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搞笑图片 > 金圣叹有什么关于酒的故事吗?

金圣叹有什么关于酒的故事吗?

发布于:2022-06-03 作者:admin123 阅读:22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学。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吴县(今属江苏)人。入清后,以哭庙案被杀。少有才名,喜批书。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

  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情节,以结束全书,这就是后世常说的“腰斩”《水浒》的史实。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著有《沉吟楼诗选》。

当代作家柯平在《阴阳脸》一书中风趣地介绍他说:他是一个乐善好施者和类似评弹艺人那样言谈诙谐、行止夸张的潦倒书生,然后是星象家、诗人、孝子、预言大师、文艺批评工作者、酒鬼、作家、佛教徒、慈父,以及满脑子弄钱妙法的炮制畅销书的坊间书贾。

金圣叹有什么关于酒的故事吗?

  他满脸莫测高深的诙诡笑容,将自己的真实面目隐藏在酒杯与通俗小说背后。

金圣叹是个性情狷介、桀骜不驯的癫狂之人。古往今来,大多真正的才子,都是在“癫狂”之中度过一生的。即使死,也是死得惊世骇俗。临刑的前一天晚上,

金圣叹暗中好说歹说,才将写给儿子的家信托付给一个狱卒捎回家中。

  中午,家人打开这一神秘信件,只见上面令人啼笑皆非地写着这么一段话:“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死无憾矣!”这样做的用意到底何在?我们实难推断。据清代作家柳春浦《聊斋续编》卷四记载,此人临终前的作派也大异常人:泰然自若,临刑不惧,“临终前饮酒自若,且饮且言曰‘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就这样,胸藏秀气,笔走龙蛇,一代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文坛巨星过早地陨落了。

金圣叹在《水浒传》“武松醉打蒋门神”一回里,对饮酒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评论,可以说,是对“饮酒快事也”的绝好注解:“武松为施恩打蒋门神,其事也;武松饮酒,其文也。打蒋门神,其料也;饮酒,其珠玉锦绣之心也。故酒有酒人,景阳冈上打虎好汉,其千载第一酒人也。

  酒有酒场,出孟州东门,到快活林十四五里田地,其千载第一酒场也;酒有酒时,炎暑乍消,金风飒起,解开衣襟,微风相吹,其千载第一酒时也;酒有酒令,无三不过望,其千载第一酒令也;酒有酒监,连饮三碗,便起身走,其千载第一酒监也;酒有酒筹,十二三家卖酒望竿,其千载第一酒筹也;酒有行酒人,未到望边,先已筛满,三碗既毕,急急奔去,其千载第一行酒人也;酒有下酒物,忽然想到亡兄而放声一哭,忽然想到奸夫淫妇而拍案一叫,其千载第一下酒物也;酒有酒怀,记得宋公明在柴王孙庄上,其千载第一酒怀也;酒有酒风,少间蒋门神无复在孟州道上,其千载第一酒风也;酒有酒赞,‘河阳风月’四字,‘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十字,其千载第一酒赞也;酒有酒题,快活林,其千载第一酒题也。

  ”(《水浒传回评》)这“十二个第一”的精髓是“豪爽痛快!”金圣叹借英雄好汉武松,对饮酒之人、饮酒地点、饮酒时间、饮酒酒令、饮酒监督、酒店酒旗、行酒之人、下酒之物、饮酒之怀等评赞,从侧面看出金圣叹饮酒时的豪爽与风采。他与朋友聚会饮酒,往往不为求乐,而是为了交流谈心。

  “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前自有序一篇今录之》)。这样看来,饮酒,不过是以谈为乐的媒介。

金圣叹认为,“醉”的作用因人而异。“鲁达酒醉打金刚,武松酒醉打大虫”。武松因“‘三碗不过RT五字,遂至大醉,大醉而后打虎,甚矣醉之为用大也”。

  对英雄而言,醉酒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这不过是文学作品而已,不能当真。自古道,神仙难逃酒的扣。既然神仙喝酒也会醉,醉后如泥扶不起,那英雄醉如泥的时候又有什么了不起?所以,金圣叹怕人们对“醉”的作用产生误解,接着告诫人们,“才不可以终恃,力不可以终恃,权势不可终恃,恩宠不可终恃”。

  醉酒因人而异,各不相同,龙是龙,虫是虫,不可照搬,误以为醉的作用真的很大,处处仗恃醉来解决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

民间传说,金圣叹的舅父钱谦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祯手下礼部尚书,后李自成进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灭,他又摇身一变,屈膝投降,当上清朝的礼部侍郎。

  这天,钱侍郎生日做寿,金圣叹母命难违,前往祝寿。酒席宴上,一个个摇头晃脑,弹冠相庆。独有金圣叹板着脸,不卑不亢,沉默不语。酒过三巡,一个打秋风的宾客过来拍马屁了。他说:“钱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会,正好置酒论文,让我等开开眼界。”一时间赞声四起,金圣叹倒也不推辞,端起一杯酒站起来淡淡一笑:“盛情难却,只好献丑了,就提一对联吧!”只见金圣叹仰头干了杯中之酒,手握斗笔,饱蘸浓墨,写道:“一个文官小花脸;”众人一见,大惊失色,心想,这小子也太狂妄了!这七个字怎么可以乱写?只见金圣叹不慌不忙又写了四个大字:“三朝元老……”众宾客一见,脸上露出笑容。

  钱侍郎怕金圣叹又来什么邪劲儿,便走上前冲他伸大拇指:“人瑞,真人才也!”谁知金圣叹却冷冷一笑,毫不迟疑,“刷刷刷”写完,把笔一掷,拂袖而去。众人一看,只见金圣叹写下的是十四个字:“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钱谦益看了两眼翻白,手脚冰凉,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朋友徐而庵在《才子必读书序》中写道:金圣叹为人随和,不拘形役,“如遇酒人则曼卿轰饮,遇诗人则摩诘沉吟,遇剑客则猿公舞跃,遇棋客则鸠摩布算,遇道士则鹤气冲天,遇释子则莲花绕座,遇辨士则珠玉随风,遇静人则木讷终日,遇老人则为之婆娑,遇孩赤则啼笑宛然也。

  性疏宕,好闲暇,水边林下是其得意处。又好酒,日辄为酒人邀去”。杭州的一个才子赵声伯偶然到苏州访旧,也正好遇到他与一帮哥儿们轰饮聚谈:“彻三四夜而不醉,诙谐曼谴,座客从之,略无厌倦。偶有倦睡者,辄以新言醒之。不事生产,不修巾幅,仙仙然有出尘之致。

  ”在没有迪吧与摇头丸的年代,这样的自我放纵看来也是忘怀心灵苦痛唯一的选择。他是喧哗中的沉默者,又是酒鬼堆里最清醒的家伙。

金圣叹在当时为一大狂人,他为文倜傥不群,行事荒诞不经。相传,每在睡觉前,必把玩其夫人的三寸金莲,先闻其裹脚布,常赞裹脚布的气味,有如臭豆腐乳之香味,越闻越舒畅,这才昏昏入睡,渐进入温柔梦乡。

  他常喜欢脱下其夫人的绣花弓鞋,将酒杯放于弓鞋内,闻弓鞋里的汗臭与酒气混合发出的异味,一边饮酒,一边抚摸夫人的小脚,引起快感,挑动性趣,等两情相悦,再行鱼水之欢!不知这种私有空间发生的事,别人是怎么知道的?如果真有这事,说明金圣叹患有“色情恋物癖”,爱屋及乌。

  不过,这种仅限于家中与妻子调情作乐的行为,是夫妻都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没什么可非议的。因为,在私有空间,只要夫妻愿意,怎么做,都是对的。金圣叹的妻子不但是位大美人,而且还是一位通情达理的内当家。一次,一位十年不见的老友薄暮来访,见面后,金圣叹什么都没问,直奔内室,低声地问妻子说:“君岂有酒如东坡妇乎?”他的妻子一听说来了老友要买酒,虽不像苏东坡的夫人经常为丈夫藏有好酒,但也慷慨解囊,毫不犹豫地将头上的金簪拔下前去换钱沽酒。

  一个狂人酒鬼能有这样一位妻子,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想不骄傲都按捺不住。类似的例子还有清代诗人吴锵的贤妻庞小宛:丈夫年老,家贫,诗名满天下,常有客人来访,无钱招待客人时,庞小宛只得自拔金钗,去酒店沽酒。她写诗道:“夫婿长贫老岁华,生憎名字满天涯。

  席门却有闲车马,自拔金钗付酒家。”(《琐窗杂事》)

清开国皇帝顺治读了评金圣叹的书评和诗作之后,称他“才高而见僻”。这五字,即使以今天文学批评的观点来看,也称得上是对金一生名山事业的定论与酷评。

一、郑板桥有什么关于酒的故事吗?

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自刻一枚闲章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内含三分得意,七分辛酸,构成了他苦学不綴“终成正果”的“十分”精神。

他一生嗜酒,好吃狗肉,好骂推廓不开的酸腐“秀才'他在自传性的《七歌》中说自己“郑生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市楼饮酒拉年少,终日击鼓吹竽笙”。

  说明他从青年时代就有饮酒的嗜好了。曾因酒伤肝,导致目光模糊,足趾间湿气日益加重……在朋友和家人的劝说下,只好少喝烈性的“火酒”而改喝黄酒,至死未中断饮酒。

堂弟郑墨写信批评他“贪杯忘祖”,郑板桥分辩说,“殊属误会。余虽狂而好酒,断不至于忘怀养育之恩”。

  郑墨听说郑板桥过量饮酒导致伤身害体,劝他戒酒。郑板桥写信说,只因多吃狗肉与高粱(指烈性白酒),才使身体火气太重,目光容易模糊。“现已戒除火酒,专饮黄酒,若并此黄酒而不饮,则势有所不能”。虽然明明知道目疾都因过量饮酒所致,心欲戒而力不从,“盖每至黄昏无酒入喉,必起咳呛呕吐,粒米难以下咽”。

  可见郑板桥对酒的依赖性有多大。所以,他弟弟多次来信规劝他戒酒,他并不是不知道弟弟的忠告对他的身体有益,实在是因他对酒的癖好太深了,以至“视酒若命”。所以,他告诉弟弟郑墨说,最近又特意新刻了一枚石章,曰“酒痴”。表明郑板桥对酒的依赖以及难以割舍的嗜好。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当县令时,常看花饮酒。有一次醉后击桌高歌,声达户外,一般皂隶在外听到,窃窃私语相告:“郑县令又喝醉了。这人怎么这样癫狂?”这话传到了婢女耳中,婢女回家告诉板桥的妻子。妻子赶紧到衙署规劝说:“姚太守不是劝过你吗,历来只有狂士狂生,没听说有狂官的。

  你这样癫狂,别人会怎么议论!”从此以后,郑板桥一改前非,每当黄昏吃晚饭时,便略饮三壶。板桥发牢骚道受此压制,殊令人不耐!”可转念一想也感到少饮酒对自己身体有好处,于是和妻子商定,不在白天饮酒,每晚喝十壶而后睡,第二天清晨醉意已解,从政也无大妨碍,遂成定规。

郑板桥给他的郝表弟写信说:“我今直视靴帽(指当县令)如桎梏,奈何,奈何!老表是我之酒友,惠然肯来,欣甚!慰甚!当下榻相迎,共谋痛饮也。”因酒癫狂,有害政声,只好将白天政务之余的饮酒改为晚上饮酒,为的是不做“狂官”。可见即使是酒精度低的黄酒,也不可过量痛饮,否则便会因醉而失去理智。

  郑板桥说自己“疏放久惯,性情难改,因此屡招物议”,说他是酒狂、落拓、好骂人。所幸清廉为官,没有遭到邪恶之人的暗算与陷害,故未改其常,心中也无烦恼,饮酒如故。

他给自己钦佩的大画家李复堂写信说,他在范县、潍县做官8年,辛勤劳苦,“忙里偷闲,坐衙斋中,置酒壶,具蔬碟,摊《离骚经》一卷,且饮且读,悠悠然神怡志得,几忘此身在官”,俨然一副散淡的名士派头。

  他说自己爱酒,好谩骂人,不知何故,历久而不能改。他自己也明白,“使酒骂人,本来不是好事,欲图上进,除非戒酒闭口,前程荡荡,达也何难'可是这样做,叫他内心所不甘的是,“为了求官之故,有酒不饮,有口不言,自加桎梧,自抑性情”,这和墓穴中的死人又有什么不同呢?他进一步地解释说:“天生万物,各适其用,各遂其好。

  鸟,翼而飞;兽,足而走;人,口而言。有口不言,岂非等诸翼而不飞,足而不走,有负其用,于心安否?”所以,“衣之暖者莫如裘,味之美者莫如酒”。郑板桥在上述理由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刘伶出行坐车饮酒,让一人扛锹在后,嘱之曰“死便埋我”,正是因为爱酒之故。

  假如不是呆汉,断无美味当前而自己甘愿舍弃的。“几番商量,宁可乌纱不戴,不可一日无酒;宁可伍于刘四,不甘学作金人f官小官大,身外之事耳。适我性情,不官本亦可长寿;违性逆情,虽官而不永年%由这封信,可看出郑板桥的胸襟气度。他宁舍官而不舍酒,宁通过饮酒骂人,抒发真情,做个与“刘四”为伍的普通人,有缺点的人,也不愿戒酒,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做那不阴不阳的无缺点的“金人”。

  这种违逆性情的做法,既折损寿命,又无人生的快乐。板桥不愧是一介我行我素的狂士、名士,说得令人浑身痛快!

其实,板桥饮酒骂人,也不是见谁就骂,如果那样,那不成了疯狗吗?板桥给他弟弟郑墨写信解释说,他平生谩骂无礼,可是看到别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的,他无不“啧啧称道”,口袋中数千金散尽,只因爱别人之故也。

  他骂人,尤好骂迂腐不堪的秀才。可是细细想来,秀才的毛病只在“推廓不开”。他若推廓得开,又不是秀才了。所以专骂秀才,也是冤屈。他给好友潘桐冈写信说,板桥酒后,好谩骂人,尤好骂秀才,以此招人怨毒,这都是自惹的麻烦。近来颇为自悔,欲思不骂,留积些阴德起来。

  可是他已积有一肚皮宿气,无处发泄,这样下去,必成臌病。试看秀才们,一篇腐烂文章,饶幸中式,即如小儿得饼,穷汉拾金,处处显摆阔大,却处处露出他的狭窄,处处自暴丑陋。因为秀才的诗文,酸腐之气十足,只怪他们读书太多,囫囵吞枣,一团茅草乱蓬蓬,塞得肚皮里推廓不开。

  这就是板桥所以醉后骂秀才、招怨毒的原因所在。板桥在给朱湘波的复信中也写道,自己有“好酒好骂两种痂癖”。好酒,难戒;好骂,也只骂推廓不开之秀才。可是板桥也崇拜人,“岂敢眼高于顶,目空四海?苟有一艺之长,一行之善者”,则“心向往之”。这话不假。板桥一生崇拜明代大文学艺术家徐渭(号青藤道士),曾刻有枚章曰“徐青藤门下走狗”。

  他解释说,我平生最爱徐青藤诗,兼爱其画,因爱之极,才自制了那枚印章。“印文是实,走狗尚虚,此心犹觉慊然!使燮早生百十年,而投身于青藤先生之门下,观其豪行雄举,长吟狂饮,即真为走狗而亦乐焉”。可见板桥也有心中崇拜的人物,直至做狗都心甘情愿,并非饮酒后见人就骂,目空一切。

  这样看来,板桥的骂是有分寸的。说不定真把那些食古不化、迂腐偏狭、寻章摘句的酸秀才骂醒,对这种人也该骂,省得他们做不成事,有时还祸害人。可是,板桥在潍县给家中的儿子写信说:要和众人处好关系,否则会积下许多嫌怨,“将来管理家政,必致个个都是仇人,奚能立身处世”,并说自己壮年好骂人,所骂都属推廓不开的假斯文,但这也不好,易长傲气,不肯用功深造,进而潦倒终身,永无寸进。

  可见板桥也深知骂人的负面作用。

由于板桥傲岸不谐,好污辱无用之恶人,使酒骂座,结怨不少,这也就加速了官场对他的“开除”。后来,板桥终因不待上级批准,擅自开仓赈贫一事而被他人告发,早有挂冠归田之意的郑板桥便毅然辞官,回扬州设摊卖他的字画。回到家乡,板桥如鱼归大海,鸟脱牢笼。

  正如他给图牧山信中所言:“解组以来,如释重负,砚田所入,尚足自给,青山绿水,畅我襟怀,鸟语泉声,适我情志,较诸簿书鞅掌,案牍劳形,上官拘束,下吏纷扰,南面作宰时,如经转轮一过也。”他总结自己辞官的原因时说,由于自己赋性禀直,好酒谩骂,深中膏肓,因此早得狂名,招人憎怨。

  兼之拙于应酬,不会逢迎,冷气何多,笑颜太少,凡是人中有不合我眼、不合我情者,直至宴席散时也不与他说一句话,这都是官途中的忌讳,而我一一犯之,想要安其位而升其职,不是很难吗。所以静夜长思:境之顺逆,官之利钝,头上天公,早自安排。行年已是六十开外,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又何必苦苦挣扎,而为逆天之举!于是飘然归去,老我田园,做一个太平盛世的逸民,正恐怕陶渊明也不如我啊。

  回到家乡的郑板桥,果然过起了自得其乐的属于自己的生活:“雅客忽临,向饷苦茗,继具嘉酿,池内鲜鱗,烹而佐酒,畦中时蔬,煮以充馔,对坐长谈,兴趣弥永,主醉客归,客醉主送,及门一揖,就此而别,不作酬应场中一句俗语,真爽快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平淡而真淳的生活,才是人原有的精神享受,令人心向往之。

板桥挂冠归田后,他的好友李啸村送他一副对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官场的无所作为,官场的失败却给板桥带来了艺术上的成就,正因有了“一官归去来”,才蕴育出“三绝诗书画”,他才成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他一生多画三样东西: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板桥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象征他孤傲、清逸、淡泊、脱俗的情操。

  他自创的“六分半书”,其特点是以真、隶为主,糅合真、草、隶、篆各体,并用作画的方法来写,其笔法变化多样,人有“乱石铺街”之喻。他的诗文,自出己意,清新淳朴。自称“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简约凝练如“三秋树”,标新立异似“二月花”。

板桥是个美食家,他认为“世间之物,一物有一物之味,各不相同”。

  他列出十几种美味后说,“物之具有至味,虽久嗜而不厌者,舍狗肉莫能胜也”。所以,板桥每食狗肉,必加姜少许与狗肉同煮,其味更美,所嫌此物最宜冬季,不能常将下酒,引为恨事。板桥爱吃狗肉甚至走向极点,说什么“食物中之隽味,狗肉则为至味,亦神味也!若以狗肉为秽物,为不可食,世间再无更有味之物可吃”。

  狗肉是很好的“下酒菜”,郑板桥常以狗肉下酒,竟致将狗肉夸为“神味”,不知这“神味”到底是什么味道,颇令人发笑。

板桥辞官回扬州的那天,特意画竹,以告潍县的士绅百姓,并在竹画旁写诗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痩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表明自己为官的清廉与归乡后的向往。在扬州卖画的第一天,他画的仍然是青青的翠竹,并写诗道:“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诗中回忆了自己二十年前未出仕前就饮酒作画为生,而今官场归来,仍就画竹卖画,希望淮南地区都有自己的竹画流传。

  为此,他曾给自己卖画作过“广告”,在《板桥润格》中说,凡求他画竹只收现银不收礼物,“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反映出郑板桥的率真。画品明码标价,不和旧交套近乎,意为欲套近乎白拿画品,自己只当秋风过耳对待。

板桥常酒至微醺时,灵感顿生,研墨拈管,画竹赠人。正如好友金农所言:板桥“风流雅谑,每逢酒天花地间,各持研笺执扇,求其笑写一竿,墨渍污襟袖,亦不惜也”。只要与板桥性情相投者,画竹相赠,分文不取。一次,他给一位打鱼为生的渔翁画了一幅竹图,这位渔翁不但付了他的画钱,还以酒饭招待了他。

  板桥感到对不起渔翁,写诗道悔贪卖画几文钱,辜负乡关兰蕙天。晚饭得鱼逢网户,知心同醉素心前。”有人识货,真的欣赏他的画作,他宁可少魏和不要钱:“年年画竹买清风,买得清风价便松。高雅要多钱要少,大都付与酒家翁。”有的带着老酒前去求画,板桥禁不住酒的诱惑,便挥笔作画赠人:“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

  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他向往“左竿一壶酒,右竿一尾鱼。烹鱼煮酒恣谈谑”的生活,“佳境佳辰拼一醉,任他杯酒渍衣襟”,有时直至“醉中丢雜尘埃”,也无所谓。板桥喝酒有自己赫酿并和酒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河桥尚欠年时酒,店壁还留醉时诗”。

  他在外地还专门给这位姓徐的酒店老板写过词,题目是《寄怀順士并示酒家徐郎》,词的下半阙写道“桃李别君家,霜凄菊已花,数归期,雪满天涯。吩咐河桥多酿酒,须留待,故人赊。”是河桥酒家的徐老板风流倜傥,还是赫赫有名的板桥先生礼贤下士,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草怒而生,鹏怒而飞,板桥将满腔的“怒”即志向与情操寄托在一杆杆青竹上,换来的仅是几壶老酒,这便是他晚年生活的缩影。

郑板桥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文。特别是“表现一点名士的牢骚气”而又“叉手叉脚”的“难得糊涂”四个字在民间流传极广,超过了郑板桥本人的知名度。

  鲁迅评道:“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着,坚持着什么,例如道德上的正统,文学上的正宗之类。”(《准风月谈•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意蕴深广,充满了人生智慧。从大的方面说,人的挣扎只能顺应规律,与日月星辰融为一体,而不停地运行。人类在不断地为自己拓展生存空间的时候,常不免碰许许多多的钉子,清醒的“糊涂”是很有必要的。

  可是做到清醒的“糊涂”实在不易,所以才有“难得糊涂”这样深邃的人生概括。板桥的智慧在当时是超前的,所以才不被俗人所容。今天面对板桥,又有多少人理解他的思想、他的狂放呢?。

二、叶圣陶与酒的故事是怎样的吗?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和《小说月报》等期刊。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有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等作品传世。

叶圣陶饮酒的风度是“浅斟慢饮”。晚年不饮烈性白酒,以微醺为限,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式的雅饮。他品味的不单单是酒,而是借酒来品味生活。早年,郑振铎在《宴之趣》一文中写道,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经常一块饮酒议事。

  一口一杯的郑振铎劝叶圣陶“干一杯”,叶圣陶却说:“慢慢的,不要这样快,喝酒的趣味,在于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在于干杯。”叶圣陶虽然反对喝快酒,“然而终于他是一口干了,一杯又是一杯”。早在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和郁达夫、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入会成员的条件之一居然是能饮黄酒三斤。

叶圣陶90岁生日时,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秘诀,他说:“喝酒、吃肉、不运动。”这与医学家的倡导大相径庭,细想又不无道理。这当然是养生长寿中的一家之言,关键在怎么理解。也可看作是叶圣陶故意的幽默。

据叶圣陶的儿子叶至诚在《父亲醉酒》一文中回忆:翻他父亲17岁生日那天开始写的22册日记,发现青少年时代的父亲也有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

  由此推想,这大概是好酒而非酗酒者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打从叶至诚记事起,他父亲喝酒的自制能力就很强,“即使在有酒的日子,限于一天一次,不过一两多点儿,微醺而已”。有过醉酒,也仅仅两次:一次是在乐山与英文教授雷纳饮酒,到底喝了多少酒不得而知,但两人都醉了。

  雷纳醉在家中,而叶圣陶却似打败敌手的英雄,摇摇晃晃地走回家中。还有一次醉酒,是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11月30日,朱德总司令六十大寿的宴会上。叶圣陶醉了,哭了。他对家人说:“我们为朱德总司令庆祝六十大寿。你可知道,为什么我们要给朱德将军祝寿?为什么不给蒋介石祝寿……”酒后吐真言,这一问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民党希望的幻灭,对共产党的敬佩,其深意尽在那一醉之中,一哭之中。

有人读叶圣陶《日记三钞》之后对叶至诚说:“你家老太爷可是每日必酒呀!”在叶至诚的记忆中,这话基本属实。仅在抗日战争的非常时期,有时也断过酒。如叶圣陶的日记中写道,“过节(或祭祖)所剩之酒,今日饮完,明将停酒”,“(某某)所赠酒昨已尽,连饮半月,该止酒矣”。

  在最艰难时期,他家买酒,甚至于不能够一斤一打,而是以一元钱为度,打几两来,供叶圣陶喝上三四天。

他常与儿子叶至善饮酒评诗,评到妙处,便激动不已,呼一口酒。古诗,特别是毛泽东写的诗词成了他的“下酒菜”。晚年的叶圣陶,也没有戒酒。由于年老体衰,遵医嘱不再饮烈性酒,喝低度张裕白兰地。

  有一次双沟酒厂一位同志给叶圣陶捎去两瓶酒,他见到熟悉的双沟大曲酒,不由触景生情,回首往事,感慨系之,遂叫家人备上纸笔题诗一首:“曾饮双沟酒,如今老不能;芳醇犹记忆,佳酿信堪称。”叶圣陶晚年喝低度白兰地酒是为了养生保健,为的是摆龙门阵,闲聊。正如叶圣陶《老境》一诗写的,“把酒非谋醉”,有时一喝就是个把钟头。

叶圣陶是现、当代文人中的高寿老人。他的长寿,与他那一生善良的博大胸怀,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酒的滋养相关。是那舒心的美酒使他精神健朗矍铄,是那舒心的美酒使他福寿安康。他是现、当代最会享用美酒的大饮者、善饮者。他自称饮酒80年,酒成全了他,送他走完了该享的天年。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20182564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叶圣陶 #怎样 #故事

相关文章

  • 其实创业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激励一生的六个经典故事

    其实创业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激励一生的六个经典故事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

    2024-03-24

  • 神医华佗发明“五禽戏”的故事是怎样的?

    神医华佗发明“五禽戏”的故事是怎样的?

    据说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很好奇,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就站在洞外听。他听得入了神,听着听着,听见那两个人谈起了...

    2024-03-24

  • 愚人得宝的故事是什么?

    愚人得宝的故事是什么?

    意外得宝 曾有愚人,生活极度贫困。他欠了别人很多债,又无力偿还。他除了逃走之外,别无它法。当他来到一个沙漠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装满宝贝的盒子,在盒盖之下、珍宝...

    2024-03-24

  • 牛年说牛,求一则关于牛的故事 (急)

    牛年说牛,求一则关于牛的故事 (急)

      小的时候,我睡觉前最大的爱好就是缠着父亲给我讲故事,而且最喜欢听的几乎都是有关动物的。几乎每天如此,到后来爸爸实在找不到新故事了,就把老的故事来回的讲。我好...

    2024-03-24

  • 我想要一些详细,长一点的关于生命的故事。

    我想要一些详细,长一点的关于生命的故事。

      很多的,比如昂起头来真美--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

    2024-03-24

  •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团队合作的故事?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团队合作的故事?

      最经典是西游记 孙悟空的故事,可以说是—个由个人奋斗失败后转向团队成功,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典案例。 孙悟空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学会了做...

    2024-03-24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