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心网文 >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进来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进来

发布于:2022-05-31 作者:admin123 阅读:18

  『开心乐园』 [生活五味]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 (好文章!)

   作者:呼怕呼 提交日期:2002-3-1 9:02:59

    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

    2002年了,生于七十年代的这拨人,最大的三十二,最小的二十三。

    做为最早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随手间记下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过几年,恐怕会忘记。

    知道红小兵、"四人帮",参加过宋庆龄的追悼会、刘少奇的平反大会,往墙上刷过"抓纲治国、以粮为纲"的标语,同学里不只一个叫国庆、卫星、捍东的。(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当然不会经历这些,他们刚上小学时候没什么大的政治事件,通常是用粉笔在墙上写:"某某是傻瓜。")

    用过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过酱油。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书,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铁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时候记得的是花仙子、蓝精灵。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过五分钱一场电影。用泥巴做过炮楼,学着小兵张嘎点燃。用废笤帚玩过火把,自己生火,烤过土豆地瓜。拍四角,集烟纸,

    缠炮线,用铁丝、皮筋做纸弹枪,拿报纸做风筝。

    城里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农村的稍多。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儿,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着欢跑,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哭。(七十年代末期大多已是独生子女,没有这待遇。)

    睡过抗震棚。帮老爸买过冬储菜,在地上挖过坑埋过萝卜。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词是"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后来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类。男孩玩对拐、粮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抓羊拐(各地略有差异),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儿。

    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那一年我十七岁》。后来是费翔和齐秦。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都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听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七十年代末的大多听的是劳模的报告。)不管是否传阅过,至少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搜过书包,查有没有手抄本。用铁锹或板砖打过架,后来改用匕首和马刀,最不济也要装着家里的旧菜刀。打架以恫吓为主,人数上占优时是非打不可的。谁要进过看守所或审查站,彻底成了没人敢惹的主儿。

    在课桌上刻"三八线"及书法(个别人擅长彩绘)。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帮父母排队抢购过冰箱彩电洗衣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怕涨价。看过《寡妇村》,学会了说"少儿不宜"。让港台和日本电视连续剧迷住过,喜欢过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和许文强。小学打乒乓球,初中打排球,高中打篮球,大学踢足球。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北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还是发现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在深圳、海南、广州、珠海打过工,或在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

    打工经历。结婚时使用车队并且录像,男穿西装、女穿婚纱,一般都在饭馆餐厅酒店请客,多数人结婚后就和父母分开住。(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此时大多还在谈恋爱或者准备谈恋爱。)

    生了男孩喜上眉梢,生了女孩也好也好。

    干过传销、卖过保险,至少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有人从事过这一活动。

    不大为长工资或下岗之类的事烦心,常常为不能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而苦恼。

    中英谈判成功的时候还觉得很遥远,一转眼香港已经回归。

    假如你是这样,你就是70年代出生的GG

    你的玩具箱里曾有二十本以上的小儿书和一把手工做的纸子弹枪。

    你吃过五分钱的冰棍。

    你知道杨子荣、嘎子,李向阳, 没头脑和不高兴。

    你会唱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你崇拜过岳飞, 玩过飞镖, 知道阿童木是谁

    你会做风筝之类的小东西,带过军帽, 打过三次以上的架。

    你知道小路纯自,大岛茂, 加里森,和大西洋底来的人。

    你的女朋友中至少有一个是四环素牙。

    小的时候(小学时光),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搜集那花花绿绿的糖纸.

    那时候能经常吃糖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家也就在春节时买上一二斤糖而已.所以想搜集一张别人没有的,可以让自己炫耀一番的糖纸并不比现在寻找一张邮票珍品容易.搜集糖纸的最佳时节当然就是春节了!常常是在街上逛时,眼睛就盯着马路,老远看到地上有一张糖纸就会飞快地跑过去如获至宝般的捡起来!回到家就把它洗干再压干夹到一本厚的书里!有的时候,看到别人手里拿的那种糖的糖纸是自己所没有的

    ,就会跟在人家后边,直到人家把那块糖放进嘴里再把那糖纸扔到地上为止.新的学期开始时,就把一大本糖纸带到学校去,和同学们炫耀一番,再进行交换!大了以后,有一次进行大扫除,还发现了一本当年集的糖纸!没舍得扔,也是我的一种回忆吧!

    小学一二年级时,还喜欢玩"扔棒冰棍"的游戏,竹子做的(现在的冰湛淋棍都是扁平的木头做的),参加的多是二三人,每个人对出数量相等的棒冰棍,先来石头剪刀布,由赢的人先扔.把一大把棒冰棍放到一定的高度(一般离地一米左右,太高了别人也不答应,属作弊行为),撒到地上,先把和其它不挨的拾起来,再用一根冰棍棒去一根根挑其它的,如果能挑到旁边一根而不碰动其它的,那这根就是你的了!如果你碰动

    了其它的,就该下一人玩了.为了参加这个游戏,放学后就要到大街上去捡棒冰棍!

    童年时代上街捡的东西太多了!不过,捡的这许多东西也填满了我的记忆!

    再大一点,五年级左右时喜欢上了跳橡皮筋,放学后也不回家,先趴在 窗台上匆匆做完作业(那时的作业多是把某某课的生词或课文抄N遍),就和同学们开始跳橡皮筋,不跳到天黑的看不见了是不会回去的!回到家时,妈妈一问为甚么这么晚才回来,就会振振有词的说老师让我们在学校打扫卫生!害得妈妈老感慨老师的心狠:天天让这么小的小孩打扫卫生!

    精神生活:

    那时候学校门口特多无证摊贩,卖啥的都有。那种小的黑白的遗像似的香港明星照片五分钱一张,翁美玲的特好卖,卖着卖着还真成了遗像。估计那就是最早的盗版。还有一种折叠起来的,正面是明星照,反面是之类的歌词,一毛一套,觉得有点儿贵。杂志什么的是父母给订的,不算在零花钱之内,当时挺流行的有,,,,

    (好象要三毛六分一本,尽量不订,借别人的),(大家还记不记得封三的海虹和封底的小兔非非?)有小人书的都神气得不行,买得起童话书的都快成贵族了,我那时老想那本厚厚的,三块一,老没攒够。

    物质生活:

    有拿个锅卖"秦糖"的,鼻涕似的黄乎乎一坨,三根小棍一搅和,成白乎乎痰似的了,吃得还挺香。还有什么"香烟糖","粽子糖","面饼","炒米糕"。还有转糖人的,转到什么给你什么,我老盯着"游龙戏凤",可转来转去顶多转个"老鼠偷油"。

    那时的全是色素的桔子水装在一个看上去就有毒的塑料管子里,开一小口滋滋地吸,还好那时的小孩都特纯洁,也没对着那管子的形状乱想。

    娱乐:

    那时挺流行"拍洋片",我有一套水浒,另一小孩有套三国,混在一块儿玩,为了关云长和李逵谁厉害争了老半天。还有一种"印花纸",沾点唾沫就能印出图案,非唾沫不可,干净的水不管用。

    咱那时的精神食粮(70's):

    说完了吃,穿,玩,来谈谈我们那时的精神食粮。

    幼儿园时,有《小朋友》,《好娃娃》,《365夜》,太小了,其他的记不住了。最深的印象是中国队在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还有电影《少年犯》,救火英雄赖宁。现在的孩子没几个知道赖宁的吧。可我最爱看《少年文艺》,《故事会》,《故事大王》,《少年文艺》里的故事个个好看,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十分接近的,《故事会》里的故事好象就比较社会化了,应该算"成人读物",但都十分吸引人,笑话也特都逗。我妈还给我订了《作文通讯》,《小学生作文》,也都挺好看的。中学时有《中学生数理化》,《英语画刊》。不知什么时候一下子出来很多杂志,就开始什么都看了,《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进入一个缤纷的世界。再也没有了当年《中国少年报》的油墨芳香,我好象已经上高一了。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

    咱那时的电视剧(70年代生)

    家里买电视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87年前后。那时沈阳好象一共才三个台:中央,辽宁,还有一个可能是沈阳台,我记的不大清了,反正电视台特别少但感觉那时的节目却很丰富,呵呵,当然是和半导体相比了。先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冰点》,《昨夜星辰》。。。

    小学时代最有名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

    《上海滩》播映时端的是万人空巷,一时间好象每个沈阳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是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也随处可见。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五年级,我们班最高最能打架的那个也围一条白围脖上学来,据传是他在外校的"对象"给他织的,嘿嘿,可真是砸倒一片人呀。同学之间也不正经叫名了,都是"X哥","阿X"什么的,遇上谁名字里有个"文"或"力",嘿,可就抖喽,"文哥","阿力"

    ,这称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一股子豪气。

    《射雕英雄传》可以说影响了和我一般大的很多人的--至少是一个阶段的--人生。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金庸的作品,从看他的小说到到看他的散文,史评,时论。他绝对称得上一个文学家。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那部电视剧更具影响力的了。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

    班里还出现好几本《九阴真经》,都是用演算本的纸撕下来长条,来回折叠成古书的样子。我还记得头几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等我上了中学,对武打片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开始喜欢看《义不容情》、《流氓大亨》一类的港片了。那时的家长和老师大多不许我们看电视,尤其是港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伦理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港台电视剧里学来的。反观现在国产电视剧,模仿港台,打打闹闹的那套学来了;发人深省,启人心扉的倒没有了。

    咱那时的广告(70's):

    那时侯电视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电视制作水平挺低,广告也很少,现在想起来还有印象。有个收录机的广告:一个摩登青年(那时侯的摩登青年)带着耳迈在那里随着音乐扭动,音乐是:"燕舞,燕舞,一起歌来一片情…………!"有一种洗发膏广告,(不记得什么时候都该叫洗发水了),一个小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荡秋千,温柔的歌声传来:施美施美,使您更美……佛山牌鼻炎康:大家轮流打喷嚏,然后一个女士说,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

    肠虫清,一个女同志来问,有制蛲虫的药吗,卖药的老头神秘的一笑:两片!又有几个人来问,有制什么什么的药吗,老头也是伸出两个手指头,两片!大家都跑过来异口同声的问,都是一种药啊?然后旁白就开始发话,说的什么记不得了。

    还有,唱:威力,威力洗衣机!然后旁白: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真不知道什么叫够威够力。更多的省台和地方小台的广告就是兰色的背景下,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打字声,播音员念着什么什么省优部优国优,然后(尤其是地方小台)就开始放港台的的武打片

    还有什么,好象还有好多,记不得了

    咱那时的新年(70's):

    小时候的新年,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天天盼,天天想;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班里新年联欢会的节目,当时多以唱歌为主,于是每天回家都唱一遍,希望正式"演出"时能正常发挥;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和同学到批发市场买贺卡,当时每个人我都送,好朋友就买贵点的,自己欣赏的小男生就买温馨一点的,关系一般的就买便宜一点的。:)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琢磨新年那天穿什么衣服;提前三天就开始在家里写

    贺卡,一般是把写贺卡的工作放在家庭作业之前完成;提前两天就开始买零食,花生瓜子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到现在都不觉得花生瓜子好吃,可是好象联欢会不弄的一地瓜子皮就不象是一个热闹的联欢会;提前一天就开始布置教室,当时我是中队长,又能从妈妈的单位里借来好多漂亮的拉花,所以布置教室时就格外积极,爬椅子上桌子的,可我当时十分羡慕能布置黑板内容的同学,他们均是能写会画的, 一会功夫就能把黑板变成一副漂亮的图画,而我的字从小就很烂,只能趁他们不注意之际偷偷在黑板的角上用彩色粉笔画几个星星、气球之类的东西,然后就觉得黑板更漂亮了。:)

    摆桌子算是最累的活了,但是我一边摆一边就在想,第二天一定要挑个好地方坐不能坐在角落里,也不能坐老师边上,最好能挨着谁谁谁和谁谁谁。。。:)

    终于盼到了新年联欢会的那一天,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一个个小朋友穿的花花绿绿的就来了,从刚一入座开始就开始吃,好象家里过年没吃的似的,刚开始的节目大家都还认真看,认真听,认真鼓掌,但小孩办事就是容易虎头蛇尾,联欢会过半班里就点象茶馆了,可能也因为吃的东西剩的差不多了,嘴基本上都闲下来了,再说好不容易赶上在教室里说话老师不管,不说白不说呀。。。最后送贺卡的时候到

    了,班里就乱成一锅粥了,本来嘛,班里n多个同学,大概30人左右吧,每两个人互送一张,用排列组合一算,这一共是C n2种送法啊,所以场面挺壮观的,班里人挤人,桌上剩下的橘子,糖果也被挤掉地上了,聪明的小朋友会趁机装兜里俩橘子,也不能怪人家贪吃,不装兜里也会被踩烂了,浪费可耻嘛。:)好不容易送完了,静下来了,大家都回家心切了,老师总是做做最后的总结,给大家一些祝福的

    话,但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总是那句:"班干部留下来打扫教室"。唉~ 。。回家第一件事是把收到的贺卡仔细看一遍,有自己画的,有买的,(凡是买的都有淡淡的香味),有带错别字的,还有祝词没写完的,还有写着别人名字的,(估计是混乱中送错了人了。呵呵)。看贺卡时心情最好了,单单是那些五颜六色的信封就让人觉得温馨,不象现在的短信息,虽然也有颜色,但不是黑色幽默就是黄色笑话。:更不象现在的电子贺卡,虽然也能带去祝福,但再也闻不到淡淡的香味、看不到歪歪扭扭的字了。。。

     70's 的江湖

    70年代出生的兄弟们,还记得我们的江湖吗?如果你干过这些事,那大家就都是江湖儿女了:

    1. 在黄军用书包的带子上,用钢笔写着粗体的"笑傲江湖"。

    2. 班上的老大在中学的门口经营着一张台球桌。

    3. 男生都学小马哥叼着火柴棒。

    4.至少有3个以上的朋友,喜欢穿黄大档裤,穿白板鞋,他们每天都苦练李小龙的格斗技术。

    5. 晚自习下课后,学校门外的角落里总有香烟头的若明若暗在闪烁,你的心里扑通扑通在跳动,中午休息时的那位会不会也是混的?

    6.至少每个学期有3个以上的朋友(大多数是练格斗的几位)被人海扁过,你也至少3次参加过复仇行动,虽然这些复仇行动大多数都在谈判中解决了。

    7.以前练格斗的兄弟,至少有一个现在在证券公司或着IT行业过着滋润的日子。他们现在的体形基本上都很差。

    8. 从初中开始就有兄弟为抢女朋友反目。

    9.学校教导处对江湖儿女们的排名,经常因为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作弊或者校外斗殴而刷新。

    10.你的酒量是从高中开始练起的,父母经常出差的同学家里是主要的训练场。

    11. 最英勇的事是和兄弟们一齐教训过社会上的混混。

    12.撬过班主任宿舍的们,进去偷被没收的小说,然后顺便搬走了学校刚发给他的一筐苹果。

    13.班上的小白鼠考上大学后发现,学校的江湖儿女们也纷纷自费上了大学,而且他们在学校里更受女生欢迎。

    80年代的动画片大全之中国篇(上)

    80年代的动画片种类多多,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艺术性都很好。下面分门别类说一说,如果不全,希望大家补充。

    我国的动画片必须说的是我国的动画片艺术性很强,而且别有特色。《大闹天宫》大家都看过吧,里面的绘画和着色非常非常的漂亮。另外《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画画法堪称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并且影响了早期日本的动画片(例如《聪明的一休》)另外,那个时候的歌曲出奇的好听,这是后话,不提。另外那时的动画片教育性很强:《雪孩子》教育我们要舍己为人,《小马虎》教育我们要仔细,《三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单集的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三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据说是齐白石先生的原画!!!快去看啊!

    《渔童(渔盆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片,强力推荐!里面那外国坏家伙说:"捞头(老头),愚盆是窝们国家地(渔盆是我们国家的)。渔童忍无可忍,终于教训了那外国的坏家伙。典型的中国画法。

    《丁丁的故事(丁丁战猴王)》:不是英国的丁丁,是中国的少年。丁丁有一把金钥匙,用科学技术打败了孙悟空。挺古老的,估计记得的人不多。

    《老狼请客》:你要是没有看过,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里面老熊唱的"老狼请吃鸡"我最喜欢听了。

    《哪吒闹海》:酒是陈的香,哪吒是老的好!

    《小黄鹂学唱歌》:经典!也是典型的中国派画法,可惜现在很少了;歌也不错,现在也很少有了。讲小黄鹂练胆子学唱歌的故事:"小黄鹂,你唱的很好啊""可是,我的胆子很小,怎么办呢"...另外其中有两首绕梁三日的歌,一个是"我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丽的歌儿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来真快乐;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来真快乐..."另一首是"红太阳,挂天..."(开心,开心的流涕)

    《九色鹿》:又一个经典--美丽的九色鹿。配音和画面都是很唯美的感觉,我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我只是想说:让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钱可以买回过去的时光,我愿意倾家荡产去看《九色鹿》。

    《小马虎》:另一个经典--挂在电线上的马小虎。尤其是马小虎开汽车"吧吧呜,呜~--"当年我坐我老爸的自行车,就会来这一句。

    《小鲤鱼跳龙门》:超级无敌大经典。

    《猴子钓鱼》:经典中的经典,中国动画片的代表作。看看中国化的美术,听听中国化的音乐,作中国人真好。要是你没看过,那你的人生绝对是不完整的。建议大家在入土之前好好看看。

    《猴子捞月》:也是猴子的故事,也是中国化的动画片。

    《过猴山》:里面的老头子跳舞时的音乐很好,什么时候哪个舞厅里也来一段,那就火了。

    《等明天》:小猴子老是等明天,结果一直没有盖房子。

    《淘气的金丝猴》:里面用国画画的的金丝猴和大熊猫进入了不少教科书!太棒了,任何语言任何文字都没法形容他。

    《火焰山》:大概是解放前拍的。不过很好啊。

    《人参果》:不说了。

    《开山救母》:老版的《宝莲灯》,上下集。

    《娇娇的奇遇》:没有看过《娇娇的奇遇》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神笔马良》:小的时候我的至爱啊!

    《熊猫百货商店》:剪纸片,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小熊猫学木匠》:教育我们要仔细。"我们我们我们猴子,爱吃爱吃爱吃桃子...没吃桃子,少了桃子..." 百唱不衰啊。

    《差不多》:讲一个小猎人的故事,也是教育我们要认真。

    《狐狸打猎人》:和《差不多》是同时代的。

    《人参娃娃》:横里看,竖里看,怎么看怎么好。白白净净的人参娃娃叫的那声"小哥哥",太天真太可爱了。

    《张飞审瓜》: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不过大家可能都忘了。

    《猪八戒吃西瓜》: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

    《醉酒》:一个卡车司机酒后行车,开到建筑工地,撞了。演的次数太多了,不过风格跟别的不太一样,倒是有点像某版的《翠花上酸菜》。

    《济公斗蟋蟀》:不用介绍了。

    《蟋蟀》:《聊斋志异》里的《促织》故事,感人。

    《天才杂技演员》:木偶剧,好故事,好片子。主人公叫台(太)骄傲和郑(正)用功。

    《骄傲的将军》:一个无敌大将军打了胜仗就刀枪入库,结果最后被打败了。

    《三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要勤劳!三个和尚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因为简单,所以美丽。

    《摔香炉》:老爷爷和老奶奶摔香炉的故事,废除迷信,崇尚勤劳。建议FL功练习者看三遍写出观后感。

    《好猫咪咪》:教育我们要"苦练杀敌本领"!另有壮胆歌"老鼠怕猫,那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猫打翻,前年谎言,彻底推翻"。

    《小鸭呷呷》:大家还记得吧。

    《三只狼》:和《小鸭呷呷》一样都是折纸片,好玩,好玩。

    《鹬蚌相争》:剪纸片。

    《半夜鸡叫》:小学时代看了《半夜鸡叫》以后,所有姓周的同学都惨了。

    《红军桥》:估计大家都看过。

    《山伢子》:剪纸片,山伢子勇斗白匪军的故事。

    《善良的夏吾冬》:好人有好报,我最喜欢了。

    《崂山道士》:崂山道士老唱"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结果撞墙了。

    《长发妹》:美丽的长发妹,美丽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没办法留长发啊。

    《没头脑和不高兴》:一高一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盖了一个999层的大楼,要爬3个月;不高兴在楼顶上演武松打虎,结果...哈哈。

    《小红脸和小蓝脸》:保护牙齿的故事。看了以后,现在我还是早晚刷牙。

    《过河》:讲小狐狸独吞桃子结果被朋友抛弃的故事。里面的歌"哎呀有只坏狐狸..."朗朗上口。

    《曹冲称象》:木偶剧,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

    《一夜富翁》:当时小猪猪储蓄罐好流行啊。

    《愚人买鞋》:木偶戏。我看过若干遍了。

    《小兔偷瓜》:被粘住的小兔特可怜的哭喊:"老爷爷~",还记得吗

    《咕咚来了》:咕咚来了的邮票现在涨的特快,尤其是小本票。

    《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

    《路边新事》:红领巾拾金不昧的故事,前几天中央六刚刚演过。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小哥儿俩》:木偶戏。星期天一早哥哥就急忙离开家,弟弟以为哥哥踢球去了,到了学校,发现哥哥原来在为班上修理坏椅子...俺当年曾经写过观后感,还得了小红旗呢!

    《松鼠理发师》:木偶剧,里面的小松鼠理发师挺可爱的。

    《老虎学艺》:还好,幸亏猫留了最后一手。

    《母鸡搬家》:谁看过?讲三只不同颜色的老母鸡接到搬家通知...

    《西岳奇童》:只有上半集,因为导演去世了...

    《喵呜是谁叫的》:讲一只从没出过门的小狗,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知道了是喵呜原来是猫叫的呀。

    《刺猬背西瓜》:剪纸片。

    《大名府》:梁山好汉!

    《蝴蝶泉》:很经典的纯音乐动画片。片中没有任何对白,不过仍然非常动人。

    《山水情》:号称中国近十年动画片之最。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绝对可以作为划时代的见证。

    有部片子是说一只老鼠希望变成猫,变了以后又想变别的...变来变去最后又变成老鼠哦!我还记得它变成猪的时候还唱了首狂搞笑的歌:"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吃吃那个睡睡,罗哩洛哩罗..."

    还有《猎人海力布》《水鹿》《假如我是武松》《金币国游记》《斗鸡》《大扫除》《眉间尺》《火童》《鹿与牛》《八仙与跳蚤》等。

    80年代的动画片大全之外国篇(上)

       搞笑片

    《兔子,等着瞧!》:比《射雕》和《霍元甲》还早的动画,里面的兔子老是沾光,害的狼最后总是要喊"兔子,等着瞧!"

    《鼹鼠的故事》:虽是84年的老片,可几乎年年播放,估计大家都看过。小的时候很羡慕鼹鼠的小铲子--太有用了。鼹鼠的招牌笑声"哑枯..哑枯"和感叹词"有哈"。

    《米老鼠唐老鸭》:世界级的明星,不过李扬的配音"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啊呕"--没治了。

    《蓝精灵》大家想必都还记得阿兹猫,不过蓝精灵你能说出几个呢?蓝爸爸,蓝妹妹,聪聪,蓝蓝,笨笨,厌厌,乐乐,健健,灵灵,爱爱,美美...有爱做蛋糕的蓝精灵,有爱吹小号的蓝精灵,有爱照镜子的蓝精灵,有爱做木匠的蓝精灵,有一个蓝精灵"我送给你一件礼物--嘣",还有一个我讨厌..."

    《巴巴爸爸》:"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租,巴巴拉拉,巴巴立包,巴巴包,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包,听明白了吗,再说一遍..."哈哈,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

    《大力水手》:"我是大力水手,我喜欢吃菠菜,因此我力大无比"。不过《大力水手》中的女主人公实在是太丑了。

    《超级玛利》:游戏大家想必都玩过,但是动画片大家都看过吗?玛利兄弟是水管工...

    《猫和老鼠》:八十年代末的动画,小学生的必修课。反正猫永远打不过老鼠。

    《机器猫》: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机器猫》是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讲的头头是道。不过当初俺年龄小,就是看着好玩。

  Who 怕 Who 啊

一、[短篇中篇]大光棍全子

大光棍全子

  一 七十年代

  毕业典礼散后,九中的几个学生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了抢劫,一顶军帽被五中的学生抢了去。也只是为了这一顶军帽,两拨中学生打了起来,正义的一方反而处于下风,帽子被抢,光秃秃的头也开了瓢,鲜血直流。不知谁高喊一声:“全子来了!”五中的学生吃了一惊,望风而逃。

  70年代初,中学生之间流行抢军帽。如果谁的头顶能扣着一顶草绿色的确凉军帽,腰板必定挺直,走路也呈八字,如同今日的老板从大奔中下来一样,神气得很。九中摔跤队的七、八个中学生,全剃了光头,每人一顶军帽。全子在摔跤队里做第一把交椅,是打架的好手,在方圆一带很有名气。

  这不,全子迈着八字步,提着一根桦木棒,同娟子走了过来。。

  娟子拉了一下全子,说:“全子哥,又打架。”

  说着,娟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白色的口罩掏出来,有点舍不得的捂住了伤员的伤口。

  全子看了看已经跑远的五中学生,又看了一眼欲乘胜追击的弟兄们,摘下自己的帽子,扣在伤者的头上,说:“穷寇莫追。”

  全子与娟子是同学,两家也是邻居,关系相当好。全子家弟兄两个,老大大全,老二全子。大全人老实,是个本分的孩子,而全子淘气,行侠仗义。娟子家姐妹两个,大妞亚男,生性活泼。二妞娟子,生性恬静。尽管娟子冬日里从不带口罩,但上学前总是把口罩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把口罩塞在衣襟里,让两根白线精心而随意地露在胸前。

  前些年,大全与亚男初中毕业,支边下乡到了东北,分在大兴安岭的同一个林场。如今,全子与娟子也高中毕业了,下乡插队的方案已经公布,两人插队到郊县,分在同一公社,不同的两个大队,全子正为此郁闷呢。

  晚上,两家人聚在全子家,尽管大人们长吁短叹,但孩子们则全然不知未来日子的艰辛。全子日前又剃了光头,他与娟子都说,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娟子妈拉着全子的手说:“亚男我不担心,她风风火火的,人也麻利,还有你哥照看着。我呀,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娟子,她从小就弱,也没主见,你当哥的要常去看她,别让人给欺负了,你自己也要保重,别乱惹事,啊。”

  全子只是“嗯”了一声,也没再说什么。也就是这一声应诺,给了全子一生的印记。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进来

  那时人们穷,没有自行车,每次全子去看娟子,都是以步当车。每隔一、两个月,全子都要翻越二十多里山路来看望娟子。全子大多是在下午来,手持一跟桦木棒,走两个多小时,翻山越岭的来,到娟子插队的组里,自称“牧羊人”。他总是跟上吃晚饭,与娟子见上一面,说上个把个钟头话,乘着月色又翻山越岭的走了。

  娟子组里的女知青们都很羡慕娟子,说:“你全子哥对你可真好啊!”这成了一种习惯。如果组里的知青们冲娟子喊:“牧羊人来了!”娟子总是慌忙从屋里出来迎接;如果有一些日子全子没来,娟子就坐卧不宁,若有所失。

  同组的女同胞问娟子:“是不是与全子谈上了?”

  娟子说:“胡说什么呢,他从小就是我哥。”

  “骗谁呀?”

  “向毛 保证。”娟子说:“说不定他哥还会成为我姐夫呢。”

  “那还不亲上加亲?”

  娟子脸红了,说:“如果谁看上我全子哥了,我给你们牵线。”

  “那你舍得吗?”姑娘们笑了起来,她们觉得两人挺般配的。

  一次,民兵打靶训练,娟子打了零环,受到了批评。扔手榴弹时,娟子太紧张,把手榴弹仍到了身后。只听民兵营长一声“卧倒”,便扑到娟子身上。知青们也全都爬在地上。许久,也未听到爆炸声。民兵营长爬起来,猫着腰,小心翼翼向后面走去。一会儿,他把那颗未响的手雷拎了起来,原来绢子没有敢把环套在手上。

  演习结束后,娟子又受了批评,被民兵营长留下来谈话,知青们便散了。

  那天,“牧羊人”全子来看娟子,娟子还未回来。知青们对他讲了手榴弹事件,全子笑了,说他妹子胆子小。

  天黑了好久,娟子才回来,衣衫不整,泪光闪闪。问了半天,娟子才说民兵营长对她动手动脚。

  全子骂了一声“他妈的找死”,便抄起棒子。组里的知青们劝他算了,无论如何今天营长还算有意救了娟子。娟子也说算了,以后躲他远点便是。那一晚,全子没有走,在男知青那里住了几天,不动一点声色。他若无其事的踩点,认人,摸清了民兵营长的长相、住处和生活习惯后才离去。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全子没有惊动任何人,他只身下山,到娟子她们插队的村里已是晚上十点多了,全子在营长家门口的树影里守到半夜。可惜哪天营长没有出去,让全子白忙了大半夜。

  几天后的又一个晚上,全子拿着棒子又下了山,他仍守在树影里,像一只待猎的豹子。半夜,民兵营长哼着豫剧从外归来,全子悄悄跟了过去,营长正要开门进家,全子一棒子抡了过去,打在营长的头上,营长应声倒下。全子又用棒子在营长身上狠狠地捅了几下,然后乘着夜色跑出了村子,只留下一阵阵的狗叫声。

  民兵营长这一次倒了霉,锁骨被打断,一个眼睛的视网膜脱落,肋骨也断了两根,严重脑震荡,伤势严重。他当晚就被拉到县医院抢救,昏迷了三天才醒来。

  这一事件惊动了公社,公社书记和公社治安主任到县医院对伤员进行了慰问。经过分析,认为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是地富反坏右分子进行阶级报复,于是通报了县公安局。

  县公安局也派人来进行询问侦察,说是县里第三起阶级斗争案件,一起是一个大队支书被捅了七刀,凶手已被我公安干警抓获;一起是反动标语,未破案;再一起就是这个杀人未遂的案件。

  于是,整个村里召开了动员大会,说阶级斗争异常激烈,树欲静而风不止,号召全体社员干部、知识青年动员起来,把潜藏的阶级敌人挖出来。村里的地富反坏右分子低着头,站在大会 台前,战战兢兢。

  知青们心知肚明,知道是谁出的手。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与民兵营长的回忆,县公安局驻进了知青大院,询问经常提了根棒子的知青是哪个公社,哪个村的。最后,全子成了重要的嫌疑犯,也不知是哪个知青透露了风声。

  当县公安局的北京吉普车开到了全子插队的村,才知全子前些日子已回城了。县公安局驱车来城里抓人,全子妈说全子回来了一趟,已回乡里了。县公安局的专案人员又折了回来,在山路上还翻了车,一名公安干部送了命。这下子可惹恼了我公安干警,他们发誓,非要抓住全子严惩不可。公安战士们在村里整整守了七天,可仍是不见全子的踪影。

  全子以为打死了人,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中原。他乘车北上逃到了东北大兴安岭,投靠大全和亚男去了。1976年,中国社会正孕育着某种变化,东北的知青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回城的问题,莽莽的森林已让他们厌倦了。但这片土地则让全子感到新奇,感到安全。经大全和亚男介绍,突击队接纳了这个新的队员。不幸的是,几天后在伐树时,一棵树倒了下来,全子躲闪不及,被砸断了腿。当全子打着石膏,躺在林场医院的病床上,正在回忆与娟子的往事时,我公安战士还是顺藤摸瓜,发现了亡命天涯的全子的行踪,终于把他从病床上揪了起来,从东北押解回到了河南。经过这翻折腾,全子的腿骨没有接好,从此成了拐子。

  全子被捕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一直未吐露行凶的缘由,只是说他在东北被树砸了一下,脑子坏了,过去的事情许多都记不起来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全子的案子才判了下来。他被判了十七年有期徒刑,罪名为“故意杀人(未遂)”。那年是1977年,全子23岁。

  二 八十年代

  全子被判刑后,先是在一个砖厂做了两年多苦力,八十年代初又被转到一所更大的监狱。

  全子新分的班房大约十平方米,里面已有九个犯人,全子是第十个。全子进班房的那天,看到牢狱里脏兮兮的被褥上坐着几个人,还有3个人头顶着墙,斜着身子,像是犯了什么错在受体罚。

  全子看了看对面。他的对面坐着五个人,坐在正中央的人戴着一顶红帽子,屁股下面垫着三床褥子。他的旁边各坐着二个人,一边的两人身下垫着两床褥子,另一边的两人身下垫着一床被子,都戴着黄帽子。还有一人垂手站在旁边,也带着黄帽子。

  全子拐着腿,感到很累,便颓然地蹲到了地上。

  “眼子们!”这时,坐着两床褥子的人站了起来,走到全子身旁。那三个头顶墙的人受到了“两床被子”的召唤,也围了过来。

  “起来!”突然,“两床被子”朝全子踢了一脚。

  全子站了起来,看着“两床被子”。

  “怎么,不服气?”那人露着恶狠狠的笑,冲着全子说,“有什么东西孝敬大哥的没有?”

  全子看着他,一声也不吭。那个二号人物在全子身上上下摸了摸,也没摸出一只烟来。他哼了一声,一个巴掌打了过来,全子头一低,顺势托住了那个人的胳膊,本能地一个摔跤的大背动作,把对方举了起来,又甩出去两米远,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如同半扇猪被人从车上扔了下来。这时,一屋子人围了过来,全子眯上了眼睛,眼中射出了摄人心魄的光,如同一只困兽。

  此时,坐三条褥子的人站了起来,说了声“慢”,大家都静了下来。

  “以前干什么的?”

  “知青。”

  “为什么得罪了条子?”

  “杀人。”

  “谁?”

  “民兵营长。”

  那个人拍了拍全子的肩膀说:“好样的,兄弟。”

  这时,被摔倒在地的人爬了起来,怯怯地叫了声“大哥。”

  “不中用的老二!”他鄙夷地看了他一眼,站了起来,然后对全子说,“过来,老弟。”

  他盯着全子看了一阵,就势一坐,站在他身后的一个兄弟把一床被子叠成的凳子托在了大哥的屁股下面。

  此时,被称作“大哥”的人掏出一只香烟叼在嘴上。老二慌忙把火柴掏出来,划着了一根,凑上去给大哥点烟。大哥理也不理他。

  火柴灭了,他又慌忙划了一根,火柴划断了也没有划着。

  大哥朝全子努了一下嘴。老二很不情愿地把火柴递给了全子。

  大哥的烟仍叼在嘴上,犯人们眼巴巴看着全子,又看看原来的二哥。

  全子会意,掏出一根火柴,然后把火柴盒往空中一扔,挥手上去,火柴正划着火柴盒,只听“嘶”的一声,火柴点燃了,他只说了声“大哥!”,便给大哥点上。

  一屋子人看傻了。实际上,这一招不过是全子下乡时无聊练了几百回练出来的。

  大哥深深吸了一口烟,吐出一串烟圈,然后又吐出一根烟棒串起了那些烟圈。他看了看全子,赞赏地点了点头。然后,他看着面前的烟渐渐散去,又吸了一口烟,便把烟扔到了全子脚下。

  一屋子人咽着口水,直直地盯着全子。全子捡起烟来,深深地吸了一口,学着老大又把烟扔在老二脚下。老二捡起烟来,感激的看了一眼全子,猛吸了几口,又把烟扔了出去。烟蒂像只蚂蚱,轮番被人扣住。这很像是一种原始的仪式。待烟再往下传递时,几乎只剩下很短的烟屁股了,但到了眼子嘴里,他还是用力吸了好几口,几乎一点儿烟丝也没有浪费。

  大哥待吸烟的接力仪式演完之后,看着全子,问:“兄弟,这是几进宫了?”

  “二进宫。”

  “上回,坐第几把交椅?”

  “第二把。”

  “你叫什么?”

  “全子。”

  “哦?可是洛阳九中的那个全子?”

  “嗯。”

  “我,五中的。”大哥说,“在江湖上可是久闻你的大名,听说有四条汉子欺负你哥,你拿了斧子追得他们满街跑,吓得他们屁滚尿流的。”

  全子淡淡地说:“那是旧事了。”

  大光棍笑了,说:“我说呢,一出手就知道是条好汉”。

  然后,他眼睛环视了一圈,郑重地对一屋的人说:“从今天起,这位兄弟就是你们的二哥,二光棍。”

  原来的老二眼头活,走上来抱拳叫了一声:“二哥,刚才得罪了。”

  那天晚上,全子睡在了二号铺,紧挨着大哥,身下铺着两条褥子。有犯人轮流给大哥扇扇子,整整扇了一夜。

  从这一天起,全子渐渐知道了,这班房里的大哥为大光棍,他自己是二哥,为二光棍。他的下面是三哥,为三光棍,也就是以前的老二。大光棍是狱头,戴红帽子,其余的人都带黄帽子。全子也知道了,排在最下面三位的,叫“眼子”。眼子是牢房里的奴隶,夏日的晚上要轮流给大光棍扇扇子,白天一个人整日要搬着一张凳子,紧紧跟在大光棍后面。无论何时,大光棍只要坐下,凳子必须垫好。如那一次大光棍晚上被蚊子咬了,或者白天坐空了,眼子就要自己掌自己的嘴巴,还要罚站,把头顶在墙上,身子斜着。

  大光棍与全子投缘,都是知青。他犯了杀人重犯,打死了另一个知青,破坏了上山下乡运动,大体上要判死刑。当他戴着手铐脚链一进这间班房,就被推举成了大光棍,也算是狱友们给他的荣誉。算来他比全子早进来三十三天。而眼子们,不是小偷小摸,就是流氓犯罪,地位最为低下。牢房里的休闲娱乐活动,常常是让眼子讲男女之事,其细节往往定位于大腿之上,肚脐之下部分,这给犯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秋天,大光棍的案子判了下来,有消息说:“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临刑前的晚上,狱友们为他送行,大伙儿凑钱托管教干部买了三瓶酒和一条烟,还买了五斤猪头肉,并把被子、褥子打成沙发,请大光棍坐在中间。这被称作“吃猪头肉”。

  全子坐在大光棍的身边,主持这“吃猪头肉”庄重的仪式。

  狱友们一脸凝重,惟有以前的老二受不了这诀别的场面,抽泣起来。全子狠狠瞪了他一眼,举起杯来。

  全子只说了一句话:“大哥要走了,弟兄们,举杯,为大哥壮行。”

  说完,全子与老大碰了一下杯。

  大光棍与众弟兄轮流碰了杯,然后冲着全子说:“明天我要上路了,以后家里的事就拜托兄弟你了。”

  说完,他举杯仰了一下脖子,一饮而尽。

  他摘下那只红帽子,扣在全子头上,对下属们说:“以后他就是你们的大哥。”

  第二天,大哥被我专政机关枪毙了。就这样,全子成了戴红帽子的大哥,成了大光棍。

  在全子的就职演说中,他对游戏规则进行了重大改革。

  他说:“弟兄们,咱们能在这里相遇,也是一种缘分,今后,除了对打小报告的严惩外,禁止一切虐待行为。在里面,咱们是兄弟,要相互照应,出去以后,咱们还是弟兄,也要相互照应。”

  说完,他把垫着的褥子揭了起来,扔给坐在光席上的眼子,说:“以后也不用整天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我了。”眼子们竟流出泪来。

  在老二的提议下,一屋子人拜把了兄弟。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屋人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像入党一样举行了宣誓。全子被推举为大哥,老二为二哥,不分年龄。

  “小弟给大哥拆洗被子。”一个眼子说。

  “天冷了,不好干。”

  “你看着吧。”

  眼子们说着,就把被子拆了、洗了。然后,四个犯人一人拽着一个被单角,抖动起来,如蜜蜂煽动翅膀。不一会功夫,被单就干了。

  尽管全子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他大光棍的地位丝毫也没有动摇,反而更牢固了。他的做法传遍整个牢房,虽然别的戴红帽子的大光棍们不以为然,可深得一般犯人的人心。

  班房中流行一条规矩,无论何时,犯人们见了管教,都要双手抱住头顶,立即蹲在地上。全子腿脚不便,也不懂规矩,当犯人们见了管教干部,呼啦啦全都抱头蹲在地上,只有全子站直了身子不动。为此,他曾挨过管教干部的拳脚,但全子的腰从来未弯过。久而久之,犯人们见了管教,还是蹲在地上,惟有全子是个例外。管教干部看他是条硬汉,腿也有毛病,也就给了他这个特殊待遇,并让他当了劳动改造积极分子委员会主任。他常常召集各个大光棍开会,代表犯人要求监狱方改善伙食,减少劳动强度什么的,有时也替官方布置劳动定额,传达纪律要求。

  久而久之,全子真正成了整个监狱中犯人们的领袖。望风的时候,犯人们见了他都称他为“大哥”,对他点头哈腰,连那些隔壁的女犯人见了他,也万种风情地大声喊“大哥”。

  日子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挨了过去。全子刚被抓住不久就听说,毛 的老婆是坏蛋,被抓了起来,判了刑,外面正在搞经济上的改革;全子又听说,娟子大学学的是法律,快毕业了;大哥与亚男早从东北招工回了城,两人还真结了婚,成了一家人,都有孩子了。

  娟子大学毕业后,来看过全子一次,让全子深受感动。

  娟子说全子的案子是冤案,应该重新审理。她总感到对不起全子。

  全子说:“那时年轻,下手也太重了。”

  娟子告诉全子她已经结了婚,丈夫也是个律师,都可以帮上忙。

  全子说:“算了,别趟浑水了。”

  娟子不好意思告诉全子,说她怀孕了,因与丈夫两地分居,她不想要孩子,想把肚子里的孩子作了,听听哥的意见。

  全子说:“可不敢,妹子,怎么说也是个生命,说不定将来也是个大学生呢。”

  半年多后,娟子生了个女孩。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子听说,现在老百姓的日子富裕了,有许多万元户,也有许多吸毒的,卖淫的。

  一次,一个年轻的女犯人隔着铁门冲他喊:“大哥,一分钟开眼界。”

  全子一回头,只见一个女犯人一下子撕开了衣衫,春光泄露。

  “别感冒了。” 全子看她还是个孩子,不过十七、八岁吧,冲她招了招手,也不知她犯了什么罪。

  那女囚说:“感冒了大哥你给我打白霉素。”

  别的犯人都笑了起来。

  也不知那一天起,全子看到监狱长拿着一个黑色的砖头大的盒子,说是手提电话,无线电的,全子感到惊奇。全子说想给家里人打一个电话,干部不情愿地把黑匣子递了过来。全子不知道怎么打,报上了母亲单位的电话号码和母亲的名字,又把电话递了过去。管教干部拨通了电话,又说了一个名字,把电话重又递给全子。过了一会儿,全子听到了母亲的声音: “谁呀?是大全吗?”全子只是听着母亲的声音,一句话也没有说。

  监狱长说:“尽他妈的浪费我的电话费。别的犯人打两分钟要五十元,便宜你小子了。”

  “你宰死人吧。”全子说。

  “回去告诉那些有钱的,想打电话在你哪儿登记,找我。”监狱长说:“记住了,五十。千万口风严,不要让过多的人知道了。”

  全子让老二负责拉皮条,使犯人们与外界保持着联系,监狱长由此也奔了小康,各得其所。后来,副监狱长告发了此事,想扳倒监狱长。上面派人调查此事,全子矢口否认,说谁敢打监狱长的电话,笑话。老二也是头摇的拨浪鼓似的,一问三不知。

  副监狱长调离监狱那天,监狱里还改善了伙食。

  监狱长找到全子,说欠着全子一个人情。

  全子说:“你他妈的也太黑了。”

  十年过去了,全子仍在服刑。

  尽管全子未让娟子夫妇帮忙重新打他的官司,但他也真想早点儿出去。因全子表现好,被减刑两年,可还有五年的日子,该怎么熬过去呢?

  一个小兄弟给全子出了主意,让全子装病,并把一个烟盒的锡纸叠起来,用胶布粘在背后。这样,做X光透视时,就会被认为是肺穿孔,有可能保外就医。

  “好大的穿孔。”透视时,大夫说:“转过身去,这种小儿科也来蒙人。”

  于是,全子受到了禁闭两天的惩罚,可把小兄弟吓坏了。

  后来,二哥又出了个主意。他让全子砸碎了粗瓷碗,把一些碎片吞了下去,造成胃出血。犯人们觉得太危险,劝全子千万不要这样做。他们私下里还觉得二哥别有用心,想做大光棍。但全子还是照样做了,最后获得了保外就医的机会。全子家与娟子家凑了些钱,找了大夫,找了检察院,找了法院,找了落实政策办公室,托了不少关系。尽管全子的案子未能翻案,一年后,全子还是提前获得了释放。

  那一年正是1989年,国内外出了不少大事。

  三 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的第一个元旦,娟子家与全子家都分了新房子,一个楼上,一个楼下。全子听说娟子要调回来工作,做了一套新衣裳。

  娟子回来那天,带着丈夫和孩子,专门来看全子。

  她对全子说,这是她爱人,对丈夫说,这是她全子哥。全子冲娟子的丈夫点了点头。

  “听娟子说,你是为一个女知青打抱不平才坐得牢。”娟子丈夫说,“娟子之所以学法律就是想当律师,调回来就是想为你的案子重新审理辩护。”

  全子在牢里学过法律,冲娟子说:“过了时效,再说我也被你们救出来了,谢谢妹子、妹夫了。”

  娟子脸红了,对丈夫低声说:“那个女知青就是我。”

  她丈夫笑着说:“我知道。”

  娟子的孩子取名牧羊。女孩七岁了,已上了小学二年级,长得很像娟子。娟子丈夫说,全子哥可是孩子的救命恩人,要不是全子哥的劝说,她小命也早没了。夫妇认全子为他们女儿的干爹。全子慌忙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掏了出来给了孩子。

  一会儿,亚男和大全也来了,几个人聊到后半夜。

  全子尽管是老知青,但因做过牢,腿脚不便利,几次应聘都没有被录取。全子整日无所事事,后来只好当起了传达室的看门人。倒是那些先后出狱的弟兄们常来看全子,他们之中尽管有的还是偷鸡摸狗,有的还是四处行骗,但也有的开车跑运输,有的拉民工队承包建筑,有的倒卖冰箱彩电,不少人发了小财,经常接济全子。后来,一个当年的狱友送给全子一辆摩托车,一支猎枪。遇到休息日,全子经常到下乡插队的地方打兔子,打野鸡,练就了一身好枪法。他每次从山里回来,总是带五、六只兔子,三两只野鸡,全子总是把猎物分成两分,全子家一份,娟子家一份。再后来,社会上讲什么“可持续发展理论”,讲什么“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开始禁止打猎,全子的枪被没收了,全子好不开心。

  一个眼子出狱后,承包了渔塘,为了报答全子曾给他的关照,送给全子两副渔竿,每逢周末休息,让全子骑者摩托车去他郊区的渔塘钓鱼。全子几周去一次,每次眼子都陪着。渔塘里的鱼很多,全子每次钓上七、八条鱼,同眼子喝二两酒,就回来了。全子把钓来的鱼也是分做两份,全子家一份,娟子家一份。

  全子一直没有结婚,与父母住在一起。全子爱值夜班,不愿意白天与人照面打招呼,人们常见他半夜坐在传达室自斟自饮。每逢周末娟子夫妇来看父母,总会带着孩子来看看全子。多少个午夜,全子盯着娟子家的窗户发愣。有时,窗子露出的灯光一直亮着,他会感到难过,会想起下乡插队他去看望娟子的日子。当年在煤油灯下,两人说过许多话,全子尽量集中思想回忆,可那时到底说了些什么他已经记不起来了。他看着楼上的灯光,不知娟子夫妇说些什么。有时,全子拿着酒瓶,拐着腿到了楼下,抬眼望去。如果那盏灯熄灭了,他也会感到难过,便举起酒瓶咕咕咚咚喝上几口,又一拐一拐消失在夜幕里。他想起有一天去看娟子,她受人欺负,他恨不得宰了那个坏蛋。全子觉得,该做的他已经做了。

  全子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技能,他曾做过知青,为某种理想糊糊涂涂生活过;他曾是娟子的保护神,为某种情感朦朦胧胧幻想过;他也曾做过牢房里的大光棍,为某种秩序真真实实风光过。今天,全子全然不知自己活着的理由。他想下海闯闯,可又不知该做什么;他想逃离这个地方,哪怕重新回到下乡插队的地方种地,又感到自己腿脚不便。他回忆着自己一生走过的三十五年的路,也想着未来的打算。他奇怪最让他留恋的,不是知青生活,也不是娟子,而是他当大光棍的那段日子。一想到此,他打了一个冷颤。

  一年又过去了。

  一个曾犯过投机倒把罪的犯人出狱后,当上了民工头,承包了一个建筑工程,发包方也是当年的狱友。他想不会有什么问题。后来经济紧缩,房地产不景气,对方拖欠工钱不给,民工们堵住了工头的家门,让他年也没有过好,不到正月十五就进城了。他想起了大哥全子。他期望全子出面帮他解决。

  到了传达室门口,他问看门人:“大叔,全子家住这儿吗?”

  全子打量着对面的人,记起了他曾是狱中的小兄弟,也有小四十岁了吧。全子一阵心酸。

  “什么全子,不认识。”全子说。

  民工头看了看看门人,失望地走了。他怎会想到,眼前他称之为“大叔”的人,就是全子,就是那个当年打架的孩子们一听到他的名字就魂飞魄散的全子,就是那个为了一个女知青几乎杀了人的全子,就是他狱中的老大,大光棍全子。

  望这个扫兴而去的人的背影,全子摇了摇头,方知自己雄风不再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又来了,掂着烟酒,见到了全子,慌忙把烟酒献上,拱手作揖,连连说:“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山。”

  他讲了纠纷经过,说对方与全子大哥曾经一个牢房。全子细问,方知是二光棍,就是被全子差点摔死的那位。

  全子用这个人递过来的手机打了电话,说:“老二,我是全子。”

  不一会儿,老二就到了,拉着全子的手说:“老大,我找得你好苦。机会来了,机会来了。”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们是怎么回事?”全子问。

  “小钱,小钱。”老二看也不看那个包工头一眼,说:“去,去,去,明天到公司给你。”

  “拜托了。”这个小弟兄也不敢走,说要请一请大哥和二哥。

  当晚,全子换了一套衣裳,一块儿跟他们他去了歌厅。

  大厅里灯光灰暗,坐着几十个花里胡哨的小姐。

  老二点了三个长相还算端正的女孩,对其中的一个说:“把我大哥伺候好。”

  当小姐上来搂着全子就要跳舞时,全子可真是吓傻了,他哪儿见过这种红灯酒绿的阵势。他在狱中十几年,看到眼前的情形,恍若隔世。

  不久,全子腰里别上了呼机,又过了些日子,手里也有了砖头大的手机,据说值两万元。这些都是包工头送的。原来第二天老二如数给了他钱,还让他接了下一个建筑工程。

  不久,全子辞了职,与其他两个狱友成立了个三鑫房地产开发公司,全子出任董事长,老二任总经理,包工头任副总经理。公司筹集了一些钱,买了地,开发了一些门面房,也盖了一座烂尾楼。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欠了一屁股银行债务,公司的开发业务也停滞了下来。后来,总经理老二下了海南,副总经理又去当了包工头,只剩了个空壳公司,由全子撑着,靠收门面房租维持。

  全子涉入黑道,与他大光棍的经历有关。

  一天,监狱长找着了全子,让全子非常吃惊。原来这位干部遇到了麻烦,与一个出狱后的女孩结下了梁子,人家敲诈他十五万元,不然告诉他老婆和他单位。他怕断了仕途前程,也担心没完没了,希望全子出面解决。他给了全子两万元,说事成之后容当后报。全子按他提供的号码打了电话,约到了一个豪华酒店的包间。过了一阵子,来了一个女人和五个小伙子。那个女人就是当年让全子开眼界的那位。

  全子正襟危坐,面前放着一部大哥大,一包三五烟。

  她一见全子,慌忙抱拳拱手,说:“不知动了大哥的大驾。”

  “坐吧。”全子说。

  她冲着监狱长说:“把老娘肚子搞大,就当没事一样。”

  她坐到了全子旁边,手搭在全子肩上,说:“大哥,你划出个道子,妹子听你的。”

  “十万,两不找了。”全子说。

  “好吧!看在大哥的面上,饶了这家伙。”女人说。

  监狱长到吧台支了钱,打了个欠条,回来,把十叠钱推在全子面前,说:“十万。”

  全子又把钱推到了女人面前。

  她收了五叠钱,放进包里,把剩下的五叠钱推到全子面前,说:“这是孝敬大哥的。”

  全子把钱一推,冲着那几个小伙子,说:“拿去,拿去,买酒喝吧。”

  那几个小伙子吃惊地看着面前的钱,不敢拿。

  “还不赶快谢谢大哥。”

  他们忙说“谢谢大哥”,慌忙把钱收了,恭敬地看着全子。

  从此以后,这个女人便粘上了全子,其中的三个小伙子也成了全子的小兄弟。后来,其中一个成了全子的司机,两个成了全子的保膘。那是后话了。

  全子在犯人圈内有知名度,他们出狱后,有的下了海,发了财,有的又犯了案,犯了罪。遇到什么人打官司,全子常请娟子夫妇帮忙。娟子夫妇业务精通,成立了当地首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业务做得很大,娟子丈夫还当上了省破产协会的 ,自嘲为“破鞋 ”。对于全子介绍的诉讼案子,娟子夫妇竭尽全力,还常不收费。许多委托人也不知全子是什么背景,那儿来的这么大的面子。如果官司打赢了,委托人便会给全子好处费,尤其是大的经济案子。这样,全子的手机经常穿梭于犯人、律师、检察院、法院、甚至监狱长之间。几年下来,全子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络。后来,他的触角也深入到了政府机关、组织部门。即使黑社会遇到内部纠纷,他们也会请全子出面调停。据说,各路神仙都给他面子。

  全子有自己的规则,放出话去,贩毒的事情不要找他,贩人的事情他也不管。他办事公正,收费合理,出手也大方。他的手下说,大哥最爱做的事就是请人吃饭,而且一定要自己买单,哪怕是求他办事的人请他吃饭,他也一定要买单。

  一天,闯荡海南的老二一次突然汇了一千万给三鑫公司,让全子抓紧购地,盖房子。全子托关系买了二百亩地,但一个楼盘也未开发,他哪儿会盖房子。后来海南房地产崩盘,老二又做了期货,透支了一千多万,被当地警方拘押,说他金融诈骗。老二打来电话,让全子赶快汇钱去救他。全子说,全买成了地。老二说,不救他他就死定了。全子卖了地,没想到地价翻了两翻。他给老二汇了钱,让老二赶快爬回来。但泥牛入海无消息。全子请了娟子丈夫,又带了些钱,去了海南。等他们把老二从海南营救回来时,老二看上去蓬头垢面,狼狈不堪。几天后,他才缓过劲来,又人模人样,重新当起了三鑫公司的总经理,并聘请娟子丈夫做了公司的法律顾问。

  九十年代中期,经济处于低潮,老二也赶上倒霉,做什么赔什么。而全子从地产的涨价中受到启发,联络了一些商人和官员,通过娟子夫妇,专门购买破产企业的土地,然后,把工业用地转化成商业用地,再倒腾出去。后来,内地房地产行情又起,大家苦于没有地,而三鑫公司名下则囤积了大片的土地,数目惊人。老二不知道老大靠什么发的财,只见老大整天请人吃饭,打电话,也不做生意,只是买地。卖地。老二问全子,能不能用大哥的地盖一片房子?经全子同意,公司招兵买马,搭起了架子,动用了一个黄金地段的一千亩地。为此,公司高薪从京城的一个大房地产公司,挖来了一个清华毕业的高手,给人家了一个名分,叫什么“艺术总监”,年薪三十六万,还有三鑫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三个人成为三鑫的三驾马车。艺术总监负责项目开发,老二负责公司内部管理,全子则退居幕后,负责征地。为了这个项目,三人去了一趟欧洲,还去了俄罗斯。公司用了两年时间,开发了高尚住宅小区,轰动当地,一下子成为圈内真正的的大地产公司。

  每逢媒体采访,全子都不出面,对老二说,咱的背景对不起观众,还是让艺术总监撑门面吧。于是,清华毕业的艺术总监出尽了风头。

  公司总经理常对员工讲公司哲学:“我们全是老大的马崽,讲得是德、策、勤、忠。有德为上,比如我们老大;有谋次之,比如我们艺术总监;无德无谋就要勤;但最基本的,我告诉你们,就是要忠,忠于公司,忠于老大。老子闯海南炒楼盘,曾几起几落,什么大钱没有见过。后来走霉运,债台高筑,要不是老大买了难以变现的地,我就会把钱倒腾光;要不是老大去海南救我,老子说不定还要进班房喝稀饭,你们就更他妈的要喝西北风了。我能当上你们老总,就凭着一个字:忠。”

  至于员工们要忠于那个老大,他们并不清楚。

  公司艺术总监则常对员工讲公司经营理念:“我们不挣穷人的钱,他们恨不得把钱攥出汗来也舍不得花。我们的客户是有钱人,是人群中的几十万分之一的阔老,我们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是一流的房地产公司,是受人尊重的企业,我们的技术人员要懂得建筑。建筑可分为绝、雅、巧、俗、蠢拙几个档次。绝品为上,比如故宫,比如巴黎圣母院,那是传世之作;雅品次之,比如苏州园林,乔家大院,上海外滩的建筑,耐人寻味;巧品居中,俗品居后,再往下提不起来的就是建筑垃圾,就是蠢拙之作了。我们开发的小区,起码要做到巧,争取些雅的成分,不会就请高手来设计。这样才能满足我们目标客户的需要。不要尽盖些垃圾,丢我们公司的脸,丢我们老大的脸。”

  至于员工们不要丢了那个老大的脸,他们也不清楚。

  公司员工没有见过老大,只是听总经理常挂在嘴边。他们听说老大踩黑白两道,但人很义气。

  一次施工,一个工程经理没有戴安全帽,在工地上对着民工指手画脚。这时,一个头戴安全帽,身着西装革履的拐子走了过来,从后面朝他就是一脚,把他踹爬在了地上,冷冷地说:“为什么不戴帽子。”

  他爬了起来,拉住这个老家伙就要打架。

  总经理快步跑过来,抡起手中的安全帽朝他劈头盖脑打了过去,大声呵斥道:“你他妈的找死呀!反了你!你被辞退了。”

  “该辞退的是你。” 拐子对老二说,“连你们都违轨上工地,怎么带兵。出了人命谁来负责?”

  一向蛮横的老总慌忙把手里的帽子扣在头上,连连点头说:“是,是。”

  工程经理吓得躲到了旁边,低声问总经理年轻漂亮的女秘书:“这个拐子何许人也?”

  女秘书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我们董事长。”

  据承包商们讲,三鑫公司尽管工钱压得很低,但工程大,也从不拖欠。他们说,工程合同一经签定,施工方常请开发商老总的客,并送红包给老总。但是,三鑫的老总从不拿回扣,并且总让秘书买单结帐。

  这些包工头看女秘书买单,很是过意不去。

  女秘书总说,这是公司的规矩。她曾说,公司刚创业时,不景气,总经理仍是整天请人吃饭。她说,包里只剩千把元,工资都发不下来,每次老板请客,她就心里打鼓,担心付不起饭钱。后来,总经理对她说,他跟了董事长几年,只学会了一招,那就是请人吃饭并买单。

  九十年代过了一半,全子已经淡出江湖了,经常去俄罗斯,有时由艺术总监陪着,有时与法律顾问一起去。全子说那里的建筑大气,只是天气太冷了。

  全子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还到陈家沟拜名师学了太极拳。总经理打电话找他经常联系不上,全子说,知识经济了,他都过时了。

  总经理问:“大哥,怎么不再抽出你的剑,笑傲江湖。”

  他说:“锈了。”

  在城市偏僻的地方,有五十亩地大小的一所院子,院墙用青砖砌起,有三米多高。门口也没有牌子,人们常见门口停着几辆黑色的车。有人说,院子里面种满了竹子,有人则说,院子深处盖着几间红砖房子,爬满了紫色的藤蔓。这便是全子的巢穴。全子好朋友,常有几个朋友下午来这里聚会,聊天。晚饭十分简单,常常是稀饭,馒头,青椒鸡蛋,醋溜白菜,红油腐乳。老二不常来,说一提起喝稀饭,他就起鸡皮疙瘩,想起过去牢房里的日子。娟子夫妇常被邀请,带着孩子来这里过周末。

  娟子夫妇忙,牧羊假期常跟着全子,两人倒是有些缘分。

  娟子对女儿要求很严,牧羊的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前三名。初二时,小姑娘迷上了电脑游戏,考试成绩退了名次。娟子痛打了她一顿,把电脑也砸了。

  女孩气呼呼地说:“打人犯法,什么律师,凭什么打我。”

  娟子忍不住笑了,说:“凭我生你养你。”

  牧羊说:“别以为我不知道,要不是干爹,我早就没命了。”

  她抄起书包离家出走,投奔了全子,谁劝也是不回家。

  初中毕业,全子把她送到所谓的贵族学校,并负责接送。

  牧羊学习成绩优异,但人很顽皮,像她姨妈亚男。全子手下称她为“小姐”,她则称全子为“老大”。她告诉姨妈,干爹是黑社会老大,亚男训斥了牧羊。亚男又找到了全子,说全子你千万不要把牧羊带坏了。如今,也只有亚男还敢直呼其名了。全子只是笑了笑。他心里想,他怎么能把女儿往坏处领呢。娟子夫妇也为全子与女儿担心,生怕出了什么事。倒是牧羊全不当回事,常领着全子逛商场,买名牌服装,讲礼仪坐姿,把干爹打扮的绅士一样。

  全子人很严肃,不苟言笑,尽管对下属很好,但他们都怕全子。但全子一见到干女儿就眉开颜笑,没有一点儿脾气。全子已经搞不清自己成什么人了,但他明白,惟有面前这个一天天长大的小姑娘,让他与过去一种美丽的东西相联系着。

  四 21世纪

  牧羊准备高考时,全子问了艺术总监一个问题:“是清华的建筑好,还是北大的好?”

  他没有想到清华人脱口而出:“那还是北大的好。”

  新世纪的第一年,牧羊考上了北京大学新闻系。消息传来,全子喜笑颜开,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邀请了牧羊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全班同学。牧羊报到的日子,她不让父母送,而让全子陪她去。全子用车把她送到北京。

  临别时,女孩流了泪。她拉着全子的手说:“爸,你多保重。”

  全子突然感到一阵心酸。他转过头去,拉开车门,拍了一下司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车徐徐开动了,牧羊跑了上来,拍打着车窗。

  司机刹住了车,摇下玻璃。

  牧羊对司机说:“少让老大喝酒,饶不了你。”

  从北京回来后,全子老了许多,鬓角也渐渐生出了白发。全子江湖上的事管得更少了,生意上的事也全权委托老二和清华毕业的那个艺术总监管理。他常说,北京的大学像个花园,还有一个没有名字的湖。手下明白他的心思,常陪他去北京看牧羊。

  同屋里的人都很羡慕牧羊,说:“你爸对你真好,真是个慈父。”

  全子被白道上的人私下称为“拐子”,在小范围朋友圈子内被称为“大哥”。他在黑道圈子内享有崇高的威望,仍被晚辈们认作“大光棍”,而牧羊仍叫他“老大”。

  2010年,牧羊结婚。她干爹送给她一辆“宝马”。

  在新婚之夜,新娘对新郎说,她要写一个故事,一个叫做“大光棍全子”的故事。

二、[千万+逆向]英语学习,从听开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20182564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逆向 #英语学习 #转载 #开始 #万+

相关文章

  • 想知道什么是龙与地下城么?进来看看!!

    想知道什么是龙与地下城么?进来看看!!

    分不清ADND和DND、或不知道PH、DMG是什么的新手,请特别留意最后一段“ADD常用缩略语表”   魔幻世界之旅龙与地下城的故事   发表于大众软件CD杂志...

    2024-03-24

  • 记忆中老师的龌龊事[转帖]

    记忆中老师的龌龊事[转帖]

      大家都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记忆中有没有哪些猥琐的老师做过的龌龊之事?   1):大学时的摄影课中,给我们讲课的是一个从外面聘来的在摄影界颇有名气的老头子。而且...

    2024-03-24

  • 赵全生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 讲述建设美丽内蒙古故事

    赵全生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 讲述建设美丽内蒙古故事

      老徐头条巴黎讯(邢彦春)12月5日,主题为建设碳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系列边会举行。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2024-03-24

  • 分手的原因

    分手的原因

      分手的原因   在他大三的時候交了一個學妹,兩個人一個帥一個美,   簡直是學校裡最強的一道閃光,經過了約半年的交往後,   男同學想說也該去見見女方的父母...

    2024-03-24

  • [媒体约稿]《花蕊》约稿

    [媒体约稿]《花蕊》约稿

      约稿拉《花蕊》约稿拉.尤其欢迎搞笑的东东。稿费在千字100元—150元。每期评3篇好稿在杂志上公布并发一定奖金。   欢迎大家对这个栏目策划多提意见。   ...

    2024-03-24

  • 从鲁迅老先生爬楼梯的小故事,看矛盾之有效与无效-“缩头乌龟”

    从鲁迅老先生爬楼梯的小故事,看矛盾之有效与无效-“缩头乌龟”

    从鲁迅老先生爬楼梯的小故事,看矛盾之有效与无效-“缩头乌龟”     鲁迅老先生是钦定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化战线上的旗手”,牛!牛的一塌糊涂!  ...

    2024-03-24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