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心笑话 > 烂评 胖妞

烂评 胖妞

发布于:2022-05-30 作者:admin123 阅读:26

    流动的黑色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me starry,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hit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Strarry,Starry night》

    当我试图在一个午后走进恩雅和她的文字,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她早期的调色板上,那些象牙黑、钴蓝、朱红以及硕大忧伤的锌白,原来竟是如此的流动与不安,它们看上去仿佛一群啮齿的小生灵正从里到外地一点一点地把她肢解。

    我原本该像个陌人似的路过,四处遛达一圈,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像喝一杯索然的咖啡。滑稽的是我对此居然一无所知,并且蠢蠢欲动地想触摸一把。

    这个最初的印象使我隐隐地预感到恩雅将在某个N字路标的地方喑哑般滑落,并由此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也是宿命的沉迷。

    Ⅰ怀旧和早期的失忆症倾向

    恩雅出生的年代,现代文明的曙光已经初露端倪,她像绝大多数懵懂的小丫头那样一路小跑地撒欢,一边又故作忧伤地疑虑般地探询,同时又像个早慧的好孩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所有这些,都从她许多琐碎的文字里不可收拾地洒落,而恩雅对此一副无辜的样子,惊讶地:我怎么不知道?

    事实上恩雅的文字确实有些琐碎(这与语言本身的凝练无关),她自己定义为"很杂的文"。杂但是文,可见她并不甘心。从一本书、一张Card、到一枚花俏的也是匪夷所思的发卡;从一首猫王的破歌、一段神经质的句子到达利到浮世绘到印象派,最后干脆是金鱼、猫咪、昆虫和一个古怪精灵的小表妹……恩雅并不完全满足对文本的叙述,她有点失忆的倾向,唠里唠叨的,一会儿稀里糊涂地激动、一会儿又莫名其妙地忧伤。她说她十分怀念小时候门前的院子和院子里那些兴致盎然的夜晚,她和她的小伙伴们,一台十四吋的东芝黑白电视,米奇和唐老鸭整装待发,乒乒乓乓,叮叮咚咚;她甚至很小心地提到了七十年代末一个十岁小女孩在性意识上的觉醒,并通过一个霸王抢亲式的所谓的"抢小姐"的游戏做了象征意义上的说不清是行而上还是行而下的探索。

    继而她又急于告诉你1996年她在大学校园里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灰暗而且跃动,像象牙黑里调和进去的一点朱红;而1960年的时候她的妈咪才6岁正在大街上满世界捡烂菜帮子并在1962年的时候愉快地成为一名小学生。

    接着她固执地提到了那个八岁的小表妹不知何故竟然一夜之间开始鄙夷一切男性和他们的目光,并由此看破红尘,一边拿着钓杆钓鱼缸里的金鱼一边向全世界宣布她的最高理想就是去做一个尼姑。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骇俗或者前卫,恩雅在唠叨这些琐事的时候有那么点意满自得的意味,而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同时她早期的小资情结,也蠢蠢欲动地也是急不可待地显现出来,并用她特有形式,表现出一种对过往和传统的逆反。而她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另类的东西,就像她说她更喜欢用一只猫咪来取代她的伴侣,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假象,因为它看上去更温顺而且充满了爱意--恩雅很严肃地引用了上帝的一句话:凡是走过的必将留下脚印。信誓旦旦,确是颇多费解。(《三个童年》)

    像这样的叙述文字,在恩雅"很杂的文"里占有了一定的比例。其实我是不太相信"失忆"说的,毕竟恩雅是那么的朝气,浑身上下勃发着昂扬甚至亢奋的生命活力。这从几周前我们一起登山的时候她总是远远地跑到了前面,据说并不是因为她故意离群,仅仅因为她觉得攀登跟写字一样需要勇猛而且不计方式,这是不是很能说明一部分问题啊。当然,垂暮的情形也不是没有,譬如她写旅途的时候,调色板上的色相下意识地倾斜了,那么死寂的黑色,紧紧地挨着蓝,沉闷、空落,伸手一抓都能捏出水来。

    恩雅说她对旅途麻木了,难以忍受的长时间的火车,而坐轮船似乎又太不合时宜,毕竟单纯地为了体验"轻舟已过万重山"有点奢侈。她说在飞机上,尤其夜行的飞机上自己一个人裹着毛毯象个世界抛弃的一可怜似的做一个飘忽的梦就很好,梦醒的时候你已经站在了时间的另一端。她特别地说明自己非常讨厌旅行中那些对面的匆匆的过客,她说她早已没有精力和欣喜去发现有缘人,而她其实是孤单的,用一只毛毯和迷途的猫咪作为夜游神的开始。

    恩雅一直回避那些敏感的问题,尽管她的语言很放肆,她在描写性爱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仿佛那是玻璃的东西,小心轻放,注意防潮。在她不多的几篇散文里,我前前后后出入了几趟。最后得出的印象依旧是那种淡淡怀旧里的小资情恋以及早期的失忆症倾向。

    我知道,早期的生活对一个人的成长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恩雅在她的很多文字里,总是时不时地跳进记忆里,像个八十岁的老奶奶。她的忧伤有时候让你大举惊诧之余,又隐隐地疼痛。如她在散文《见字如晤》里写到的一部Smoke的片子,一个香烟店的老板,Rauggie,每天早上8:00去拍摄纽约Brooklyn的一个街角,连续4000多个早晨。他把厚厚的几大本相册摆到小说家Paul的面前,Paul漫不经心地翻着,很不解:可它们都是一样的啊。

    恩雅说:"4000多个日子是12年,我呢,我能用12年去风雨无阻地爱一个人么?shine or rain,you're my man.甚么时候,我可以这么说呢?每次回家,会拉开那些尘封的抽屉,无数张照片和信件就跌落而至,我重新回到了那时那刻的激动中去。很多情绪被唤醒,生命再一次被连贯起来。"毫无疑问,这样的愁绪与无奈,让恩雅在彼一时间内陷入了空旷与自恋的阴影,她轻轻地触摸自己,无限爱怜地遥想,一种秀秀的小资,唏嘘不已却很分明。而这样的情绪又时常被淹没在她生猛的语言背后,她习惯用一种意境的扩张去挖掘那些平静里面深藏着的东西,象个玩劣的孩童,稍纵即逝,一闪而过。

    Ⅱ自恋与情境扩张

    读恩雅的散文,你会被其中很多精彩的语汇所震撼。这个震撼很大程度上源自她的构词癖好,也就是说,她喜欢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名词来形容人或物,几乎突兀般的梗在你的喉咙里。她用的得心应手,也沾沾自喜。譬如在她的随笔《为什么女人看球的时候都那么性感》这篇小文里,恩雅写道:"6月1日下午私人会晤,在德国一次又一次的射门中,甲乙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高潮之夏"。 你无须费解,就能明白的她的企图。

    第一次读到散文《小强》的时候,还以为她在写一个早期的恋人或者某个难忘的朋友。

    "小强要我用衣服夹子把它的耳朵夹起来晾在阳台上,它爱上了楼下的一只兔子,而它不过是一只猫而已。"

    在这篇短小的散文里,与其说小强是一只路边猫毋宁说它看上去更像是她的孩子或者就是爱人。因为当她试图给这只猫取一个名字,在翻遍现代汉语大字典呕心沥血的琢磨未果,正想的晕头转向时,电视里正放着大话西游,周星星阴阳怪气的说:小强,你死的好惨啊……

    熟悉恩雅的朋友,都知道恩雅最喜欢使用的语气词就是那个"啊",时常从她圆润的小嘴里冷不丁地蹦出来,一惊一乍的,弄得你一头雾水。不久前,与她一起登山,至某个颠峰处,见恩雅站在巨石上对着山下惊叹:啊!我一时好奇,折过去往下瞧个新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一团移动的雾霭罢了。

    而恩雅在文字里就跟她的"啊"一样,经常地把你拖入歧路,只要你好奇,你不久便会自投罗网,十有八九。当她无聊至极,要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张卡片的时候--在一定意义上恩雅已经完全承袭了一个准小资的先期的症候,这为她日后在小资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奠定了必要的行为基础--她写着写着,就开始"啊"了,她说现代文明真是没落,在网上看书,没有阅读的快感,就象无爱之性;数码照片里的人总是空洞没有灵气,如同恋爱一般,触摸不到他的身体便看不到他灵魂。我们的感情用事像一个超级市场,有无数种的组合却无法独立,那么简单的1和0凭什么来取代我五彩缤纷的感情……

    恩雅就是这么神经兮兮,她一方面沉湎在《有关七十年代的记忆》和《三个童年》那样的怀旧里,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不知不觉地走的很远。这不单纯是她的文字,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维结构的存在、暗示或者就是冥冥中的一个导向。这从她平时的衣着上也能十分轻易地看出来。譬如她穿一件黑色的T恤,下面是一条紧绷绷的牛仔短裤,一双白色线袜舒适地休憩在走了形的黑皮靴里,随意与奔放,青春与自信,怀旧与现代。也许恩雅一直就在这样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里沿着某个既定的方向一味地滑行,她的美术专业和未名艺术家气质又决定了她在前进道路上的迷茫和却失。

    她在"很杂的文"《后网络时代》里就叙述了这样的苦闷: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她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人"性"的一些奇妙品质,已经花果飘零、消磨将尽。女人们裹的严严实实,独露一对青莲引人无限爱怜的年代过去了。当初某小姐看上了某个才子,走的时候都是要故意掉下块香巾什么的,然后他捡了便放在贴身褂子里,想她,念她,意淫她。等他得了功名来找她,才知道她学会了上网,正和一个网名叫伟哥或者布鲁斯男什么的男人风雨。

    其实,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肯定了物质的第一要义。卢梭用"成分",老子用"仁",庄子用"性"(此性是人性的"性"不是恩雅说的男女的"性"呀)来阐释人的起源。而性作为原始冲动的一个具象形式,它在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之后已经失却了许多美感,成了单一的动物快感了。非一般而言,有些东西是是越进化越保守。在母系部落时代,女人特殊的生育繁衍功能决定了她们是世界的主宰。而随着石器时代的到来,狩猎和耕种的开始,男人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于是男人站了起来,不再匍匐着与女人作爱,他们选择了站立或者是脸朝下的姿势--这也是人类所独有的姿势,像灵长类的其它高等动物至今也没摆脱后背式的习惯。这个姿势的社会学意义就在于某种潜意识里的占有和征服欲望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于这一点是不是很纳闷呀。恩雅故作深沉地思考着这一系列貌似线形的活动,也电流,也火花,也灵也肉,也朝朝暮暮的却失,了无踪迹的所得。她在一些"很杂的文"和小说里毫不回避地表述了这一隐忧,同时她又以一个小资的先锋派斗士的形象出现,砸烂旧世界的决心如日中天。

    恩雅一直试图通过她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一些不屑一顾的叙述,传达她对后工业时代的情景扩张。在她看来,数字化时代把人变得很单薄了,没有人情味,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空洞的灵魂依附,触摸不到实质性的温暖,进而人可能麻木直至痴呆。我有时候就觉得这种布尔乔亚还真的有那么点可爱,就像她那八岁的小表妹发誓要做一个尼姑一样。

    而恩雅显然不会去做尼姑的,因为她对这个世界有一点思考,有一点爱,有一点担忧,还有一点依赖和疲倦。她写过一首既不非非也不达达、既不口语也不朦胧的像摇滚歌词一样的诗歌《不过是朋友一场》:

    "怎么能想到是你/怎么不能想到是你/怎么就是你在千山万水说声:你好呢/我说我活着呢/我说我要是不活着那该是个笑话/我说我还要活下去等上帝安排命运之舟呢/琐碎,婆婆妈妈/是谁爱上谁,是谁离开谁/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我给你说个故事吧/特别煽情/上帝做好了亚诺方舟/可惜动物太多装不下得甩了几个谁/大家说好吧,轮流讲笑话,只要有一个人没笑,他就出局了/恐龙讲了,大家笑的花枝乱颤/猪没笑/于是恐龙灭绝了/凤凰也讲了,大家又笑/猪还没笑/于是凤凰消失了/等驴上来讲的时候,还没开口,猪忽然笑了/猪说恐龙讲的那个笑话太好笑了/我说完很累挂了/祝福你一切顺利,婚姻健康/怎么是你呢?/怎么又是你打的电话呢?/怎么你放肆地笑着说太好笑了呢?/哎/不过是朋友一场"。

    在这首摇滚歌词里,已经不是简单的情景扩张了,一种冷冷的情绪在灰紫调子的背景里忽明忽暗地游弋着。它的浓重的虚无主义的色彩和几乎宿命般的诉求,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恩雅和恩雅们在小资的旅途中的困惑与烦躁。这些东西貌似轻松,而文字本身潜藏着的巨大张力,已经无孔不入地穿透了她们的每一根汗毛。从她的《一个不明身份者的自白》和《死者的奢华》里也能清楚地看到这样的流痕。前者有点轻喜剧般的诙谐,是黑色的流动,后者几乎就是一种宿命的哀惋和抗争。

    恩雅习惯在她轻松的慢板里不经意地划出一道暗红的光焰,像黑夜里的流星,短暂的夺目。这是一种人本倾向上的觉醒,也是对人和历史的关照,同时又笼罩了一层浓郁的自恋情结。这也许是早期小资情结的一个发端吧,那些浮华和浮华背后的滑落。

    这个滑落仍然是以文字的情景扩张为前提的,它本身并没有对世界倾注太多的观照,它只是一种自发的形式,一种本能驱使,就像她关心一个异域街头早晨的某个片段,或者就是足迹所及的每一个城市、每一缕炊烟、每一个无语而错乱的夜晚。在她的《万水千山》系列里,这样的情绪随处可见,漠然与热烈、孤独与欣喜。

    Ⅲ温壤与边缘行走的迷茫

    像恩雅那样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人,在客观上已经躲过了很多劫难。据说她们赶上了好时候,殷实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她们对此似乎并不满意,跳来跳去,尤其是那些有几分姿色,怀里揣着某名牌院校学士或硕士证书的。一般都背过席慕容、汪国真,和三毛(个别的还读过北岛、顾城和海子),英文过了四级的,还看过Lood byron,willam shakespeare,有那么目空一切、超凡脱俗的意味,实在超不了就玩命地小资就撒丫子前卫,完了,它们牢骚满腹,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收入与付出差距太大,一幅无辜落寞的样子。

    他们大抵上都上网,一边看经济新闻,一边聊天,偶尔还浏览sex网站。有一些会写几行断句的后来据说成了网络诗人,还有一批被戴上了网络作家的桂冠。他们的作品被很多网站,铺天盖地的,于是他们自个儿就有了些神圣的感觉。

    恩雅非常幸运地成为这批网络作家中的一个,因为她是女性,所以大家习惯人称这样的人叫"美女作家",有意掩盖了"网络"那两个未知可否的字,冠以无限想象的"美女",也不管是恐龙还是蟑螂,是女的都是美女,是写字的就是作家,爱你没商量。

    美女作家是目前网络写手中一支突起的骑兵--不是黑马,用黑马形容她们有点堕落和睥睨--骑兵看上去那么的矫健、英武,有点所向披靡的意味。她们不停地炮制文字,很大一批叫心情文字,又很大一批叫力作,是文字就是作品,是作品就力量力。她们的所谓小说就是把那些纯粹私人的生活体验然后在狭长心灵空间里无限放大无限延长,象棉棉与卫慧那样的家伙,都是一边放大一边用身体去体验,而安妮宝贝则有点饥不择食的劲头,玩不了肉的,灵死你。她们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把这种纯粹个人的情感经历作为一种财富大胆地演绎下去,一塌糊涂,一发而不可收。她们无所畏惧,把性作为早晨餐桌上的甜点心,今天吃这个,每天吃那个,甜的咸的怪味的一锅端,体验多多,文字多多,目光多多;她们另一方面又甘做麦当劳、肯德基时代的代言人,并且无知者无畏。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作为一位未名艺术家的恩雅很快地投入其中,她突破了那些科班作家的桎梏,从狭长的个人空间里试探性地完成一次次喑哑般的心灵独白(网络作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陷落在这样的泥潭里,生活没有多少,情感据说是自来水一样源远流长)。

    比较而言,美女作家恩雅的文字多少还有那么点"历史底蕴",这是阅读她的文字之后一个粗浅的印象。其次,她还表现出迷茫的一面,有时候几乎是突兀在那里,让人无法逾越。

    在恩雅的作品里,一直充斥着这样的迷茫:对历史、传统、亲情的线形思考。读恩雅的文字,有时候会被她的知识面所折服,这是某些美女作家所欠缺的。想必恩雅曾经有过一段生猛的阅读期,大块大块地吞咽,有点消化不良的迹象。不过恩雅自身的免疫系统想必很健全,她在喧闹中眯缝着眼睛看到了一些光亮的东西,那些东西就是后来她作品的灵魂,恩雅如获至宝,把上衣和裤兜里揣的满满的,丢了这个再捡那个,有点熊瞎子掰玉米的情节。当然恩雅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重心,在她那组"很杂的文"写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也有点积淀。当你有可能读完她的大部分作品的时候,你会发觉恩雅被冠以美女作家委实有点冤枉。

    而事物总是无期许的,它在多变的扩张之后,已经远离了很多原来的属性,就象朱红和钴蓝在调色板上的排列,稍稍的混合便不是它们自己了,它们被左边的色相所异化,让你的眼睛在瞬间产生幻觉,接着坠入漫长的迷失里。

    而我知道的恩雅,一个可爱的小女生形象,她的小资情恋在你遭遇最初一点点突现,而后随着熟悉,她会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最天性的东西表露出来。

    你看恩雅吃鱼的时候,这样的感触会很深刻--她是那么专心地享受每一块鱼肉的美味,即便是口感和味觉很一般的鱼,在她那里都将成为一种空前的享宴,你会被她的执著吸引,投入吃鱼的行列中。我曾经有一次就大受其害,见美女吃得那么滋味,忍不住用筷子夹了一口,结果是龇牙咧嘴地叫苦不迭。再譬如游泳,恩雅坚持穿那种几乎全封闭的泳衣(很多美女都是三点,个别的一点或一点不点)。她冲进泳池里,来一个夸张的狗爬或者一个不规范的蝶泳,像一条肥美的鱼;在我的引诱之下,她兴致昂然地还扎进水里狠狠地潜了一把。我看见恩雅的长法在水里飘着,沉醉、酣畅。这个时候,你觉得恩雅原来是那么的真实,不造作、不矫情,一切莫非自然,淳朴的可爱。

    而当她一旦坐在工作台上,故作地敲打一段文字,她骨子里的小资情结又被一点点的唤醒。她像一个在边缘行走的孩子,好奇或者迷恋。我偶尔在想,她大概需要这样的刺激吧,她的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就象她在峭壁上迈出一只脚,细微到一句独白或者就是具体的一个形体语言。

    我确信恩雅就在这样的边缘地带踟躇,她甚至有点前卫意识,她在文字里的下意识流动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如她在与李寻欢合作的小说《飞天霓裳》里,那些大段华采的句子背后水泄般蠢动的意识蔓延,已经从另一个层面把她内心那些慌张的、乖戾的、荒诞的、麻木而忧伤的情绪暴露得一览无遗。

    《荣耀大地》是恩雅不多的小说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一部,我不知道具体的创作时间,但是从风格和语言上不难看出,那是她在小资到来之前最辉煌地一次向往。

    小说结构很严谨,尽管很跳跃,语言也有点明显的便秘迹象,但是撇开文本就作品本身的审美意义而言,它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个准小资的成长和兴衰,是小说的主线。在这个作品里,恩雅一如既往地用她那种电报式的语汇,极尽可能地对一个小资的生活做一个多视角的铺垫。叙述技巧已经无可挑剔,人物也饱满。恩雅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爱情副线来折射出那样一群人的精神生活:父亲、爷爷、朋友、同事,还有情人。

    小说的结尾部分跌落在一种宿命的云雾里,关于脆弱、情感的一次彻底颠覆--              

    "'小陈,你一直不说话,有什么事说出来会好受点'他的眼睛是性感的。

    '小陈,别这样看着我,你说话啊你'他的嘴唇也是性感的。

    在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时候,那个人就会变得性感起来。我觉得我把头埋在他的肩膀上我说:抱抱我,我很冷。

    有人吻了我,这个人的嘴唇有着皱纹,他的手在颤抖,他的心里肯定也有着皱纹。"              

    这个吻她的人曾经疯狂地爱着"我"的母亲,这个吻她的人她叫她龙叔叔的。恩雅在这一小节的处理上已经到了纯熟的地步。一个无助的脆弱的灵魂在刹那间滑如谷地。这个谷地只在她的梦境里存在,并且是时常的。而,此刻,她清醒地意识到"有人吻了我"。

    《荣耀大地》里有些人性的东西,有一些历史、文化、时间的沉积,虽然依旧还只是停留在某些表象之上,但是恩雅在此所做的努力已经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作为一个准小资的恩雅,已经踏在了小资的彼岸之上并且适时地进行着对自身的完善和提升。

    Ⅳ小资的春天

    严格说,恩雅还称不上是什么小资,在我看来,她骨子里的小资情结还处于极地的冰冻期。下面有无尽的熔熔的岩浆,日夜不停地奔腾。它一直在寻找出口,一个喷薄的机会。它陷落在时间的切变线上做正弦函数运动。当升腾至X轴的以上的时候,恩雅会对一场索然无味的足球大加赞赏,表现出一个准小资应有的素养。她们虔诚地,说我们关注世界。在第一象限里,这种连恩雅自己都没来得及意识到热情被燃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开始关心城市化和环保,关心纳斯达克指数,关心每天的温度,北方的沙尘暴和南方的泥石流;她甚至关心一个亲切的称呼,譬如同志;她觉得关心爱情和关心香水关心时装关心¥$同样重要;她们满嘴的卡布基诺、哈根达斯、夏奈尔或者YSL;她们一边听布鲁斯,一边幽幽地:if man come to man,when shall woman hope for happy?

    恩雅曾经悠然地写过一组《小资系列》的文字,尽管她距离小资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她一直在为这一天的到来做着积极的准备。就像她在儿时对于一台十四吋的东芝黑白电视无限憧憬和自豪一样,她的自满与骄逸在行进的过程中充斥着快乐。

    但,这并不是说恩雅就不是小资了。事实上恩雅已经具备了小资的某些早期特征,并且是恩雅一直在朝着这个终极目标迈进,而且是坚持不懈的。

    我见恩雅两到三次,当然时间和次数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那只不过是深入小资的手段之一,表象的也是实质性的捕捉。恩雅最初给我印象没有我见过的另一个小资人物玫瑰红那么典范。玫瑰红曾经以她经典的小资文字在某一时期引起我的注意,之后她开始认为诗歌很重要并且学习写诗偶尔叫我老师。我觉得,她在小资度的把握上已经初具规模。比较而言,恩雅更灵秀一些,这是相对于她的做派和文字而言的。事实上恩雅在衣着上并没有过多地吸纳小资的一般做法,她更具古典的韵味,我一直相信这与她的专业有关。一个学美术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摆脱了一些世俗的东西,她并不指望外在的虚头增加高度,某种意义上已经跳出了那些既定的小圈子,成为一种特立独行。这似乎也是恩雅在文字上所追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恩雅的小资也许更具扩张力,它是一种提升和爆发,而且是潜在的,一触即发的。

    事实上,恩雅在她的《小资系列》里,并没有多少惊人之举,相对于其它作秀小资而言,她的文字要平实可爱得多。这也是我写这个小资批判一直很为难的地方。批判是一种思想的批判,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诘问般的肯定否定。而我在这篇不是很准确的小资批判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客观,并且力求完整地把一个小资的恩雅放在大家的面前。

    所以我在讨论恩雅的小资之前,在前面的文字里做了一些必要的铺垫,关于恩雅早期文字的一些审美意义上讨论,也许片面,但我别无选择不是吗。

    我知道恩雅是渴望成为那种小女人的,这从她对"小女人"长达十九句的定义里可以很轻松地看出来。在她笔下的小女人,是那种活泼里的典雅、放肆里的严谨,一种快乐无边的展示,一种幸福的依靠,一种谦虚和骄傲。我觉得这样的小女人更象是恩雅本人的一个概括,但同时也暴露出她天性里的那些致命的弱点:虚荣与放纵。

    也许在真正的小资族们看来这算不得什么,人之共性,性情使然。而我想说的是,这恰恰是小资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幸便秘或者拉稀,以至于最后虚弱不堪,猝然倒在了路边随便一臭水沟子里的必然,而且是冥冥中的主宰。

    对一个小资作家而言,过多的作秀式的写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她们放弃了深刻和厚重。读恩雅的几篇有代表意义的小说,就有这样的感受。

    在近期的短篇《悠长假期》里,恩雅叙述了一个男人在努力很久才盼来的假期里,与自己的女友在夜间遭遇电话袭击的一个十分平淡的小故事。这个打电话的人不是别人,是男主人公的大学同学,也是他的第一位女友。这个女人看上去有点神经质地在一个冲洗胶片的暗房里疯狂地吻他,并且解开他的衬衫说要给他生很多小孩。据说就那么一次,跟许多中国式的爱情故事一样,那女孩的肚子里居然真的孕育了生命(100%的概率呀)。之后情形很简单:流产、分手,好象并不痛苦,一切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仿佛也过了好几年。而就在那一切平静之后,就在这个悠长的假期里,这个女人突然出现了。

    故事颇具戏剧性,恩雅在结构这篇小说的时候,脑子里被一种宿命的东西一直折磨着,她相信一种因果,就象她一边相信上帝一边又在面对死者时确信轮回的积极意义。

    这个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人物也单薄的很,我一直无法理解的是那个要给男主人公生很多很多小孩的女人,为什么要在多年之后突然出现。这有点滑稽不是吗?

    这个悠长的假期全被这个女人搅乱了,仿佛她仅仅只是为了搅局。小说的结尾很浪漫:那个女人决定走了,男主人公去送她,还给了她一本朱德庸的漫画,漫画的第一页有人用红笔划着:

    "不可以数你的寂寞

    在那么寂寞的夜晚

    不可以数每个过去

    在没有岁月可回头的年代里

    不可以数每个人的得到和失去

    在你和我寂静的叹息里"

    读这样似是而非的句子,让人忍不住想笑。我觉得恩雅自己一定是不笑的,她在被她的小资情结陶醉得小脸彤红;同时我隐约感到,她在陶醉不久便会陷落在那个悠长的的深渊,无力自拔的沉迷。

    Ⅴ文本与审美意义上的比较

    就我个人的理解,小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尚。据说为了体现对小资们的人文关照,有人连夜加班无偿地为小资们写了"小资生活词典"、"小资生活指南"、"小资宝典",象裹僵尸似的从头到脚地给小资们一番包装。我确信,要不了多久,诸如"小资恋爱方略"、"小资避孕须知"、"小资孕产期保健"以及"小资婴幼儿养育大全"之类的书将郑重其事地摆到西单图书大楼的热门书架上,CCTV也会及时地在黄金时段开辟"小资典范专题"以及相关的跟踪报道。

    当小资铺天盖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时候,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强烈障碍,同时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老大不客气地占据了你日常生活的某个核心位置,使你卒不及防,躲也躲不开。

    小资,就是早上起来穿着职业套装拼命挤公共汽车上班;

    就是没考过英语四级说话间还要加几个英文单词;

    就是挤公交车到女朋友家然后一起打车到目的地;

    就是拿出整整一个月薪水买件亚名牌服装;

    就是仅仅用得起派克笔买不起劳力士手表;

    就是喜欢珍藏经典的DVD,喜欢看美片,而且只看英文原声的,绝不看中文配音的;

    就是到酒吧喝那种30块一瓶的克罗娜、百威喝穷也醉不了还硬着头皮跟哥们儿说再干;

    就是通常固执而与众不同,"我只喝那种放冰块的苦咖啡","这种Pisa我只在一家店里才吃";

    就是约几个朋友泡洋快餐店,要只自己的话宁可吃5块一盒的盒饭;

    就是把厕所不叫厕所叫卫生间或洗手间;

    就是到请朋友吃饭前先去打探"工薪消费"到底有多工薪;

    就是并不是大款还要摆出大款的谱儿;

    就是明明贵的离谱的东西说起来还非要在前面加个"才"(才**块);

    就是叫办公室里的内勤Tom,叫门卫阿姨Sandy;

    就是即使住在火柴盒一样的公房里也要说那是一处地处闹市的小公寓房;

    就是攒了半年钱花3000块买个低档电脑还要多掏1块钱搞个品牌机的标签贴上去;

    就是用五月花餐巾纸,或者用有绣花边的、绣有自己名字缩写的手绢;

    就是问同伙要不要抽烟,也绝对不会直接问"抽烟吗?",他们会说"来根三五?";

    就是盒饭不叫盒饭,叫便当也是一种美德;

    就是即使《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看不懂,但也要当成最愿意谈论的话题;

    就是所谓的骑士精神knight errant,就是你恋爱的对象一定要没有结果;

    就是在喝咖啡和红酒的时候,不在乎几个人喝,而在于眼神中的交流。前者不含酒精,但却容易醉人;后者只重味道,往往稀释了纯度;

    就是台湾腔:"为省馍会酱紫内?";

    就是去贵得吓死人的外国名牌专卖店买了一条中国丝绸做的红内裤;

    就是要知道B2一族的概念,要成为将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相结合的一个超前卫的‘少数民族’。要求要在怀揣类似于布尔乔亚的小资情调的同时钱包也要相对丰满-----

    并随身附有优雅指南:

    要求一:星巴克。 喝咖啡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感觉。大块玻璃,国际感,统一的品质,不太苦的苦味,弹烟灰或是沉思的时候一定要被别人看见。被人看到的才是优雅。

    要求二:水。有外人的时候,要对服务生说请给我一杯水。当然,在看不懂法文菜单的时候也可以这样说。

    要求三:杜拉斯。不管你是男是女,都可以告诉别人,三年来你已经读过五遍《情人》了,每次看完都会失眠。

    要求四:朱哲琴。你该不会还在听王菲吧。只有朱哲琴的嗓子是无可挑剔的。只有何训田的音乐是既高档又通俗的。空洞不要紧,空洞比强烈优雅。

    要求五:花样年华。千万别说你不喜欢王家卫,但可以说你不喜欢梁朝伟,比如,可以说你其实更喜欢凯文科斯特纳。成熟男人才有味道。最好买一张电影原声唱片,正版的。

    要求六……

    难怪有人玩命地要给我们划时代的小资们撰写划时代意义的"小资生活管窥",实在小资生活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以万变为不变,以只换行头不换骨头,武装到牙齿,由不得你不跟着磨牙甩头。

    这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卫hippy喜欢使用cool字。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序言中借用了这个俚语:"你们孩子家为什么用'酷/冷'(cool)这个词表示'热'(hot)的意思?"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审视和内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对于生活的再次审视和内省就是网络小资作家们开始的。

    恩雅几乎承袭了众多小资作家们的生活典范、做派和行头。她在这个承袭过程中,不加选择地悉数招抄,最后照着镜子,狂叫:恩雅!恩雅哪去了?!

    恩雅的文字具有典型的小资作家风格,一边凄凄的吟咏,一边生猛地抨击时事。她在《冷眼看球》系列里装模做样对足球评头论足、指点迷津;她叹息、辱骂、最后愤懑。她发誓再也不看球了,可是当下场还没拉开序幕的时候,她已经钻进了人声鼎沸的潮流里,并咧开嗓子叫嚷,生怕全世界不知道她的存在。

    恩雅在写这些足球文字里,一再强调自己是"冷眼看"。喏,她带着墨镜,1/3的脸被遮住了,她看见你,而你看不见她;她冷冷地看,热热地写,重重地骂,长长地叹。其实她明明知道这是一种浪费,中国足球并不因为少了她的一篇"冷冷的看"而全体队员在一个早晨集体重感冒,更不会因为看了她的"冷冷的看",一夜之间就打入世界四强。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到恩雅"冷冷看"的崇高理想甚至是使徒一样的情怀。恩雅写的有滋有味的,一边说:歇菜了吧你!一边象个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似的:"施梅切尔/一个时代固若金汤的结束。/一种壮志难酬的悲壮/和那最是一头金发的温柔,留给了欧洲杯和世界一个永远的童话"

    无论如何,恩雅是要写球的,也不管她是否真的热爱足球,就象她是否真的喜欢喝一杯卡布基诺--也许在她看来喝一杯家乡南昌谷雨前的狗牯脑更加美妙和醉人,但是她还是表现出一种对卡布基诺天生的热衷与向往。作为小资的恩雅要处处表现出一种对潮流的把握,她要站在浪尖上纵情歌唱;她偶尔会从某个波峰上摔下去,呛几口脏水,恩雅捏捏鼻子,呕吐一阵子之后,再次爬上了通往小资的踏板上。在小资们看来,时尚是没有选择的,时尚就是一切。上网是时尚,所以恩雅要上网;心情文字是时尚,所以恩雅不管有没有心情地写心情文字而且写着写着还真有了点心情并且感觉这个心情原来不坏嘛并且一直地心情下去一发的不可收拾下去;足球是时尚,所以恩雅爱足球,爱踢球的人并爱屋及乌地爱踢球的鞋子甚至就是鞋子里那一双臭不可闻的臭袜子。一块梅花表在走时的准确率上与欧米伽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酸梅汤与卡布基诺在营养和味觉上也没有多少不同,桑塔纳与奔驰在速度上也差不了多少,可是小资们永远只相信欧米伽卡布基诺和奔驰。

    这就是小资作为文本意义上的定义和由这个定义延伸出来的行而上行而下的具象形式。我们的小资作家就是在这样一种定义之下建立起对个人情感体验而不是生存意义上的一次想当然的审美。

    这个过程据说耗费巨大,小资作家们一个个苦瓜着小脸,一幅忧国忧民的样子,滑稽但不可笑。因为不允许笑,还因为她们觉得那是神圣的。

    恩雅的小说《我把春天留给了你》是她所有小说里,写的最小资的一篇。其实,这样说可能有点偏见,也不够准确。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喜欢这篇小说的,狠狠地喜欢,它在大段的心灵独白里传达了一种博大的东西,虽然免不了会空泛,但它在小说审美意义上所做的努力,已经克服了由于文本自身的局限所带来的苍白。

    如同恩雅的几乎所有的小说一样,这个故事也很简单:"春天的阳光洒下来的时候,我觉得有点热了,走到楼下去买那种甜腻的冰激淋,吃的很响,过马路,听见了一声刹车的声音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尖叫。

    我挤不进去,人围了很多,就走开了。

    上楼去看他起来了没有,还睡的象化石一样,打着呼。

    我去阳台上晒太阳了,太阳投射在床上,他的影子很短,暖暖的发光。

    我爬上床去踩他的影子,据说踩到了一个人的影子,这个人就死心塌地跟你一辈子了。

    可是我却发现只有他一个人的影子,我的脚丫悬至在那里,突疚的不着地。

    我跑进阳光里寻找我的影子,这东西还有人偷吗?

    很郁闷的经过镜子,咦?我到那里去了?

    我想看见自己,我想看见他的头发是不是还留在我的衣服上。”

    一个年轻的女孩在车祸中被突然结束了生命,在那瞬间,她的灵魂象一阵烟,幽幽地从横陈的躯体里冲破羁绊,飘回了自己的家里,看那个她爱着的男人正酣畅地睡在还有着自己体温的一张床上。就在天亮以前的夜晚,他们还滚在一起,纵情燃烧;而此刻她却成了一个没有依附的影子,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他依旧"睡的象化石一样,打着呼",可是她寻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在阳光下,透明得象空气;她在镜子前多想再看看自己,看看"他的头发是不是还留在我的衣服上"。

    这个故事似乎是《人鬼情未了》的中国版本,而我觉得它更有人情味。作为小资作家的恩雅知道怎样虚拟一段故事来打动读者,实在打动不了,就打动自己好了,反正打动谁都一样,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这也是很多小资作家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她们的作品,首先有点自恋的倾向,然后还是有点自恋倾向,铿锵有声地触摸得很质感,至于读者是否能够深切感受到,那是他们的事情,一概与我无关。小资作家们只要玩命地写、满脸油腻地炮制,她们就存活在那种接近经典的爱情忧伤里,永远保持恋爱的刺激,但一定不需要结果,因为结果是现实的残酷,是对美丽的撕伤和杀戮。她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股鲜活力量,压倒一切的。

    这个故事的结尾很美好,在小资看来,美好是必然的。

    她目睹了发生的一切,在这个曾经的家里,这个她爱着男人,他们那些美好的温存,那些已经定格了的时光;她的他又爱上了别人,一个金黄的女孩;他们滚在一起,累的不行;在离开的时候,女孩碰到了她与他的相框,"相框摇晃了一阵,但没有倒下"……

    "清晨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我感觉我的身体在轻快的飞翔,随着阳光万丈,分离成无数个快乐的气泡,随风远去了。

    阳台上的花听见了春天的声音,轻轻的绽放出一个花骨朵。

    它说:春天,来了。”

    这个篇幅不长的小说把死亡与爱情演绎得很透明,喑哑般的忧伤,这也是恩雅小说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这里,一旦撇开单纯的文本的研究,我们便会惊异地发现,恩雅在小说审美意义上所做的探求已经不期然地把她拖进某个唯美的状态里,并且即将成为一种定式。她的另一篇小说《风尘之上》基本上也是这一主题的放大或拓宽。

    我知道,不管将来如何,恩雅象所有的小资作家们一样,还要继续地写下去,写她们参合了更多想象的生活,她们永远鲜活刺激的人生体验,她们过去现在和以后都将存在的一点小喑哑,一点小惊诧,一点小哀伤。

    毕竟,对她们而言,生活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种羽化一样的美丽而又痛苦的过程叫小资。

一、[评论]关于恩雅

    流动的黑色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me starry,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hit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Strarry,Starry night》

    当我试图在一个午后走进恩雅和她的文字,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她早期的调色板上,那些象牙黑、钴蓝、朱红以及硕大忧伤的锌白,原来竟是如此的流动与不安,它们看上去仿佛一群啮齿的小生灵正从里到外地一点一点地把她肢解。

    我原本该像个陌人似的路过,四处遛达一圈,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像喝一杯索然的咖啡。滑稽的是我对此居然一无所知,并且蠢蠢欲动地想触摸一把。

烂评 胖妞

    这个最初的印象使我隐隐地预感到恩雅将在某个N字路标的地方喑哑般滑落,并由此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也是宿命的沉迷。

    Ⅰ怀旧和早期的失忆症倾向

    恩雅出生的年代,现代文明的曙光已经初露端倪,她像绝大多数懵懂的小丫头那样一路小跑地撒欢,一边又故作忧伤地疑虑般地探询,同时又像个早慧的好孩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所有这些,都从她许多琐碎的文字里不可收拾地洒落,而恩雅对此一副无辜的样子,惊讶地:我怎么不知道?

    事实上恩雅的文字确实有些琐碎(这与语言本身的凝练无关),她自己定义为"很杂的文"。杂但是文,可见她并不甘心。从一本书、一张Card、到一枚花俏的也是匪夷所思的发卡;从一首猫王的破歌、一段神经质的句子到达利到浮世绘到印象派,最后干脆是金鱼、猫咪、昆虫和一个古怪精灵的小表妹……恩雅并不完全满足对文本的叙述,她有点失忆的倾向,唠里唠叨的,一会儿稀里糊涂地激动、一会儿又莫名其妙地忧伤。她说她十分怀念小时候门前的院子和院子里那些兴致盎然的夜晚,她和她的小伙伴们,一台十四吋的东芝黑白电视,米奇和唐老鸭整装待发,乒乒乓乓,叮叮咚咚;她甚至很小心地提到了七十年代末一个十岁小女孩在性意识上的觉醒,并通过一个霸王抢亲式的所谓的"抢小姐"的游戏做了象征意义上的说不清是行而上还是行而下的探索。

    继而她又急于告诉你1996年她在大学校园里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灰暗而且跃动,像象牙黑里调和进去的一点朱红;而1960年的时候她的妈咪才6岁正在大街上满世界捡烂菜帮子并在1962年的时候愉快地成为一名小学生。

    接着她固执地提到了那个八岁的小表妹不知何故竟然一夜之间开始鄙夷一切男性和他们的目光,并由此看破红尘,一边拿着钓杆钓鱼缸里的金鱼一边向全世界宣布她的最高理想就是去做一个尼姑。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骇俗或者前卫,恩雅在唠叨这些琐事的时候有那么点意满自得的意味,而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同时她早期的小资情结,也蠢蠢欲动地也是急不可待地显现出来,并用她特有形式,表现出一种对过往和传统的逆反。而她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另类的东西,就像她说她更喜欢用一只猫咪来取代她的伴侣,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假象,因为它看上去更温顺而且充满了爱意--恩雅很严肃地引用了上帝的一句话:凡是走过的必将留下脚印。信誓旦旦,确是颇多费解。(《三个童年》)

    像这样的叙述文字,在恩雅"很杂的文"里占有了一定的比例。其实我是不太相信"失忆"说的,毕竟恩雅是那么的朝气,浑身上下勃发着昂扬甚至亢奋的生命活力。这从几周前我们一起登山的时候她总是远远地跑到了前面,据说并不是因为她故意离群,仅仅因为她觉得攀登跟写字一样需要勇猛而且不计方式,这是不是很能说明一部分问题啊。当然,垂暮的情形也不是没有,譬如她写旅途的时候,调色板上的色相下意识地倾斜了,那么死寂的黑色,紧紧地挨着蓝,沉闷、空落,伸手一抓都能捏出水来。

    恩雅说她对旅途麻木了,难以忍受的长时间的火车,而坐轮船似乎又太不合时宜,毕竟单纯地为了体验"轻舟已过万重山"有点奢侈。她说在飞机上,尤其夜行的飞机上自己一个人裹着毛毯象个世界抛弃的一可怜似的做一个飘忽的梦就很好,梦醒的时候你已经站在了时间的另一端。她特别地说明自己非常讨厌旅行中那些对面的匆匆的过客,她说她早已没有精力和欣喜去发现有缘人,而她其实是孤单的,用一只毛毯和迷途的猫咪作为夜游神的开始。

    恩雅一直回避那些敏感的问题,尽管她的语言很放肆,她在描写性爱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仿佛那是玻璃的东西,小心轻放,注意防潮。在她不多的几篇散文里,我前前后后出入了几趟。最后得出的印象依旧是那种淡淡怀旧里的小资情恋以及早期的失忆症倾向。

    我知道,早期的生活对一个人的成长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恩雅在她的很多文字里,总是时不时地跳进记忆里,像个八十岁的老奶奶。她的忧伤有时候让你大举惊诧之余,又隐隐地疼痛。如她在散文《见字如晤》里写到的一部Smoke的片子,一个香烟店的老板,Rauggie,每天早上8:00去拍摄纽约Brooklyn的一个街角,连续4000多个早晨。他把厚厚的几大本相册摆到小说家Paul的面前,Paul漫不经心地翻着,很不解:可它们都是一样的啊。

    恩雅说:"4000多个日子是12年,我呢,我能用12年去风雨无阻地爱一个人么?shine or rain,you're my man.甚么时候,我可以这么说呢?每次回家,会拉开那些尘封的抽屉,无数张照片和信件就跌落而至,我重新回到了那时那刻的激动中去。很多情绪被唤醒,生命再一次被连贯起来。"毫无疑问,这样的愁绪与无奈,让恩雅在彼一时间内陷入了空旷与自恋的阴影,她轻轻地触摸自己,无限爱怜地遥想,一种秀秀的小资,唏嘘不已却很分明。而这样的情绪又时常被淹没在她生猛的语言背后,她习惯用一种意境的扩张去挖掘那些平静里面深藏着的东西,象个玩劣的孩童,稍纵即逝,一闪而过。

    Ⅱ自恋与情境扩张

    读恩雅的散文,你会被其中很多精彩的语汇所震撼。这个震撼很大程度上源自她的构词癖好,也就是说,她喜欢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名词来形容人或物,几乎突兀般的梗在你的喉咙里。她用的得心应手,也沾沾自喜。譬如在她的随笔《为什么女人看球的时候都那么性感》这篇小文里,恩雅写道:"6月1日下午私人会晤,在德国一次又一次的射门中,甲乙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高潮之夏"。 你无须费解,就能明白的她的企图。

    第一次读到散文《小强》的时候,还以为她在写一个早期的恋人或者某个难忘的朋友。

    "小强要我用衣服夹子把它的耳朵夹起来晾在阳台上,它爱上了楼下的一只兔子,而它不过是一只猫而已。"

    在这篇短小的散文里,与其说小强是一只路边猫毋宁说它看上去更像是她的孩子或者就是爱人。因为当她试图给这只猫取一个名字,在翻遍现代汉语大字典呕心沥血的琢磨未果,正想的晕头转向时,电视里正放着大话西游,周星星阴阳怪气的说:小强,你死的好惨啊……

    熟悉恩雅的朋友,都知道恩雅最喜欢使用的语气词就是那个"啊",时常从她圆润的小嘴里冷不丁地蹦出来,一惊一乍的,弄得你一头雾水。不久前,与她一起登山,至某个颠峰处,见恩雅站在巨石上对着山下惊叹:啊!我一时好奇,折过去往下瞧个新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一团移动的雾霭罢了。

    而恩雅在文字里就跟她的"啊"一样,经常地把你拖入歧路,只要你好奇,你不久便会自投罗网,十有八九。当她无聊至极,要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张卡片的时候--在一定意义上恩雅已经完全承袭了一个准小资的先期的症候,这为她日后在小资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奠定了必要的行为基础--她写着写着,就开始"啊"了,她说现代文明真是没落,在网上看书,没有阅读的快感,就象无爱之性;数码照片里的人总是空洞没有灵气,如同恋爱一般,触摸不到他的身体便看不到他灵魂。我们的感情用事像一个超级市场,有无数种的组合却无法独立,那么简单的1和0凭什么来取代我五彩缤纷的感情……

    恩雅就是这么神经兮兮,她一方面沉湎在《有关七十年代的记忆》和《三个童年》那样的怀旧里,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不知不觉地走的很远。这不单纯是她的文字,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维结构的存在、暗示或者就是冥冥中的一个导向。这从她平时的衣着上也能十分轻易地看出来。譬如她穿一件黑色的T恤,下面是一条紧绷绷的牛仔短裤,一双白色线袜舒适地休憩在走了形的黑皮靴里,随意与奔放,青春与自信,怀旧与现代。也许恩雅一直就在这样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里沿着某个既定的方向一味地滑行,她的美术专业和未名艺术家气质又决定了她在前进道路上的迷茫和却失。

    她在"很杂的文"《后网络时代》里就叙述了这样的苦闷: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她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人"性"的一些奇妙品质,已经花果飘零、消磨将尽。女人们裹的严严实实,独露一对青莲引人无限爱怜的年代过去了。当初某小姐看上了某个才子,走的时候都是要故意掉下块香巾什么的,然后他捡了便放在贴身褂子里,想她,念她,意淫她。等他得了功名来找她,才知道她学会了上网,正和一个网名叫伟哥或者布鲁斯男什么的男人风雨。

    其实,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肯定了物质的第一要义。卢梭用"成分",老子用"仁",庄子用"性"(此性是人性的"性"不是恩雅说的男女的"性"呀)来阐释人的起源。而性作为原始冲动的一个具象形式,它在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之后已经失却了许多美感,成了单一的动物快感了。非一般而言,有些东西是是越进化越保守。在母系部落时代,女人特殊的生育繁衍功能决定了她们是世界的主宰。而随着石器时代的到来,狩猎和耕种的开始,男人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于是男人站了起来,不再匍匐着与女人作爱,他们选择了站立或者是脸朝下的姿势--这也是人类所独有的姿势,像灵长类的其它高等动物至今也没摆脱后背式的习惯。这个姿势的社会学意义就在于某种潜意识里的占有和征服欲望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于这一点是不是很纳闷呀。恩雅故作深沉地思考着这一系列貌似线形的活动,也电流,也火花,也灵也肉,也朝朝暮暮的却失,了无踪迹的所得。她在一些"很杂的文"和小说里毫不回避地表述了这一隐忧,同时她又以一个小资的先锋派斗士的形象出现,砸烂旧世界的决心如日中天。

    恩雅一直试图通过她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一些不屑一顾的叙述,传达她对后工业时代的情景扩张。在她看来,数字化时代把人变得很单薄了,没有人情味,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空洞的灵魂依附,触摸不到实质性的温暖,进而人可能麻木直至痴呆。我有时候就觉得这种布尔乔亚还真的有那么点可爱,就像她那八岁的小表妹发誓要做一个尼姑一样。

    而恩雅显然不会去做尼姑的,因为她对这个世界有一点思考,有一点爱,有一点担忧,还有一点依赖和疲倦。她写过一首既不非非也不达达、既不口语也不朦胧的像摇滚歌词一样的诗歌《不过是朋友一场》:

    "怎么能想到是你/怎么不能想到是你/怎么就是你在千山万水说声:你好呢/我说我活着呢/我说我要是不活着那该是个笑话/我说我还要活下去等上帝安排命运之舟呢/琐碎,婆婆妈妈/是谁爱上谁,是谁离开谁/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我给你说个故事吧/特别煽情/上帝做好了亚诺方舟/可惜动物太多装不下得甩了几个谁/大家说好吧,轮流讲笑话,只要有一个人没笑,他就出局了/恐龙讲了,大家笑的花枝乱颤/猪没笑/于是恐龙灭绝了/凤凰也讲了,大家又笑/猪还没笑/于是凤凰消失了/等驴上来讲的时候,还没开口,猪忽然笑了/猪说恐龙讲的那个笑话太好笑了/我说完很累挂了/祝福你一切顺利,婚姻健康/怎么是你呢?/怎么又是你打的电话呢?/怎么你放肆地笑着说太好笑了呢?/哎/不过是朋友一场"。

    在这首摇滚歌词里,已经不是简单的情景扩张了,一种冷冷的情绪在灰紫调子的背景里忽明忽暗地游弋着。它的浓重的虚无主义的色彩和几乎宿命般的诉求,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恩雅和恩雅们在小资的旅途中的困惑与烦躁。这些东西貌似轻松,而文字本身潜藏着的巨大张力,已经无孔不入地穿透了她们的每一根汗毛。从她的《一个不明身份者的自白》和《死者的奢华》里也能清楚地看到这样的流痕。前者有点轻喜剧般的诙谐,是黑色的流动,后者几乎就是一种宿命的哀惋和抗争。

    恩雅习惯在她轻松的慢板里不经意地划出一道暗红的光焰,像黑夜里的流星,短暂的夺目。这是一种人本倾向上的觉醒,也是对人和历史的关照,同时又笼罩了一层浓郁的自恋情结。这也许是早期小资情结的一个发端吧,那些浮华和浮华背后的滑落。

    这个滑落仍然是以文字的情景扩张为前提的,它本身并没有对世界倾注太多的观照,它只是一种自发的形式,一种本能驱使,就像她关心一个异域街头早晨的某个片段,或者就是足迹所及的每一个城市、每一缕炊烟、每一个无语而错乱的夜晚。在她的《万水千山》系列里,这样的情绪随处可见,漠然与热烈、孤独与欣喜。

    Ⅲ温壤与边缘行走的迷茫

    像恩雅那样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人,在客观上已经躲过了很多劫难。据说她们赶上了好时候,殷实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她们对此似乎并不满意,跳来跳去,尤其是那些有几分姿色,怀里揣着某名牌院校学士或硕士证书的。一般都背过席慕容、汪国真,和三毛(个别的还读过北岛、顾城和海子),英文过了四级的,还看过Lood byron,willam shakespeare,有那么目空一切、超凡脱俗的意味,实在超不了就玩命地小资就撒丫子前卫,完了,它们牢骚满腹,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收入与付出差距太大,一幅无辜落寞的样子。

    他们大抵上都上网,一边看经济新闻,一边聊天,偶尔还浏览sex网站。有一些会写几行断句的后来据说成了网络诗人,还有一批被戴上了网络作家的桂冠。他们的作品被很多网站,铺天盖地的,于是他们自个儿就有了些神圣的感觉。

    恩雅非常幸运地成为这批网络作家中的一个,因为她是女性,所以大家习惯人称这样的人叫"美女作家",有意掩盖了"网络"那两个未知可否的字,冠以无限想象的"美女",也不管是恐龙还是蟑螂,是女的都是美女,是写字的就是作家,爱你没商量。

    美女作家是目前网络写手中一支突起的骑兵--不是黑马,用黑马形容她们有点堕落和睥睨--骑兵看上去那么的矫健、英武,有点所向披靡的意味。她们不停地炮制文字,很大一批叫心情文字,又很大一批叫力作,是文字就是作品,是作品就力量力。她们的所谓小说就是把那些纯粹私人的生活体验然后在狭长心灵空间里无限放大无限延长,象棉棉与卫慧那样的家伙,都是一边放大一边用身体去体验,而安妮宝贝则有点饥不择食的劲头,玩不了肉的,灵死你。她们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把这种纯粹个人的情感经历作为一种财富大胆地演绎下去,一塌糊涂,一发而不可收。她们无所畏惧,把性作为早晨餐桌上的甜点心,今天吃这个,每天吃那个,甜的咸的怪味的一锅端,体验多多,文字多多,目光多多;她们另一方面又甘做麦当劳、肯德基时代的代言人,并且无知者无畏。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作为一位未名艺术家的恩雅很快地投入其中,她突破了那些科班作家的桎梏,从狭长的个人空间里试探性地完成一次次喑哑般的心灵独白(网络作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陷落在这样的泥潭里,生活没有多少,情感据说是自来水一样源远流长)。

    比较而言,美女作家恩雅的文字多少还有那么点"历史底蕴",这是阅读她的文字之后一个粗浅的印象。其次,她还表现出迷茫的一面,有时候几乎是突兀在那里,让人无法逾越。

    在恩雅的作品里,一直充斥着这样的迷茫:对历史、传统、亲情的线形思考。读恩雅的文字,有时候会被她的知识面所折服,这是某些美女作家所欠缺的。想必恩雅曾经有过一段生猛的阅读期,大块大块地吞咽,有点消化不良的迹象。不过恩雅自身的免疫系统想必很健全,她在喧闹中眯缝着眼睛看到了一些光亮的东西,那些东西就是后来她作品的灵魂,恩雅如获至宝,把上衣和裤兜里揣的满满的,丢了这个再捡那个,有点熊瞎子掰玉米的情节。当然恩雅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重心,在她那组"很杂的文"写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也有点积淀。当你有可能读完她的大部分作品的时候,你会发觉恩雅被冠以美女作家委实有点冤枉。

    而事物总是无期许的,它在多变的扩张之后,已经远离了很多原来的属性,就象朱红和钴蓝在调色板上的排列,稍稍的混合便不是它们自己了,它们被左边的色相所异化,让你的眼睛在瞬间产生幻觉,接着坠入漫长的迷失里。

    而我知道的恩雅,一个可爱的小女生形象,她的小资情恋在你遭遇最初一点点突现,而后随着熟悉,她会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最天性的东西表露出来。

    你看恩雅吃鱼的时候,这样的感触会很深刻--她是那么专心地享受每一块鱼肉的美味,即便是口感和味觉很一般的鱼,在她那里都将成为一种空前的享宴,你会被她的执著吸引,投入吃鱼的行列中。我曾经有一次就大受其害,见美女吃得那么滋味,忍不住用筷子夹了一口,结果是龇牙咧嘴地叫苦不迭。再譬如游泳,恩雅坚持穿那种几乎全封闭的泳衣(很多美女都是三点,个别的一点或一点不点)。她冲进泳池里,来一个夸张的狗爬或者一个不规范的蝶泳,像一条肥美的鱼;在我的引诱之下,她兴致昂然地还扎进水里狠狠地潜了一把。我看见恩雅的长法在水里飘着,沉醉、酣畅。这个时候,你觉得恩雅原来是那么的真实,不造作、不矫情,一切莫非自然,淳朴的可爱。

    而当她一旦坐在工作台上,故作地敲打一段文字,她骨子里的小资情结又被一点点的唤醒。她像一个在边缘行走的孩子,好奇或者迷恋。我偶尔在想,她大概需要这样的刺激吧,她的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就象她在峭壁上迈出一只脚,细微到一句独白或者就是具体的一个形体语言。

    我确信恩雅就在这样的边缘地带踟躇,她甚至有点前卫意识,她在文字里的下意识流动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如她在与李寻欢合作的小说《飞天霓裳》里,那些大段华采的句子背后水泄般蠢动的意识蔓延,已经从另一个层面把她内心那些慌张的、乖戾的、荒诞的、麻木而忧伤的情绪暴露得一览无遗。

    《荣耀大地》是恩雅不多的小说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一部,我不知道具体的创作时间,但是从风格和语言上不难看出,那是她在小资到来之前最辉煌地一次向往。

    小说结构很严谨,尽管很跳跃,语言也有点明显的便秘迹象,但是撇开文本就作品本身的审美意义而言,它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个准小资的成长和兴衰,是小说的主线。在这个作品里,恩雅一如既往地用她那种电报式的语汇,极尽可能地对一个小资的生活做一个多视角的铺垫。叙述技巧已经无可挑剔,人物也饱满。恩雅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爱情副线来折射出那样一群人的精神生活:父亲、爷爷、朋友、同事,还有情人。

    小说的结尾部分跌落在一种宿命的云雾里,关于脆弱、情感的一次彻底颠覆--              

    "'小陈,你一直不说话,有什么事说出来会好受点'他的眼睛是性感的。

    '小陈,别这样看着我,你说话啊你'他的嘴唇也是性感的。

    在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时候,那个人就会变得性感起来。我觉得我把头埋在他的肩膀上我说:抱抱我,我很冷。

    有人吻了我,这个人的嘴唇有着皱纹,他的手在颤抖,他的心里肯定也有着皱纹。"              

    这个吻她的人曾经疯狂地爱着"我"的母亲,这个吻她的人她叫她龙叔叔的。恩雅在这一小节的处理上已经到了纯熟的地步。一个无助的脆弱的灵魂在刹那间滑如谷地。这个谷地只在她的梦境里存在,并且是时常的。而,此刻,她清醒地意识到"有人吻了我"。

    《荣耀大地》里有些人性的东西,有一些历史、文化、时间的沉积,虽然依旧还只是停留在某些表象之上,但是恩雅在此所做的努力已经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作为一个准小资的恩雅,已经踏在了小资的彼岸之上并且适时地进行着对自身的完善和提升。

    Ⅳ小资的春天

    严格说,恩雅还称不上是什么小资,在我看来,她骨子里的小资情结还处于极地的冰冻期。下面有无尽的熔熔的岩浆,日夜不停地奔腾。它一直在寻找出口,一个喷薄的机会。它陷落在时间的切变线上做正弦函数运动。当升腾至X轴的以上的时候,恩雅会对一场索然无味的足球大加赞赏,表现出一个准小资应有的素养。她们虔诚地,说我们关注世界。在第一象限里,这种连恩雅自己都没来得及意识到热情被燃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开始关心城市化和环保,关心纳斯达克指数,关心每天的温度,北方的沙尘暴和南方的泥石流;她甚至关心一个亲切的称呼,譬如同志;她觉得关心爱情和关心香水关心时装关心¥$同样重要;她们满嘴的卡布基诺、哈根达斯、夏奈尔或者YSL;她们一边听布鲁斯,一边幽幽地:if man come to man,when shall woman hope for happy?

    恩雅曾经悠然地写过一组《小资系列》的文字,尽管她距离小资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她一直在为这一天的到来做着积极的准备。就像她在儿时对于一台十四吋的东芝黑白电视无限憧憬和自豪一样,她的自满与骄逸在行进的过程中充斥着快乐。

    但,这并不是说恩雅就不是小资了。事实上恩雅已经具备了小资的某些早期特征,并且是恩雅一直在朝着这个终极目标迈进,而且是坚持不懈的。

    我见恩雅两到三次,当然时间和次数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那只不过是深入小资的手段之一,表象的也是实质性的捕捉。恩雅最初给我印象没有我见过的另一个小资人物玫瑰红那么典范。玫瑰红曾经以她经典的小资文字在某一时期引起我的注意,之后她开始认为诗歌很重要并且学习写诗偶尔叫我老师。我觉得,她在小资度的把握上已经初具规模。比较而言,恩雅更灵秀一些,这是相对于她的做派和文字而言的。事实上恩雅在衣着上并没有过多地吸纳小资的一般做法,她更具古典的韵味,我一直相信这与她的专业有关。一个学美术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摆脱了一些世俗的东西,她并不指望外在的虚头增加高度,某种意义上已经跳出了那些既定的小圈子,成为一种特立独行。这似乎也是恩雅在文字上所追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恩雅的小资也许更具扩张力,它是一种提升和爆发,而且是潜在的,一触即发的。

    事实上,恩雅在她的《小资系列》里,并没有多少惊人之举,相对于其它作秀小资而言,她的文字要平实可爱得多。这也是我写这个小资批判一直很为难的地方。批判是一种思想的批判,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诘问般的肯定否定。而我在这篇不是很准确的小资批判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客观,并且力求完整地把一个小资的恩雅放在大家的面前。

    所以我在讨论恩雅的小资之前,在前面的文字里做了一些必要的铺垫,关于恩雅早期文字的一些审美意义上讨论,也许片面,但我别无选择不是吗。

    我知道恩雅是渴望成为那种小女人的,这从她对"小女人"长达十九句的定义里可以很轻松地看出来。在她笔下的小女人,是那种活泼里的典雅、放肆里的严谨,一种快乐无边的展示,一种幸福的依靠,一种谦虚和骄傲。我觉得这样的小女人更象是恩雅本人的一个概括,但同时也暴露出她天性里的那些致命的弱点:虚荣与放纵。

    也许在真正的小资族们看来这算不得什么,人之共性,性情使然。而我想说的是,这恰恰是小资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幸便秘或者拉稀,以至于最后虚弱不堪,猝然倒在了路边随便一臭水沟子里的必然,而且是冥冥中的主宰。

    对一个小资作家而言,过多的作秀式的写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她们放弃了深刻和厚重。读恩雅的几篇有代表意义的小说,就有这样的感受。

    在近期的短篇《悠长假期》里,恩雅叙述了一个男人在努力很久才盼来的假期里,与自己的女友在夜间遭遇电话袭击的一个十分平淡的小故事。这个打电话的人不是别人,是男主人公的大学同学,也是他的第一位女友。这个女人看上去有点神经质地在一个冲洗胶片的暗房里疯狂地吻他,并且解开他的衬衫说要给他生很多小孩。据说就那么一次,跟许多中国式的爱情故事一样,那女孩的肚子里居然真的孕育了生命(100%的概率呀)。之后情形很简单:流产、分手,好象并不痛苦,一切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仿佛也过了好几年。而就在那一切平静之后,就在这个悠长的假期里,这个女人突然出现了。

    故事颇具戏剧性,恩雅在结构这篇小说的时候,脑子里被一种宿命的东西一直折磨着,她相信一种因果,就象她一边相信上帝一边又在面对死者时确信轮回的积极意义。

    这个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人物也单薄的很,我一直无法理解的是那个要给男主人公生很多很多小孩的女人,为什么要在多年之后突然出现。这有点滑稽不是吗?

    这个悠长的假期全被这个女人搅乱了,仿佛她仅仅只是为了搅局。小说的结尾很浪漫:那个女人决定走了,男主人公去送她,还给了她一本朱德庸的漫画,漫画的第一页有人用红笔划着:

    "不可以数你的寂寞

    在那么寂寞的夜晚

    不可以数每个过去

    在没有岁月可回头的年代里

    不可以数每个人的得到和失去

    在你和我寂静的叹息里"

    读这样似是而非的句子,让人忍不住想笑。我觉得恩雅自己一定是不笑的,她在被她的小资情结陶醉得小脸彤红;同时我隐约感到,她在陶醉不久便会陷落在那个悠长的的深渊,无力自拔的沉迷。

    Ⅴ文本与审美意义上的比较

    就我个人的理解,小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尚。据说为了体现对小资们的人文关照,有人连夜加班无偿地为小资们写了"小资生活词典"、"小资生活指南"、"小资宝典",象裹僵尸似的从头到脚地给小资们一番包装。我确信,要不了多久,诸如"小资恋爱方略"、"小资避孕须知"、"小资孕产期保健"以及"小资婴幼儿养育大全"之类的书将郑重其事地摆到西单图书大楼的热门书架上,CCTV也会及时地在黄金时段开辟"小资典范专题"以及相关的跟踪报道。

    当小资铺天盖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时候,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强烈障碍,同时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老大不客气地占据了你日常生活的某个核心位置,使你卒不及防,躲也躲不开。

    小资,就是早上起来穿着职业套装拼命挤公共汽车上班;

    就是没考过英语四级说话间还要加几个英文单词;

    就是挤公交车到女朋友家然后一起打车到目的地;

    就是拿出整整一个月薪水买件亚名牌服装;

    就是仅仅用得起派克笔买不起劳力士手表;

    就是喜欢珍藏经典的DVD,喜欢看美片,而且只看英文原声的,绝不看中文配音的;

    就是到酒吧喝那种30块一瓶的克罗娜、百威喝穷也醉不了还硬着头皮跟哥们儿说再干;

    就是通常固执而与众不同,"我只喝那种放冰块的苦咖啡","这种Pisa我只在一家店里才吃";

    就是约几个朋友泡洋快餐店,要只自己的话宁可吃5块一盒的盒饭;

    就是把厕所不叫厕所叫卫生间或洗手间;

    就是到请朋友吃饭前先去打探"工薪消费"到底有多工薪;

    就是并不是大款还要摆出大款的谱儿;

    就是明明贵的离谱的东西说起来还非要在前面加个"才"(才**块);

    就是叫办公室里的内勤Tom,叫门卫阿姨Sandy;

    就是即使住在火柴盒一样的公房里也要说那是一处地处闹市的小公寓房;

    就是攒了半年钱花3000块买个低档电脑还要多掏1块钱搞个品牌机的标签贴上去;

    就是用五月花餐巾纸,或者用有绣花边的、绣有自己名字缩写的手绢;

    就是问同伙要不要抽烟,也绝对不会直接问"抽烟吗?",他们会说"来根三五?";

    就是盒饭不叫盒饭,叫便当也是一种美德;

    就是即使《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看不懂,但也要当成最愿意谈论的话题;

    就是所谓的骑士精神knight errant,就是你恋爱的对象一定要没有结果;

    就是在喝咖啡和红酒的时候,不在乎几个人喝,而在于眼神中的交流。前者不含酒精,但却容易醉人;后者只重味道,往往稀释了纯度;

    就是台湾腔:"为省馍会酱紫内?";

    就是去贵得吓死人的外国名牌专卖店买了一条中国丝绸做的红内裤;

    就是要知道B2一族的概念,要成为将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相结合的一个超前卫的‘少数民族’。要求要在怀揣类似于布尔乔亚的小资情调的同时钱包也要相对丰满-----

    并随身附有优雅指南:

    要求一:星巴克。 喝咖啡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感觉。大块玻璃,国际感,统一的品质,不太苦的苦味,弹烟灰或是沉思的时候一定要被别人看见。被人看到的才是优雅。

    要求二:水。有外人的时候,要对服务生说请给我一杯水。当然,在看不懂法文菜单的时候也可以这样说。

    要求三:杜拉斯。不管你是男是女,都可以告诉别人,三年来你已经读过五遍《情人》了,每次看完都会失眠。

    要求四:朱哲琴。你该不会还在听王菲吧。只有朱哲琴的嗓子是无可挑剔的。只有何训田的音乐是既高档又通俗的。空洞不要紧,空洞比强烈优雅。

    要求五:花样年华。千万别说你不喜欢王家卫,但可以说你不喜欢梁朝伟,比如,可以说你其实更喜欢凯文科斯特纳。成熟男人才有味道。最好买一张电影原声唱片,正版的。

    要求六……

    难怪有人玩命地要给我们划时代的小资们撰写划时代意义的"小资生活管窥",实在小资生活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以万变为不变,以只换行头不换骨头,武装到牙齿,由不得你不跟着磨牙甩头。

    这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卫hippy喜欢使用cool字。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序言中借用了这个俚语:"你们孩子家为什么用'酷/冷'(cool)这个词表示'热'(hot)的意思?"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审视和内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对于生活的再次审视和内省就是网络小资作家们开始的。

    恩雅几乎承袭了众多小资作家们的生活典范、做派和行头。她在这个承袭过程中,不加选择地悉数招抄,最后照着镜子,狂叫:恩雅!恩雅哪去了?!

    恩雅的文字具有典型的小资作家风格,一边凄凄的吟咏,一边生猛地抨击时事。她在《冷眼看球》系列里装模做样对足球评头论足、指点迷津;她叹息、辱骂、最后愤懑。她发誓再也不看球了,可是当下场还没拉开序幕的时候,她已经钻进了人声鼎沸的潮流里,并咧开嗓子叫嚷,生怕全世界不知道她的存在。

    恩雅在写这些足球文字里,一再强调自己是"冷眼看"。喏,她带着墨镜,1/3的脸被遮住了,她看见你,而你看不见她;她冷冷地看,热热地写,重重地骂,长长地叹。其实她明明知道这是一种浪费,中国足球并不因为少了她的一篇"冷冷的看"而全体队员在一个早晨集体重感冒,更不会因为看了她的"冷冷的看",一夜之间就打入世界四强。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到恩雅"冷冷看"的崇高理想甚至是使徒一样的情怀。恩雅写的有滋有味的,一边说:歇菜了吧你!一边象个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似的:"施梅切尔/一个时代固若金汤的结束。/一种壮志难酬的悲壮/和那最是一头金发的温柔,留给了欧洲杯和世界一个永远的童话"

    无论如何,恩雅是要写球的,也不管她是否真的热爱足球,就象她是否真的喜欢喝一杯卡布基诺--也许在她看来喝一杯家乡南昌谷雨前的狗牯脑更加美妙和醉人,但是她还是表现出一种对卡布基诺天生的热衷与向往。作为小资的恩雅要处处表现出一种对潮流的把握,她要站在浪尖上纵情歌唱;她偶尔会从某个波峰上摔下去,呛几口脏水,恩雅捏捏鼻子,呕吐一阵子之后,再次爬上了通往小资的踏板上。在小资们看来,时尚是没有选择的,时尚就是一切。上网是时尚,所以恩雅要上网;心情文字是时尚,所以恩雅不管有没有心情地写心情文字而且写着写着还真有了点心情并且感觉这个心情原来不坏嘛并且一直地心情下去一发的不可收拾下去;足球是时尚,所以恩雅爱足球,爱踢球的人并爱屋及乌地爱踢球的鞋子甚至就是鞋子里那一双臭不可闻的臭袜子。一块梅花表在走时的准确率上与欧米伽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酸梅汤与卡布基诺在营养和味觉上也没有多少不同,桑塔纳与奔驰在速度上也差不了多少,可是小资们永远只相信欧米伽卡布基诺和奔驰。

    这就是小资作为文本意义上的定义和由这个定义延伸出来的行而上行而下的具象形式。我们的小资作家就是在这样一种定义之下建立起对个人情感体验而不是生存意义上的一次想当然的审美。

    这个过程据说耗费巨大,小资作家们一个个苦瓜着小脸,一幅忧国忧民的样子,滑稽但不可笑。因为不允许笑,还因为她们觉得那是神圣的。

    恩雅的小说《我把春天留给了你》是她所有小说里,写的最小资的一篇。其实,这样说可能有点偏见,也不够准确。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喜欢这篇小说的,狠狠地喜欢,它在大段的心灵独白里传达了一种博大的东西,虽然免不了会空泛,但它在小说审美意义上所做的努力,已经克服了由于文本自身的局限所带来的苍白。

    如同恩雅的几乎所有的小说一样,这个故事也很简单:"春天的阳光洒下来的时候,我觉得有点热了,走到楼下去买那种甜腻的冰激淋,吃的很响,过马路,听见了一声刹车的声音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尖叫。

    我挤不进去,人围了很多,就走开了。

    上楼去看他起来了没有,还睡的象化石一样,打着呼。

    我去阳台上晒太阳了,太阳投射在床上,他的影子很短,暖暖的发光。

    我爬上床去踩他的影子,据说踩到了一个人的影子,这个人就死心塌地跟你一辈子了。

    可是我却发现只有他一个人的影子,我的脚丫悬至在那里,突疚的不着地。

    我跑进阳光里寻找我的影子,这东西还有人偷吗?

    很郁闷的经过镜子,咦?我到那里去了?

    我想看见自己,我想看见他的头发是不是还留在我的衣服上。”

    一个年轻的女孩在车祸中被突然结束了生命,在那瞬间,她的灵魂象一阵烟,幽幽地从横陈的躯体里冲破羁绊,飘回了自己的家里,看那个她爱着的男人正酣畅地睡在还有着自己体温的一张床上。就在天亮以前的夜晚,他们还滚在一起,纵情燃烧;而此刻她却成了一个没有依附的影子,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他依旧"睡的象化石一样,打着呼",可是她寻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在阳光下,透明得象空气;她在镜子前多想再看看自己,看看"他的头发是不是还留在我的衣服上"。

    这个故事似乎是《人鬼情未了》的中国版本,而我觉得它更有人情味。作为小资作家的恩雅知道怎样虚拟一段故事来打动读者,实在打动不了,就打动自己好了,反正打动谁都一样,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这也是很多小资作家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她们的作品,首先有点自恋的倾向,然后还是有点自恋倾向,铿锵有声地触摸得很质感,至于读者是否能够深切感受到,那是他们的事情,一概与我无关。小资作家们只要玩命地写、满脸油腻地炮制,她们就存活在那种接近经典的爱情忧伤里,永远保持恋爱的刺激,但一定不需要结果,因为结果是现实的残酷,是对美丽的撕伤和杀戮。她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股鲜活力量,压倒一切的。

    这个故事的结尾很美好,在小资看来,美好是必然的。

    她目睹了发生的一切,在这个曾经的家里,这个她爱着男人,他们那些美好的温存,那些已经定格了的时光;她的他又爱上了别人,一个金黄的女孩;他们滚在一起,累的不行;在离开的时候,女孩碰到了她与他的相框,"相框摇晃了一阵,但没有倒下"……

    "清晨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我感觉我的身体在轻快的飞翔,随着阳光万丈,分离成无数个快乐的气泡,随风远去了。

    阳台上的花听见了春天的声音,轻轻的绽放出一个花骨朵。

    它说:春天,来了。”

    这个篇幅不长的小说把死亡与爱情演绎得很透明,喑哑般的忧伤,这也是恩雅小说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这里,一旦撇开单纯的文本的研究,我们便会惊异地发现,恩雅在小说审美意义上所做的探求已经不期然地把她拖进某个唯美的状态里,并且即将成为一种定式。她的另一篇小说《风尘之上》基本上也是这一主题的放大或拓宽。

    我知道,不管将来如何,恩雅象所有的小资作家们一样,还要继续地写下去,写她们参合了更多想象的生活,她们永远鲜活刺激的人生体验,她们过去现在和以后都将存在的一点小喑哑,一点小惊诧,一点小哀伤。

    毕竟,对她们而言,生活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种羽化一样的美丽而又痛苦的过程叫小资。

二、日本官方评出最经典35部动漫

  第35名 《魔卡少女樱》,日本动漫,原作CLAMP,1996年漫画开始连载,1998年正式播放动画版。官方正式译名为《魔卡少女樱》,日文为《カードキャプターさくら》,英文为《Card Captor Sakura》大陆译为《百变小樱魔术卡》又译:《百变小樱》,香港译为《百变小樱Magic咭》,台湾译作《库洛魔法使》。共分为漫画版,TV版,剧场版和特别版。

  第34名 《家庭教师HitmanReborn》是一部热血动漫,故事围绕彭格列(意大利黑手党)第十代首领沢田纲吉与其家族成员的成长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彭格列初代后裔沢田纲吉是一个做什么都不行的“废柴纲”,但是为了培养成为彭格列家族首领,从意大利来了一名杀手叫做里包恩来教导纲吉。内心善良的他不愿意伤害别人,但他为了保护同伴而开始承担起责任,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首领。

  33名 《银魂》是日本漫画家空知英秋的连载中少年漫画作品,从2004年2号的“周刊少年Jump”开始连载。作为以SF时代剧为体裁而创作的漫画,也是新人作者空知英秋的首部连载作品。作者空知英秋本来只是打算在JUMP编辑部打一份短工,却没有想到漫画意外的受欢迎,之后凭借着其独特的画风和剧情,一举成为了JUMP漫画中少见的热血历史吐槽人气作品。银魂第二季于2012年3月26日完结。第三季于2012年10月开始播放,开始由金魂来主题,但现在复活成银魂。

  第32名 《城市猎人》(シティーハンター)又翻译做《侠探寒羽良》是日本漫画家北条司的代表作之一。前作为1983年北条司本人的短篇作品《城市猎人XYZ》。并有读卖电视台改编的同名动画,香港改编的电影《孟波》,成龙著名电影《城市猎人》、sbs电视台电视剧《城市猎人》等改编作品。小说4卷,由集英社出版。

  第31名 《棋魂》(日文原名ヒカルの碁),中文意义为“光的围棋”。台湾大然文化代理(已倒闭)时代译为棋灵王,东立出版社译作棋魂;香港文化传信则译作棋魂;中国大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译名为棋魂?光之棋。是日本《少年JUMP周刊》(集英社)于1999年至2003年连载的以围棋为题材的少年漫画。后改编成动画搬上银幕。

  第30名 神奇宝贝又议神奇宝贝一系列游戏、漫画、书籍、对战卡片及周边产品,还联合日本东京电视台推出电视动画,以及一年一度的剧场版动画电影,更在1996年成功进军美国,并拓展至世界各地(除少数地方因为宗教等因素未能进入)。皮卡丘已成功打入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成为世界闻名的卡通形象和日本的国民动画。

  第29名 反叛的鲁鲁修动画从2006年10月开始播出至2007年,接续的系列‘R2’从2008年4月开始播出,为现在日本最热门的连载动画之一,连续排名月刊Newtype最受欢迎的动画人气榜第一、男/女角色人气榜前五强。2007年3月22日荣获“东京国际アニメフェア2007”第6回东京アニメアワード テレビ部门 优秀作品赏受赏。以及11月4日,第12回アニメーション神戸赏テレビ部门作品赏受赏 。12月,日本门户网站GOO给出的年度搜索排名中,2007年所有和动画及相关的词语排行榜第17位是声优樱井孝宏,所有的电视动画搜索排行榜第六位是本作。被搜索得最多的漫画家名字第四位是人设原案的CLAMP。

  第28名 死亡笔记,简称:死笔、DN 天上掉下个小册子原作:大场鸫 作画:小畑(tian 二声)健 连载杂志:《周刊少年Jump》(2004年1号~2006年24号)连载时间:2003年12月~2006年5月 类型:少年漫画、悬疑、推理本作品内的斗争类型,和《全职猎人》、《游戏王》等作相似,是超乎常识以外的“逻辑知识战”之外也加上像“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一般悬疑、追捕犯人的要素,成为这部作品的特色。

  第27名 《犬夜叉》是日本著名漫画家高桥留美子于1996年开始在《周刊少年Sunday》(周刊少年サンデー)杂志连载的漫画。总共连载了558话,发行56册单行本完结。 天地间动人的情愫,乱世中不悔的恋情,前世的恩怨,今生的情仇;一段发生在战国的浪漫冒险故事---《犬夜叉》。TV完结篇已出。

  第26名 《NANA》(NANA -ナナ-)是日本漫画家矢泽爱的少女漫画作品,讲述两个名字同样读作“NANA”的少女的一系列故事。“时下最火的少女漫画。NANA的漫画从1999年开始在属于集英社的日本漫画月刊《Cookie》上连载。自开始连载以来已经出版21本单行本,累计的发行本数达到4000万本(日本国内)。由于该漫画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友情、爱情、人生理想、摇滚音乐、流行品牌、生活态度等。因此该漫画的爱好者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少年少女到成年男女都有,涉及的职业亦从中学生到乐团、艺人都有。

  第25名 《乌龙π处所》(原名:《こちら葛饰区亀有公园前π处所》,直译就是《这里是葛饰区龟有公园前π处所》,翻译名在香港及澳门常常被采用),因为原名太长,所以通常简称《こち亀》(Kochikame,这里很龟)是从1976年9月21日起一直连载至今超过30年的作品,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被刊登。2009年乌龙π处所正式确定将被拍摄成真人版电视剧,并宣布将由日本杰尼斯团体「SMAP」中的香取慎吾饰演两津勘吉。

  第24名 美少女战士(并列)《美少女战士》,漫画家武内直子的生涯代表作。自从1991年连载开始,不仅成为当时acg界的变身战斗系美少女作品的开山鼻祖,其作品与角色的魅力也超越时空,至今仍在日本与欧美拥有者非常强大的影响力。现有漫画版、剧场版、TV版、真人版等多个版本。

  第23名 樱桃小丸子本,作品是以作者的童年(1974年)生活为蓝本的故事,其中一事一物均充满着70年代的怀旧气息。故事发生的舞台是日本静冈县清水市(从2005年起成为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丽港都,是个交通便利、渔产丰富、又与富士山为邻的好地方。故事围绕着小丸子以及其家人和同学展开,有关于亲情、友谊等,或是一些生活小事,但当中有笑有泪,令人回想起童年的稚气。漫画曾于1986年8月至1996年6月期间在《RIBON》杂志连载,连载期间该杂志创下最高销量记录,2002年1月起于《RIBON》杂志不定期刊载。1987年7月至2003年2月间共出版过15本漫画版单行本,第16本单行本于2009年4月出版。

  第22名 乱马二分之一,高桥留美子继1978年起的高人气作品《福星小子》后的又一部作品。是小学馆最为关注,投入最高的人气漫画,日本国内的单行本漫画销售量约5000万本(资料来源:《日经娱乐》2000年7月号。由于后来又发售了新装版,所以销售量可能不止此数),是高桥留美子作品里的最畅销的一部。在1989年动画化,如今依然常在许多电视台里重新播放。发售了许多CD、游戏、电影、周边等,都博得了非常高的人气,1990年发售的角色唱片《乱马1/2热斗歌合战》更是摘得了第5回日本黄金乐盘大奖唱片奖的动画部门的桂冠。即使在漫画完结后人气依然不减,如今在网络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FANS网站。不仅在日本本土,在其他国家也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作品,美国、亚洲、欧洲等地区都有众多FANS。让日本动画在90年代后扎根国外电视台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单行本漫画到2005年现在,已确认被翻译为15种语言。

  第21名 棒球英豪又译《邻家女孩》,原名タッチ(Touch),是日本漫画家安达充的体育漫画代表作之一。1981年36号~1986年50号连载于日本的《周刊少年SUNDAY》,1987年结束,单行本全26册,单行本在日本的发行量即超过五千万册,获得小学馆漫画赏。同时,它被改编为101集的同名电视动画片,和3部同名的OVA(即剧场版或说电影版)。1998年底完结了10年的《Touch》又推出《Touch纪念剧场版大学篇——Miss Lonely Yesterday》,后来拍了同名TV版,一直是非常受欢迎的。 棒球英豪》它是一个与以往的棒球漫画完全不同感觉的作品,主人公奋斗的动力并非对棒球的狂热而是为了喜欢的女孩子。作者用纤细的笔触刻画出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微妙心理。和也去世后达也与小南的反应,以及达也向小南表白的一段都是漫画史上的经典场面。故事从3个青梅竹马双胞胎兄弟上杉达也。

  第20名 《网球王子》是继《灌篮高手》之后,又一部以运动为主题的成功漫画。从1999年7月开始连载,至今已经连载到300多集。《网球王子》漫画总共历时九年,这期间,分别改编成了音乐剧、动画、真人电影。在漫画被改编成动画片播出后,日本一度掀起了网球热潮。漫画版在08年2月29日完结,动画版目前还在更新网球王子在被改编成动画片播出后,日本一度掀起了网球热潮,更号召了一万六千名的动漫迷参加,是近年来日本少见的 ACG 盛况。根据许斐刚原作人气漫画的制作的动画版网球王子(也称“TV版网球王子”),共178集,画面精良,人设依旧为漫画的人物,人物设定很可爱。情节方面也一向都是体育类的专长,既有扣人心弦的比赛,也有青春校园式的搞笑。虽然免不了体育类夸张的成分和一些谬误,但作为一般人看看的片子还是有点普及网球知识、增加兴趣的好处。

  第19名 蜡笔小新受欢迎程度,可以由故事发生地崎玉县春日市采纳了他作为宣传人物而得知。内容是平实地描写一户核心家庭日常生活的写照。在日本,TV动画版收视率常高居前10名。本作品原本定位为*河蟹*,因为在早期有许多关于性暗示的描述。漫画方面,现在虽然仍算做*河蟹*,但内容变成为男女共赏的家庭喜剧。 小新是一个年仅5岁,正在幼儿园上学的小男孩。他内心早熟,喜欢欣赏并向美女搭讪。最初小新与父亲广志和母亲美伢组成一个三人家族。随后又添加了流浪狗小白,日子频繁琐碎却不乏温馨感动。随着故事展开,又加入了新的成员妹妹,叙述小新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小新是一个有点调皮的小孩,他喜欢别出心裁,富于幻想。小新不仅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也非常受到大人欢迎。小新最大的魅力在于他以儿童的纯真眼光略带调侃地看待世界。他的那些大人说来平淡无奇,而从儿童口里说出来令人捧腹大笑的语言,也是人们喜爱小新的重要原因。

  第18名 《钢之炼金术师》是日本著名动漫,背景设定在炼金术相当发达的世界。爱德华?爱力克和他的弟弟阿尔冯斯十分思念亡故的母亲,为了再次见到母亲的微笑,而进行炼金术中最大的禁忌——人体炼成,欲将死者复活的炼成术。可是炼成失败时的反弹效应,爱德付出“通行费”左脚、阿尔则失去全身。为救回弟弟,爱德牺牲自己的右臂作为代价,将弟弟的灵魂固定在一副铠甲上;而失去的右臂和左腿由钢制义肢“机械铠”来替代,因此在取得国家炼金术师资格时、大总统给予“钢”的称号,人们称之为“钢之炼金术师”。 漫画2001年起在Enix旗下的《月刊少年GANGAN》上连载。2003由BONES制作为动画,于10月4日下午6时开始在日本MBX/TBS系播放直到2004年10月2日结束。不过由于单行本仅发行至第8卷时就被公司动画化。

  第17名 全职猎人(HUNTERxHUNTER)是漫画家富坚义博的一部力作,在富坚义博老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下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奇妙的幻想世界,讲述了主人公小杰寻父道路上与朋友一起经历的各种冒险。 HUNTERxHUNTER讲述主人公小杰自小在鲸鱼岛长大,与米特阿姨和阿婆相依为命。性格开朗的他,有着能与动物沟通的灵性。因为无父无母,小杰将米特阿姨当作自己的生母爱着。直到9岁那一年,小杰在森林里被一个青年男子搭救。从他口中小杰得知自己的父亲还活着且职业是猎人。在说服米特阿姨之后,小杰独自踏上了寻父的征程。然而世界那么大,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父亲谈何容易?于是,小杰决定成为猎人,从这里开始找寻他父亲的踪迹。靠这样一种信念开始了冒险旅途,并在旅途当中结交好友,不断成长,从而引出了后面的所有故事,引出全职猎人的精彩世界....

  第16名 《浪客剑心》(日文:るろうに剣心)是1994年至1999年于日本少年JUMP周刊连载的漫画作品,作者为和月伸宏,单行本共28卷。它曾被改编为电视动画,共95集,只播放了第1至94集,第95集(密藏篇)没有在电视播放。此外也有OVA及剧场版动画推出。

  第15名 《圣斗士星矢》(日语:圣闘士星矢,英语:Saint Seiya)是日本漫画家车田正美的代表作,1985年12月起开始在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直至1990年11月在《V Jump》上发表完结篇。漫画很受欢迎,其后还推出动画以及小说故事。中国中央电视台于1992年播放,造成中国大陆观众风靡一时的效果 。

  第14名 《幽游白书》共19卷,英文名字.连载于《少年Jump》,已完结。主角浦饭幽助作为灵界侦探,与同伴们一起铲除在人间为非作歹的妖怪……情节相当生动活泼,四个主角的形象十分饱满,作为反面角色的户愚吕弟和仙水等也十分深入人心。《幽游白书》的结尾在漫画迷中颇有争议,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具有极高娱乐性和可读性的成功漫画。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

  第13名 宇宙战舰大和号,堪称是日本动画的元祖级作品。原作是日本著名漫画家,松本零士。在日本国内,宇宙战舰大和号,与高达 EVA并称日本动画三大神作。其代表日本动画起步之作。毕竟是1974的TV动画,制作质量和画风都不尽如人意。(1974年10月6日在日本电视台开始播放)本作中其人物造型风格的确是符合了那个年代的特征(浓眉大眼),以及明显的好坏人物的形象区别。人物部分不做详细介绍。本作中最经典的东西也堪称是最紧随的部分,就是大和号本身,大和号也算的上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艘著名的战列舰。符合了当时的战争常识大炮巨舰主义!只是可惜大和号是日本二战战败后玉碎的起点,在日本近海被击沉后,全舰将士绝大多数葬身海底。宇宙战舰大和号的开始就是人类遭到的外星人的袭击(每话的片尾都有“离地球毁灭还有XXX日”)这个方法被很多后来的动画学。

  第12名 数码暴龙,又称数码宝贝,原作者是本郷あきよし,最初於1999年3月6日上映数码暴龙动画系列电视版,,讲述了1999年,由于数码世界资料异常增生,导致数码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发生紊乱。少年八神太一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参加了夏令营,却神奇地被神秘地送到了一个多彩的数码世界。开始一段冒险历程,因为作品本身素质不俗,无疑值得观众称赞。

  第11名 死神,日本人气动漫《死神》目前已达43卷,新的章节正于《少年JUMP周刊》连载中。 故事的主角黑崎一护,15岁,头发颜色桔色,瞳孔颜色棕色,职业:学生,特技是:能看见幽灵。故事从两个人的相遇开始,被露琪亚追捕的虚袭击了一护的家人,露琪亚也身受重伤,为了挚爱的家人,一护将斩魂刀插进自己的胸口,得到了露琪亚的力量......

  第10名 《游戏王》,游戏王至今真卡已经卖出近226亿张,作为最畅销的集换式卡片游戏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3D剧场版10周年纪念动画《10th anniversary 剧场版 游☆戏☆王 ~超融合!超越时空的羁绊~》在2010年春天上映,日本票房过亿。

  第9名 《名侦探柯南》(日文:名探侦コナン;英文:Detective Conan;美方英文:Case Closed)是日本一部以侦探推理情节为主题的漫画与动画作品。始创作于1994年,目前仍在日本小学馆的漫画杂志《少年SUNDAY》连载。 广受大众的欢迎。名侦探柯南》故事情节的编排也不局限于传统的日本推理模式,那些精彩的街头追逐场面,以及稀奇古怪的“发明”,倒是很有些“日版007”的味道呢。

  第8名 《钢铁神兵》是车田正美继《圣斗士星矢》之后的又一精致巨作,漫画在角川书店的少年向漫画杂志《月刊少年Ace》上连载。漫画共16册,已经完结。本作亦改编成动画播放。剧情:企图控制全世界的邪恶组织机械皇国*河蟹*了天才科学家高宫钢太郎,得知消息的弟弟铁兵与传说中的B'T-X相遇,成为了它的新主人,并开始了与机械皇国的战斗。另一方面,最强的四灵将:龙、凤、北斗,为了解开对机械皇帝的疑惑而与铁兵一起上路。不过,在皇国诞生的究极B'T拉法路是一个几乎没有弱点的B'T,它正开始变化成一只可怕的怪兽,整个地球可能会被它毁灭……

  第7名 《机动战士高达》,《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以发生在未来世纪的战争为题材的第十二部动画作品,本作以四名高达驾驶员(Gundam Meister)的成长为故事主线。于2007年10月6日起在日本各大电视频道播放,也是首次以高清形式播放的动画。该动画也陆续推出了以漫画格式为载体的外传。

  第6名 《哆啦A梦》(Doraemon,日文名:ドラえもん),又称为《机器猫》,日本著名动漫哆啦A梦 最初是由两位漫画家合作创作出版的。他们是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哆啦A梦是该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猫型机器人,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大雄解决各种困难。哆啦A梦的故事将人们带进一个奇妙、充满想像力的世界。

  第5名 新世纪福音战士,日语《新世纪エヴァンゲリオン》(英文:Neon Genesis Evangelion)简称EVA,一般译为《新世纪福音战士》,是GAINAX公司制作、庵野秀明导演的动画,于1995年10月4日-1996年3月27日在日本东京电视网(TXN)首播,共26话,1997年上映了2部剧场版《死与新生》与《The End of Evangelion》(又名《Air/真心为你》)。2007年开始制作Eva新剧场版四部曲。漫画由动画版人物设计贞本义行绘画。

  第4名 《火影忍者》是日本漫画家岸本齐史的代表作,作品自1999年开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后,读者反应非常热烈。随后,《火影忍者》的TV动画在日本东京电视台播放,成为最受欢迎的动漫作品之一。故事成功地将原本隐藏在黑暗中,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毅力和最艰辛的努力去做最密不可宣和隐讳残酷的事情的忍者,描绘成了太阳下最值得骄傲最光明无限的的职业。在岸本齐史笔下的忍者世界中,每一位年轻的主人翁都在开拓着属于自己的忍道。

  第3名 《灌篮高手》(SLAM DUNK)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以高中篮球为题材的励志型漫画及动画作品。与《七龙珠》同为促成《周刊少年Jump》发行量跃居同类期刊之首的原动力。曾被评为日本运动漫画之颠峰。该作电视动画版播映期间在青少年中掀起了篮球热潮,樱木花道、流川枫等角色成为众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第2名 《海贼王》是尾田荣一郎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超人气漫画。“ONE PIECE”在故事中为“一个大秘宝”之意。传说中‘海贼王’哥尔?D?罗杰在死前说出他留下了具有财富、名声、力量世界第一的宝藏“ONE PIECE”,许多人为了争夺“ONE PIECE”,争相出海,许多海贼开始树立霸权,而形成了“大海贼时代”。十年后,蒙其?D?路飞为了要实现与因救他而断臂的四皇‘红发’香克斯的约定而出海,在遥远的路途上找寻着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进入“伟大航道”,目标当上“海贼王”。

  第1名 七龙珠 《DRAGON BALL》,(日文名)ドラゴンボール, 中文译名《七龙珠》。日本的超人气动漫, 是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的得意作品。 世界销量3.5亿册,日本国内销量1.5亿册。《龙珠》也是目前全球漫画单行本销售最高纪录的保持者,全球累积销售三亿6千多万本,并改编成动画在全球60多个国家(33种语言)播出,而动画电影(剧场版)也推出了23部,创造的纪录至今为止仍没有其他任何漫画可匹敌,并且被誉为日本的“国民漫画。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20182564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日本 #评出 #转载 #经典 #官方

相关文章

  • 其实创业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激励一生的六个经典故事

    其实创业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激励一生的六个经典故事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

    2024-03-24

  • 史上十大最经典黄笑话?

    史上十大最经典黄笑话?

    1:一天蚊子跟螳螂去偷看一女的洗澡,蚊子很自豪的说:看,十年前我在她胸前叮了两口,现在肿的这么大了;螳螂不服气的说,那有什么,我十年前在她两腿间劈了一刀,至今还...

    2024-03-24

  • 无聊死了谁能给几个笑话……

    无聊死了谁能给几个笑话……

      前两天看的: 今天是我的生日,女友早早的打来电话说晚上要到家里去为我祝贺生日,还要带给我惊喜!听了这个好消息!我今天工作起来是格外买力,一下跑了十几个客户!...

    2024-03-24

  • 经典短笑话?

    经典短笑话?

    1.幽灵:上帝,我下次投胎想和天使一样全身洁白,并且带着一对翅膀,但我仍然想吸血。 上帝:那你投胎做护舒宝吧。 2.某教授在田间授课:“科学研究要不怕脏。。。”...

    2024-03-24

  • 想知道什么是龙与地下城么?进来看看!!

    想知道什么是龙与地下城么?进来看看!!

    分不清ADND和DND、或不知道PH、DMG是什么的新手,请特别留意最后一段“ADD常用缩略语表”   魔幻世界之旅龙与地下城的故事   发表于大众软件CD杂志...

    2024-03-24

  • 记忆中老师的龌龊事[转帖]

    记忆中老师的龌龊事[转帖]

      大家都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记忆中有没有哪些猥琐的老师做过的龌龊之事?   1):大学时的摄影课中,给我们讲课的是一个从外面聘来的在摄影界颇有名气的老头子。而且...

    2024-03-24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