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搞笑图片 > “当激情化成了温情”——把《军歌嘹亮》扔到垃圾桶吧!拜托

“当激情化成了温情”——把《军歌嘹亮》扔到垃圾桶吧!拜托

发布于:2024-03-21 作者:admin123 阅读:23

当 激 情 化 成 了 温 情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赏析

   引 子

   咱向来对电视连续剧不大感冒,尤其是内地拍摄的现代题材的各类电视剧,即使是什么《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等,我至今都没兴趣要找来看。所以当荧屏上热播《激情燃烧的岁月》(下称《激情》)时,光看名字我就以为不过是又一首“主旋律”呗,干脆不上心。待到现在,《激情》都重播三、四回了,才偶然在换频道时看了几段。第一段看的是石晶跟成栋全到山上打猎那一场戏,有点印象;后来几段看的都是石光荣、禇 琴夫妇俩吵架的戏。一看之下,不得了,这架吵得有水平,有看头。赶紧跑了几间影音店,终于买到了刚上市的套装VCD,回家就打头看起。这一看啊,乖乖!我竟然把当年上学时看金庸小说的劲头给拿出来了,吃完晚饭后就一气看了个通宵,而且“热泪盈眶”了没有八回也有十回。咳!我这半老不小的爷们竟然跟天天泡肥皂剧的老娘们一样,看这电视剧还看出眼泪来,可真是破天荒第一遭。记得自己上一次流泪,是在十年前看那本《崔健:在一无所有中呐喊》,其中讲述一个河南省上蔡县的小青年,怀里揣着五十块钱,徒步走到郑州为了看崔健演唱会那一段,当时我的眼泪马上就像瀑布一样的挂了下来。得,这没出息的事就甭提了。反正啊,就冲我那些会打转的眼泪,怎么着也得写上一段《激情》观后感,就请各位首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 部 可 遇 不 可 求 的 经 典 作 品

   前面已经说过,电视剧我看的不多,算是孤陋寡闻。可我敢拍着胸脯说一句,在我国电视史上,《激情》,是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典作品。

   《激情》 当然是一部主旋律作品,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主旋律。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筋骨坚强的革命军人形象,更难能可贵的是,它通过真实地描写一个军人家庭近四十年的生活历程,从历史与人性两方面自然生动地再现了那个火红的、特殊的历史年代。好比金庸小说,透过武侠这一层外衣,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社会的人性世情以及文化特质。《激情》正是这样一部可以和金庸小说相互参照的影视作品,透过剧中人物的军人生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传统伦理观念,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激情》一剧,将主旋律作品的艺术水平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历史高度,它其实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家庭伦理剧。

   古人云,“二美具,四难并”。一部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必须有多方面的高度配合,如剧本、导演、演员、资金此四大要素,缺一不可,亦强求不得。幸运的是,《激情》的编导演三方面都有高水准的表现,而且配合得既紧密又自然,可谓水乳交融。当你看一部电视剧时,不会隔三差五地打个问号,骂几句娘,而是一口气地追着看下去,还随着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你就会明白,你正在观看一部经典作品。正是由于剧本提供了丰富充实的剧情,导演控制了场面和节奏,演员表现了生动和自然。于是你感觉不到编剧导演的存在,就那么高兴地、认真地看着剧情的发展,看得赏心悦目,看得思潮翻涌。你正在观看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典——《激情燃烧的岁月》。

   编 剧

   很遗憾,我没看过石钟山的原著小说《父亲进城》,因此无从评论编剧与原著的差别和优劣。但从原著的书名来看,可以肯定它是通过石林、石晶这第二代的视角来展开故事的。而编剧陈枰随手就采用了一般电视剧惯用的平铺直叙式的表现手法,就像一本流水帐。是啊,人生本来就是一本流水帐,它只能从第一页这么一页一页地翻到最后一页,既不能跳着看,也不能倒片重来。于是,剧本结构就跟故事主题紧密地结合到一块了。

   《激情》VCD的内容提要上打头一句就说,“这是一个关于爱情持久战的故事”。不管是出于编剧的原意,还是出于推销的需要,如果仅将本剧定位为爱情剧(尽管剧中确有多处表现及探讨爱情的场面),那是窄化了它的丰富内涵,也低估了它的思想深度。本剧生动细致地描述了一位战争年代铸造出来的战斗英雄,如何在和平年代与家庭生活中,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本份,始终保持着战士的激情;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导致经常与家人起冲突闹矛盾;直到退休后,才学会了与家人沟通的技巧,才学会了享受家庭温暖,享受天伦之乐。像这样从历史与人性两方面去真实而又深刻地表现一个老一辈革命战士的生命历程,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中还从未有过。个人认为,《激情》是一部具有历史视角和人性反思的现代亲情剧,是一部优秀的、经典的家庭伦理剧。

   本剧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因为都是大家熟知的历史与生活; 同时也很丰富,因为它是大量生活素材的艺术提炼。本剧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自然地再现了生活,从而取得了生活与艺术较为完美的结合。高明的编剧,就在于能够运用个人的独特视野和见解,结合普遍的艺术原则去组织以及提炼创作素材,并通过相应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作品。

   本剧故事说的是东北地方东北人事,剧中人物自然也就满口子东北话。不过不是东北口音,而是东北口语。那些一张嘴就“吱溜”出来的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俚语俗语,恐怕其它地区的观众听得是一楞一楞的,不大明白。可这就是本剧的语言特色,生活化,口语化。有简单明快的,有啰嗦唠叨的;有长篇大论的,有片言只语的。按照剧中人物的身份、年龄、学识的不同,按照剧情的发展、主次、场景的变化,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文则文,该白则白。正如东坡所云,“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导 演

   《激情》对一个军人家庭的生活历史作了全景式的描写,大至每一个历史时期,小至每一个生活细节,可说是巨细无遗。本剧导演康洪雷既能将剧情交代得滴水不漏,又没有拖泥带水;剧情发展的起承转合,轻重缓急,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全剧节奏简练明快,体现了鲜明的军人风格。

   另外,《激情》全剧只有纯配乐,而没有主题曲及插曲。不知道是导演刻意如此,还是找不到满意的作品或来不及制作而干脆放弃。倘若是导演有意为之,那就是高明之举。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历史电视剧,不管是名著还是新编,常常是当主题曲或插曲一响起来,就什么味道都给冲没了。或者是其它的主旋律电视剧,有事没事也来上一首,那歌好听难听另当别论,但一股气就给堵在那了。反观本剧,从头到尾就是那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片头音乐,就像石光荣的一口气,直上直下的贯穿了全剧。纯配乐,好!

   导演方面所表现的上述优点同样紧密地配合了故事主题,使全剧基本上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句话,行云流水,痛快!

   制 作

   《激情》一剧之所以能成为一部影视经典,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体演员的演出都非常本色、到位。孙海英等几位主要人物先不忙说起,难得的是其他的大小配角和群众演员也都是那么生动自然。这花是花,草是草的,相得益彰,整个戏就显得浑然一体,不会给人一种单看明星的感觉。所以,制片和导演在选演员这方面得记上一功。还有,编剧和导演同时出现在策划名单中,想来他们一定有充足的、良好的沟通,才成就了这么一部好作品。当然,我们首先必须感谢大制片张纪中先生,要没有他,这部剧可能就给毙了。就冲这个,他老人家要是喜欢的话,就算把金庸小说都拍个遍,那也没啥。

   对了,大家不是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嘛,这电视剧也是一个理儿。说起制作,我们也应该挑挑毛病,不能让人太骄傲了,否则准得挨石光荣的骂。

   本剧可能由于预算和档期方面的限制(这是现今影视作品的通病了,难怪,商业社会嘛),后期制作有点不太严谨,好些错别字、犯驳啊什么的都没有改过来。最明显的是在第一集里,石光荣才跟师长说他十三岁参军,一转眼在舞会上就对禇琴自报家门说是十八岁参的军。如果按十三岁算,那他是一九二五年参军,可当时八一南昌起义还八字没一撇呢,难道他当的是张作霖的兵?要是按十八岁算起,那是一九三零年,但“九一八”是一年后的事,他上哪“追着小日本满山跑”?显然,这两个年龄都有问题。还有,在石光荣的新婚夜里,谢枫跑来开了一枪,企图刺杀石光荣。在战争年代,这绝对是一条死罪。军纪可不能随便拿来做人情,谢枫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拿到今天,你到大街上开一枪试试。

   另外,可能编剧是个女同志吧,军事常识难免是个“有限公司”。这方面的错误有两个。其一,打锦州的铁定是林彪麾下的四野部队,而四野在解放战争中的战斗轨迹是“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也就是把军旗从东北直通通地插到海南岛。所以,在十三集里小伍子对石光荣说什么“当年我们解放大西南”,那就错了。解放大西南是刘邓大军,也就是二野的战功。况且剧情交代,石光荣的部队刚过了长江就被调回东北,他哪有什么机会去解放大西南?其二,在十九集里,成栋全翻着石林送的书,煞有介事地对着石光荣大侃了一通“消耗战”的理论,那就更是笑话了。堂堂一个军区参谋长,竟然连这点普通常识都不懂,那他打的是哪门子仗?上的是哪门子军校?毛 的《论持久战》总看过吧?不然拿什么来打小日本呢?如果用这些事例来说明石光荣没文化,那还不如听听石晶的话,“编个高级点儿的理由”。

   我们说《激情》是一部经典,那它里面自然免不了也有一些“经典”镜头。像石光荣跟禇琴在行军途中相遇,当着数百将士的面来一个“爱情慢跑”;像成栋全与罪犯互相用枪顶着脑门;还有禇琴对着已被医生判为死亡的石光荣倾诉了一大段可以起死回生的掏心话。这也没啥,“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只要抄得有理。

   一 群 真 实 感 人 的 人 物 形 像

   今天的年青观众可能对《激情》的历史背景不太了解,所以在评论剧中人物之前,有必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剧故事从一九四八年底开头,当时辽沈战役已近尾声,四野的百万大军即将入关作战。在这段短暂的休整期间,石光荣与禇琴闪电式结婚了。本剧就这样围绕着石光荣夫妇的婚姻生活而展开。

   石光荣夫妇从相亲到结婚的方式的的确确是当年情况的真实反映,用今天的眼光看可能被称为“组织包办婚姻”,但我们应该看到它同样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在战争年代,我党我军的组织纪律十分严格。为了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不管什么级别的干部,他们的婚姻都必须接受组织的审查和批准,因此这结婚对像全都找的是自己的同志。另外,由于一仗接着一仗的频繁作战,大部份的中下层干部都打着光棍。就是眼看着全国大局已定,革命成功在望,组织上才考虑该让他们成家了。当年确实优先照顾男方意愿,再由组织做女方的思想工作。要在今天肯定被骂成男性霸权,可要是“尊重女同志意见”的话,这婚怕是一年半载都结不了。当时毕竟还是战争期间,一切“任务”都必须速战速决,哪有什么闲功夫拉拉扯扯的?而且由于大部份中下层干部都是农民出身,进城后大都顺手挑了个城里姑娘。得,这城乡差别、文化差别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别就此埋下了日后婚姻冲突乃至危机的种子。石光荣夫妇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

   石 光 荣

   笔者个人认为,“石光荣”一角是我国电视史上迄今为止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军人形像。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军队干部所应有的“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但他并非一个“高大全”式的英雄模范,一如古今中外的各式人物,他同样具有自身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同样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

   每一个典型的历史时期,必定会产生其特有的代表人物。石光荣,就是那个特殊的、火红的历史年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父母双亡成了孤儿,自然也没有上学读书,参军后一直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里成长,打仗成了他全部的生活。由于作战勇猛顽强,被大伙儿称为“石疯子”。 在当年的东北部队里,像他这样的“好战分子”并不罕见。原五师师长,解放后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的钟伟少将,就是一个典型(说不定他就是石光荣的原型之一)。“战场是他的乐园,枪炮是他的玩具,硝烟是他最清新的空气”。“听说打仗,后脑勺都乐开花,那劲头就像今天年轻人赴约会谈恋爱。开会就抢任务,抢硬仗”。据说,文化大革命中,他忍不住打仗的瘾,指导红卫兵搞武斗,因此坐了牢。“坐牢期间,如果能够看到报纸,一闻到这个世界哪儿又有了枪炮声,他那颗心一定痒痒得受不了”(引自《雪白血红》)。你看,这不活脱脱一个“石光荣”嘛。

   像他们这些百分之百的军人,自然不会懂得温柔细腻的儿女私情。况且石光荣还是一个具有坚强党性,严明军纪的人,他深深地意识到一个革命军人的本份与职责,他的整个生命总是燃烧着一股为国为民的激情。因此,自然而然地,他也把一整套军人作风和满腔激情照搬到家庭里。于是,在妻子眼中,他粗鲁、随便,缺乏关心,不解风情,是一支“没血没肉的冲锋枪”,一个粗暴专制的“军阀”;在孩子眼里,他是一个过分严肃、不近人情的“老头子”。但这就能因此而责怪他吗?我再强调一遍,石光荣是从那个特殊年代走过来的人,是那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了那样的特殊人物。没爹没妈能怪他吗?没饭吃没书读能怪他吗?他自幼就没有得到过应有的家庭温暖,也没有得到过应有的家庭教育,他从来就不是在正常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又怎能要求他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爱妻怜子呢?

   其实,我们在本剧里可以看到,石光荣决不是一个没心没肝的“冷血动物”。对待禇琴的父母,他始终像亲生父母一样的孝敬;对待初生的石林,他的舐犊之情表露无遗,他还偏爱女儿石晶,这是父亲的天性;对待妻子,他用的是简单直接的爱情表白,用的是虽嫌粗糙却又独特的示爱方式(如给禇琴暖脚),即使得不到妻子的理解。最令人感动,而又最令人深思的是石光荣在退休后,渐渐地学会了如何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和家人相处,过上了舒心快活的家庭生活。这意味着,那些被历史所扭曲、所压抑的事物,又重新回归正常的轨道;这意味着,那个非常的、特殊的历史年代过去了,中国人民终于结束了苦难的日子,迎来了新世纪,新生活。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涌了上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忘了石光荣的那句口头禅,“打仗是军人的本份”!在和平发展的新世纪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依然是我们无时或忘的警句。这就是石光荣坚持要儿子当兵的理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决不能忘啊!

   就像当年唐国强扮演了诸葛亮一样,孙海英终于在个人演艺生涯里摊上了这么一个值得终生等待的角色。至于他在本剧中的演出,我是没话可说的,真的,完完全全没话可说。我强烈建议解放军总政治部给孙海英同志记功授奖(就像香港警察部门给成龙颁奖一样),感谢他给我们塑造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军人形像。真想什么时候能和他喝上两盅,唠嗑唠嗑。孙海英同志,我这里先给您敬礼了!

   禇 琴

   如果《激情》真的是一部爱情剧的话,那禇琴就是当然的女主角了。这个角色没准是照着石光荣的样子画的像,只不过全画反了。这夫妻俩,一个年纪大,一个年纪小,有年龄差距;一个农村的,一个城里的,有城乡差距;一个文化低,一个搞文艺,有教育差距;一个是大公无私,一个家庭观念重,有思想差距;一个粗犷豪放,一个精细敏感,有生活习惯差距;还有,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有------哎,这不是废话嘛!还有------啊对了,他们倒是有一点相同,一样的性子烈,脾气犟。得了,你看这两夫妻,该协调的不协调,该互补的不互补,这日子能舒坦和美吗?也难怪禇琴憋了一肚子气,抱了一辈子屈。

   可是,当你生长在那个时代,还穿上了解放军的军装,你还能怎么样呢?其实在那年头,除了少数自命文明、先进的学生及艺术人士外,大部份人的婚姻还是听从“父母之命”的。就连那位在五四时期极力抨击“二千年吃人的礼教”,大谈妇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照样乖乖的奉母命娶了那个打小订婚的小脚太太,因此被蒋介石称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这就是当年社会风俗的真实写照,曾经长期存在而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可没那么容易消亡。谁还能抱屈呢?

   当年才十九岁的禇琴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女,谢枫对她的爱,她是后来才明白的。当时她和石光荣之间也无所谓爱与不爱,只不过直觉上讨厌石的粗野,因此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服从组织和父母的安排结了婚。但一个喜欢唱歌跳舞的女儿家自然难免向往浪漫的爱情,这没有错;过早的生儿育女让她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需要丈夫的慰藉与怜爱,这也没错;为儿女的生活工作而操心是母亲的本份,更没有错。那到底是谁的错呢?难道又是社会的错?不是的。石光荣夫妇的根本矛盾除了时代(不能简单地以悲剧或喜剧来界定)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性格问题。由于具有同样的强烈个性,使得他们总是坚持己见,而没有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反思一番,再加上前面提到的那些门类齐全的各种差距所造成的矛盾激化作用,弄得总是无法找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归根到底,他们缺乏基本的相互理解和有效的、良好的沟通。于是,免不了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就这么磕磕碰碰的过了大半辈子。

   石光荣夫妇的婚姻模式在中国社会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大部份中国人的婚姻都是这样出于实际需要而结合的。也就是像《李双双》里所说的,“先结婚,后恋爱”,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慢慢地培养感情。因此,《激情》一剧都可以作为一个婚姻教材来学习了,所以才获得了如此强烈的反响。相信占观众人数大部的女同胞自然是同情禇琴的,本年度金鹰奖的结果便是明证。吕丽萍获观众投票评选为“最喜爱的女演员”第一名,得九万余票,恭喜恭喜。而孙海英则被选为“最喜爱的男演员”第四名,得五万余票。我这不是为孙海英叫屈,啥奖不奖的咱军人不计较那个,军人只是遗憾没仗打。哈哈!

   提起吕丽萍,我倒有两句话要说。可能当她接到这个角色后,已没有时间去恢复少女的体形,培养少女的情态(这个遗憾被扮演“石晶”的陈丽娜补上了),因而在头几集的演出显得过于老气了。另外,就是在婚后初期,与石光荣的争吵也显得过于熟练,这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后,吕丽萍的演出自然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了。

   石 晶

   当看到石晶对爸爸说要到内蒙古草原当骑兵时,我马上喝了一声采,好!这丫头,还会来上一个革命的浪漫主义。果不其然,就是这个石晶给我们演出了一幕荧屏上罕见的、令人荡气廻肠的爱情故事。

   石海对禇琴说的那一段评语,其实就是“石晶”一角的最佳注脚。聪明漂亮,气质好,天性率真自然。更难得的是遗传了父亲的军人志气和胆量(这从她小时候跟着哥哥一起跷家就知道了),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怕吃苦受累,还能奋不顾身扑救战友,实在太可爱了。

   本剧有几个伏笔,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用来铺垫石晶的。一个是战争年代描述石光荣跟战士们摔跤扳手腕,除了表现 石的勇猛和体魄外,更是为日后教石晶练擒拿打败成栋全埋下了伏笔。这对于石晶与成的感情发展可是一个关键。另一个呢,就是当石晶受伤时对胡达凯说她最怕变成瘸子,从而导致后来胡因参战被打掉了一条腿,担心负累石晶而错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这两个伏笔同样关系到石晶的终生幸福。

   咳!胡达凯这小子真不是个东西!男子汉大丈夫缺胳膊少腿的那怕啥呢,为国牺牲嘛,那是光荣!石晶那句话是女儿家爱美,一时的小性子,怎么就上了心就小心眼儿糊里糊涂的拿歪了主意了呢?!他这是害怕面对万一石晶嫌他残疾而随后的拒绝。怪不得庄子他老人家老是歌颂残疾人士,人家两千多年前早就明白“身残志不残”的道理了。胡达凯这小子不是个男子汉!他不配咱老石家的闺女!

   唉,就可怜石晶这孩子,多么美丽,多么浪漫的一段初恋,就这样破灭了。虚度了青春不算,还由此质疑起父母的婚姻,平白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这说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不管有没有婚姻自由,人们总是难以保证得到自己的真爱。很明显,石晶跟成栋全之间没有那种来电的感觉,那不过是像普通人一样的温情,是石晶原来所坚决鄙弃的,但偏偏就是这种温情之爱才有可能开花结果。世情,往往就是如此。

   多好的闺女啊!没有她,谁陪爸爸回蘑菇屯衣锦还乡呢?没有她,谁演戏来慰问落难的小伍子叔叔呢?没有她,谁能在爸爸退休之时穿戴上整齐的军服奖章跟爸爸干上一大缸子烧锅,洗去爸爸心里的失落和郁闷呢?多好的闺女啊!

   石 林 石 海

   这哥俩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甜水里”的一代,跟我们一样,都是石光荣的教育对像。

   石林, 打小就是个“淘得没边”的淘小子。聪明,机灵,胆子大,天生是个“孩子王”;还是个军事迷,卸炸弹,偷汽车,老想着上山打游击(石晶就是受他的影响),使得石光荣一早就认定他是个“当指挥官的料”。可是当这书读多了,却又迷上科学了,还让他妈宠得娇生惯养,成了“花拳绣腿”。于是石光荣狠下心来,一定要他参军入伍,还要从最艰苦的戍边连队干起。继承了父母倔强性格而又一心想上大学的石林自然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他怕苦怕累,耍小聪明躲懒藏猫,还一派少爷作风,浪费粮食(哎,怎么越看这石林就越像是我自己的影子呢?)。最后,在父亲以身作则的强力作用下,尤其是在憨厚朴实的农村战士的影响和带动下,他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出色的现代军人。套一句老话,就是部队这个大熔炉把一个“花拳绣腿”炼成了一块“好钢”。我想,在“小皇帝现象”日渐普遍的今天,所有望子成龙的青年父母都应该认真地看看石林的故事。真的,为了孩子,多看几遍吧。

   至于石海,其实是编剧在本剧中的代言人。他跟石光荣的对话,对石晶的评价,和成栋全的谈心,在在都反映了编剧的意见。何况有这么一个聪明伶俐、讨女孩子喜欢的小儿子常常跟在妈妈身边撒个娇什么的,自然也能讨得一大票女性观众的欢心,而且还能调节全剧有时过于沉重的气氛。不错,这角色设计得不错。

   几 个 场 面 几 段 对 白

   本剧既然被视为经典作品,那就肯定会有几个经典场面,几句经典对白。咱也学着编了一本流水帐,显摆显摆。当然,大伙儿可能不大认同,那就“仅供参考”好了。

   第一集:其一、部队进城途中,师长问:“石头啊,进城以后想干啥”?石光荣不假思索地:“打仗”!师长笑了笑:“要是没仗打了呢”?石依然不假思索地:“没仗打了,我找仗去,找有仗打的地方”。(点评:仅几句话,一个性格直爽豪迈,一心坚守军人本份的石光荣就活现在眼前。)

   其二、禇琴拒绝跟石光荣吃饭,还把小伍子推倒在地。只见小伍子爬起来猛地拔出驳壳枪,张开枪机头,蹦出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给!你把我毙了吧”!(点评:好一个小伍子!这就是石光荣的兵!)

   第八集:石林因闯祸离家出走,石晶带着吃的找来了。兄妹俩躲在大水管里,互相搂抱着睡了。(点评:今天三十岁以下的城市青年可能对这个情景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不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更别提独生子女了。其实,那快活,那滋味,也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了。)

   第十一集:深夜里,一边是石林自己抽着自己的耳光,一遍又一遍地奋力练习战术规范动作;另一边是站在远处的新兵连长,看得怔住了。(点评:每次看到这里,我总是,禁不住,热泪盈眶。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都难免有一个艰辛而又屈辱的成长过程。例如韩信,例如杨过。而老一辈人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与苦心培养,亦同样令人感叹。)

   第十二集:其一、石林和战友去挑水。张永厚边舀水边说:“其实人的力气就像这泉水,舀上一桶,他还会冒出来。舀得多了,它就冒得多了,要是老不舀呢,它就成了死水,死水就没啥用了”。(点评:张永厚的这段话,还有后来在班务会上讲述自己农村老家生活经历的那一段,不知怎的,竟然让我想起了《庄子》里面那些“卮言日出”的寓言。它们同样都是“天籁”。)

   其二、石光荣鼓励落难的小伍子:“人的一生哪有那么一帆风顺的?只要活着,就得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往前走。就像在战斗一样,只能往前冲,没有第二条路,没有!我们在战场上拚的是什么呢?拚的就是勇气、信心和精神头”!(点评:今天的全体中国运动员,尤其是中国男足,都应该牢记这一句话,“两军相逢勇者胜”。)

   第十三集:其一、石晶在入伍途中,稚气地问带队的连长:“怎么没草原啊”?连长答:“我们通讯连,在山里面呢”。石晶楞了楞,昂着头说:“没事儿,是草原上的山就行”。(点评:难怪石海也看得出石晶天性好,这不是活生生一个“竹林七贤”吗?)

   其二、雪夜里的营火晚会上,骑兵排长胡达凯出人意外地唱起了蒙古长调。高亢悠扬的歌声中,石晶情不自禁地、旁若无人地走到篝火旁跳起了优美的民族舞。(点评:这是我在荧屏上所看到的最美丽的爱情画面。嗨!没错,真的是“竹林七贤”。)

   第十五集:石光荣退休了。他把自己关在作战室内,不吃不喝。石晶穿上军装,戴上军功章,再加上一大缸子烧锅,终于让石光荣哭出来了。(点评:在八十年代,“理解万岁”这句话很是流行了一阵子。其实,人与人之间,任何时候都需要理解。)

“当激情化成了温情”——把《军歌嘹亮》扔到垃圾桶吧!拜托

   第十六集:禇琴去昆明照顾即将临盆的大儿媳。在菜市场里,禇琴随手把已经放到秤盆里的一根胡萝卜又拣出来,换了另一根好的。(点评:可怜天下慈母心。)

   第二十集:在接受了胡毅夫妇的再教育后,石光荣接到了儿子石林的电话。刚开始还端着架子,可听到大孙子喊了一声“爷爷”,他马上就撑不住了,赶紧把电话塞给禇琴。接着,热泪长流,泣不成声------(点评:终于,幼苗长成为栋梁;终于,激情转化为温情。)

   第廿一集:石晶与胡达凯在火车上偶然重逢。餐车里,石晶激动地喊出了深藏心底的爱:“胡达凯,我告诉你,我和你分开那天到现在,我像一个病人一样守着我对你的那份感情。从二十二岁守到二十九岁,直到我这里头长满了荒草”!(点评: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木婉清也在无量山中苦等段誉七天七夜。幸运的是,木婉清等到了心上人,因为她是小说里的人物;而不幸的是,石晶没有等到,因为她是生活里的人物。)

   第廿二集:石林终于赶到了石光荣的病床边,跪着说:“我上跪国家下跪父母,不怕人笑话”。(点评:这还用得着点评吗?!)

   结 语

   《激情》一剧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当然绝非本文这样一篇小文章所能尽述,各位观众、各位读者有时间的话,还是请多看几遍原剧吧。有一句老话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表面上的军人生涯,内里展示的是中国人的历史与生活,那是我们大家的历史与生活。老一辈的艺术评论家曾说过,“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是时代的,才是历史的”。

一、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20182564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司马翎 #大师 #介绍 #评论 #武侠

相关文章

  • 介绍一些好的英文短篇童话和文章?

    介绍一些好的英文短篇童话和文章?

      The Frog Prince 青蛙王子 Many, many years ago, there lived a king。 He had many bea...

    2024-03-24

  • 《西游记》中有关“龙”的故事?

    《西游记》中有关“龙”的故事?

    有一个泾河龙王的故事 泾河龙王犯事,魏征要斩了他,于是他求李世民,让李世民拖住魏征让他错过行刑时间,于是李世民要魏征陪她下棋,一直不让魏征走,眼看时间快到,魏征...

    2024-03-24

  • 求万荣笑话的介绍!

    求万荣笑话的介绍!

    万荣笑话,是山西河东大地一株民间智慧与民间文学的奇葩,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不仅在黄河中下游各省广为流传,在太原、西安及京津等地也有很多专家在搜集研究。...

    2024-03-24

  • 称号:冷笑话大师。

    称号:冷笑话大师。

    一个是剑师,还有一个是司马紫烟,最后一个是鬼医,鬼医要给他一个细虫鱼饵,就是左观鱼那领的在河阳池塘钓鱼的那种。鱼饵好像不能交易,所以只能自己到时间去碰碰运气,不...

    2024-03-23

  • 怎么写秋天一句话一百字

    怎么写秋天一句话一百字

    我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不仅因为秋天 天高云淡,更因为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到处 硕果累累。秋天的风雨是最迷人的,秋雨绵绵、秋风习习,飘落的红叶随处可见。秋天的象征...

    2024-03-23

  • 疯狂石头配角化身成为冷笑话大师,笑到我想借个蛋来疼!!!

    疯狂石头配角化身成为冷笑话大师,笑到我想借个蛋来疼!!!

      今天看到《疯狂石头》里面那个“四眼”讲冷笑话,飙泪!!这话,这龅牙,这眼镜,这冷笑话,太带感了!!   他问:口吃的人做什么最吃亏?!!回答:打。。打。。打...

    2024-03-23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