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搞笑图片 > 陪我守灵的女人

陪我守灵的女人

发布于:2022-06-12 作者:admin123 阅读:25

  陪我守灵的女人

  文/西门佳公子

  一

  那个时候我还是镇上的一名初中教师。

  这个小镇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古老的建筑。据老人们讲,那些看上去破破烂烂的房子至少在清朝时期就有了,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房子依山建在一片高高低低的土坡上,房子后面就是花溪河。河里布满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一年四季清水长流。河的对面是有名的二峨山,和遥远的峨眉仙山隔山相望。天晴的日子,站在二峨山顶可以望见对面山上金顶的佛光,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亮。

  峨眉金顶的佛光,普照众生,把方圆百里之内大大小小的山脉都照进去了,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理所当然地希望能得到菩萨的关照。总的说来,百年以来,这一带倒也风调雨顺,无大灾大难,人们靠山吃山,生活悠闲自在。

  小镇名叫高庙。每逢赶集的日子,周围百里之内的乡民都会聚集来,甚是热闹。买回必须的日用品,如大米、肥皂、牙膏牙刷、农具之类的,再翻山越岭背回去。因为交通闭塞,赶一次集很不容易,就越发显示出镇上居民的优越性来。他们一律鄙夷地把从四面八方前来赶集的人称为乡下人,而他们俨然以城里人自居。

  镇上几乎每家的老房子里面都有一个小的天井,进到里面幽深曲折,还有老式的吊脚楼,很有复古的风情。而住在里面则冬暖夏凉,很是舒服。镇上人颇有点夜郎自大的意味,一说到城里,他们脸上都露出不屑的神气,认为根本没有小镇居住舒服。而的确有不少人走南闯北,见过很多世面。

  小镇人身上有一股天生的匪气。解放前是出土匪的地方。当时一个最大的李姓家族带领乡丁围剿过来这里征粮的解放军,有7名战士被土匪杀死在镇后面的铁索桥上。手段极其残忍。老人们回忆说,土匪打死解放军后,把他们的尸体抛在花溪河里,随水流到下游,后来根本就找不到尸体。当然那些参与过攻打解放军的土匪,解放后一个个都被政府枪毙了。为了纪念7名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人们在他们牺牲的地方建了一个烈士纪念馆,如今已成为我县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时有人前去凭吊。

  镇上那些光着屁股的小孩子,尤其喜欢在烈士纪念馆旁边的小河里玩耍,捉鱼、捉虾,或者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乐此不疲,清清的溪水和从树叶间漏下来的阳光,把他们的皮肤浸泡和晒得黝黑发亮,在大自然的日晒和风吹中一天天走向成熟。这些长大了的男孩子们娶妻生子后,为了生计往往会到煤矿下井,冒着生命危险养家糊口。

  镇上的女孩子一律皮肤白皙,长得水灵灵的。大约是温润和潮湿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小镇上一个小有名气的文人曾写过一篇小文《水色》赞美过她们,获得女人们的一致赞成。他是这样写的:

  那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找一个水色好的女子做老婆。 我说的水色是家乡方言中用来描绘女人肤色的专门语汇,而不是水天一色的意思。水色好意味着该女子貌美如花,肤如凝脂;水色不好,那是说该女子长的歪瓜劣枣,不忍目睹。

  镇上的女子天生有好的水色。那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啊。从母亲的子宫出发,吸山川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它让我想到青草与露水混合的芳香,春天枝头开放的花朵,太阳金色的光芒,还有秋天山头上笼罩的雾霭,水面上轻轻荡漾的清波……当我写下这个题目,一千个清丽的面容在我眼前摇晃,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使我迷醉。

  我试图去寻找第一次使用水色来形容女子姿色的那位哲人,想必他有像水一样柔软的情怀和一颗悲天悯人的怜香惜玉之心。我喜欢这个美妙的词语,像喜欢女人温暖的身体一样。如果可能我想和他谈谈,使用这一语汇的最初想法。我猜想他的灵感可能来源于那个著名的情圣说的一句话“女儿是水做的”。把女人和水联系在一起已属天才的创意,再加上一个色字更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而女人是人类的母亲,引领着我们上升。水又是无色无味的,但却包含着一切的颜色。的确用水色来形容我们镇上的女人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许多年以来我长期混迹于一群水色极好的女人中,感到乐不思蜀和人生的种种趣味。在不经意间,当年邻居家的那些个黄毛丫头,已出落得如花似玉,让人大吃一惊。成长就在一夜之间的事,仿佛春天雨后的春笋,呼啦拉闪出一大片,让人目不暇接。她们是时间孕育出来的女巫,昨天还流着鼻涕,在乡间的小路上背着背篓扯猪草,满脸乌黑,或是在小溪小沟里和一群野孩子戏水玩耍。今天一见不由得惊呼:这就是当初看到的那个黄毛丫头吗?打死你也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时惟有捻着几根稀疏的黄胡子,背对夕阳,独自感叹。据说西施的邻居,一个老头看到西施的美貌,酸溜溜地说:她也算是美女吗?那天下恐怕找不到美女了。他的心情跟我类似。

  但我再不通情理也不能不承认镇上的女人水色好。那是一种与任何高级化装品没有关系的颜色。多年以前我曾见过一个女人,十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秀秀气气,就像夏天瓜棚上的嫩黄瓜,清翠欲滴,忍不住想去啃上一口,十年后我再次见到她,几乎没发生多大的变化,还是那么漂亮,肤色依然是那样动人,时间在她身上没留下什么痕迹,有的只是更加成熟的风韵。像这样在时间的利刃下永不褪色的女人彼彼皆是,而它们中百分之九十九是不喜欢化装的,永远是一幅素面朝天,清清爽爽的模样。在她们看来,任何外物的辅助只会损伤与生俱来的那份天然美。

  镇上的女人打动我的地方还在于那种无拘无束的性格,她们不懂得什么是矫情,不会忸怩作态,性格直爽豪放,敢作敢为。不管什么庄重的场合她们敢于高声说话,放声大笑,脸上永远挂着满不在乎的表情,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绝不拖泥带水。这多少给人缺乏教养的印象,她们可不管怎么多,我行我素,只求开心。她们就像那山间汩汩流淌的清泉,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她们自由的天性。而做她们的丈夫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都说镇上的女人有点恶。很多男人和她们生活不久,会发现自己的耳朵在一天天变软,最终落下一个“粑耳朵”的雅号(怕老婆的男人的统称),并且一直心甘情愿充当这样的角色。

  我乡男人一直喜欢喝一种浓度极高的白酒,就像他们钟情于那些水色佳的女人一样。不喝酒的男人是无法驾御那些性如烈火的女子的。有意思的是本地在挑选女婿时一条最重要的标准是看男方会不会喝酒,不会喝酒的男人被认为缺乏应有的气概。大家一致公认的好男人往往是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男人。女人性凉,需要用浓烈的白酒去加以温暖。在我们很小的年纪,大人就不断地向我们灌输:“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的观念。还有的老人会对你说,连酒都不会喝,看将来哪个女人会看上你。为了避免这样的厄运,我们在酒坛子里中泡大。

  而一年又一年我们的身边不断走着水一样的女子,她们的骨肉,血脉,一点点地融入山川的颜色。

  文章写得夸张而煽情,但总的说得还算真实。尤其是对镇上女人的理解极为准确。算得上是一个多情种子,只有拥有柔软内心的男人才会如此深情地描写她们。顺便说一句,在我们小镇的历史上,这样的男人从来就不在少数。

  二

  我的女主人公秀琼便是这群水色出众的女人中的一位,在我看来还是最为出色的一位。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大约只有20来岁,高挑的身材、精致的五官、浓密的黑发、掐一把可以拧出水来的肌肤,再配上一对小酒窝,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招人喜爱。近日网上疯传一个叫赵红霞的女人,很漂亮,我看她俩的相貌有得一比。我这样说,仅仅是为了表达秀琼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人之一。

  她家住在街东头,我家住在西头。中间是一条青石板路面,上面布满青苔,不知有多少乡民的脚曾在上面走过,有的地方石板已经深深地凹进去了,可见历史的悠久。这条街道是镇上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街的名字叫禹王街,其实与大禹没有一点关系,不知是哪个文人胡乱命名的。

  人丁兴旺的时候,禹王街上的每间房子里都住满了人。街边上还开着很多的杂货铺,商店以及酒馆。那些前来赶集的人可以在这里买到各自需要的日用品。那些房屋很有意思,都是两楼一低的木质青瓦房,东家的房梁挨着西家,挨得密密实实,中间不留一丝缝隙。不用说,这些房子当初建造起来很不容易,用的都是上等木料,柱子粗大;若是拆起来也很费事,因为动到一家就会牵连到另一家。房屋的关系如此,镇上人的关系也是如此,一门里面和多户人家都有亲戚关系。千丝万缕,常常无法理清。小孩出生后,大人告诉他,这个该喊什么,那个该喊啥子,结果时间一长,就搞忘了。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唯一担心的就是怕发生火灾,好在各家各户小心火烛,几十年下来倒也相安无事。

  那个时候,这条街上相当热闹。

  我每天放学回家,搬条凳子坐在街边,和大姑娘小媳妇摆摆龙门阵,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周围百里之内发生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从她们最嘴里一一讲述出来,满觉新鲜有趣。比我从书本上看到的还要有意思。比如她们讲,临近村里,有一个懒婆娘。怎么懒的?你想都想不到。讲故事的人煞有介事地说。大家就催她快讲。她故意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从前,有一个懒婆娘,真的是懒得其奇,平时,家中的任何事情她都不干,每天都是躺在床上,就连吃饭都要她的老公喂。难得的是她的老公真的很好,里里外外什么事情都做,连老婆的一切都侍候得好好的。

  但是他看到自己的婆娘这么懒,还是劝她,老婆,有些事情你还是要做做呀,比如穿衣洗澡,吃喝拉撒这样的事情,你还是要做呀。

  你知道这个懒婆娘怎么对老公说?

  这懒婆娘每次都说,老公呀,我知道你爱我,有你,这就不可以了吗?

  这一天,懒婆娘的老公要出远门,这一出门,就要二十多天。他想,怎么办呢?想了一个晚上想好了办法。

  他做了一个特别大的面饼圈,足足够懒婆娘吃一个月的,套在懒婆娘的脖子上,然后在床头上挂了一个大大的壶,里面装满了烧好的开水,然后用一根竹管子一头连着水壶底下的口子,另一头拴在懒婆娘的嘴巴边上。

  男人在出门的时候对懒婆娘说,老婆,我这一去会要二十来天,这个饼子足够你吃一个月了,当你嘴巴前面的饼子吃完了后,请你转转你的头,就可以吃到边上的,边上的也吃完了,请你用手把饼子转过来,你就可以吃后面的。还有,你嘴巴的右边这个竹管子里有水,当你口渴的时候,你就可以用力吸一下就可以喝到水了。

  于是,这男人就出远门了,一走就是二十来天,他很牵挂家里的懒婆娘,每天都尽可能快的把要办事办好,然后回家的路上都很急的赶路。终于,在第十九天的时候,他到了家。

  这男人一进家门就往懒婆娘的床边走。他发现,懒婆娘已经饿死多日了。这男人非常的伤心,号啕大哭:老婆呀,是我对不住你呀,你怎么就这样饿死了呀……他哭了很久,然后想,不对呀,我都准备了一个多月的饼子和水,怎么老婆就饿死了呢?他细细一看,挂在懒婆娘脖子上的饼子,只是嘴巴前面咬了小小的一块,别的地方都没有动过,而水壶里的水,还是原来那么多。原来,这懒婆娘,懒得连动一下脖子喝口水都不愿意,所以一口水都没有喝,只有嘴巴边上的饼子吃了,她懒得连稍稍抬一下头咬饼子都不愿意。

  听完故事后,大家哈哈大笑。一个沉闷的下午就这样过去了。

  秀琼是这群人中最为羞涩的一个,她一般不插嘴,只出耳朵听。她还是一个新媳妇,刚从乡下嫁来不久。秀琼的丈夫是镇上徐麻子的三儿子。徐麻子有三个儿子,一个是疯子,一个神经上有问题,只有老三人长得巴适(英俊漂亮的意思)。不过脾气也不怎么好,常在外面惹事生非。

  徐麻子解放前给人当长工,解放后家境也没怎么变好。可见人的命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徐家日子一向过得紧巴巴的,大家都说和这家人不务正业有关。批评他家的人说,不好好找事情做怎么会有钱呢。有一段时期,徐麻子沦落到检垃圾为生,而他老婆则长年类累月给人家带孩子。

  令镇上人感到不解的是,像这样的家境,徐家老三怎么会娶到一个这么好的媳妇呢?那姑娘实在长得太漂亮了,娇好的容貌、高挑的身材、水灵灵的眼睛,人见人爱,没有人不喜欢。娶一个这样的老婆回家会引来多少登徒子的觊觎之心啊,因为镇上不乏好色之徒。

  人们等着看徐老三的笑话,这么漂亮的老婆,如果没有本事是养活不人家的。谁都知道徐老三整天在外面瞎晃,不出事才怪。

  一开始我对秀琼其实并没有多深的印象,只是觉得她很腼腆,可能是刚嫁到街上的缘故,和大家还很不熟悉。每次碰到我都会很羞涩地叫我一声老师,我微笑着回答,然后各自走开,没有说过更多的话。她似乎整天都呆在家中,哪里都不去。偶尔到街边听人摆龙门阵。而她的老公经常不在家。

  我后来慢慢了解到,她原是临近村子里的一个村姑,她娘家离我们镇至少有50多公里,是个鸟不下蛋的地方。秀琼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哥哥嫂嫂长大,吃过不少苦头。哥哥嫂子把他嫁到镇上来的唯一想法是,到镇上吃得好耍得好,可以不用下田种地。可是真实的情况如何呢?秀琼来了才知道。

  我们镇上的女人啥子都好,就是一样不好,喜欢打牌。有事无事搬些桌子凳子,就在街边摆开了战场。纸牌、麻将、扑克,花样繁多。一场牌下来,输赢几百、上千,赢的赢得发笑,输的输成苦瓜脸,表情各异。打牌容易上瘾,输了不甘心,赢了想多赢点,小镇上的赌博风气愈演愈烈,大有不可遏制之势。有个煤炭老板的儿媳妇曾经一天的功夫输掉了10万块钱,连眉头也没有皱一下。

  镇上人之所以好赌,得力于小煤窑经济。那个时候镇周边小煤矿遍地都是,男人们下井挖煤可以挣到大钱,所以女人手头上打牌的钱就多了起来。后来小煤窑通通被关闭了,人们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赌博的风气才稍稍有所收敛。

  秀琼偶尔也打点小牌,完全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她不像其他女人那样好赌,徐老三在外面坑蒙拐骗弄回来的钱仅仅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三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走到街边拐角处,看见秀琼站在那里哭,眼睛都哭肿了。我上前问她发生什么事了。她只是一个劲儿地哭,不回答。我觉得很无趣,站了一会儿就走了。

陪我守灵的女人

  回家后听街坊邻居说起,原来是秀琼的老公因为吸毒被公安抓走了。早就隐隐约约听说徐老三在吸毒,没想到终于出事了。

  小小的镇上据说有50多个年轻人在吸毒,他们究竟是怎样染上毒瘾的,那些毒品又是怎样流进来的,我只能凭空去想象了。

  秀琼这个女人真是命苦,一朵鲜花真的插在牛粪上了。我心里暗暗为这个女人感到惋惜。吸毒可是一条万劫不复之路啊,她的后半生怎么过,这是一个问题。

  说起徐老三,那可是个让人头痛的角色,我基本上是看着他长大的。由于家境贫寒,上学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思读书,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从此踏入社会,交往的人非常杂,鸡鸣狗盗的都有。只要给他点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后来跟着外地的一个黑老大混,充当他手下第一号打手,砸场子、收高利贷、替人收钱,下手狠,不计后果。每次严打都会被派出所的人追得鸡飞狗跳,但是风浪过后又会旧病复发。

  秀琼摊上这么一个男人,她的命运能好才怪。

  一个月后,徐老三被放回来了。秀琼一见他就哭了,哽咽着说,你要把毒戒了,否则我就和你离婚。

  徐老三支支吾吾地说,好。

  秀琼又说,看在女儿的份上,你一定要把毒给戒了。

  徐老三再次支支吾吾地说,好。

  徐老三好像良心发现,问秀琼,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是怎么过的呢?

  秀琼眼泪汪汪地说,怎么过的?你被抓的时候,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找哥哥借了几百元钱才混到现在。都怪你不争气。

  徐老三听后,一脸诚恳地说,我一定把毒戒了,好好挣钱养活你们母子。

  经过这次教训后,徐老三的确循规蹈矩了一段时间。但古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还有一句俗语叫,狗改不了吃屎。徐老三,身无一技之长,又吃不得苦,游手好闲惯了,想要找件正经事做,却是不易。只好重操旧业,靠偷靠赌,维持生计,日子过得越发艰难。

  这期间可苦了秀琼,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这年春天,秀琼突然从镇上消失了,再次见到她已是一年以后。

  回来的秀琼,衣着光鲜,形象气质完全与先前判若两人。嘴唇涂得很红,顾盼间显得很是妖艳。男人用暧昧的眼神看她,女人则在背后悄悄议论。无非是说她找到钱了,肯定在外面重新找了男人。

  秀琼说,她在城里打工。

  有恶毒女人说,是在床上打工吧?问得她一脸绯红。

  徐老三很高兴。拿着秀琼给的钱天天到茶馆打牌,因为他在社会上混的时间长,精通牌技,而且还会偷牌,所以总是赢的多输的少。夫妻俩每天早上睡到太阳晒到屁股才起床,然后匆匆吃点东西就出去打牌,要到晚上很迟才回来。我父亲很瞧不起这种人,常在我耳边说,不劳而获、不务正业的人绝没有好下场。我承认父亲说的有道理,却在嘴边反驳他说,猫有猫道,蛇有蛇道,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管人家怎么生活。

  父亲叹了口气说,这世道全变了,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父亲在街坊邻居中一向以严肃正直著称,他看不惯徐老三夫妇是很正常的。

  我一辈子最痛恨的就是吸毒的人,有万贯家产也会吸光的。父亲这样对我们说。他还向我讲起祖上一位先辈因为吸食鸦片最后败光家产的故事。

  街坊上关于秀琼的流言蜚语开始多了起来。

  有人说,某天晚上看见她从某个老板的房间里出来。

  还有人说,她现在专门勾引有钱人。

  当初从山野中带来的那股清新之气已经荡然无存。

  四

  那一年夏天,父亲突然意外去世了。我是在上课的时候得到这一噩耗的。我丢下课本急匆匆赶回家。我家门前围了一大堆人。

  我拔开人群,看到父亲躺在天井里,脑后有一大滩淤血。原来父亲是从房顶上掉下来摔死的。一场地震把房梁上的瓦抖松了,父亲为了节约人工费,偷偷爬上房顶去翻瓦,一不留神就摔下来了,脑袋结结实实磕在地面上。如果不是这场意外,父亲一定会长命百岁的。他老人家身体一向很好。唉,都怨我,忘了提醒他。

  家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我感到手足无措,除了悲伤之外,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过在我们小镇,一旦发生死人的事情,一套固定的程序就会自动运转起来。一切自有左邻右舍帮着打理,主人家用不着过多操心,只需委托一个有经验的老人来指挥调度即可。

  先是有人跑去打开山门(父亲几年前修的老山),接着去请道士先生。道士先生来了之后,根据父亲的生辰八字定下了出殡的日期。抬出漆黑的棺木来,将父亲装在里面。父亲的一生就这样草草结束了,我难以掩住悲伤地站在父亲的棺木旁边,脑袋木木的,没有知觉。

  大家又忙着布置灵堂,扎花圈。

  负责办厨的师傅指挥人到附近的场镇上买肉卖菜,停丧几日,主人家要准备流水席,招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

  到了晚上,灵堂布置好了,在父亲的遗像前点起了蜡烛和长明灯,放起了哀乐。在给父亲守灵期间,又发生地震了,准确地说是余震,房梁上的瓦都掉下来了。刚才围在我家的一大群人一下就跑光了,整个街道黑漆漆的,只剩下父亲灵气前摇曳的烛火。气氛有点吓人。但我不能走,我得为父亲守灵。哪怕天塌下来也不能走。四周静悄悄的,对面是躺在漆黑棺木里的父亲,我听见了自己沉重的呼吸声。

  尽管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毕竟阴阳两隔,要说不害怕是假的。就在我内心感到有些胆怯的时候,街的那边隐隐约约走来一个人,走近了看清楚原来是秀琼。穿着一身墨绿色的裙子,头上挽着一个发髻。她这身装束,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问,这么晚了,还不睡吗?

  她说,反正也睡不着。我陪你说说话吧。

  我说,好啊。我拖来一条长凳,让她坐在我的对面。

  他还没回来吗?

  她摇了摇头,然后加了一句,不知死到哪里去了。

  我忽然变得笨嘴拙舌起来,找不到话说。沉默了一会儿,她突然提醒我说,该添点儿油了。

  我赶忙起身,给父亲灵前的长明灯里加了点油。烛火一下窜起老高。四周一下明亮多了。

  长明灯是不能熄的,你知道吗?

  她忽然关心起这个问题来了。我说,是的。老人们都这样说。如果熄了会对子孙不利。

  你父亲可惜了,多好的一个老人啊。她叹了口气。

  我忽然想起父亲生前对她的印象并不好,心里有些惭愧。

  我说,没想到你会来陪我守灵。谢谢你。

  她看了我一眼,反正也睡不着。倒不如找你说说话。

  我想问问她,前段时间没怎么看见她,到哪里去了。但终于没有说出口。

  这个守灵的夜晚,因为有人陪着说话,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前来帮忙的人,陆陆续续来了。

  第二天晚上,道士们敲锣打鼓,口中念念有词,为父亲做了一个小道场。这是父亲在家中的最后一夜,过了今晚,父亲就要被送上山,入土为安了。

  做完道场后,秀琼照样前来陪我守灵。我心里忽然对这个女人产生了难以言说的亲近。

  五

  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我心里始终对秀琼念念不忘。但又不敢与她走得太近,她是有丈夫的女人。老婆也把我看得很严。但是说实话我总想与她发生点什么。每天放学回家,我站在门口,眼睛总是不自觉往她家里瞧,要是有一天没有看到她的身影,就会感到失魂落魄。而那段时间她总是很配合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久而久之,我对这个女人害上了单相思。梦中经常出现她的影子。有一回我甚至梦到和她紧紧拥抱在一起。时间和场景都很不合时宜,就是那个守灵的夜晚,就在父亲灵前,我们俩紧紧依偎,她的手缠绕着我的脖子,我们长时间亲吻,吻得喘不过气来。

  这是我做过的最好的春梦之一,尽管带有亵渎神灵的意味。

  我意识到我的想法很危险,可还是止不住想她。

  在此期间,秀琼的老公又出事了。喝酒醉了与人打架,提刀把人砍成重伤,被县城来的警察带走了。秀琼哭得跟泪人似的,可无济于事。据说徐老三这下不判个十年八年是出不来的了。

  我为秀琼感到难过,一个人,又带个孩子,以后怎么过呢?这是一个问题,像石头一样沉重压在秀琼的心头。

  在我的印象中,小镇上每年都要发生几起严重的打架事件,酿成极坏的后果。民风也实在太剽悍了,让人哭笑不得。

  美貌如花的秀琼,怎么就摊上那样一个男人呢?

  此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回家的时候很少看见秀琼。我猜想她可能带着孩子回娘家,或是到外地打工去了。看不见秀琼的日子,过得没滋没味的,仿佛一下少了很多乐趣。

  大约是在年底,我又看见秀琼了。脸变黑了,人也瘦了。大约吃了不少苦头。我笑着和她打招呼,她表现得很是冷漠。问她到哪里去了,也不说。我感到很无趣,就没再多问。加上忙于期末考试,渐渐忘了她的存在。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在家里看电视。她偷偷跑到我房间里,我很意外。招呼她坐下,她扭扭捏捏地站着,不肯坐,过了好一阵子,红着脸对我说,你可以借我一点钱吗?我说,多少?她说,500。我从口袋里掏了500元钱给她。她很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我一定会还你的。我笑着说,没事,我也帮不了多少。有事尽管找我,只要能帮的,一定帮。

  她走了以后,我很后悔,咋就没有轻轻拥抱她一下呢,那种情况下,她是不会拒绝的。我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可耻。但我实在太喜欢这个女人了。

  大约是2008年以后,我彻底告别小镇,调到城里工作。直到今天都没有再看见过秀琼。上次回小镇,我婉转打听她的下落。有人告诉我说,徐老三判了十年刑。秀琼早就带着孩子走了。

  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我的朋友淡淡对我说。

  今天春节,我终于打听到秀琼的下落。有人看见她在某座城市的歌舞厅里当坐台小姐,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涂着很厚很厚的口红,嘴里叼着香烟。活脱脱一个风尘女人的形象。

  秀琼除了走这条路,也确实没有更好的路可走了。她和徐老三生的孩子怕要上高中了吧。

  (约:9000个汉字)

  作者简介:西门佳公子,青年散文家,曾在《青年文学》《山花》《黄河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四川文学》《青春》《美文》《广西文学》等刊物发表散文作品,入选过10余种选本。现居四川眉山。

一、武汉6个笨孩子的本硕博之路

彭老师6个下辈全是本硕博,亲自教过的6000学生中,有1100多人,进了全国重点大学,有350多位硕士,有100多位愽士,他们中不少人成了北大、清华、武大、华中科大的教授、博导,有的还成了国际上首席经济学家、商界劲旅、政界要人。

  北大教授张陶伟、武汉大学愽导黄梅芳,为彭老师的著述作了序言和后记,称赞它是一门中小学学习技术学,是通往本科、硕士、博士的铺路石,是浸润孩子心灵的鸡汤,是少年作家的孵化器。

  本文作者曾推出过《玩学习---三个博士姐妹的家长教育》一书,当年成为全国畅销书。我固执地认为彭的著述,不是过河的石头 和走路的拐杖,而是照亮孩子前程的星星、月亮和太阳,大大超过《玩学习》,将引发新一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孩子自我教育的革命,催生出千千万万个刘亦婷……

  彭敦运是一个智者,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引领者,是中央教师所聘请的百位专家,我们普通人需得仰视,并把玩。那么你孩子的明天,就是他6个笨孩子的今天。

  巧克力不治肚子疼

  ——武汉6个笨孩子的本硕博之路

   曹俊华

  一个家族6个笨孩子,没有一个正取重点中学, 有的6岁时,把“人”硬是说成“热”;有的读到初中时,从千米之外走不回家;有的读高中时,物理化学只考10多分……他们的叔叔、父亲彭敦运却有一个美丽的憧憬:用西点军校的模式,阻断孩子的借口,循序渐进培养孩子们的学力。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得法的教师和家长。在彭敦运看来,孩子学不好,不是“癌症”,至多只是 “肚子疼”,我们就要用香莲丸、胃舒平、急救水治病救人,而不是巧克力。

  正是远离了“巧克力”,彭家6个笨孩子,2人成了本科生,2人成了硕士,2人成了博士,其中1人还成了博士后。

  北大研究员李俊兰、清华教授张陶伟,武大博导黄梅芳、华中科大博导肖建中等都是受教于彭敦运的高级知分子,对彭敦运的育人方法是赞赏有加。彭敦运也曾到安徽阜阳、湖北十堰、黄冈等多个地区的学校演讲,受到了空前的好评。

  家风熏陶出江夏化学王

   1951年,彭敦运出生在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17岁开始从教,现在区教育科研所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是湖北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

  彭家现仍住在江夏第一中学一栋旧式楼房里,简陋又斑驳,但那堆积如山的书,特别是那些分门别类的教育资料,让置身这里的客人,被一种浓郁的书香味包裹着。

  在彭敦运和哥哥之前,彭家没有一个读书人,只是读不起私塾的父亲,自学了200个字,这让他这个土改根子干得得心应手。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读书)走不出去,睁眼瞎。”父亲的话,使彭敦运对知识的崇拜根深蒂固。

  比他大十岁哥哥彭敦济也是彭敦运心中的一个英雄。哥哥读小学时是学生会 ,中学时也是学生会 ,出席过武汉市学生会表彰大会并大会发过言。后在建设楚天首县中,大显身手,有食品水产界“一口清”的美名。

  彭敦运读书还有个马虎像,小学时,他的学习委员身份从没有旁落,1963年1.27米的他以全县(当时是武昌县)第二名成绩,遴选到第一中学第一次从全县拔来的尖子班,那时最高兴的要算小脚奶奶了,可愁坏了家境不富裕的父亲。奶奶终年织鱼网,一个月寸步不离也只能编织3张,换得4.5元。彭敦运要到县城深造那天,老奶奶趔趄着,陪他走了一程又一程,把积积攥攥来的120个5分硬币塞给了他,久久不愿离去。当彭敦运从远去的山包上回过小脑袋时,田梗上站满了送行的乡亲。

  这份荣耀,激励了彭敦运一生。

  1966年初中毕业回乡务农了两年后,彭敦运成了一名民办教师,那时,他17岁,一年后被选派到县师训班学习了4个月的语文,被后来和自己一同考取研究生,成为武大教授的杨合鸣老师看中,培训结束一周后,又到咸宁地区参加化学班培训,成为华中师范大学陈怀清、蒋亦芹教授的得意弟子,在全地区261名学员中考试第一,被军代表作为典型向全地区四级干部会议汇报。当时,他一个当公社党委书记的叔叔正参加会议,脸上十分光彩,请了四桌客,也让他风光了一把,心存高远志。

  有了这些成绩,只读过初中的彭敦运教小学,教初学,继而又教高中,并且走上了省级重点高中的讲台,一些学生比他这个当老师的还大。这期间,彭敦运拼命地补习理科,还自学了语法、逻辑和俄语。

  彭敦运虽是化学老师,却有着非常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演讲家的口才,就连第一中学十多年的春联都是他创作的。他心中至今珍藏着有一段美好的记忆:刚当小学教师时,他业余拾猪粪,拾到“破四旧”的战利品—— 一叠16张的手抄文本,是对李白诗歌集的评论,辞藻极为华丽,让他羡慕不已。还有一个老私塾,有全套《康熙字典》13册,他用馈赠鸡蛋的形式,偷偷换得阅读的机会,背字典,成了他的喜好,至今,他能认读2.5—3万字,两套拼音,简繁两套汉字,他今天玩文字,写教育论著游刃有余,就得益于此。

   1971年,彭敦运被选拔到华中师范大学就读化学专业4年,毕业后,到江夏一中执教,1978年,考取武汉大学仿生化学专业研究生(因它因未能成行)。1979年,为了提高升学率,教育局将全县高中毕业生集合起来,实施寒假大培训,已经在一中当了两年教导主任的他成了指挥全县化学教学的统帅,当时,所有的化学实验都集中在第一小学教室里,让学生轮流做。参加辅导的40多位教师也都集中在这里。

  那天,实验遇到了一个难题,硝酸的棕色环实验,20多位老师做了30多次,没有一个成功。其中一位老师竟然接连失败了5次 。

  彭敦运被教育局副局长找来救急,他来不及洗去手上的粉笔灰,一路小跑赶到,还有十几位老师正围在实验台前研究,是什么原因做不成“棕色环实验”。

  他查看了他们的仪器,检查了药品,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错误。他格外慎重,洗干净所有需要的仪器,准备好需要的药品,开始了他的棕色环实验,奇怪, 竟然一次成功。

   他们将硫酸吸管都没有插入液体底部,所以失败了。

   彭敦运在江夏,因为多次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对在职化学教师的反复培训,从此落了个化学王的名誉。他带的6000学生中,竟有150多人在升入大学后学的是化学专业,20多人次在高考中,名列全武汉市前10名,有14人参加湖北省化学竞赛取得一等奖。

  此后,彭敦运先后在湖北省重点中学江夏一中当过教导主任,江夏第三高中任过校长,近十年来,他主动辞去了一切行政职务,潜心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其间,完成和指导完成了47个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其中有6个获得武汉市、湖北省科研成果奖,他也因此四度被评为武汉市、湖北省教育科研100佳、省级学科带头人。

  在彭家,记者还打捞出一个故事,他的小叔彭正杰,不是他的亲叔,小叔5岁时,因老父亲赌博输得精光,从武汉回大冶时,将小叔扔了,被彭家拾得,是彭母一手养大的。这成了一面镜子,所以彭家没有任何人染指麻将、扑克,而是一种纯正的书香味,让孩子沐浴在朴素与自然,宁静与温馨,高雅与和谐之风里。

  这就叫家风,是培养英才的小生境。

  小学篇:起跑线上的向背

  彭敦运的6个后代(包括从小就跟着他长大四个侄儿女),都是四五岁上的学,最小的儿子4岁时就直接上了小学二年级,这些被捂着的“小皇帝”却是受了委曲,从玩到学,这一步让孩子们有些猝不及防。彭敦运说,这是一个不太成功的选择,可能过早剪去了孩子想象的翅膀,但还是可以修补的。彭敦运采取了许多修补的办法。

  最大的彭霞出生于1969年,她读书时,彭敦运大学毕业,留在县城执教。彭敦运常利用星期天,或独自带着,或带着他们中的几个在田野里跋涉,看农民汗滴禾下土,初尝、再尝疲劳与饥饿的滋味,或翻山越岭,让孩子们双脚像灌了铅般沉重,上十个小时不吃不喝,等到终于有吃的了,是做好的谷糠饼,散落了,还要拾起重新放进口中,同样吃得津津有味。这些孩子长到十一二岁时,暑假期间也都由彭敦运介绍,到同学办的一家电器厂学徒,还要计件,看劳动成果哩;彭敦运也利用星期天和假日,带着孩子们与外祖父家一起种田,看妈妈的同事养鱼,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还与孩子们反复计算,看到底是丰收,还是蚀本。

  彭敦运管这叫慈不待兵。

  在彭敦运看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装进了对工农的敬畏,就会油然而生对科学、对现代生活的珍爱之情,而在学校,就得敬畏老师,他说,敬师才能信道。他还说,即使自己是老师,孩子也还得别的老师教,再好的家长,也只能起辅助作用,这对孩子成长起着奠基石般的作用。

   1986年,排行老五的彭舟5岁时,在纸坊一小读二年级,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中央教科所编写的集中识字课本,当时只在全国少数地方使用。中央教科所要在这里开现场会,要求有一节录像课,于是学校从武汉请来了录像师,晚上7点开始录,一节语文课竟录了4次,已是次日凌晨1点了,教室外是密密麻麻的家长和老师,不时有家长埋怨“老师缺德,要把伢整死”。

  彭敦运的伢也在里面,且最小哩,他也有怨气,但隔着窗户,他看见了老师那满脸的汗水,因劳累而有些佝偻的腰,听到了那近乎嘶哑的声音,还是一个女老师呢!

  彭敦运当时已是江夏一中的教导主任,他对大家说:“遇到这样认真的老师,是我们孩子的福气!”顷刻间,家长们的浮燥没了,代之的是敬畏。

  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将老师看成道德和知识的化身,只要学生出了问题,就一把掌打在老师脸上,让孩子有恃无恐,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极不利的。

  当然老师也要亲近学生,这是互补的。彭敦运在江夏一中任教导主任时,一个将要退休的老师没教过高三毕业班。她是因为学历不够,在她苦苦哀求下,彭敦运和她签下君子协定: 数学课进度要比最会教数学的王老师慢一周,且先听王老师的课,再去上课。这个老师是认真的,可只19天,同学们就请愿,要这位老师下课。那晚,这老师在局长丈夫的陪同下,在数学组反思到凌晨3点多,让彭留下眼泪。也就是这个周末,女老师把20个同学请到她家补习数学,其间局长丈夫还给每个孩子端来一碗面条,里面还有香喷喷的荷包蛋。这两样当时都是计划供应的啊,让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十分感动,再也没人抱怨老师了,许多孩子说,如果学不好数学,最对不起他们的数学老师了。

  第二年高考,这个老师班上的数学比王老师班平均高出1.9分。

  彭敦运的6个下辈,也有和老师发生矛盾的,甚至尖锐矛盾的,都被他化解了,核心是维护老师的权威,让孩子尊师信道,茁壮成长,不致于输在起跑线上。

  孝道,是孩子心灵最好的鸡汤。20多年前,学校课间操时给老师慰劳一杯豆浆、一根油条,彭总是跑步送回家给70岁的母亲,数年不改,母亲如今94岁了,还健在着。正是彭敦运的言传身教,孩子们个个孝顺着呢,如1990年,老彭的夫人得了尿毒症,在老彭和6个孩子到处寻医问药,长年精心护理下,现在倒好了。后来夫人不幸又得直肠癌,彭舟于去年5月将母亲送到成都华西医科大手术,6个孩子或守在病房,或发短信,打电话,传递着关爱与温情。老彭感慨:“孩子们大了,我头上的天空,有人帮着顶了!”我们无法想象,这期间彭舟错过了硕士论文答辩。华中科技大学十分赞赏彭舟的这份孝道,网开一面,并决定让他一直读到博士。

  彭家人有饭后在马路边散步的习惯,几十年了,都是老彭走在左边,把安全让给妻子、儿女。前年,儿子突然将爸爸搂在右边:“爸爸,现在是我们该保护您的时候了!”

  老彭说,百善孝为先,百教孝为先。尚德就能乐学,孝敬父母,当情感增厚了,加高了,就会扩展到对自己的职业、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积淀成责任感,也就给学习注入了无穷的动力,这样,即使一时迷失,也会知返。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彭舟是个智力有点滞后的孩子,一个“人”字,父母和老师教了千遍,依然是读“热”,他从小却特别爱动,父母结婚时一台花了32元开后门才买到的红灯牌收音机,他非要看清里面的人不可:他们为什么不吃饭,也不饿? 有一天,趁父母不在,只有两岁的他,用锤子和起子将收音机拆了个七零八落,爸爸一见举起的巴掌放下了,要不,孩子就会与未来的工程师、发明家失之交臂。

  后来,稍大一点的彭舟和小弟一块,将玩具机关枪、青蛙、汽车、坦克五马分尸了。当爸爸的给孩子出了道题:能拆,就不能全部还原吗?俩小家伙折腾了半月,也没有完全还原。“拆时,编个号,按顺序摆放,这样试试吧?”两个孩子在爸爸的提示下,凡是拆一个东西, 都能还原了。这就是反思,不仅是实验的方法,也是思维的方法。

  这是一种难得的学力,一种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用今天的时髦话说,就是可以促进持续发展的能力。

  彭舟5岁时,起初只能说出蜡烛燃烧时的5种现象,在父亲的引导下,他锲而不舍地观察,竟能说出60多种现象。正是这种出众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将他送上了湖北省首届发明创造童星的舞台,中央电视台还播发了这一新闻。那是一个雨天,他撑着的雨伞怎么也收不拢,再三敲打,还被下滑的铁套筒将手夹起一个血泡。爸爸给他讲了爱迪生的故事,终于在第二次下雨时,他的发明问世了:一个从小玩具坦克上拆下来的“7” 字形零件,一头用小姨扎头发的橡皮筋捆在伞杆上,一头就那么吊着,“7”字的转拐处,正对着伞闩,只要轻轻一按,张开的雨伞就收回了。彭敦运还启发孩子: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地球也可撬动。

  如今,已是博士的彭舟,依然沿着一股研究惯性在开展工作。这熟悉的场面,在彭敦运看来就是一道风景。

  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彭敦运一直致力培养的,他十分欣赏一位美国的母亲:在伊丽莎白的幼儿园有个小露西,妈妈带她去买鞋,看见鞋盒上有 个“O”,孩子骄傲地说,这是打开盒子的地方。原来是老师戴丝小姐教的。妈妈一气之下,将幼儿园告上法庭,我的孩子不认识字母“O”时,可以将其想象成明亮的太阳,美丽的花朵,想象成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戴丝老师剪去了她想象的翅膀。结果露西妈妈胜诉,幼儿园从此倒闭。

  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彭敦运非常认真。一次彭舟吃一袋蚕豆,爸爸问他有多少颗,他信口道1000颗, 爸爸说只有400颗。 彭舟不愿放下他的美味,爸爸说:“也许你是对的,我们证明一下,可以吗?”这下孩子来劲了,结果父子一数只有412颗。爸爸严肃告诉他,当你说出一个数字,要负责,要认真。还说了“放卫星”那阵,虚假数字害死人的惨剧。他也将自己的养成教育的思想与做法,推广到江夏第三小学,只有几年时间,就使三小的养成教育名扬天下,包括《中国教育报》等七家媒体都做过相应的专题报道。

  1986年除夕夜,父子不知怎么就谈起了高压电线,一旦遇到风,高压线相互碰撞,就会因彼此碰撞导致停电,甚至出现大的事故。“那把它们隔开。”“对,有间线器隔开。”“我怎么没看到。”在刺骨的寒风中,父子仨放弃了联欢会艺术大餐走了四五里,也没有找到。“他们都过年去了吧?”彭敦运风趣地说,也是有意识培养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当他们找到那东西时,已是晚上11点钟。

  这种认真,用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想象,连玩都认真的人,一定可以做好任何事情。

  初中篇 学海无涯“巧”作舟

  彭敦运是在用心育人。当6个孩子不同时期时入初中时,他又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效。他以为,初中阶段是小学养成教育的继续,要着手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特别是反思的能力,及程序思想和信息意识。

  从小学到初中,是知识面和思维能力的一次巨大飞跃,学习难度明显加大。彭敦运强调孩子要会读书,就是有所读,有所不读。他统计了6个子女初三时所读书目的数字,包括课本、参考书、习题集、复习资料、练习册和试卷,二侄女最少801万字,小儿子最多947万字,一年365天即使一天不停地看,每天也要看2.19到2.59万字,孩子每天还要上课、做作业、讨论问题、睡觉、玩耍,这真是为难孩子了。

  那就要有所读,有所不读。读法规性文本,即语、政、外、史、地、生课本要读,数、理、化教科书同样要读,定律、定理、主要概念、注解,更是要精读到理解、熟背的程度;还要读各种例题,课本为什么会有例题,就是因为用普通语言无法将定律、定理、概念说清楚,得仰仗生动的例题,将其中没法直叙的东西演绎清楚。正是这些例题,藏着金矿,它揭示的东西就是通向成功之路所必须的。

  其次,还要读那些对课本进行直接破译的文本,包括做过的参考资料、练习册、试卷。

  在这一点上,彭敦运是个有心人。杨杨是彭家的老四,去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只有3岁时,就说出带点幽默的句子:失败是成功之妈。彭敦运警告孩子们 :犯错误一次可以,同样的错误犯两次,就不应原谅,犯三次就不可救药了。彭家的6个孩子,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在彭敦运帮助下,收集、整理、编辑各自毎科的 错误练习题集,渗透进听、说、读、写 、用,每个环节,并且对每个错题的反思包括5个部分:“哪错了、为什么错、纠正的方法、有无更多解题法、能否变通一下”。

  “历史错题集”不是用来标榜“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千万不能束之高阁,必须抽时间读,这是最好的亡羊补牢之举。

  40年来,彭敦运将这一作法迁移到学生中。1984年,他对比研究样本为128人,编辑错误集的学生错误重犯率为5.8%,否则为18.5%。近年来,他反复将这一教学方法,推广到附近的十几所中学,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彭敦运提示大家晨读和暮忆符合一般的记忆特点。读文科要用艺术手法朗读,读理科则更多的是要品,力求理解。

  初中生学习任务重,上课认真听讲是关键,这个环节抓住了,会一劳永逸。一丝不苟做作业,是一个加深理解和熟能生巧的过程。这些被老师和家长所共识。彭敦运担心的是,图、表成了许多人熟视无睹的摆设。这是非常严重的观点错误。应从初中开始,培养孩子们的信息意识,是孩子提高学力,成材不可或缺的武器。彭敦运手头有一本九年级的科学课本,153页的教材竟有156幅图片。作为教科员,彭敦运发现好多老师只是简单介绍图片后,就不厌其烦处理文字内容。老师们有一个错误认识:图片太多,花花绿绿,占的篇幅太大,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教材主题,压缩了课本内容。

  彭敦运做了一个实验,让12个学习过“比较天体大小的图1.1”的学生,再次读图10分钟,共说出了“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等14个知识点,提出了“白矮星真是白的吗?”等7个问题,可是没有一个孩子能比较6个天地的体积大小和密度大小。这才是这幅图的主题呢。

  由于部分老师的疏忽,孩子们心还在图外,他们只看了热闹,没看到门道。图中蕴藏万千信息,时看时新哩。

  读图,浅层的读法是看点、线、面,读相互之间的关系,才是读图的高层能力。文理各科莫不如此。

  今天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用一个桶表示“回收站”,烟斗和高跟鞋代表男女厕所……可以说,图形就是语言,就是全息体。这是最为生动和深刻的教学资源,不容小视啊。

  表和图是兄弟姐妹,许多学生更是轻表格,不会读表格。须不知,表格是一个二维或三维的世界,它能帮助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交叉,得出新结论,培养创新意识。反过来,学生还要利用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这对全球化进程加快今天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性学习,也是走向社会需要的一种基本能力。

  解题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彭敦运参加过多年的高考阅卷与中考命题,为中小学考试决策更是日常工作。他觉得程序思想必须植根在孩子心灵,才能落实到笔头。也正因为如此,他负责编辑并正式出版了《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用书》、《信息技术教育#8226;农村版》教材,希望老师们以此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力。

  现实中,包括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二侄女,执教广州大学的三姑娘,在初中时,做作业的草稿纸都是“鬼画符”,没有理出个头绪,有时甚至在手掌上打草稿。

  其实解题是严格讲程序的,要不孩子们就在不讲“程序” 中出局。彭敦运常拿《红楼梦》说事:大观园里的人们玩牌,先出的废牌都象模象样放在桌子中央排队,以此,教育孩子规范草稿行为,约束自己的放纵。第二步,是利用各种标准答案,讨论引导孩子的规范化步骤,包括读题、设问、列算式、写量纲、计算、答题,有时间的话,还可验证,以发现错误。

  这样的训练,还是有成效的:1986年,彭霞班参加全市11月份统考,因步骤班平失分6.3%,彭霞为0;1989年,老二班参加全市2月份统统考,班平失分7.1%,老二为0.5%;1989年,老三班参加全市5月份统考,班平失分5.8%,老三为1%。

  孩子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哪种能适合孩子,哪种就是最好的。彭敦运多年来,用“账报”来帮助孩子们拾遗补缺,收到了奇效。

  彭舟老记不住东西,彭敦运看到孩子除了教室外,呆得最多的地方是寝室,那蚊帐里有一块宽敞的版面,当父亲的在初一下学期,帮儿子办起了第一块帐报,就几个数学公式,一道典型例题,几个英语单词。因为是自己出的,不需美化,不需要详细说明,只需写出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哪怕只做个记号,或记上书本的页码,都可以促进记忆。老师常以一周作为一个教学单位时间,周末学生有一定时间更换帐报内容,所以帐报一般是周报。帐报,可以说托起了彭家6个孩子的初级人生。彭敦运教高三时,将帐报推介给同学们,他带的两个班有64人这样做了,当年有49位考取大学,其中36个是重点大学。有了这些知识点作铺垫,才可能有后面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

  今天,彭敦运把这科帐报推广到他读小学的孙子辈,推广到段岭庙、大桥、宁港、一初中等附近十几所中学,还自豪地告诉孩子们:这是彭爷爷发明的。

  高中篇 情感治跛 笑傲“高原”

  孩子经过9年学习,进入高中,跛腿学科已完全凸现出来。依彭敦运的经验和调查的结果看,初中生70%怕物理,65%怕英语,60%怕数学,50%怕化学,其他学科怕的比例就只有20%左右。说来不怕大家笑话,先就读于北京传媒大学与央视名嘴周涛同学,后东北大学攻硕的彭霞,老怕英语和物理,更为糟糕的是老三,上高二时,上学期其中考试理化为17分、23分,期末时,分别是13分和24分,“跛”得无以复加,这怎么能上大学?根据总分决定录取的做法,她只能名落孙山的,按照位置录取,老三更是“天外来客”。

  “跛腿学科”的存在,不仅仅是影响学生的综合成绩,不仅仅是诱导了学生的倾斜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留下了抹不去的隐痛,而且这种伤害将旷日持久。

  最好的办法是情感治理,信道先亲师。在孩子接触某一学科时,千万不能让孩子先入为主,形成什么弱势学科心理定势,提前预支“害怕意识”。但“跛腿学科”是普遍存的在客观事实。这就要求家长与班主任,尤其是与科任老师沟通,取得老师的支持,在课常教学中关注和课外辅导孩子,让师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这是学科治“跛”最根本的办法和最有效的手段。

  治“跛”时,“补”是一个重要环节。彭敦运向来是反对补新课的。这会钝化学生的情感,科任教师再上这课时,会让孩子索然寡味,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停滞不前地自我欣赏,放松了向深层次探究的要求。我们应该给孩子补上对学科的感情课,补上某一科的学习方法,当然是依托具体的题目进行的,补上学生遗漏的知识点,最后达到校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并与张扬。

  在学科治“跛”上,彭敦运巧妙地引导孩子写“侧重日记”,达到了修练语文和治跛的双层目的。

  侧重日记,就是将各学科(不仅仅是语文)中,课堂学习遇到 的问题记录在日记里,回顾老师传授的内容,记录别人精彩的回答,澄清自己的想法。一般日记是老师逼孩子写的,是一种木然表演,侧重日记,写的是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感受,有自己的知识构建,有自己对于学习方法的探讨,有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猜想……自然流露的情感真实而丰富。侧重日记长期的跟踪、描述、思考,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的感情,掌握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方法,特别是诱发了孩子对学科里发生的问题的思考,利用问题驱动模式,跛科成绩自然会直线上升。

  当然学生的个体千差万别,不是每个学生的跛腿学科都可治好。针对此,彭敦运提出了“高原现象”一说。

  上文说到老三的理化一塌糊涂,彭敦运就是运用几千年前,田忌和国君赛马的战术,成就了孩子。假期,彭敦运给老三补的是强项语数外,就是不补理化。孩子不知叔叔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新学年开始,别的孩子进入高三,老三继续读高二,且另选文科班,这次,她如鱼得水,语文上乘,数学占绝对优势,外语一支独秀,即使史地一时没跟上,总成绩依然全班第七。第二年高考,她成功了,考上了心仪的武大外语系,现在在广州教书。

  大家知道,平地登上千米不难,在3000海拔处,在7000的登山营地呢?就难着。彭敦运对那些高起点的学科,叫孩子们咬住,提高一点或不下滑就行;而那些“低海拔”的学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让它们自由发展,这就取得了总分胜出的先机,避免了凭兴趣只攻克一科的高原现象。

  此外,彭敦运还特别提醒6个孩子,要自主适应自己的老师。高中学生,最适合的是课堂控制力极强的老师,他们以雄辩的讲述,诙谐的表达,渊博的学知,严密的逻辑推理,控制了教学时空,却独霸了课堂,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小了,因引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差,依赖性强。听这样老师的课,一定要走得出来,不能让自己局限在老师的思维的阴影里。

  学生不适应的是照本宣科的流畅派,除了书本已有的东西,几乎看不到新东西的影子,听这样的课,如同嚼蜡。学生不妨将自己扮成一位老师,多设计问题,驱动自主学习,变“无趣”为趣味盎然。学生也不适合大篇幅板书的老师,你做笔记吧,全都在书上,不做呢,又无事可做,只好做小动作,开小差,学生最好是利用这个“闲暇”将老师抄写的东西背下来。学生同样不喜欢“博古通今”、“旁征博引”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虽然让 学生突破了难点,学生就是不能把握基础和重点。所以听这种课,必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此外,彭敦运还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教会家长、老师和孩子,要把孩子初恋的意识轻轻剔除,千万不要让失败种在侥幸里,而要把食指换成拇指 (赞赏教育),等一些学习外的成材因素,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学习技术学,例如:引领系数,记忆档案,渔场论,学习运筹学等,向我们推开了一扇扇提高学力之门。北大教授张陶伟(曾是朱镕基的学生),武汉大学博导黄梅芳,欣然为彭老师的著述作了序言和后记,称赞它是一本中小学学习技术学,是通往本科、硕士、博士的铺路石,浸润孩子心灵的鸡汤,是少年作家的孵化器。本人曾推出过《玩学习——三个博士姐妹的家长教育》一书,我固执地认为彭的著述,不是过河的石头和走路的拐杖,而是照亮孩子前程的太阳、星星和月亮,大大超过《玩学习》,将引发新一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孩子自我教育的革命,催生出千千万万的刘亦婷、陈淑华(陈淑华是《玩学习》一书的主人公,也是彭亲自教过的学生)。

  彭敦运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个有心人。他是湖北省教科所聘请的兼职研究员,是“校本研究网”的业务编辑,是中央教科所评聘的百位基础教育专家之一,他的6个下辈全成功了。他教的学生也同样取得了令人的成功。他亲自教过的6000多学生中,有1100多人,进了全国不同的重点大学,有350多位硕士,有100多位博士,他们中不少人成了北大、清华、武大、华中科大、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的教授、博导,有的还成了国际上首席经济学家、商界劲旅、政界要人。

  彭敦运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引领者。我们普通人需得仰视,并把玩。那么你孩子的明天,就是他6个笨孩子的今天。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彭敦运已将他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写成了42万字的文章,可以说是一部孩子成材方面的育儿经,是孩子提高学力的指南针,同样是教孩子妙笔生花的绝佳作文读本。

  我们期待着彭敦运的大作早日问世,普惠天下的孩子。

   430200 武汉市江夏电视台 :曹俊华 13098862599

  电子信箱: jxtvcao@21cn.com

二、优恩英语--学好英语的42个经典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20182564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访谈 #飞扬 #YEEBOLE #开始 #电影

相关文章

  • 我喜欢的六十部电影(51--64)

    我喜欢的六十部电影(51--64)

    51, 别告诉爸爸    Chul-soo虽然已为人父,却赚钱不多。不过,他总是把大部份在酒廊工作赚来的钱都花在酒廊的少女身上,亦因为滥交而成为未婚爸爸。至于C...

    2024-03-24

  • 短篇伦理鬼故事(连载)

    短篇伦理鬼故事(连载)

      首先需要说下的是,这是个坑,至于坑大坑小,全凭诸君的评论了。   其次,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对他人友善的前提,请看帖的,回贴的勿要出语伤人。   再次,虽...

    2024-03-24

  •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故事(不堪回首的富农岁月)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故事(不堪回首的富农岁月)

      家族的成分是富农。我出生于八十年代,虽然现在填成分的时候早就改成工人、农民等等了,但提起这往年曾经非常重要的成分,还是感觉心里堵得慌。我本人并未经历过那...

    2024-03-24

  • 小说《乡局级》

    小说《乡局级》

    乡局级   一   关永强在上八里当了八年副乡长,不或之年才调进城里。上八里是一个三千多口人的山区小乡,经济不发达的明显标志就是一乡的路烂,全部是石头蛋铺成,凸...

    2024-03-23

  • 大家觉得“新警察故事”怎样

    大家觉得“新警察故事”怎样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的,这里面的演员演的也很好,特别是谢霆锋比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以前不太喜欢他,但是现在他的演技强了,人也变得成熟稳重了许多。还有吴彦祖也演的挺好。...

    2024-03-23

  • 《远离非洲》这部电影故事?

    《远离非洲》这部电影故事?

      远离非洲》一个丹麦女人的故事……出生在富有的卡伦家族,为了使得自己挂上真正的贵族头衔,开口向瑞典贵族汉斯求婚,遭到了毫无思索的拒绝,一气之下接受了波斯(汉斯...

    2024-03-23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