙门,老子做馆长时不曾另建新馆,所以也没有工程可以发包,贪污不了工程款。老子没银子送,关伊也不少银子用,就勒索了老子的五千言文字,才放老子过关去也。清朝不清,太后西逃。有人曾用杜工部的一联诗来拍老太后马屁,诗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涵关。用的正是老子出关的典故。

    望气之术,为中国人所独有。俗话说,“不想看人家脸色”,看脸色者,望气也。中医四大神技---望、闻、问、切,望什么?望气。人有病,脸色肯定是有变化的。如果病得不轻,通体都会改变颜色。痨病鬼、鸦片鬼以及肝病患者,大多全身干瘦,青黑焦黄。看相,也是由望气而来。本人曾遍访车站、广场、天桥看相算命的大仙们,也曾无事披阅《麻衣神相》二十多日,试图略窥看相望气之一二,但到目前为止,还不得其门而入。传说曾国藩传世有《冰鉴》一书,专门看相识人的。我也曾在地摊上翻阅过,确实神乎其技。荣禄对相术,也极有研究。袁世凯还在小站练兵,寂寂无名时,荣禄见过他一面,对袁望了望气,预言他日后必会飞黄腾达。看相所看的东西,除了“天生的相貌”这一硬件外,看软件--气色,也是非常必须的。脸是人身上的仪表盘,人的心理活动和心性气质,都会表现在脸上,所以看相,才会有所据。人处于某一心态,天长日久,脸上就会显某一种气象。达官贵人,鼻孔朝天,不可一势者多。贩夫走卒,多形容萎琐,楚楚可怜。教授学者,多清矍整洁。杀猪屠夫,则满脸横肉。和尚道士,安祥冲和。久作秘书部员,脸上就可能会有狗的表情。农村孩子,眼神怯生生的。城里小姐,即便相貌平平,也会略有气质。

    望气还有一门学问,比相术要来得大,可以看出山川河岳的气来。起宅看坟,迎风避水,都要用到。这门学问实在大有来头,不能不信,待我研究透了,就可以去看看你家祖坟,有没有冒青烟的可能了。伙计们,等着吧,哈哈。

  《本周火大》

    周四中午在长虹图书大市场购得钱穆《人生十论》和《国史新论》。《人生十论》定价18.80元,实价8元。到另一书店欲购库切小说,只打八五折,问:《人生十论》5折不到,你索价怎么这么昂贵?答:你那本书好薄吧。原来书是以厚薄定价的。钱穆精研国史,所写中国史是难得的好。我活到今年,书读的不多,史书还是读过几本的。我觉得我原来是被蒙蔽了,深觉今日是而昨日非。中国的历史,应该重写。原因是,我们原来所见的史书,都有深刻的政治上和习惯上的偏见。不独49年以后的史书,二十四史及野史,都有这个问题。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对,所得结论必错。此其一。二是成见太深,不能出新。如以道德的好坏来评价历史。又如对历史上社会矛盾的夸大。再如用“封建”一词来划分社会阶段,都是有问题的。我们上了教育和宣传的当,古人远比我们幸福啊。三是历史是不可知的。我深信历史是虚妄的。历史上到底发生过什么,后人并不能知道。就是今天的新闻,发生在眼前,且有选择和失实,何况远古之事?即使古代左史记言右史记行,但史官是皇帝老儿聘的,记什么,怎么记,还是皇帝老儿说了算。四是小说家言,对历史有极大的妖魔化。比如曹操,小说《三国演义》将其妖魔化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啊。再如隋炀帝,文才武略,皆非后人所能比,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人物,但他却成了荒淫无能昏君的代表。再如 ,被严重神化了。

    说到 ,想起本周看的电视和一篇文章了。我是极少看电视的,原因只一个,电视节目太差,我看不上。我偶尔看看,也只限于体育(还要关了解说的声音)、香港武侠剧、美国动画片、动物节目。我家电视可收到45个台,其实45个台只是一个台,因为节目都差不多。我们是看不到国外电视台的。香港的电视台我们倒是可以看到一个,那就是凤凰卫视。凤凰卫视的观点我不敢恭维,因为它和大陆是一个调调。但偶尔也会有一点漏网的东西露出来。比如“锵锵三人行”中说着说着就可能说漏嘴。有一次梁文道就说,比较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的历史教课书,因为政治上的偏见,大陆台湾都严重歪曲了史实,而香港的却比较有学术上的真实客观性。再如前段时间播的《喋血会战》,让我们知道,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原来是国军,上海、武汉等几次大会战都是他们打的,且死伤无数,极为壮烈。还比如本周所播的《谜之国--朝鲜非常报道》,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邪恶国家(据说正确译法是邪恶政权)。在朝鲜,人除了积极表现的自由,就没有了任何自由可言。讨饭在朝鲜都是犯法的。平壤只有一个电视台,阅兵节目每隔几分钟就放一次。广播喇叭接到每家每户的橱房,定时广播,你调小音量可以,但不得关闭。唯一的文艺节目是大型体操表演《阿里郎》,用来激发集体主义和乐观主义。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玩笑》里说:“乐观主义是人民的鸦片。健康精神是冒傻气。”个人崇拜到了极点, 是伟大光荣正确的神, 是21世纪人类的太阳。朝鲜是标语口号国,其中有一个口号公然宣传仇恨和恐怖主义:“我们要用核弹报复美国!”朝鲜的邪恶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网上有一篇文章叫《第三只眼睛看朝鲜》,里面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比如对因饥饿而逃往中国又被遣返的人,用铁丝穿了琵琶骨牵回去枪毖,或者用铁丝穿透两手扭成死结拉回去。我看了这些之后,我有几点感慨,也有点火大:一是我原来坚信人是不可能被改造的,但看看朝鲜人,我会问自己,人是不可以被奴役和改造的吗?弗洛伊德说,当人无力改变痛苦的处境时,就会转而爱上它,这时人性就被逆转了,人就成了受虐狂。朝鲜人的人性应该是被彻底逆转了。洛克说,只要承认1+1=2,其余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朝鲜人已经不承认1+1=2!二是现在很多国人对朝鲜的落后,陪感亲切,也知道它的荒谬。但朝鲜人却说,我们过得很幸福,希望你们不要打扰我们。三是没有外力,如用铲除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邪恶政权的方法,进入现代社会后,百姓能够揭竿而起并推翻骑在头上的统治者吗?显然不能。四是朝鲜可以做为人类社会学研究的极为丰富的模型,可以研究一下,人到底会邪恶到什么程度,人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本周又让我感受了一次逆向淘汰的苦恼。本来要派我到下属一家公司去任一小头目的,结果被上级工会副 的儿子顶替了去。以工作能力和资历而言,他是我的徒弟。这个社会的竞争机制是逆向淘汰,也就是好的淘汰出局,劣的胜出,形成劣胜优汰机制。最后在上层行走的,就全是流氓加无赖了。小人在朝,才智之士游荡民间。做小头目本来是和做妓女差不多的,区别仅仅是,妓女出卖肉体,做小头目者出卖灵魂。但做小头目在中国现时段有无限的好处。中国目前是一个按权分配的社会,做了小头目,富贵就会逼人而来,挡都挡不住。有权在社会上就能够“通吃”。以我读书者的心性,是不愿意做小头目的,但因有了这许多好外,还是觉得有个一官半职好。所以本周我火大了许多。

    小头目做不成,还是安心读书吧。本周读书计有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高阳《水龙吟》、《万象》第九期、钱穆《国史新论》、奈保尔《抵达之谜》、南怀瑾《禅海蠡测》、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要说明的是,有些书只是翻阅,并没有读完。 另一点就是,读了王小波的随笔,就会火大。王小波语言沉重,没有幽默感,且愤怒太盛,随笔不算好,不宜多读。

    人穷而诗工,两个多月没写诗了,本周好坏写了四首,也算好事。这四首诗是《木桶》《桃花》《家》《山中》。我自己最喜欢《木桶》。评诗无数,评诗有如吐口水,有时是信口胡说,但还是百发百中的多。 有时火大了点,按也按不住,只好找个女人消了乏去。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20182564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散文随笔 #系列

相关文章

  • 有哪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绘本系列书?

    有哪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绘本系列书?

    我是英语万能王,我来回答问题。 对于你提出有哪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绘本系列书的问题,给予你一些分析建议供你参考。 对于小学生来说,平时除了学习学校英语课本以外...

    2024-03-24

  • 你知道內衣罩杯A、B、C的真正意義嗎?

    你知道內衣罩杯A、B、C的真正意義嗎?

      話說女生的內衣size是以罩杯來論大小,   你知道內衣罩杯A、B、C的真正意義嗎?   A-Airport 飛機場 (這不用解釋應該能懂吧!)   B-B...

    2024-03-23

  • 七月之书——记2012年7月所购图书21册

    七月之书——记2012年7月所购图书21册

      七月之书——记2012年7月所购图书21册   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13:52。29.8度。上午阴天。来到桥市,20元购得《巴乌斯托夫斯基选集》...

    2024-03-22

  • 能看懂这些冷笑话的都是坏孩子!

    能看懂这些冷笑话的都是坏孩子!

      引导语:笑话一般人都能听懂,大家都笑笑,而冷笑话怀有积极看法的人听得越多,就会越冷,下面这些冷笑话,如果看懂了就是坏孩子!   1、两人讨论花木兰故事的真假...

    2024-03-22

  • 异类  (写的比较慢,小坑)

    异类 (写的比较慢,小坑)

      第一章异类的回忆   1982年11月22日23时59分   主人公:王宏伟   发生事件:诞生   详细情况:经过了7个小时的努力,王妈妈不负众望,艰难诞...

    2024-03-22

  • 今天吃饭的时候听了两个极度恶心的笑话,差点吐掉了

    今天吃饭的时候听了两个极度恶心的笑话,差点吐掉了

      今天吃饭的时候听了两个极度恶心的笑话,差点吐掉了   话说中午时分,外出解决午餐,到了永和豆浆,点餐落座。邻座是三个女的,一个四十多岁,两个二十来岁。专心用...

    2024-03-21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